首页
>
万里河山别样红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返航遇难(一) 第一章:返航遇难(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一) 第二章:旧时重现(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三) 第二章:旧时重现(四) 第三章:暂居太清(一) 第三章:暂居太清(二) 第三章:暂居太清(三) 第三章:暂居太清(四) 第四章:世事烟云(一) 第四章:世事烟云(二) 第四章:世事烟云(三) 第四章:世事烟云(四) 第五章:初定行止(一) 第五章:初定行止(二) 第五章:初定行止(三) 第五章:初定行止(四) 第六章:乱世图存(一) 第六章:乱世图存(二) 第六章:乱世图存(三) 第六章:乱世图存(四) 第七章:时代序曲(一) 第七章:时代序曲(二) 第七章:时代序曲(三) 第七章:时代序曲(四) 第八章:原始积累(一) 第八章:原始积累(二) 第八章:原始积累(三) 第八章:原始积累(四) 第九章:隐现锋芒(一) 第九章:隐现锋芒(二) 第九章:隐现锋芒(三) 第九章:隐现锋芒(四) 第十章:鲁麟洋行(一) 第十章:鲁麟洋行(二) 第十章:鲁麟洋行(三) 第十章:鲁麟洋行(四)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一)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二)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三)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四)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一)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二)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三) 第十二长:四海实业(四)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一)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二)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三)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四) 第十四章:再铸根基(一)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二)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三)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四)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一)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二)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三)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四)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一)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二)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三) 第十六长:戮力同心(四)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一)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二)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三)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四)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一)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二)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三)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四)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一)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二)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三)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四)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一)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二)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三)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四) 第一章:远赴美国(一) 第一章:远赴美国(二) 第一章:远赴美国(三) 第一章:远赴美国(四) 第二章:南洋陈氏(一) 第二章:南洋陈氏(二) 第二章:南洋陈氏(三) 第二章:南洋陈氏(四) 第三章:风雨如晦(一) 第三章:风雨如晦(二) 第三章:风雨如晦(三) 第三章:风雨如晦(四) 第四章:石峰水泥(一) 第四章:石峰水泥(二) 第四章:石峰水泥(三) 第四章:石峰水泥(四) 第五章:匪患丛生(一) 第五章:匪患丛生(二) 第五章:匪患丛生(三) 第五章:匪患丛生(四) 第六章:张网以待(一) 第六章:张网以待(二) 第六章:张网以待(三) 第六章:张网以待(四) 第七章:摧枯拉朽(一) 第七章:摧枯拉朽(二) 第七章:摧枯拉朽(三) 第七章:摧枯拉朽(四) 第八章:战后忙碌(一) 第八章:战后忙碌(二) 第八章:战后忙碌(三) 第八章:战后忙碌(四) 第九章:连番兵祸(一) 第九章:连番兵祸(二) 第九章:连番兵祸(三) 第九章:连番兵祸(四) 第十章:变革肇始(一) 第十章:变革肇始(二) 第十章:变革肇始(三) 第十章:变革肇始(四)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一)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二)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三)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四)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一)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二)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三)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四) 第十四章:巩固发展(一)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二)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三)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四)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一)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二)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三)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四)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一)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二)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三)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四)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一)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二)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三)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四)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一)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二)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三)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四)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一)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二)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三)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四)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一)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二)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三)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四)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一)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二)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一) 第一章:再入美国(二) 第一章:再入美国(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四) 第二章:大浪淘金(一) 第二章:大浪淘金(二) 第二章:大浪淘金(三) 第二章:大浪淘金(四) 第三章:置地得州(一) 第三章:置地得州(二) 第三章:置地得州(三) 第三章:置地得州(四) 第四章:公司状况(一) 第四章:公司状况(二) 第四章:公司状况(三) 第四章:公司状况(四) 第五章:洪门大佬(一) 第五章:洪门大佬(二) 第五章:洪门大佬(三) 第五章:洪门大佬(四) 第六章:史海钩沉(一) 第六章:史海钩沉(二) 第六章:史海钩沉(三) 第六章:史海钩沉(四) 第七章:安泰机械(一) 第七章:安泰机械(二) 第七章:安泰机械(三) 第七章:安泰机械(四) 第八章:海外大略(一) 第八章:海外大略(二) 第八章:海外大略(三) 第八章:海外大略(四) 第九章:风暴前夜(一) 第九章:风暴前夜(二) 第九章:风暴前夜(三) 第九章:风暴前夜(四) 第十章:危机爆发(一) 第十章:危机爆发(二) 第十章:危机爆发(三) 第十章:危机爆发(四)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一)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二)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三)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四)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一)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二)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三)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四)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一) 