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万户侯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一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四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五章 上元夜 (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六章 上元夜 (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七章 县令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八章 童生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九章 以直报怨 (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章 以直报怨(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一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二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三章 以字鉴人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四章 祸起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五章 辞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六章 义助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七章 摸奖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八章上 官司 (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八章下 官司 (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十九章 官司 (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章 官司(四)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一章 仪陇小摊(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三章 仪陇小摊(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四章 仪陇小摊(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五章 仪陇小摊(四)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六章 阆中(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七章 阆中(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八章 阆中(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二十九章 阆中(四)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章 开店(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一章 开店(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二章 开店(三)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三章 密谋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四章 美人计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五章 贵人(一)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六章 贵人(二)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七章 发薪 卷一 斜风细雨入剑门 第三十八章 去成都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三十九章 初到成都(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章 初到成都(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一章 初到成都(三)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二章 风骤起(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三章 风骤起(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四章 冷刀子(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五章 冷刀子(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六章 冷刀子(三)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七章 冷刀子(四)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八章 冷刀子(五)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四十九章 暗流(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章 暗流(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一章 暗流(三)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二章 暗流(四)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三章 暗流(五)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四章 品牌效应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五章 绑架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六章 暗访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七章 反击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八章 门生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五十九章 挖墙角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章 兄弟阋墙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一章 连环计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二章 釜底再抽薪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三章 杨家(一)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三章 杨家(二)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四章 杨家(三)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五章 杨家(四) 卷二 风骤起 龙争虎斗锦官城 第六十六章 归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六十七章 官从天降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六十八章 帘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六十九章 县尉县丞(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章 县尉县丞(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一章 上任首日(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二章 上任首日(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三章 除恶(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四章 绊脚石(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五章 绊脚石(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六章 捐钱募款(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七章 捐钱募款(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八章 捐钱募款(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七十九章 黑帮老大(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章 黑帮老大(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一章 意外失足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二章 意外失足(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三章 孔方老道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四章 海家的把柄(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五章 海家的把柄(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六章 海家的把柄(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七章 抓住把柄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八章 刀刀见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八十九章 困兽犹斗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章 奉命入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一章 曲江邂逅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二章 北番有人来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三章 李林甫的烦恼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四章 又见故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五章 初见太子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六章 四两拨千斤(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七章 四两拨千斤(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八章 四两拨千斤(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九十九章 二进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章 相亲(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一章 相亲(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二章 帘儿的姐姐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三章 初见李隆基(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四章 初见李隆基(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五章 各怀心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六章 南诏风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七章 帘儿进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八章 南诏主导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零九章 李琳升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章 不期而遇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淡是真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二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三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亲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盒之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地重游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七章 纯属误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八章 纵横滇东(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一十九章 奇袭安西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章 南疆姊妹花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一章 美女与阴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二章 唐朝特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杀南诏使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四章 滇东遭遇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五章 小人眼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六章 暗渡陈仓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七章 滇东收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云聚会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三章 毒杀皮逻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图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五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南诏内讧(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返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三十九章 长安少年狂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章 两个宦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二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三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四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五章 王昌龄求助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东宫案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东宫案(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东宫案(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东宫案(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章 东宫案(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宫案(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东宫案(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东宫案(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东宫案(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东宫案(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宫案(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七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八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见诗圣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章 曲江流饮(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一章 曲江流饮(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二章 密会太子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别帝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四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五章 豆卢军的秘密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六章 谁是卧底?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七章 借兵平匪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八章 皇杠被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六十九章 匪首的把柄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章 横峰突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袭吐蕃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二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三章 庙堂之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四章 纳妾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五章 比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异乡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仙芝的忠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八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原奇兵(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章 高原奇兵(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一章 高原奇兵(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二章 远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隆基的心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四章 布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五章 釜底抽薪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六章 步步为营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七章 初遇安禄山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八章 李林甫的拉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三方博弈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章 扑朔迷离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一步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不速之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一声春雷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四章 崔府请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隆基召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画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八章 第二步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一百九十九章 王忠嗣的进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一章 柳暗花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二章 步步设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三章 悲情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四章 路遇杨花花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五章 谁为左相?