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宫女千岁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1、逃难 2、征夫 3、欲望 4、一碗汤 5、被卖 6、机会 7、逃生 8、贵人 9、金夫人 10、日行一善 11、太后 12、进宫 13、集体宿舍 14、挤占名额 15、指路 16、灭口之险 17、脱险 18、后宫初见闻 19、巧遇 20、溺水杀人 21、头号BOSS 22、审问 23、恪郡王 24、宁杀错不放过 25、畏罪自杀 26、接二连三 27、送福袋 28、皇帝的病 29、赤子之心 30、调岗 31、新工作第一天 32、贵妃传召 33、杀鸡儆猴 34、工作要认真 35、皇帝也自卑 36、暗香浮动 37、路痴王爷 38、惊闻秘辛 39、语出众人惊 40、局面暂解 41、臭豆腐的魅力 42、罗探花 43、渣男再现 44、同乡 45、百人斗殴 46、怒火街头 47、当兔子学会咬人 57、几家欢乐几家愁 58、胎动 59、起疑 60、虚与委蛇 61、傅月环 52、弄巧成拙 53、抢钱去 54、醉迷情 55、王爷请指教 56、“共同”的利益 62、惊天 63、拿人 64、流芳殿中 65、无言的审问 66、一夜 67、皇嗣的抉择 68、清平山行宫 69、乍泄的不只是春光 70、甜的不只是汤圆 71、武临王的婚姻观 72、值得推敲 73、关于嫁人 74、人缘 75、阉人惹祸 76、猜忌初生 77、突然到场 78、圣旨也不好使 79、探视 80、隔墙有耳 81、两代人的梦想 82、她不是唯一 83、危机变转机 84、公然决裂 85、咎由自取 86、常乐献计 87、皇帝出招 88、为什么是我 89、几个理由 90、东宫何属 91、狗都嫌难吃 92、迟钝的丫头 93、殿试进行时 94、警告 95、屋中有人 96、美人诱惑 97、天现异象 98、勾引皇子? 99、吐血 100、中毒 101、有人能救 102、火爆的龚老头 103、油盐不进 104、自作聪明 105、天下无双 106、山雨欲来风满楼 107、你是我的傻丫头 108、万分之一 109、回宫 110、掌掴 111、两妃相斗 112、爱或不爱 113、你这小辣椒 114、决心 115、惊闻国耻 116、夜宵(第二更) 117、阴谋 118、大雨倾盆(第二更) 今天先欠一下更新 119、诬陷(1) 120、诬陷(2) 121、牢房 122、污辱 123、形势严峻 124、一触即发 125、矫诏 126、拨乱反正 127、采柔郡主的口才 128、自杀 129、罪有应得 130、储君 131、矛盾 132、天地的尽头 133、重温枫露小馆 134、我只给你三个选择 135、喜从何来 136、顾氏千金 137、群莺会 138、祖孙对话 139、从未见硝烟处开始 140、忙碌的大婚清晨 141、出嫁 142、喜服之比 143、今夜宿哪宫 144、彼此的唯一 145、桃花弄水色 146、巫术传说 147、太监仇乐 148、吃醋 149、做妒妇吧 150、新年 151、催情-摧心 152、史上最单薄内宫 153、战前准备 154、清平山之行 155、傅腾的劝告 156、阴谋之厌 157、君前奏对 158、舌战群臣(1) 159、舌战群臣(2) 160、大势已定 161、杀心 162、事败 163、图穷匕见 164、最后的疯狂 165、千古一后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94、警告
《宫女千岁》
作者:陶苏
更新时间:2024-01-23 04:27:30
字数:808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宫女千岁 !

    午膳时间结束,常乐带着御膳房的小太监们退出考场。

    回到大庆宫,她将赵容毅的吩咐告诉给了赵晟。

    赵晟并没有立即说什么,而是先沉思了一会儿,才道:“你可记得那几个考生的名字?”