第十二章:洛克菲勒(二)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三)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四)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一)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二)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三)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四)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一)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二)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三)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四)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一)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二)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三)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四)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一)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二)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三)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四)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一)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二)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三)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四)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一)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三)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四)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一)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二)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一) 第一章:乱世山东(二) 第一章:乱世山东(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四) 第二章:任重道远(一) 第二章:任重道远(二) 第二章:任重道远(三) 第二章:任重道远(四) 第三章:北上西行(一) 第三章:北上西行(二) 第三章:北上西行(三) 第三章:北上西行(四) 第四章:实业赈灾(一) 第四章:实业赈灾(二) 第四章:实业赈灾(三) 第四章:实业赈灾(四) 第五章:紧锣密鼓(一) 第五章:紧锣密鼓(二) 第五章:紧锣密鼓(三) 第五章:紧锣密鼓(四) 第六章:涉足关外(一) 第六章:涉足关外(二) 第六章:涉足关外(三) 第六章:涉足关外(四) 第七章:中原大战(一) 第七章:中原大战(二) 第七章:中原大战(三) 第七章:中原大战(四) 第八章:胜败之机(一) 第八章:胜败之机(二) 第八章:胜败之机(三) 第八章:胜败之机(四) 第九章:战后乱局(一) 第九章:战后乱局(二) 第九章:战后乱局(三) 第九章:战后乱局(四) 第十章:落脚晋绥(一) 第十章:落脚晋绥(二) 第十章:落脚晋绥(三) 第十章:落脚晋绥(四)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一)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二)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三)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四)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一)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二)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三)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四)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一)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二)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三)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四)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一)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二) 第十四章:趁需而入(三)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四)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一)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二)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三)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四)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二)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三)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四)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一)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二)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三)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四)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一)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二)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三)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四)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一)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二)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三)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四)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一)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二)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三)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四) 第一章:多重准备(一) 第一章:多重准备(二) 第一章:多重准备(三) 第一章:多重准备(四) 第二章:预警东北(一) 第二章:预警东北(二) 第二章:预警东北(三) 第二章:预警东北(四) 第三章:再克宁夏(一) 第三章:再克宁夏(二) 第三章:再克宁夏(三) 第三章:再克宁夏(四) 第四章:异军突起(一) 第四章:异军突起(二) 第四章:异军突起(三) 第四章:异军突起(四) 第五章:战机再现(一) 第五章:战机再现(二) 第五章:战机再现(三) 第五章:战机再现(四) 第六章:立党为民(一) 第六章:立党为民(二) 第六章:立党为民(三) 第六章:立党为民(四) 第七章:西北惊雷(一) 第七章:西北惊雷(二) 第七章:西北惊雷(三) 第七章:西北惊雷(四) 第八章:震索视矍(一) 第八章:震索视矍(二) 第八章:震索视矍(三) 第八章:震索视矍(四) 第九章:大车以载(一) 第九章:大车以载(二) 第九章:大车以载(三) 第九章:大车以载(四) 第十章:如期爆发(一) 第十章:如期爆发(二) 第十章:如期爆发(三) 第十章:如期爆发(四)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一)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二)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三)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四)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一)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二)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三)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四)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一)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二)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三)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四)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一)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二)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三)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四)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二)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三)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四)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一)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二)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三)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四)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一)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二)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三)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四)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一)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三)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四)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一)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二)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四)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一)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三)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四) 第一章:长城抗战(一) 第一章:长城抗战(二) 第一章:长城抗战(三) 第一章:长城抗战(四) 第二章:限制接触(一) 第二章:限制接触(二) 第二章:限制接触(三) 第二章:限制接触(四) 第三章:蓄力西北(一) 第三章:蓄力西北(二) 第三章:蓄力西北(三) 第三章:蓄力西北(四) 第四章:厉兵秣马(一) 第四章:厉兵秣马(二) 第四章:厉兵秣马(三) 第四章:厉兵秣马(四) 第五章:东西进击(一) 第五章:东西进击(二)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一)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一)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九章:纵横交错(四)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万里河山别样红》
作者:东风浩然
更新时间:2024-01-21 11:45:27
字数:1268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万里河山别样红 !