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六章 盐铁使的人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七章 触犯权贵的利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八章 暗流涌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零九章 假道灭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章 寻求支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诏消息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二章 求婚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三章 前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扬州立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各逞心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六章 意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七章 和亲事件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地为媒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明寺偶遇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章 庆王之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一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二章 将计就计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三章 借刀杀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四章 李隆基的办法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五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兴庆宫的早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因爱生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禄山再进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二十九章 崔翘的抉择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禄山的企图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二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五章 出家便是还俗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六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七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八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三十九章 科举案(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章 科举案(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一章 科举案(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二章 科举案(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三章 科举案(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四章 科举案(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五章 科举案(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六章 科举案(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七章 科举案(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科举案(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四十九章 科举案(十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章 科举案(十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一章 科举案(十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失意的酒楼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三章 荐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诏女王(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五章 南诏女王(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夜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枚金丸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八章 金丸之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五十九章 解谜(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章 解谜(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一章 策划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二章 固执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夜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四章 示警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利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六章 线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七章 蓄势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八章 各逞心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六十九章 意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章 终下决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下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刺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三章 浔阳惊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四章 必要的强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五章 角力开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六章 拉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七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八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七十九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章 把柄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客栈布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二章 阴招出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三章 破绽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四章 利益之盟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五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外放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八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八十九章 沙州夜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章 高仙芝的小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一章 拉拢边令诚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国的决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三章 艰难的行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夺取小勃津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对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六章 行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七章 石国使者.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八章 合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二百九十九章 帷幕拉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章 石国遭遇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一章 针锋相对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二章 外交的背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三章 局势逆转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四章 发动政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五章 小规模战役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六章 试探性的战斗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武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八章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零九章 夺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章 高仙芝升官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一章 矛盾激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二章军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三章 掌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四章导火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兵不厌诈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六章 敌踪乍现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七章请君入瓮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八章怛罗斯之战 (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一十九章 怛罗斯之战 (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章 边令诚的暗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一章客栈疑云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二章 回家的路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三章 安杨会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四章天宝十年最后一夜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五章 给李林甫拜年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六章多管闲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七章安禄山的时机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八章 李隆基的雄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九章 宫里的消息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杨国忠的把柄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章述职交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一章述职结束后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禄山跑了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三章谋河西(上)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四章 谋河西(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五章 谋河西(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六章 江山如棋(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七章 江山如棋(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江山如棋(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山如棋(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章 江山如棋(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一章 江山如棋(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二章 江山如棋(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江山如棋(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四章 江山如棋(九)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山如棋(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六章 江山如棋(十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七章 江山如棋(十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八章 后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四十九章 清洗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章 勒索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争与阴谋(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争与阴谋(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战争与阴谋(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四章 战争与阴谋(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五章 战争与阴谋(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六章 战争与阴谋(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七章 战争与阴谋(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八章 马嵬坡(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九章 马嵬坡(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章 马嵬坡(三)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一章 马嵬坡(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二章 马嵬坡(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三章 马嵬坡(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四章 马嵬坡(七)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五章 微妙的朝议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六章 劝说李豫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七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八章 宫中秘议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六十九章 杀将立威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章 郭子仪的感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一章 心狠手辣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二章 李泌之策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三章 偷梁换柱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四章 满月酒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京兆尹与左相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六章 兴庆宫的阴谋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自出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八章 请君入瓮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两淮势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章 里应外合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章 父子恩怨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家国天下(一)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家国天下(二)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四章 家国天下(四)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五章 家国天下(五)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六章 家国天下(六)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家国天下(大结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卷三 九品芝麻官 第三百五十二章 战争与阴谋(二)
《大唐万户侯》
作者:高月
更新时间:2024-01-09 02:31:19
字数:1477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万户侯 !

