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山国色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大隋盛世 第二章 误打误撞 第三章 卧虎藏龙 第四章 恩威并济 第五章 古武术 第六章 左右开弓(第一更) 第七章 游猎(第二更) 第八章 羊大为美 第九章 意外收获 第十章 抢婚 第十一章 我不是恶人 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辞(求推荐票) 第十三章 李家来头 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 第十五章 三石强弓 第十六章 强弓显威 第十七章 突遭敌袭 第十八章 杀出重围 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 第二十章 荆聂之士 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 第二十二章 相知于心(求推荐) 第二十三章 自谋生计(求推荐) 第二十四章 镖行天下 第二十五章 河边重见 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请求 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余地 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 第二十九章 瓦岗好汉 第三十章 官窑脱身 第三十一章 白马寺前一布衣 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势 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异心 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 第三十五章 流贼将至 第三十六章 蛇蝎女人 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澜(求三江票) 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 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 第四十章 少林寺总教头 第四十一章 四卷 楞伽经 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 第四十三章 寺内修行 第四十四章 一头麋鹿的血案 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 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阳 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红 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会 第四十九章 阳谋阴谋 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 第五十一章 豪门恶奴 第五十二章 齐王杨暕 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 第五十四章 盛世当歌舞 第五十五章 诗中翘楚 第五十六章 才动京华 第五十七章 翻脸如翻书 第五十八章 最毒妇人心(第一更) 第五十八章 我就是王法(第二更) 第五十九章 见与不见(第三更) 第六十章 遭遇伏杀 六十一章 恶向胆边生 第六十二章 一吐心头气 第六十三章 贵女娇气 第六十四章 摘星夺月 第六十四章 饥民流民 六十五章 乱世人心 第六十六章 玄甲精骑 第六十九章 一箭惊敌 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 第七十一章 比箭 第七十二章 只为了活着 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头 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陉 七十五章 苍头军 第七十六章 骑射之威 第七十七章 缴获 第七十八章 伏兵 第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 第八十章 事后报酬 八十一章 起家之地 八十二章 北魏六镇 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计 八十四章 晋阳城 第八十五章 大节小利 第八十六章 挺进草原 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这样做的 第八十八章 长弓在手 第八十九章 乌帕 第九十章 内附 第九十一章 立足怀荒镇 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 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骑 第九十四章 可汗点兵 第九十五章 汾阳宫之围 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书 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机 第九十八章 胡骑声啾啾 第九十九章 英雄与美人 第一百章 雁门关前 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铁马 第一百零二章 言辞如刀 第一百零三章 三军出阵 第一百零四章 铁骑陷阵 第一百零五章 铁骑无惧 第一百零六章 血战 第一百零七章 千军辟易 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敌国 第一百零九章 一战成名天下晓 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云 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虽强必戳(求推荐) 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怀荒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 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还是美人 第一百一十五章 怀荒镇新丁 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马渡阴山 第一百一十八章八百铁骑 第一百一十九章猎物 第一百二十章 京观 第一百二十一章 筑城 第一百二十二章双基地开局 第一百二十三章 组建甲骑 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骑团 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袭 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 第一百二十八章 袭营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 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养女 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气 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势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 第一百三十五章 韵书 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谕 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马上任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击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 第一百四十章 城内之局 第一百四十一章 当断则断 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 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 第一百四十四章 绞车弩 第一百四十五章 缴获 第一百四十六章 贼势 第一百四十七章乱命 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乡 第一百四十九章 窦线娘 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义子 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 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铁大业 第一百五十三章 铸铁 请假一下 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骑 第一百五十五章 骑兵对决 第一百五十六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 第一百五十七章 历经考验 第一百五十八章 怀荒镇的欢歌 第一百五十九章 识文断字 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筑城 第一百六十一章 说亲 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门 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 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 第一百六十六章 鱼与熊掌?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决断 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会 第一百六十九章口舌之争 第一百七十章 争风吃醋 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无好宴 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还是五鼎烹?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 第一百七十四章 奋然一箭 第一百七十五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一百七十六章 贼势浩大 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贼 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 第一百七十九章 缓称王 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争 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临城下 第一百八十三章 蛮力攻城 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与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当射马 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击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尸山血海 第一百八十八章 乌侯秦水畔的喧嚣 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 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 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别做梦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 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国 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国两制 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铁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卧榻岂容酣睡 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 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脸大将 第两百章 围点打援 第两百零一章 尉迟恭出马 第两百零二章 动之以情 第两百零三章 将略 第两百零四章 莽古歹战法 第两百零五章 暗流 第两百零六章 筹谋 第两百零七章 河北之势 第两百零八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 第两百零九章 变局 第两百一十章 强援 第两百一十一章 拉拢 第两百一十二章 反间计 第两百一十三章 情报体系 第两百一十四章 雪过方晴 第两百一十五章 大发横财 第两百一十六章 皆大欢喜 第两百一十七章 安民养望 第两百一十八章 招贤馆 第两百一十九章 檄文 第两百二十章 反王们的机会 第两百二十一章 辽西靺鞨 第两百二十二章 林间搏虎 第两百二十三章 说客 第两百二十四章 幽州铁骑 第两百二十五章 独骑 第两百二十六章 马上比箭 第两百二十七章 医人 第两百二十八章 收服辽西靺鞨 第两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国事 第两百三十章 河北诸强 第两百三十一章 名士来投 第两百三十二章 献计三策 第两百三十三章 蓄势待发 第两百三十四章 高句丽的野望 第两百三十五章 兵指辽西 第两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战(推荐票三万加更) 第两百三十七章 楼车 第两百三十八章 攀城 第两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一更) 第两百四十章 辽东之事(第二更) 第两百四十一章 盖牟城下 第两百四十二章 为华夏威服狄夷 第两百四十三章 大胜 第两百四十四章 凯旋而归 第两国四十五章 巾帼(第二更) 第两百四十六章 再会李渊 第两百四十七章 势大 第两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 第两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 第两百五十章 范阳卢氏 第两百五十一章 东西之争 第两百五十二章 排场 第两百五十三章 猗兰操 第两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 第两百五十五章 一面 第两百五十六章 待客 第两百五十七章 卢家顾虑 第两百五十八章 干大事不可惜身 第两百五十九章 下决心 第两百六十章 风波 第两百六十一章 藏身 第两百六十二章 小楼 第两百六十三章 战云 第两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 第两百六十五章 孤军 第两百六十六章 战密云 第两百六十八章 民心 第两百六十九章 时局之变 第两百七十章 卢家条件 第两百七十一章 渔翁 请假下 第两百七十二章 涿郡剧变 第两百七十三章 跋扈 第两百七十四章 幽州铁骑 第两百七十五章 铁骑威力 第两百七十六章 夜袭 第两百七十七章 破敌 第两百七十八章 入城 第两百七十九章 验库 第两百八十章 水利 第两百八十一章 水军 第两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历史 第两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 第两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 第两百八十五章 厚遇 