    兰芳反对老蒋这个重庆当局的头子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坚决态度是罗斯福和丘吉尔等人所始料不及的。

    罗斯福本来想由盟国明面上把老蒋捧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美国再通过另外渠道暗中与民众党沟通,使这双方均为对日作战出力,以达到减轻美、英、荷等国压力的目的。甚至此前他劝说丘吉尔同民众党就人民军山南控制区和印、缅地位进行谈判,也是基于这方面考虑。

    只不过,民众党除了与兰芳关系密切之外,与美、英等国并无任何正式官方关系,而罗斯福的谋算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罗斯福想利用这种局面为美国谋求更大的在华利益。

    如果罗斯福的设想真能实现,那么力量弱且又严重依赖于美国援助的重庆当局不但要在对日作战中听从美国指派,就是战后也更好控制;而民众党却在对日作战出力的同时,无法享有盟军中一员的应有国际地位,甚至可能出现战时被边缘化,战后遭英、苏两国以及其他盟国清算的不利局面!

    况且,不用等到战后英、苏两国找民众党的麻烦,一旦老蒋真被捧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后,外有列强抬举,内有中央名义,抱住列强大腿的重庆当局,肯定会扯虎皮做大旗,对民众党发动新的政治舆论攻势。而国内一些或对列强心有畏惧或不知究竟的民众,也很可能因不同原因而暂时附和到老蒋一边,增加民众党武装今后向有关区域进军的困难。

    而现在。兰芳却以为盟军对日作战大局考虑的名义,公然将民众党问题摆到明处,甚至为了反对重庆当局首脑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竟不惜以退出盟军相威胁!

    《联合国宣言》刚刚签署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实在是罗斯福、丘吉尔等人所不愿见到的。不过,兰芳说的也确有道理,不管是中国国内的抗战战场。还是苏联战场,以及将要开打的缅甸战场,都无法回避民众党武装所带来的影响。

    “民众党只是中国国内的一反政府武装!这是国际公认的基本事实!”宋子文激怒之下,抗声说道,“只要美、英、苏等盟国大力支持我国中央政府,我们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

    “解决?放着日本这个共同敌人不打,重庆政府又要打内战吗不跳字。蒋光鼐不屑地说道。“不是我们瞧不起重庆方面,我敢说,如果他蒋某人真敢挑起内战,那也就是民众党解决中国内部的时候到了!别忘了,民众党可不是中共,任你们搞皖南事变!”

    “总理,你说的不,我们确实需要正视民众党武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现在仍然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反政府武装,并且我们绝大多数盟国都未同民众党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无法绕过与我们有正式外交关系且又是中国中央政府的重庆方面来与民众党发展官方关系的。这不符合最基本的国际原则!”罗斯福挥手制止了宋子文与蒋光鼐的争执,又坚持道,“美国政府认为,蒋作为中国中央政府的最高首脑,由他出任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是合适的!”

    “总统,兰芳无意干涉各国与重庆政府的外交关系。也不反对设立中国战区。我们坚决反对的重庆当局首脑出任该战区最高统帅!”陈演生也进一步说道,“让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他也指挥不动民众党武装,无助于改变中国战场上的对日作战形势。而盟军对蒋的这一任命。反会激怒民众党,使其做出不利于盟军对日作战的举动!兰芳作为盟军中的一员。又处于临近中国战区的东南亚战区,不想蒙受这一任命可能给东南亚战区以及兰芳自身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如果其他盟国非要坚持对重庆政府首脑的这一任命,那我们兰芳选择退出!”