    宝十二年三月,高仙芝以纵兵洗掠仓禀、私没财物之边令诚斩首示众,同时被杀还有大将封常清,李隆基随即任命王思礼为潼关副帅,暂领潼关防御之责。

    三月中,李隆基任命朔方节度副使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命他率朔方军东出井,攻打太原,又任命郭子仪为范阳节度使,先赴河西、陇右,收两地军近十五万,入关中备战,自此,关中唐军又增至三十万,三月底,剑南二百万石米运入关中,关中形势稍解。

    天还没有亮,长安城内黑沉沉的,忽然轰隆隆的鼓声在长安各坊响起,顿时将整个长安都惊醒,市民们先是惊愕,随即便回忆起来,在多少年前,每天都会有同样的鼓声敲响,这是大臣们上朝的鼓声,在沉寂了近六年后,又再次响起。

    大街上开始出现了一辆又一辆的马车,橘红色的灯笼星星点点在充满寒意的夜风中漂游,渐渐汇成一股股细细的涓流向大明宫丹凤门流去。

    中断了多年的大朝,今天又再次开启,这是唐廷的朝制在面临深刻政治危机后开始重新走向正轨。

    宏伟宽广的含元殿一片肃穆寂静,五品以上的朝臣们依次排列,所有人都沉默着,这是一次极为特殊的朝会,异常敏感,先开口之人将决定本次朝会的讨论内容,甚至决定大唐的走向,很多大臣们都希望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先开口,若是由他开始,那必然是下罪己诏,向天下民众致歉,那么,大唐就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开始。

    但李隆基一直保持沉默。他阴沉着脸庞,下罪己诏对他来说是绝不可能之事,他开朝会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得到群臣对时局的建议,对剿灭安禄山造反地良策,对缓解朝廷财政危机的妙招。

    三十万大军汇聚关中,这是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支军队,不容再有半点闪失,可是左藏空虚。存钱不过二十万贯,每月百万贯的军饷从哪里来?去年关中大旱。近一半的土地颗粒无收,现在正值青黄不接。按惯例朝廷需要米平仓,可是陕州粮库均被焚毁,关中存粮虽有近三百万石,但在保证军粮第一的前提下。他不可能再进行米救市。

    还有陇右、河西之兵大部调入关中,对吐蕃的防御问题也是大事,这些都是要急着解决的事。

    “陛下,臣有本奏!”杨国忠终于打破了朝堂上的沉默,他一步走出朝班,躬身施一礼道:“请陛下准许。”

    李隆基微微点头。“右相请说!”

    “陛下。我唐军在陕州大败。三十万将士几近覆没,虽然高仙芝、封常清已被斩首。但他们只是副职,主将却逍遥法外,至今未受半点处置,臣为三十万唐军而深感不平。”

    说到此,他提高声音,将一本奏折高高举过头顶,大声道:“这是三百二十名朝廷重臣的署名册,望陛下能体谅我们一帮臣子对大唐社稷地忠心。”

    大殿里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有当值宦官下来,将杨国忠手上地奏折递给了李隆基,李隆基翻了翻,第一个是杨国忠,第二是哥舒翰、第三个是韦见素、以下是张倚、鲜于仲通.臣都签了名,当然有地是慑于杨国忠的权势,未必是真心,但这本厚厚的奏折确实给李隆基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甚至超过了三十三名皇室王族地签名。

    李隆基脸上没有半点表情,他将奏折往案上一搁,对杨国忠解释道:“相国维护社稷之心朕明白,但楚王当时在潼关病倒,无法去前敌指挥,此次兵败与他并无直接关系。”

    李隆基的声音不大,远一点的人根本听不见,但立在台阶上的杨国忠却听的一字不漏,他并没有因皇上的解释而罢手,相反,他不依不饶地道:“陛下,楚王虽没有参战,但他擅自将主帅之权交给高仙芝,没有经朝廷同意,这是不是应该承担责任!”

    人地脾气是被纵容出来地,这话放在杨国忠地身上一点不假,他勾结李琮欲逼宫造反,这等大罪他都能皮毛不损地过了,而且李隆基为安抚他,甚至将万春公主下嫁他的次子,如此宽恩厚德,便使杨国忠变得日益嚣张,明知这次朝会是要讨论如何应付安禄山造反,他却偏要拿李豫来发难,更明着摆出大臣私下串联之事向李隆基摊牌。

    他已经摸透了李隆基地软肋,只要有贵妃娘娘在,他就不怕得罪李隆基,同样是说话强硬的相国,张九龄是为国事坚持,而他杨国忠却是出于自己私心。

    李隆基被他的不依不饶逼得有些恼火,他忍了忍,不悦地拉长了声调道:“相国,楚王之事今天暂且不讨论,待平定安禄山之乱后再讨论其是否有罪,今天要商议财政和如何平乱。”

    虽然没有明说,这其实已经是李隆基的一种妥协,这就意味在安禄山之乱没有平息之前,李豫不可能被立为储君,在强大的反对意见压力下,他不得不进行让步。

    “陛下有旨,楚王兵败有罪与否,平乱后再讨论,今日只商议财政和如何平乱!”当值宦官高亢的声音直传出大殿之外,这便算下了定论,不容人再说此事。

    虽然没得到最满意的答复,但毕竟皇上已经让步,他杨国忠就算旗开得胜了,杨国忠暗暗得意一笑,但他却没有退回去,又取出第二本折子,向李隆基道:“既然陛下要讨论平乱,那臣也有一个建议。”

    李隆基这下终于有了一点兴趣,笑道:“相国请继续!”