第两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动 第两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 第两百八十八章 能吏 第两百八十九章 厉兵秣马 第两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 第两百九十一章 挑拨 第两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 第两百九十三章 碾压战 第两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战 第两百九十五章 兵临城下 第两百九十六章 离间 第两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营 第两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 第两百九十九章 就食于敌 第三百章 万箭齐发 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鲜耻 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 第三百零三章 发财方可立品 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 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 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时节 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丽府军 第三百零八章 新罗动向 第三百零九章 战云再起 第三百一十章 大势与人谋 第三百一十一章 彼此倾轧 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动员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军齐聚 第三百一十五章 陈兵于前 第三百一十六章 奚族三部 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击 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战 第三百二十章 全线击退 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营 第三百二十二章 帅旗 第三百二十三章 具装甲骑的威力 第三百二十四章 枭雄之死 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 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变 第三百二十七章 以夷制夷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兴亡更替 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 第三百三十章 身在乱中 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将 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 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 第三百三十四章 盐场与海船 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纷争 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 第三百三十七章 图谋太原 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 第三百三十九章 开府建牙 第三百四十章 再临七千寨 第三百四十一章 正朔 第三百四十二章 选拔精锐 第三百四十三章 瞒天过海 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来 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两路并进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 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 第三百五十章 总领四路 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东之争 第三百五十二章 围魏救赵 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 第三百五十四章 关中精锐 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择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风 第三百五十七章 势不可挡(第一更) 第三百五十八章 双方的援军(第二更) 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一更) 第三百六十章 倾国倾城(第二更) 第三百六十一章 红颜一怒(第一更) 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归之战(第二更) 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晋阳(第一更) 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二更) 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一更) 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难公主(第二更) 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征之怒(第一更) 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两利(第二更) 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师之战(第一更)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败得失(第二更)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绩之心 第三百七十五章 说服(第一更)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阳之雨(第二更)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 第三百七十八章 变卦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 第三百八十章 杨暕之意(第二更)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会 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 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声 地三百八十四章 分一杯羹 弟三百八十五章 布局河北(第二更) 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岗归心 第三百八十七章 杨娥皇的决定 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阳城内 弟三百八十九章 狭路相见 第三百九十章 杀机 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阳之争(第一更) 弟三百九十二章 李神通(第二更) 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恒山 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敌在先 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杀 第三百九十六章 恒山之役(第一更)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齐胜(第二更) 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 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 第四百章 情定 第四百零一章 大义名分 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击(第一更) 第四百零三章 郡试(第二更) 第四百零四章 得鱼之时(第一更) 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 第四百零六章 卢家的妙棋 第四百零七章 纳采 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红妆 第四百零八章 义成公主 第四百一十章 与民同乐 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买你的帐吗? 第四百一十二章 沧海桑田(第一更) 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罗的请求(第二更) 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争雄 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战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处置 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息风波 第四百一十八章 窦军主力 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绩的反击 第四百二十章 运筹帷幄 第四百二十一章 罗成之死 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机 第四百二十三章 忍了你很久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 番骑威力 第四百二十五章 双雄对决 第四百二十六章 劲敌(大家新年快乐) 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 第四百二十八章 火烧易水 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谈 第四百三十章 议和? 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敌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满弓刀 第四百三十三章 雪中之战 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 第四百三十五章 谋人谋己 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时人和 第四百三十七章 国号之争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三代之治 第四百三十九章 强大的门下省 第四百四十章 中书令 第四百四十一章 赵 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 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兴 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 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 第四百四十六章 同盟 第四百四十七章 拨云见月 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 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严 第四百五十章 大将 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马 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 第四百五十三章 杀一儆百 第四百五十四章 预谋 第四百五十五 骑兵决战 新婚感言 第四百五十六章 暂避 第四百五十七章 惩治奸商 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战迫和 第四百五十九章 试探 第四百六十章 震慑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双旌万铁衣 第四百六十三章 深入重山 第四百六十四章 乌桓山 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经 更新推迟下 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二更) 第六十章 见与不见(第三更) 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杀 第六十二章 恶向胆边生 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头气 第六十四章 贵女娇气 第六十五章 摘星夺月 第六十六章 饥民流民 第六十七章 乱世人心 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骑 上架感言 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乌桓山 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 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 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见世面 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书侍郎 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将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断 第四百七十二章 窦建德心意 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战前瞻 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将 第四百七十五章 观其进退 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风破浪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夺城 第四百七十八章 巷战 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心为上(第一更) 第四百八十章 河北形胜(第二更) 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挟? 