    兰芳国防部长李济深也站起身来,意味深长地告诫道我在这里提醒一下诸位,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日军在21日与暹罗达成同盟协定后,正向暹、缅边境大举增兵!一旦日军进入缅甸并夺取了仰光这个出海通道,再挥师北上,那不仅缅甸局势会急剧恶化、英缅盟军结局堪忧,就是盟军赖以向中国方面运输物资的滇缅通道也将被切断,重庆方面同样无以为继!现在为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任命得罪民众党,恐怕届时盟军想和该党进行谈判都难!”

    提及日军入侵缅甸,还有物资通道问题,不但丘吉尔、宋子文各自揪心,就连参加签字仪式的苏联驻美李维诺夫心中也是一震,想起了苏联因物资通道不畅,外援难继的问题来。

    一旦李济深所说的成为现实,在英国方面未与民众党解除敌对状态前,败退英军除了向北撤入中国云南外,将别无退路。而重庆方面也将继民众党切断由密支那通向云南的物资通道后,再失去唯一的外援物资通道。美、英等国让老蒋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举动,除了给老蒋一个触怒民众党的空头名义外,对中国战场别无其他任何实际帮助,老蒋的任命也将成为一个笑话!

    虽然无法确知日军的作战方案,但日军大规模兵力调动的消息还是瞒不过盟军耳目的。至于日军第15军两个师团在饭田祥二郎的指挥下向暹、缅边境开进的消息,罗斯福、丘吉尔等人也都清楚。

    “大英王国在缅甸的部队,不但兵力上比日本人那两个师团多不少,装备上更比他们强!我韦维尔爵士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日本人是不会得逞的!”丘吉尔仍一厢情愿的肯定英军的战斗力,充满自信地叫道。

    按照预定计划。到1月底前英军在缅甸的部队应达到四万多兵力,其中甚至还有一个装备着坦克、装甲车的第七装甲旅。在总体兵力和装备的对比上,英军的确要超过日军第33、第55两个师团。

    不过,除了原本驻防缅甸的英印军战斗力已在马来亚战斗中被证实颇为不堪外,就是正调往缅甸的英军第十七师也存在很大问题。该师原本是要调往北非战场的,只是在日军大举南下、东南亚局势危急的情况下才在开赴北非的途中被英国政府匆忙调向缅甸,且要到1月底才能抵达。这样一个配备着适应沙漠地带作战装备的陆军师被匆忙调到热带雨林。其战斗力的发挥实在难以令人看好!

    “李部长只是提醒大家莫忘了日军对缅甸的威胁,以及保留同民众党接触的重要性罢了,并非怀疑英军战斗力。”兰芳外长陈其尤解释道,“英、兰两国建交后,我们双边关系一直发展得不。哪怕仅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我们也更希望英国盟军能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希望首相能够理解。”

    丘吉尔态度缓和了下来,向兰芳众人点头示意后也并未再多说。

    而宋子文则按下心中的那丝不安。当众表态道根据中国政府此前与英国达成的共同防御缅甸协定,在英国方面需要时,中国政府将向缅甸派出精锐部队,共同抗击日军!”

    对于宋子文的表态,因与己无涉,兰芳众人不予置评,而作为相关方的丘吉尔也只是礼节性地点了点头,作为回应。

    当初,老蒋为了保住滇缅通道这一关系到重庆当局的国际生命线,竟提出要派八万兵力入缅协助英军作战。可缅甸英军总共不过四万多人。一下涌入两倍以上的中国军队,那以后缅甸战事究竟是听英国的还是听重庆的?这不是典型的客大欺主么?就算打败了日军,那缅甸也很可能就此脱离英国控制!