    “前敌无主帅毕竟不是长久之事,须尽快任命,臣以为新的主帅既要服众边军,又要地位崇高,使关中各军心服口服,这样才能指挥有效。所以臣推荐左相哥舒翰为兵马大元帅,率领大军进行平乱。”

    坦率地说,杨国忠这个建议确实合情合理,现在关中还有三十万军,边军和府军各占一半,而边军主要来自河西和陇右,这是哥舒翰的旧部,指挥他们不成问题,而且哥舒翰现在是左相,地位崇高。这又能镇住势利的府兵,再者以哥舒翰西平郡王的身份。似乎只有他才能和安禄山匹敌。

    但杨国忠的这

    却藏着极深地私心,他已和永王李璘达成秘密协议。子,为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便是取得军权,杨国忠经过再三考虑。才决定举荐哥舒翰为三军主帅。

    李隆基的原意是想用郭子仪为主帅,但他又仔细考虑,郭子仪只是一个节度副使,不说指挥傲慢的府军,就连边军也镇不住,这一点。他甚至连高仙芝也比不上。

    首先是能否领兵。其次才是打仗、谋略。得了高仙芝的一次教训,李隆基也清醒过来。杨国忠的建议无疑是及时的,也打动了李隆基,但唯一的疑虑是哥舒翰能否掌握兵权,他容易削去哥舒翰的节度使大权,现在又将河西和陇右地兵给他,是不是有点讽刺呢?

    “陛下,臣反对杨相国的提议!”一名大臣从左班站出,却是礼部尚书裴宽,他是唯一个没有签名反对李豫立储地尚书,他原来也是支持永王为储,那是因为他不喜欢李亨的刻薄寡恩,也瞧不起李琮地虚伪阴毒,别的皇子他也看不上,但随着时间流逝,他慢慢地看透了李璘,其实是一丘之貉,虚伪刻薄,若他为太子,将是大唐的不幸,正如李清当年一眼看中李豫一样,裴宽也非常喜欢这个仁孝宽厚的皇长孙,他坚决支持李豫为储君。

    他是老于世故之人,他看出了杨国忠地奏请中所包含的祸心,当即出言反对。

    “陛下,哥舒相国虽然骁勇善战,但他身为左相,又兼任户部尚书,日理万机,若他领兵出征,恐怕会影响朝廷政务,所以臣并不赞成!”

    —

    言外之意他也是在提醒李隆基,既然好容易才用左相和户部尚书换了哥舒翰的让权,现在再还军权给他,是否有点太冒险。

    李隆基听出了他的意思,便淡淡一笑道:“那裴尚书可有什么好的人推荐?”

    裴宽微微一笑,他比出两个指头,“陛下!臣有两个人可以推荐。”

    “你说!”李隆基身子微微前倾,显得十分有兴趣。

    “第一个人臣推荐安西节度使李清,他给陛下献的平贼三策,臣极为赞成,尤其是发动天下人共讨安贼,臣以为这是击中了安贼地软肋,逆民心而为者必为民所颠覆,既然李清能看出这一点,足以见他高明之处,所以让他来为主帅,正可与安禄山匹敌。”

    “那第二个人呢?”

    “臣地第二个人是羽林军大将军王承业,他德高望重,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地威望,又多年护卫陛下,忠心可鉴,老臣在太原曾与他相交多年,知道他用兵谨慎,行军稳扎稳打,用他来为帅,正合当前的局势。”

    裴宽提出地这两个人,李隆基略略有些犹豫,李清的平贼三策好是好,但他本人资历稍浅,恐怕不能服众;而王承业则相反,他资历太老了,与其说他用兵谨慎,不如说是畏手畏脚,充满了暮气。

    就在李隆基沉吟不语之时,杨国忠与哥舒翰迅速交换了一个眼色,杨国忠立刻上前又奏道:“陛下,对李清的安排,臣有一个更好的建议!”