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 第四百八十三章 夺郡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 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击 第四百八十六章 亲征 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进合击 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陆并进 第四百八十九章 势不可挡 第四百九十章 却月之阵 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弃义又如何 第四百九十二章 诈城 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 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第四百九十五章 错综复杂 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 第四百九十七章 摆了一刀 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阳之战 第四百九十九章 连克数郡 第五百章 收官之战 第五百零一章 扎紧口袋 第五百零二章 东出关中 第五百零三章 唐郑大战 第五百零四章 三个条件 第五百零五章 母凭子贵 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 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 第五百零八章 大军围城 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临城 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 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粮足 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后指望 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旧吏 第五百一十四章 为官之道 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许决战 第五百一十六章 众叛亲离 第五百一十七章 灭国 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只有你一人 第五百一十九章 转机 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 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 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 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枭雄 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决心 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争 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敌忾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 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 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 第五百三十章 迁都之议 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刚起复 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战 第五百三十三章 无定河 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 第五百三十五章 无定河之盟 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 第五百三十七章 萧皇后的贤婿 第五百三十八章 劝进 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 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 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 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 第五百四十四章 黄河岸边 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五百四十六章 无耻之徒 第五百四十七章 离间之计(第一更) 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过(第二更) 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丝 第五百五十章 联梁 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关 第五百五十二章 狭路成皋道 第五百五十三章 郑军内应 第五百五十四章 赵军出阵 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舰 第五百五十六章 绑架 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会 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训 第五百五十九章 历史借鉴 第五百六十章节 戎马倥偬 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后荣光 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军 第五百六十三章 赵军水师 第五百六十四章 黄河水战 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舰显威 第五百六十六章 圣旨 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 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阳民心 第五百六十九章 萧铣出兵(第一更) 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战(第二更) 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 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第五百七十三章 袭城 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阳 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 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苏威(第二更) 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条(第三更) 第五百八十章 饮至之酒(第一更) 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阳之宴(第二更)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复仇(第一更) 第五百八十三章 绣锦(第二更) 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 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 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码头 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凤仪 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 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 第五百九十章 重会(第一更) 第五百九十一章 见与不见(第二更) 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 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为你的妻子(第二更) 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 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阳(第一更) 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二更) 第五百九十七章 传檄而定(第三更) 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一更) 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犊之情(第二更) 第六百章 身后功过 第六百零一章 大赵年号(第一更) 第六百零二章 半岛风云(第二更) 第六百零三章 赵国盟友 第六百零四章 洛阳登基 第六百零五章 赐爵封赏(第二更) 第六百零六章 开国四将(第一更) 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势力(第二更) 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担忧 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举荐(第一更) 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台(第二更)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仆二人 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 第六百一十三章 为了陛下 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 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内塞外 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试 第六百一十七章 赏与罚 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于爵位 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国王不要郡王 第六百二十章 封号不可轻授 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圆朗的心思 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杀 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长成 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运 第六百二十五章 斩草除根 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东局势 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与美人 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 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还不配问 第六百三十章 洛阳十年 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 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终不疑 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 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刚(第一更) 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犊不怕虎(第二更) 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 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诱之 封推感言 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 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迁(第二更) 第六百四十章 宫闱(第一更) 第六百四十一章 过门之事(第二更) 第六百四十二章 鱼跃龙门(第三更) 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虽穷,不可辱其志(第一更) 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议(第二更) 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议和(第三更) 第六百四十六章 乱棒打出(第一更) 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战乌骨岭(第二更) 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乌桓(第一更) 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权(第二更) 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 第六百五十一章 远征之策 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 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标平壤 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军战俘 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风破浪 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 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罗援军(第一更) 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马(第二更) 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债血偿(第一更) 第六百六十章 甲坚兵利(第二更) 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弹发威(第一更) 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战(第二更) 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 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鱼(第二更) 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则活,拒则死(第一更) 第六百六十七章 国破(第二更) 第六百六十八章 凯旋还师(第一更) 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罗人的盛情(第二更) 第六百七十章 百济称臣 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计 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怀万里 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陆东莱 第六百七十四章 闻风而降 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论势 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颈之交 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 