    “奴婢都记得。”

    赵晟道:“先写下来。”

    “是。”常乐拿了笔墨纸张,将自己记得的几个考生的名字默写出来。

    赵晟将名单拿在手里看了看,点手叫了顾太平:“叫傅腾去查一下这几个人,两日内务必回报。”

    顾太平拿了名单,自去找御林军左统领傅腾。

    到了傍晚,殿试结束,贡生们〖自〗由鸿胪寺的官员带领离开皇宫,而试卷则全部收集起来,由阅卷大臣开始了忙碌的阅卷过程。

    阅卷需两天,由礼部、吏部两位尚书领衔,共九位阅卷官,赵容毅这个主考官却是不在阅卷之列的。

    殿试结束第三天的晚上,按照推算,阅卷应该是要结束了,不过最后呈送御览的前十二名的试卷却还得明天才能拿出来。

    当天夜里,赵晟留了赵容毅在大庆宫过夜。

    三位皇子至今尚未赐府邸,赵容止、赵容毅、赵梓真都是仍旧住自己家里,赵晟想留个儿子陪陪自己合情合理。

    父子两个便秉烛夜谈,在灯下摆起了围棋。

    常乐和顾太平在旁边伺候,黑白子玄机奥妙,以他们俩的水平,都是看不懂的,不过顾太平功夫深厚,即便看得犯困,面上依旧精神,常乐却是打起哈欠来。

    就在这时,童小言进来禀报:“皇上,傅统领来了。”

    常乐登时精神一震。

    赵晟也将手中白子放下,笑道:“看来这一局,今晚是下不完了。”

    赵容毅便道:“父皇若有兴致,留到明日再接着下也不迟。”

    赵晟笑了笑,对童小言道:“宣。”

    童小言应声而出,赵晟和赵容毅也就坐起来,转移到椅子上坐了。

    很快,傅腾进来,行过礼之后道:“皇上吩咐微臣的事情,微臣已经全部查明,结果在此,请皇上御览。”

    他从怀里取出一卷纸张,双手递上。顾太平接过,呈送到赵晟手里。

    赵晟在灯光下,将这一卷纸上的东西全部都看了一遍,露出一丝早有预料的冷笑。

    “果然不出你所料。”

    他将这一卷纸又递给赵容毅,赵容毅同样仔细看了,父子俩对视,会心一笑。

    “本次殿试阅卷由七位官员组成,只要有两人给出的考评不是最优,考生的名次就至少得落到二甲里。这几个考生虽然与靳王府有纠葛,但此时只是咱们的猜测,还得看明日呈送御览的卷子,才能最后下定论。”

    赵晟点头:“只看明日。”

    顾太平和傅腾并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是什么,但是常乐有参与其中,已经猜到可能跟科场舞弊有关。

    赵晟对傅腾道:“你做得很好,此事切不可张扬。”

    傅腾忙道:“微臣明白。”

    赵晟便摆手,让他退出去了。

    傅腾走后,赵晟和赵容毅也并没有说什么,棋也没有接着下,父子两人随意说了一些,赵容毅便告退,各自安睡罢了。

    到了第二日早上,礼部、吏部两位尚书将他们阅卷的前十二名考卷呈送到大庆宫。

    赵晟和赵容毅共同看了十二名考生的名字,果然看到有一两个考生的名字在里面,而有一两个考生则榜上无名。

    放下了考卷,赵晟并不说话,只将手搭在桌面上,用中指一下一下地扣着桌面。

    而自赵容毅以下,顾太平、常乐等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一语不发,屋内顿时安静得厉害。

    时间一长,礼部尚书的额头慢慢地便见了汗了。

    与礼部尚书不同,吏部尚书并非赵容止一方的人,本次阅卷的时候也发现了礼部尚书等人的猫腻,因为阅卷时不糊名,所以阅卷官们对于自己认识的考生阅卷时难免会有所主观。当然,对于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预防,考卷是从品级最高的阅卷官开始披阅的,前面的阅卷官批了等级之后,后面阅卷官的批示就不能与第一阅卷官相差超过两个等级(包括两个以内),以免出现因阅卷官主观而出现失当的批示。

    因为共有九名阅卷官,所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为个人主观产生的不公平,当然在关键的前三甲名次上,一分之差也很关键,这却不是可以完全杜绝的。

    这次阅卷以吏部尚书为首,他是第一阅卷官,有几份他觉得十分优秀的卷子,到了礼部尚书的手里,等级便低了一级,这种情况下,后面每每还会有一两个阅卷官的批示等级跟礼部尚书相同,这就造成这份卷子的名次只能靠后。与此相反,有几份他觉得只能算还可以算不得最优异的,却得到了礼部尚书不错的评价。

    当然,这也没办法指责礼部尚书阅卷不公,因为大家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又不是一个说很好一个说很差,只是一个等级之差罢了,指责不出什么来。