    “什么建议?”李隆基瞥了一眼,心中生出一丝警惕。

    杨国忠微微一叹,异常担忧地说道:“陛下,臣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安贼谋逆,二就是吐蕃寇边。”

    他此话一出,立刻在大殿上引起一片窃窃之声,杨国忠这句话切中了时弊,朝廷将河西、陇右之边悉数抽来关中,边防空虚,一旦吐蕃寇边,后果不堪设想。

    李隆基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最担心的,可是陕州一败,他也不再相信积弱的府兵,只能从陇右、河西抽取有战斗力的边军以对抗安禄山的铁骑。

    防止吐蕃寇边,这也是今天的一个主要议题。见杨国忠提及,李隆基便急忙问道:“那相国有什么好建议?”

    杨国忠捋须一笑,“臣为此事想了很久,西域现在只剩下李清手上地安西及北庭两军,现在西线无事,可调其中一军来补充河西、陇右之缺,石堡城又在我们手上,虽然进攻吐蕃不足,但防守却不成问题,所以臣保举寿王李瑁为陇右道观察使。但寿王领兵经验不足,所以臣再保举李清为副使。负责全面防御吐蕃之责。”

    大唐共分为十道,其中陇右道的面积最为广袤。从陇右以西一直到大唐的西部边境都是它的管辖范围,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地域划分,从开国至今,从来没有一个人来掌管过如此辽阔的疆域。

    杨国忠从杨贵妃那里得到消息。李隆基已经在考虑派诸子实掌天下,所以他的幕僚便给他出了这个主意,以分李清之权。

    从表面看,这个策略极为高明,可谓一箭双雕,既能防吐蕃。又能削李清之权。但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李隆基的想法却又比杨国忠更深一层,他极担心寿王李瑁长于深宫。恐怕他不是李清的对手,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让李清的势力趁机伸入河西、陇右,从而让他坐大,可换别的皇子,其实也是一样。

    “罢了,就算没有瑁儿,他不一样能长驱直入吗?他既然能出平贼三策,说明他还是忠于我大唐,且试试看吧!”

    李隆基也想不出更稳妥地方案,他当即应允道:“准奏!传朕地旨意,封寿王瑁为陇右道观察使,李清为副使,全面负责防御吐蕃之责!”

    这是开朝会到现在唯一做出的决定,有了这个决断为基础,其余之事李隆基便更容易下定决心,杨国忠见李隆基准奏,心中大喜,他急给哥舒翰,意思是:‘下面就看你地了。’

    这时,哥舒翰出班,他站在玉阶下慷慨激昂道:“陛下,臣才识浅薄,当不起元帅一职,臣愿意辞去左相之位,以一老卒的身份赶赴战场,亲手斩下安禄山那狗贼地人头,以平陛下之怒。”

    他这个表态极为及时,此时李隆基心胸已开,便不再忌讳哥舒翰领兵,再者,有边令诚为监军,也不怕他有异心,李隆基当即道:“爱卿既有为朕杀贼之心,朕为何不成全于你,传朕的旨意,封左相哥舒翰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封尚书右仆射,率大军赴潼关迎敌!”

    .

    十二年四月,哥舒翰率大军三十万抵达潼关,他并不修筑城墙,操练士兵,准备与安禄山打持久战。

    四月中,李隆基封郭子仪为河东节度使,率朔方军本部进攻常山,李光弼军则进攻太原,四月底,郭子仪军收复常山,而李光弼采用围城打援的策略,在郭子仪的配合下大败北上救援地史思明军,收复太原,随即他连出奇兵,三战三捷,大破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三将,斩首万余,生俘四千,史思明露发徒跣,只身一人逃往博陵。

    自此河东全境被收复,李隆基当即命王承业为太原尹,主管河东政务,与此同时,河北各地义军在颜真卿、颜卿兄弟的率领下纷纷揭竿而起,组成大大小小数百个民团,自发保卫家园,李隆基封颜真卿为户部侍郎、封颜卿为太尉寺少卿,所有起义百姓皆封为义士,以表彰其功绩。

    在河南,一些地方官也招募士兵,修筑坚城,响应朝廷的号召,阻止安禄山南下东进,其中以南阳刺史鲁、北海刺史贺兰进明、颍川刺史来瑱最为有名,李隆基也各封官职,给予褒奖,并诏令天下官吏效仿之。

    五月初,李隆基又接受杨国忠的建议,下旨在全国发行大钱,以一枚大钱抵五十枚开元通宝用,以筹集军费,此令一出,开元通宝急剧贬值,米价再次上扬,长安各市甚至出现了易货易货的局面。

    .