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劝降 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门血战 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 第六百八十一章 为了自己 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 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吓(第一更) 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间道(第二更) 第六百八十五章 讲武堂 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 第六百八十七章 几人称孤几人道寡 第六百八十八章 鸟尽弓藏 第六百八十九章 纳妃 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须尽欢 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 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阅(第二更) 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议 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锦还乡 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钟 第六百九十六章 赵军布置 第六百九十七章 开战 第六百九十八章 长枪阵 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战序幕(第一更) 第七百章 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第二更) 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计 第七百零二章 河阳得失 第七百零三章 河阳攻防战上 第七百零四章 河阳攻防战中 第七百零五章 河阳攻防战下 第七百零六章 夜袭 第七百零七章 伊阙之战(第一更) 第七百零八章 劫粮(第二更) 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 第七百一十章 震惊(第二更) 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断 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阳的细作(第一更) 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门峡(第二更) 第七百一十四章 江淮军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现 第七百一十六章 敌将降伏 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当乘风破浪 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发力 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战 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阳 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 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质要挟 第七百二十三章 黄河之战 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 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诚意 第七百二十六章 长公主 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军火拼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道埋伏 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 第七百三十章 突围之战 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 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 第七百三十三章 辅公佑的末路 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将 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 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债 第七百三十七章 岭南之主 第七百三十八章 萧铣归赵 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宫之主 第七百四十章 缘分天定 向大家诚恳致歉 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许和亲 第七百四十二章 执子之手 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 第七百四十四章 当今战局 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 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阳贤王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 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阴李世民(第二更) 第七百四十九章 两京制 第七百五十章 问话 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伤人 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 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 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 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争(第一更) 第七百五十六章 扫清侧榻(第二更) 第七百五十七章 愿得一人心 第七百五十八章 颉利的决心 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来投 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台 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乱 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团 第七百六十三章 变局(两更合一更) 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万众一心 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 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开封 第七百六十八章 随我来(第一更) 第七百六十九章 谁来主事(第二更) 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贵妃(第一更) 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 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布疑阵 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卫之功 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后果 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 第七百七十六章 颉利的失算 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变 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军云集(第二更) 第七百八十章 阳山高阙 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 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寻敌 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头 第七百八十四章 风雪渡阴山 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还希望 第七百八十六章 斩敌一臂(第一更) 第七百八十七章 决战(第二更) 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袭成功 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兽 第七百九十章 骑兵对决 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战法 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 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 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 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 第七百九十七章 横山前线 第七百九十八章 断敌之援 第七百九十九章 布局 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 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 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争 第八百零三章 温泉宫内的暗斗 第八百零四章 兵谏前夜 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门 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谏 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 第八百零八章 皇权 第八百零九章 辽北五郡 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 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赵 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 第八百一十三章 萧瑀叛唐 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 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内乱 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卷东南(第一更) 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后恭(第二更) 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灭群雄(第一更) 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二更) 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 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议 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决断 第八百二十三章 处罚薛家 第八百二十四章 砺兵积粟 第八百二十五章 劝立太子 第八百二十六章 储位 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见 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为汉统 第八百二十九章 阴谋 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书 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 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决策(第一更) 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 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为上 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后决战 发个单章,和大家说说心底话 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为棋 第八百三十七章 当世虎将 第八百三十八章 双管齐下 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东三族(第一更) 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关中者为王(第二更) 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开得胜 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关之役 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装分兵 第八百四十四章 袭击粮道 第八百四十五章 扫清障碍 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条方案 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 第八百四十八章 长安城下(第一更) 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赵对决 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阵 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 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时三刻 第八百五十四章 两翼突破(第一更) 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 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袭子午谷 第八百五十七章 胜负一刻 第八百五十八章 坚守 第八百五十九章 胜机 第八百六十章 大胜 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统天下(大结局上)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统天下(大结局下) 后记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
《江山国色》
作者:幸福来敲门
更新时间:2024-01-21 17:23:25
字数:1733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江山国色 !