    到现在,丘吉尔已经弄清楚了韦维尔在12月23日于重庆拒绝老蒋出兵缅甸的原因,也就对其好感缺缺。

    在事实没有出现之前,罗斯福也难以英军加上中国政府派出的部队会守不住缅甸。但为了稳妥起见。特别是考虑到要避免把民众党武装推向盟军的对立面,再加上不愿在《联合国宣言》刚刚签字后就因故导致兰芳退出,便斟酌着说道陈总理等人顾虑,是着眼于对日作战需要以及避免盟军与民众党武装产生不必要敌对行为的考虑。我个人对此表示理解。既然兰芳不反对设立中国战区。症结只是在是否由蒋将军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上,那么我们可暂缓确定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人选。先确定由中国、泰国、越南区域为中国战区,而且,这个战区里除了美、英军代表人员负责与盟国和其他战区协调外,将只有中国军队对日作战。”

    暂缓提名老蒋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以缓和盟国与兰芳现在的关系,并为将来同民众党武装的接触留下余地,而将中、泰、越划为只有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中国战区,又在实际上确保了老蒋在该战区中的领导地位。罗斯福如此安排也算是煞费苦心。

    兰芳总理陈演生在与李济深、陈其尤、蒋光鼐交换了一下意见后,便表态道我们认为总统的提议是务实的,也是我们能接受的。”

    宋子文虽然心中不满,但考虑到罗斯福既然开口了,仅从维系中美关系出发就不好当场拒绝,况且罗斯福的提议又无损于重庆方面的实际利益,只是老蒋头上的虚名要拖上一段罢了,思量之后便也点头说道我们可以接受总统的提议,但盟国答应向中国战区提供的物资和资金却要得到保证。”

    罗斯福打量了宋子文一眼,点头说道只要滇缅通道有保证,那该给中国战区的物资就不会少!”

    就这样,在兰芳的坚持和罗斯福的变通下,老蒋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头衔。消息传到国内后,老蒋对陈炯明、李济深等一干“叛逆”破口怒骂,指责兰芳众人“数典忘祖。打压故国”,浑然忘却了当初南京政府高高在上,置兰芳所提的建交请求于不顾,且至今对陈炯明冠以“总理叛徒”帽子种种行径!

    “兰芳的同志们可是给我们送了份大礼啊!”一得到兰芳发来的情况通报,周明远就乐了,“这下中国战区可就成了没有明确最高统帅的战区了!估计老蒋砍人的心都有!”

    “暂缓确定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对我国国际地位没多大影响。受影响的只是重庆当局!”在海外多年,对国际形势有清楚认识的唐明也笑道,“而且,这样一来,不仅我们民众党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在中国战区缺乏官方认可的尴尬,就是美、英等盟国也给留了一块同我方接触的余地。这对我党打破封锁拓展国际影响可大有好处啊!”

    “现在寺内寿一指挥的南方军和日本海军舰队就已经让美、英等国焦头烂额了,东南亚局势也正急剧恶化。等从关外调到华南的那三十多万关东军再全部进军南洋。美、英、荷等国恐怕就叫雪上加霜了!”赵振中笑了笑,又胸有成竹地说道,“最多再过三、四个月,等日军重兵在南洋全面展开,为了各的自利益需要,美、英等国恐怕就顾不得与重庆方面的官方关系了,非要上门求我们出兵对付日军不可!

    特别是英国人,等英缅军大败亏输、缅甸大部被日本占据时,为了给残余英缅军寻一条退路,丘吉尔非咬牙答应我们的领土主张不可!不但要承认山南控制区为我党所有。就是自清末以来所割占的中国领土也要全部归还!我们现在就加紧备战,静观其变,到时候迫使其签订城下之盟就是!”

    利用现在和今后的形势,迫使英国签订城下之盟,承认山南控制区归民众党所有,并归还英国自清末就割占的中国领土!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在赵振中、周明远等人的谋划下正逐渐变成现实。这实在令田云逸、唐明、李云山等几位民众党常务执委为之热血沸腾!