    但是这样一来,名次上的差异却仍是体现出来了。

    此时皇帝看完他们呈送的卷子后不说话,已经表达出一种态度。吏部尚书便对礼部尚书暗中腹诽:蠢货,早早地跟着赵容止站队有什么好,皇上就算病的快死了,脑子也还没糊涂,二十多年的皇帝,你们这些小动作还能瞒得过他。

    赵晟见礼部尚书已经出汗了,这才淡淡道:“朕听说有位考生,才学很是不错,乃是去年秋闱的会元,怎么连前十二都没进。朕隐约记得他姓陶,叫什么来着……”

    赵容毅在旁边道:“去年秋闱的会元,乃是泸州陶林。”

    赵晟点头:“正是陶林,怎么?他殿试的成绩,竟是这般差劲?”

    礼部尚书冒汗更多了,不过好在也并不是全无准备,答道:“启禀皇上,阅卷时间有限,除了优异出众的文章,其他卷子的评阅难免略粗一点,或有遗漏,但不至于差次太多。”

    他这么说也算是应对得体了,一般来说,皇帝对于阅卷官呈送上来的卷子都不会驳斥,除非有皇帝早就记在心里的考生意外得了高名次或者意外落选;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因为能够被皇帝记住的考生,阅卷官也都心中有数,大家都是在天子手下当差的,揣度圣意是第一要务。

    本次殿试,皇帝并没有任何特殊吩咐,礼部尚书便以为自己这样利用阅卷漏洞做出的举动,可以过关。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并不是作弊,只是让考生的名次往前一点或者往后一点,能进入殿试的考生水平本来就在伯仲之间,很难绝对地说谁高谁低。

    然而,赵晟却抓住了他语句里的漏洞,道:“既然难免有遗漏,那就复查一遍吧,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若是遗漏了优秀的人才,或是因阅卷官一念之差造成了不公平,也辜负了朕为国选才的美意。”

    礼部尚书顿时连手心都出汗了。

    所谓阅卷官一念之差,可不是客气话啊。

    没等礼部尚书回答,吏部尚书已经一口答应道:“皇上所虑甚是,本次阅卷过于仓促,臣也认为理该复查。”

    赵晟满意地笑道:“既然如此,就再辛苦众卿了。”

    第一阅卷官都同意复查了,受了警告的礼部尚书哪敢多说什么,只得拿了卷子回去。

    等到他们都退出去了,赵晟才转脸对赵容毅微笑道:“看出什么了?”

    赵容毅道:“儿臣受教了,父皇这是在教儿臣为君之道。”

    “哦?说说看,你觉得什么是为君之道?”

    赵容毅道:“对于君王来说,什么时候展示雷霆之怒什么时候展示怀柔手段,时机的拿捏是最重要的。如礼部尚书这次的行为,虽然并不是舞弊,但是仍然破坏了殿试的公平,对于受他们拉拢的考生加以扶持,对于不受他们拉拢的考生却进行打压。但父皇如果直接加以指责,便会将事件扩大化,一来并没有真正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礼部尚书所为不公,因为考生水平相近,评阅高低没有绝对标准;二来也伤了礼部尚书的体面,他毕竟是多年老臣;三来若考生们知道本次殿试不公,难免生出事端。而父皇只是轻轻提点,让礼部尚书自己明白事情不可为,令他自行改正,既警告了他,又为考生主持了公道,不需多费任何力气,便可以将一场事端化于无形。这才是君王之道。”

    赵晟面露赞许,点头道:“不错,你果然很有慧根。君王之道,在于平衡二字,须知水至清则无鱼,嫉恶如仇在臣子来说是清官能吏,但在皇帝来说,却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为君者,最重要的便是平衡势力,将所有原本有利不利的元素,都转化为你可以利用的力量,为你所用。”

    赵容毅受教。

    说话间,岫岩进来,向赵晟请求道:“奴婢家中托人捎信来,说是母亲明日想进宫探视奴婢,有家中事商量。”

    赵晟素来宽和,这种事情自然是不会阻拦的,便随口批了她明天的假。

    与殿试相比,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赵晟也好、赵容毅也好,都转头便抛在了脑后。

    (有读者指出79章探视傅府的时候,赵容毅怎么不路痴了,陶苏也发现是失误,所以今天做了修改,修改不多,并不影响故事发展。在此说明)(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