    赵军军帐之外,众将们都是兴高采烈地议论起来。

    上百余员战将聚集在一起,说话都是声音洪亮,连打气喷嚏来,都是气动山河。这也是武人一贯的作风,看得有几分粗俗。而文臣也是站在一边聊天。赵国没有什么文武殊途,所以文武大臣们也是站在一并攀谈。帐外此景称之,战将如云,谋臣如雨

    而在大帐之内,几员大将,以及重要谋臣,也是坐着那,脸上挂着笑容。

    王马汉将泥泞马靴的拖下,放在火边烤火道:“从河内一路打到河东,又过了黄河,眼下距离长安只有两百多里,咱们再加把劲,就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王马汉乐观的情绪,带动了众将。

    薛万彻旁顾左右笑着道:“现在赵军六大府军中,五路府军都渡过黄河,会师于此,这就是近十五万精锐,陛下,眼下直捣长安就听你一句话了。”

    听薛万彻这么说,徐世绩当即道:“薛大将军,王大将军之言,太过乐观,我们渡过黄河,但是西路军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微臣心底忐忑不安,依微臣之见,眼下该派人马向河西方向搜寻,得到西路军的消息后,再作决定。”

    “这才是稳妥之见。”虞世南表示附和。

    两边大将各执一词,这时候李重九问道:“前几日要叫你们侦查李唐主力动向的事情,作得如何?”

    张玄素道:“风闻司已是在处理此事,据消息前几日出现在黄河边的,并非是李世民的人马,而是其故意布置下的疑兵,实际上不过几千乡勇罢了,而李唐皇帝的御旗也是令人假冒打得,李世民并不在此处。”

    张玄素说出此言,众将都是惊讶,若是黄河岸边不是李世民的主力,那么很显然李世民并没有在长安。

    王马汉好奇道:“李世民这么故弄玄虚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掩盖他不在长安?”

    “不错”薛万彻此刻也是一下坐直了身子道,“李世民既不在长安,肯定是去了河西或者是洛阳,那么故意布下疑兵之阵,让我们不敢轻易渡过黄河。而在绛州,蒲津关的阻击,也是为了延误我们进军的速度。”

    薛万彻这么说,帐内欢喜的气氛,一扫而空。

    众将不禁在想,李世民到底是去了洛阳,还是河西。

    尉迟恭问道:“洛阳方向有什么消息?”

    姬川听此言道:“洛阳方面,我们有水路可以联络,随时可以察知洛阳的情况。之前进兵时要求水驿每六个时辰,禀告一次唐军动态。而最新的消息是,两天,洛阳方面禀告,潼关方向唐军毫无动静。大概三个时辰后,昨日的情况也是应该到达了。”

    听姬川这么说,众人释然既然如此洛阳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既然唐军不是去了洛阳,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去了河西!”单雄信开口言道。

    “河西?河西有我大赵二十万大军?李世民有那么好的胃口,一口吃下?我不信。”薛万彻首先提出反对。

    “那么如何能解释,河西到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呢?”单雄信提出质疑道。

    虞世南当下道:“单将军有所不知,风闻司的情报,李世民在我大赵的兵锋之下,有打算放弃长安,逃至蜀中了。”

    王马汉点点头道:“我看有这个有可能。”

    虞世南,王马汉的想法都有些一厢情愿,过去是有大战时,一方打到敌军国都,兵临城下时,其国主率军而降的事。但是这不适用于现在的李唐,至少所知李唐十万精锐主力还没有被击溃,现在投降是不可能的。

    众将各执一词,对于李世民所在产生犹豫。

    薛万彻这时候道:“猜测李世民主力在哪里毫无意义,眼下长安就在两百里处,唾手可得,我们没有理由放弃长安不攻,而原地等候西路军的消息。若是李世民在西面与王都护的西路军决战,而胜负未分,那么我军正可以乘此良机,攻下长安城。”

    薛万彻的意思,众将都是认可,因为张玄素他们当初制定进军的计划同时,也是如此构想。

    长安是关中重心,攻下长安的意义,不言而喻。

    李重九也是赞成继续向长安进军,这时候姬川小声地道:“陛下,微臣怕这是李世民计谋,若是唐军引诱我军孤军深入长安,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可能!就算李世民击败了王君廓,但是二十多万大军,一场败战,怎么也会有消息漏过来。”薛万彻解释道。

    李重九点点头,他对于王君廓还是有信心的,二十万草原精锐,李世民还没有这么好牙口。而眼下大军已渡过黄河,长安就在眼前,若是顾及没有西路军的消息,而不敢进军长安。不说这些大将,就是下面的士卒也会多心的。

    什么叫箭在弦上不得不,眼下就是这样,一路奔袭了上千里,连破唐军数路人马,眼下长安就在眼前,却束手束脚了,这不是自己的将道。

    当下李重九伸手一按,众将都是停止了争议。李重九目光扫过众人,肯定地道:“朕已拿定主意,无论李唐主力动向如何,明日即进军长安!”