    进入五月,便已是初夏时节,天渐渐地热了起来,陇右大地早已绿意盎然,麦子金黄,眼看要到了收获的季节。

    在州以北地官道上。这里离黄河约两里,风中带着河水地腥气,爬上大数便远远可以看见浑浊无边地黄河。

    这一日,一支庞大的队伍出现地平线上,这支军队约有两万余人,黑压压地一眼望不见边际,他们正是远道而来地安西军,在前面开路的,是五千人的骑兵,紧接着是五千弓弩手。而最后押阵的,则是名振天下的一万陌刀军。

    二万余人皆骑马而行。只用了十天,大军便抵达了陇右。正如李隆基所担心,任命李清为陇右道观察副使的命令一下,李清立刻率兵入河西,他任命段秀实为安西节度副使。全面负责碎叶州军政事务,又调部分北庭军分驻安西各地,由长史张巡统一指挥,而在沙州所招募之军则负责镇守河西各地,他自己则亲率二万余安西精锐奔赴陇右,填补陇右军被抽走后的空白。

    “大将军。前面便是州城。”一名小校遥指一座黑色的城池告诉李清。

    李清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当年他曾在皇甫惟明手下当过一段时间的陇右节度副使,就驻扎在州。而他今天却成了陇右道观察副使,去拜会正使寿王李瑁,不过事易时移,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任人摆布的沙州都督了。

    “传我地命令,大军就地驻扎!”他一声令下,二万安西军立刻忙碌起来,他们扎下营帐,拉起木栅,建起岗楼,只一个时辰,一座延绵数里的营盘便出现在黄河西岸。

    随即一千余亲兵护卫着李清向州城方向疾驰而去,寿王李瑁早得到消息,他心情忐忑地出城迎接。

    寿王李瑁是李隆基地第十八子,也就是杨贵妃的前夫,他是个极有文采之人,相貌英俊,气质温文而雅,在他母亲武惠妃得宠之时,极被李隆基喜欢,甚至曾一度有望问鼎太子之位,但在武惠妃去世后,随着杨玉环被父亲夺走,他便彻底陷入了人生地低谷。

    这次父皇以他为开端,放他离京,命他实领陇右道观察使,其本意是想夺李清的权,只是李隆基可调配给他的兵力也不多,只派五百御林军护送前往陇右,再加上镇守石堡城的两千余官兵,李瑁手下能用之人不足三千人,这哪里能和李清地二万余人抗衡。

    要想夺李清的权,他自己的实力首先就得超过李清,这是自古以来的铁律。

    “寿王殿下,长安一别,已近七年未见,殿下风采胜昨,可喜可贺!”

    话语虽然客气,但李清却没有下马行下属大礼,他只在马上一拱手,便算见了礼。

    李瑁心中暗叫不妙,他只带了三百多骑随从来迎接李清,本想趁机逼他放权给自己,不料对方竟带了一千余人来,不用吩咐,早已分布在四周,截断了他一切后路。

    他勉强一笑道:“大将军一路辛苦,请随我入城歇息,至于防务之事,我们改日再说。”

    李清却没有动,他在马上欠了欠身,微微笑道:“殿下,我在来陇右的路上,听说吐蕃军已有异动,布防之事不容向后推迟,李清特来请殿下去军营,让殿下先见见我的安西儿郎,再商议布防之事。”

    说罢,他冷冷地望着李瑁,等待他地答复,李瑁心中暗叫不妙,他干笑一声道:“李瑁乃一介文人,不懂兵,布防之事大将军自己拿主意便是,我就不去了。”

    说完,他转身便要走,却听见李清朗声一笑:“殿下既然已经来了,就随我去见见安西地将军们,殿下是陇右道观察正使,也就是他们地上司,上司焉能不见下属之理!”

    他轻轻一摆手,一千余人逐渐向他围拢,将他们团团围住,李瑁心中害怕,可又不能低头示弱,他忽然厉声喝道:“李清,你这是要干什么,要强掳本王吗?”

    “属下哪里敢强迫殿下,只是我这些兵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之人,若殿下不给他们面子,恐怕属下也控制不住他们,殿下自己考虑吧!去与不去,李清决不勉强。”

    说罢,他一拨马,象是要离开,李瑁见士兵们一个个身材彪捍,面目凶狠,手都搭在刀把上,他顿时慌了神,再不顾皇室的面子,连忙道:“李清,你可要保证不伤害本王!”

    李清淡淡一笑道:“殿下是我地客人,谁敢动殿下半根毫毛,我就杀了他!”

    他随即一摆手,异常诚恳地道:“殿下请!”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