    “,英国这边我们利用日军挺进南洋的机会迫使其签订城下之盟,那苏联这边是否也照章办理?”田云逸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又建议道。“我们虽在中亚、外蒙收复了大片失地,可远东一带仍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没有收回。而且。就是现在收回的失地,也要苏联签字确认才是!”

    “我们失去的,就一定要拿!”赵振中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又正色说道,“不管是苏联曾经占据或控制的中亚、外蒙、远东,还是英国人割占的山南、云南南部以及香港等地,抑或是日本占据的东北、台湾等领土,我们都要全部不落地收!至于我军现在中亚、山南多占的那点地盘,就当是收了点利息!当然,现在只是收英国、苏联的利息,等将来我们还要连本加利的和小鬼子好好算算甲午以来的旧帐!”

    “还要再等三、四个月啊!”唐明带着遗憾咂了咂嘴,又半开玩笑地说道,“要是英国人或苏联人能求上门就好了!守株待兔也要兔子早上门才好不是?”

    “你就知足吧!”田云逸白了他一眼,笑道,“我们在这静待三、四个月,南洋那边,特别是兰芳向南一带都已进入夏季,可是惊涛骇浪,而苏联战场上又正是冰天雪地,这两边可都有得受的!

    再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再过三、四个月,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到那时再对小鬼子下手,不光天气适合,这后勤方面也更有保障!”

    “咦?云逸,不简单啊!连外国诗都能随口来上几句了!”赵振中赞道。

    “不过是在学外语的时候偶然看到过那么几句罢了!”田云逸解释道,“和明远、唐明、云山都有大学问,我着也要往肚子里多灌些墨水,多学点有用的不是?”

    民众党这边打定主意先猫过这个冬天再说,而日军向东南亚的推进却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就在1月4日,日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指挥第33、第55两个师团自暹罗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发起了攻击!

    饭田祥二郎希望日军能快速突进,以便赶在英军援兵和重庆当局派出的远征军抵达前进占缅甸南部地区。不过,因暹缅边境地势复杂,不仅山岭险峻,到处是裸露岩层,而且树木竹林枝叶茂密,就是大白天里山间道路的能见度也不高。这就影响了日军的进军速度。直到1月19日,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才进占土瓦,而该师团主力直到31日才占领了毛淡棉。而第33师团则于2月4日占领了拔安。

    直到这个时候,英国方面才意识到单凭英缅军的力量是不足以抵挡日军前进的,便依据与重庆方面达成的协定,匆忙招呼远征军入缅作战。

    英缅军司令赫顿于2月5日亲自到腊戍向抵达这里的老蒋请求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而老蒋却直到16日才通知重庆当局军委会,“据英方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五军入缅,……第五军大约使用于东吁仰光地区。”同日,戴安澜率第200师从保山进至畹町,做好入缅准备。

    不过,大兵团作战可不是呼之能来的,这涉及到行军路线的选择、作战预案的拟定、后勤供应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等远征军进入缅甸的时候,已是2月下旬了。

    缅甸局势急转直下,苏联面临的局势则更为艰难!

    阿帕那先科指挥的远东方面军残部虽沿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向西撤到莫戈恰,与库罗奇金指挥的外贝加尔军区余部会合,但两部会师后却处于东有日军、西有人民军且外援断绝的困难处境。

    苏联东线已是如此不堪,西线也没好到哪去!就在3月6日,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惨烈巷战,德军终于实现了对莫斯科废墟的全面控制。斯大林率苏联党政军领导机构退守莫斯科东南一千一百公里之外的古比雪夫,并对外宣告将以此为苏联临时首都,要与德、日法西斯作战到底!

    “这是自去年我军出兵苏、蒙以来,苏联方面首次未在对外宣告中将我党、我军与德、日并列为侵略者。这说明,莫斯科的态度已开始松动了!”得知有关消息后,赵振中敏锐的觉察出其中的意味,并判断道,“照目前看来,到了4月份,我们就可利用现在形势,迫使英、苏两国签署城下之盟,彻底解决两国自清末以来占据我国的领土问题!”(未完待续)

    是 由】.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