    渡过黄河,没有太多休整。尽管没有西路军的消息,但是李重九仍是决定向长安进军。李唐派出单雄信部的室得奚部大将乞阿术率三千骑兵,往西搜寻,打探西路军的消息。

    之后李重九又留军两万守蒲津,护卫浮桥和粮道,再加上留守河东,绛州的人马,也有近五万之。李重九采用是稳扎稳打,虽然是派军留守后路,会分薄了前军攻击的力量,但是为了保护长达千里的粮道,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最后李重九自己率领十五万大军,向长安进发。兵马虽从二十万减少至十五万,但都是赵国最精锐的人马。

    行军前,当地有一儒生自告奋勇而来向李重九,道:“陛下大军倾国而来,长安城池坚厚,并非旦夕可下,而李唐有德之主,祖上乃是老子之后,又出自西凉王室,也是皇家帝胄。陛下为一己之私,兴兵讨伐,岂不闻名不正而言不顺,不如适可而止,就此罢兵,两家言好。”

    李重九听这儒生的话,对左右笑着道:“此乃是腐儒之见。”

    那儒生道:“在下不是腐儒,当年项羽不从儒生之见,焚咸阳,失了霸业,而刘邦听从儒生之言,却得了天下,陛下不可不三思。”

    李重九怒叱道:“长安就在眼前,尔敢于军前胡议,来人斩之。”

    大臣姬川见了不忍道:“陛下,不要以言获罪。”

    李重九道;“此人动摇我军心,不杀不足以平朕之怒。”

    说完这名儒生与历史上劝谏项羽的那个儒生一样,被拖出去斩首,最终李重九没有听这儒生的话,而是率军朝长安而来。

    虽说距离长安有两百余里,但作为政治中心,长安范围很大。比如前方的同州,在汉朝时称为左冯翊,在过去与京兆尹,右扶风,一并合称三辅,在汉朝时由三位管理畿辅的大员管理。

    左冯翊今日的辖区,就在同洲,合阳一带。

    李重九大军前锋抵达同洲,同洲城已是一座空城,城中居民尽去,连粮秣也不见分毫。而左近的合阳也是一般,赵军前锋抵达后,发觉也是一座空城。李世民连合阳和同洲都不守,显然是要放弃二城了。

    “这是要坚壁清野啊!”

    赵军众将也是久经沙场,一下认出了李唐的套路。

    “李世民难道真的是要坚守在长安,等我们决战?”

    这时候赵军不少大将也是动摇了,向李重九劝诫,要等候西路军的行踪,再作决定,否则就真是孤军深入了。当然更多的大将却认为,李世民根本没有余力击败西路军,若是畏惧不前,反而失去了夺取长安的机会。

    李重九当下没有停止进军,而是亲自率人马继续前进。

    一日之后,赵军兵马前锋抵达泾阳,而泾阳距长安仅四十里。

    沿途村庄皆无,但见地里的禾苗都放在那,却无人耕种,李世民竟是将黄河以南十数县百姓尽数搬空,这是真正坚壁清野,断绝了赵军渡过黄河后,任何补给来援。

    大将单雄信提议,再派一军守同洲,加强对粮道的保护,否则一旦粮道被切断,十五万赵军不需五日,就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李重九听了答允派单雄信率两万五千人马,镇守同洲,三原县,以策后路安全。

    不过大军抵达泾阳后,终于看见了唐军驻守的兵马。前方探马回报,泾阳城防守严密,无法查探。

    李重九得知后,又派大将柯木伦率两千人马,从渭河上的中渭桥通过,往长安城下查探。

    不过半日后,风尘仆仆地的柯木伦返回大帐。

    李重九见柯木伦如此问道:“你与唐军接战了吗?”

    柯木伦抱拳道:“是的,陛下。”

    原来柯木伦的两千骑兵,从渭水之上,渡过中渭桥,绕来到长安西面的横门。

    刚抵达城下,就遭到唐军骑兵伏击。唐军骑兵有三千之众,不过一场厮杀,柯木伦反而击退了唐军骑兵,全身而退。同时柯木伦回报长安城头,旗帜无数,城头上满是士卒披甲守护。

    听到柯木伦回报的消息,赵军众将顿时都是心安了,原来唐军主力哪也没去,就镇守在长安。

    “好个李世民,真的要固守长安与我们一战吗?”

    “不可能,长安城池虽然高大坚厚,但是周长三十几里,唐军士卒就是一里上驻守个三千人马,也是守不过来。”

    “什么话,唐军或许只要守皇城就好了。王世充当年守洛阳也不是这样,李唐围攻了半年都没有拿下来。”

    “那么你说,唐军要坚守长安,与我们一战吗?”

    “是啊,不过也不怕,我军粮道虽长,但若是分兵攻破了潼关,从洛阳那运粮就方便多了。”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将长安唐军军情道了个七七八八的。

    李世民会学王世充,固守长安?李重九是一万个不信,自古以来,没有外援,就没有必守之城。当年王世充死守洛阳,是相信李重九会从河北率军去洛阳救他,这才咬牙坚持了半年。

    而今日李世民困守长安,又去指望哪里的人马来救他呢。

    至于军粮消耗,围困长安城二十万大军足够了,以赵国现在的粮草储备,从洛阳运粮,围困长安城个一年绝对没有问题。

    李重九道:“不必争论了,朕要亲临城下,一探长安虚实。”

    众将听了都是诧异,然后一并道:“末将愿率部与陛下一并。”

    李重九摆了摆手道:“不必这么人多势众的,只要朕的廷卫军与朕一道就可以了。”

    “这怎么可以?”

    “陛下人马太少了,若是长安唐军主力出击如何是好。”

    李重九摇了摇头,拒绝了部下建议。

    次日,李重九率五千廷卫军,亲至长安城下。

    雄伟的长安城城墙竖立于面前,历史记载长安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周长36.7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池。与之相比,东罗马帝国引以为傲的君士坦丁堡,只配作长安城的卫城。

    在国内这长安也远胜过王世充驻守的洛阳城,那时洛阳城城周也不过十几公里。

    所以要李重九相信,李世民是准备固守长安城,与赵军在城下决战,是根本不可能的。三十六公里的城墙,怎么守得过来。

    不过李重九今日一来,就是一探长安城虚实。

    李重九先率兵马从中渭桥渡过渭河,在长安北面一带徘徊。自己与姬川,张玄素,虞世南在马上对着长安城城墙指指点点,一派指点江山的模样。而李重九身后明黄色的龙旗,早令长安城上的唐军士卒知道是赵国皇帝亲自驾到。

    顿时城头上旗帜舞动,大批披着铠甲的唐军士卒,在城墙上行动,并架起弓弩严阵以待。

    李重九初时见城上唐军人多,不由惊讶,仅仅一处城墙上就有这么多人马,若是长安城各处都是这样,那么李世民的主力,真是屯驻于在长安城城内。

    李重九心底虽是怀疑,但面上却是谈笑自如,随即与部下一并骑马绕城而走。李重九从长安城北,纵骑至长安城城东而去。

    城东之处,乃是灞水,泾水和渭水交横之地。前方横跨灞水的就是传闻中的灞桥。

    李重九策马与张玄素等人一并临于灞桥之上,以马鞭指着城头上谈笑,同时观察着城上唐军动向。但见不久城墙上,一队队的唐军士卒,从远方调来。

    兵马竟也有好几千士卒。

    见之一幕,李重九一旁的姬川和虞世南,皆是低声道:“陛下,看来唐军主力就在长安城城内,否则不可能调动如此迅速,这倒是令我们虚惊一场。”

    李重九听了摇了摇头,随即突然策马朝城墙下前奔。

    “陛下!”

    “陛下!”

    姬川,虞世南等人都是惊呼。李重九亲自策马逼近城下,万一中了什么流矢如何是好。

    但见李重九轻骑往前,至城下两百步之处,从马鞍旁掏出一弓,勒马半停。然后李重九张弓拉箭,朝城头上一箭射去。城头上唐军不由惊讶一呼,纷纷举盾或者是弯身闪避。

    但却听见城下赵军突然一并欢呼。

    唐军放下盾牌看去,但见悬挂在城楼一面绘着唐字的旗帜,缓缓从城头上,显然是被李重九一箭射落。

    赵国三军尽数欢呼!

    城头上的唐军不由气恼,纷纷拔箭还击。

    李重九这时候策马已回,转头看向唐军,但见唐军士卒还击,弓力疲软,多是射到半途坠落。但是士卒犹自不知仍是拼命朝城下射箭,直到一人喝停,众士卒这才停手。

    李重九见此点点头,心底有数,当下勒马返回。

    虞世南,姬川,张玄素三人都是率领廷卫军人马赶上。

    虞世南道:“陛下,一箭射落唐军旗帜,足以摄破唐军之胆,一箭之后,长安今夜百姓无人敢安枕矣。”

    听了虞世南的夸赞,李重九将弓一放,不由哈哈大笑道:“当年朕千军万马,一箭射伤始毕可汗,今日这不算什么。”

    李重九话音刚落,一旁姬川道:“陛下,不可再如此轻身犯险了,阵前斩将夺旗,此不过是匹夫将勇,如何是赵国的皇帝呢。”

    听姬川直言,李重九笑而不语,这时候一旁张玄素才缓缓道:“陛下英明,这一箭已试得长安城下虚实了!”

    张玄素一眼,姬川,虞世南都是大惑不解。

    这时候长安城头,一名穿着直袍的书生走到城楼上道:“城下莫非是赵国天子吗?在下房玄龄在这里有礼了!”

    李重九听了不由抬起头看去,但见对方四十余岁,手持折扇,气度从容。

    李重九道:“朕在幽京时,久闻秦王幕僚之中,房谋杜断。今日一见先生,实不虚此行,只是不知另一位杜先生在哪里?”

    房玄龄听了李重九这么说,脸上浮出笑容,显然是因为堂堂赵国皇帝,都听过自己名声而感到高兴。不过房玄龄笑着道:“陛下好心机,莫非是借着问杜先生,揣测吾主身在何处吗?”

    李重九哈哈大笑道:“房先生这么说,就太小看朕的气量了,朕早已确定,此刻李世民并不在城中,那么杜如晦必是随驾而去,对吗?”

    房玄龄脸上皮笑肉不笑道:“陛下不用再故意试探了,房某不是三岁小孩,不会被陛下套出话来的。此来城上不过是为了一睹陛下风采,同时有言劝之,陛下兵多将勇,横扫天下本再反掌之间,但眼下却轻兵冒进,岂不闻强弩之末的道理。眼下陛下中了吾主坚壁清野的计谋,若是早早退兵,尚且可保半壁江山,不失一国之主,可要执意在长安城下虚耗,那么陛下性命不用多说,几十万大军恐怕也是转眼烟消云散。”

    “大胆!”

    “放肆!”

    姬川,虞世南都是同时大骂,这个房玄龄实在是太不知好歹了。

    李重九止住二人,从容地笑着道:“房先生,这样的话,朕自领兵以来就听得无数次了,耳朵都长老茧了。而今呢?朕依旧好好的,而对朕说过这些话的人,都已成了朕的阶下囚了。”

    “房先生,既是有话要劝朕,那么朕也有话劝你,早早献了这长安城,降了朕,以你的才能治理一个县是可以的。至于杜如晦嘛,他若降朕,可以治理一个郡。怎么样要不要考虑一下?”

    李重九说完,赵军众士卒都是捧腹大笑。房玄龄在城头上哈哈大笑,然后拱手道:“陛下口若悬河,张仪苏秦不能及,不过打战不是嘴皮一动就可以打赢的,在下在这里拭目以待。”

    “那么朕也拭目以待!”

    李重九点点头,他早已是看见城墙上唐军,悄悄运来两辆大型弩机。李重九自是知道唐军要干什么,这房玄龄果真歹毒,这边与自己说话,那边要派人暗算自己。

    当下李重九拔马而走。赵军从东渭桥再次渡过渭水。

    见唐军没有追来,姬川不由问道:“陛下为何知道李世民没有长安城城中?”

    李重九道:“你们也看到朕方才一箭朝城头射去,那些守城唐军士卒用箭反击,射得杂乱无章不说,所用之弓弓力不过一石,这样的兵最多称之乡勇,怎么可能是李世民在关中久练的精兵。”

    姬川听了恍然大悟,但同时道:“那陛下也不该亲身犯险啊。”

    李重九笑着道:“若是朕不亲临城下,以身作饵,守城唐军士卒怎么会轻易引弓射之,至于安全之事,朕自有分寸。”

    姬川听了不由佩服,当下不说什么了。

    当下廷卫军返回大帐,众将早就担忧了侯了一个上午,眼见李重九平安无事,都是大喜。

    李重九道:“长安城下不过乡勇,并非是精锐,眼下我军已至长安城下,攻城并非上策,朕已有……”

    正待李重九与众将商议之时,一名将领入内道:“陛下,风闻司的人得知了李世民主力所在,特来禀告陛下。”

    “让他速速进来。”李重九面色不变。

    不久一名男子奔入大帐,向李重九道:“属下风闻司洛阳署秦岚拜见陛下。”

    早是有人查验过此人身份,确实是风闻司安插在长安在细作。李重九道:“长安的风闻司之人,为何今日才来向朕禀告消息?”

    秦岚垂泪道:“陛下,并非是属下办事不力,在一个月前,李世民突然出手,派心腹于志宁率领人马捣毁了我们风闻司在长安的数个据点,几十个兄弟被俘,被杀,或是不知下落。当时卑职侥幸外出办事,待看到同伴在城楼刻下示警的暗号,这才侥幸逃了性命。”

    风闻司在长安安插数年,给赵国带来了很多重要的情报,立下了很多功劳,但之前一直没有怎么被李世民针对。而这一次李世民突然出手,破除风闻司的据点,显然是雷霆一击,已经是蓄谋很久。

    李世民的目的,就是要大战前破坏赵国所有的耳目,让李重九进入关中后,失去情报来援,成为聋子瞎子。

    “李世民真是狠辣啊。”李重九不由叹道,自己看来还是低估这位强劲敌手。

    “那么李唐主力现在哪里?”薛万彻不想等对方分说直接问道。

    “还在河西,但已是正在向长安返回了。”

    “那么这么说,李世民的唐军主力和王君廓的二十万大军交战过了?”薛万彻立即追问。

    众人都是盯着这名风闻司的细作秦岚。

    秦岚点点头道:“应该是交战过了,这个因为风闻司情报网络被破坏,在下很多消息也不知道,但是这一次来见陛下,是因为扶风那边的弟兄告诉我,河西的唐军主力,遣人至长安举露布告捷,沿途告之,说已是全歼了赵国西路军!”

    “胡说!”

    “造谣!”

    “李世民的诡计!”

    “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被全歼!”

    在场赵军大将没有一个人相信。R1152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