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汉东皇传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图 N.1 东汉雒阳简 图 N.2诸侯讨董前刘杲势力简 图 N.3 诸侯讨董重要地理位置 释疑 关于第一卷“投张角”解释 笔间闲 第一卷 东皇本纪第一 序 第000 CYRDE档案60122016 第一卷 黄巾 第001 卦变(1) 第一卷 黄巾 第002 卦变(2) 第一卷 黄巾 第003 广宗(1) 第一卷 黄巾 第004 广宗(2) 第一卷 黄巾 第005 广宗(3) 第一卷 黄巾 第006 广宗(4) 第一卷 黄巾 第007 黄巾初印象(1) 第一卷 黄巾 第008 黄巾初印象(2) 第一卷 黄巾 第009 黄巾初印象(3) 第一卷 黄巾 第010 黄巾初印象(4) 第一卷 黄巾 第011 郭皇后(1) 第一卷 黄巾 第012 郭皇后(2) 第一卷 黄巾 第013 郭皇后(3) 第一卷 黄巾 第014 郭皇后(4) 第一卷 黄巾 第015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第一卷 黄巾 第016 再见张角(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17 再见张角(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18 威迫 第一卷 黄巾 第019 部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20 庶勇营(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21 庶勇营(中) 第一卷 黄巾 第022 庶勇营(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23 再骂卢植 第一卷 黄巾 第024 大势所逼 第一卷 黄巾 第025 战前琐事 第一卷 黄巾 第026 小胜可待 第一卷 黄巾 第027 董卓心思 第一卷 黄巾 第028 战后(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29 战后(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30 张梁眼中的张角 第一卷 黄巾 第031 张角眼中的张梁 第一卷 黄巾 第032 甘陵王刘忠(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33 甘陵王刘忠(中) 第一卷 黄巾 第034 甘陵王刘忠(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35 腹心 第一卷 黄巾 第036 蝴蝶由我做(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37 蝴蝶由我做(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38 出城 第一卷 黄巾 第039 降伏,变贼为官 第一卷 黄巾 第040 击溃战 第一卷 黄巾 第041 心机重重,步步杀机 第一卷 黄巾 第042 宗室身份价值几分(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43 宗室身份价值几分(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44 黄巾起义背后的阴影 第一卷 黄巾 第045 城内诸事 第一卷 黄巾 第046 问卦(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47 问卦(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48 邯郸(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49 邯郸(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50 大志(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51 大志(中) 第一卷 黄巾 第052 大志(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53 中平元年 第一卷 黄巾 第054 岳父(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55 岳父(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56 募军 第一卷 黄巾 第057 黑山贼 第一卷 黄巾 第058 疑似张颌 第一卷 黄巾 第059 夜 第一卷 黄巾 第060 沙中有金,石中有玉 第一卷 黄巾 第061 黑山贼张牛角? 第一卷 黄巾 第062 有眼不识英雄(上) 第一卷 黄巾 第063 有眼不识英雄(中) 第一卷 黄巾 第064 有眼不识英雄(下) 第一卷 黄巾 第065 说服黑山(1) 第一卷 黄巾 第066 说服黑山(2) 第一卷 黄巾 第067 说服黑山(3) 第一卷 黄巾 第068 说服黑山(4) 第一卷 黄巾 第069 说服黑山(5) 第一卷 黄巾 第070 龙袍(1) 第一卷 黄巾 第071 龙袍(2) 第一卷 黄巾 第072 龙袍(3) 第一卷 黄巾 第073 说服黑山(6) 第一卷 黄巾 第074 前程是西羌 第一卷 黄巾 第075 女儿情(1) 第一卷 黄巾 第076 女儿情(2) 第一卷 黄巾 第077 一曲凄凉向南行 第一卷 黄巾 第078 一曲凄凉向南行(2) 第一卷 黄巾 第079 尾声(第一卷完) 第二卷 西羌 第080 蛰伏安定 第二卷 西羌 第081 蛰伏安定(2) 第二卷 西羌 第082 屯田 第二卷 西羌 第083 屯田(2) 第二卷 西羌 第084 屯田(3) 第二卷 西羌 第085 夏育 第二卷 西羌 第086 安定诸事录 第二卷 西羌 第087 追击溃羌 第二卷 西羌 第088 护送粮草 第二卷 西羌 第089 韩当 第二卷 西羌 第090 汉家兵卒,天子鹰犬 第二卷 西羌 第090 人算天算{求推荐、收藏} 第二卷 西羌 第091 吾乃常山赵子龙 第二卷 西羌 第093 西进:闯虎穴 第二卷 西羌 第094 湟中义从:希望? 第二卷 西羌 第095 说降湟中义从 第二卷 西羌 第096 男人的哭 第二卷 西羌 第097 这就是权术 第二卷 西羌 第098 野蛮时代需要野蛮行为 第二卷 西羌 第099 平西海 第二卷 西羌 第100 贾诩 第二卷 西羌 第101 羌奴改革 第二卷 西羌 第102 破金城 第二卷 西羌 第103 凉州大事记 第二卷 西羌 第104 勒马北上 第二卷 西羌 第105 解读谶言 第二卷 西羌 第106 决战望垣 第二卷 西羌 第107 物必先自腐,而后虫生 第二卷 西羌 第108 处置俘虏 第二卷 西羌 第109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第二卷 西羌 第110 “愤青”陶谦 第二卷 西羌 第111 灵帝刘宏的官员升迁征税论 第二卷 西羌 第112 雒京漩涡 第二卷 西羌 第113 杀人之刀,为谁所举 第二卷 西羌 第114 贾诩释疑 第二卷 西羌 第115 身披仁名,心藏屠刀 第二卷 西羌 第116 退意 第二卷 西羌 第117 事了拂衣去{第二卷完} 第三卷 西河 第118 名入列女传 第三卷 西河 第119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第三卷 西河 第120 六日谈:格物 第三卷 西河 第121 六日谈:单摆运动 第三卷 西河 第122 六日谈:点石成金刘伯兴 第三卷 西河 第123 六日谈:失望之后是郁闷 第三卷 西河 第124 张燕入毂 第三卷 西河 第125 刘侯纸 第三卷 西河 第126 大儒郑玄 第三卷 西河 第127 大儒郑玄(下) 第三卷 西河 第128 大学章句 第三卷 西河 第129 刘关张 第三卷 西河 第130 群英荟萃邯郸城 第三卷 西河 第131 初见刘备 第三卷 西河 第132 王芬之谋 第三卷 西河 第133 浮日闲 第三卷 西河 第134 浮日闲(下) 第三卷 西河 第135 偷纸事件 第三卷 西河 第136 家 第三卷 西河 第137 中平四年夏 第三卷 西河 第138 曹操 第三卷 西河 第139 废天子,立新帝,如何? 第三卷 西河 第140 兵荒马乱以及……大婚 第三卷 西河 第141 兵戈渐起:华歆投诚? 第三卷 西河 第142 天子重任,不容流言 第三卷 西河 第143 乱世相交,堪舆斩龙 第三卷 西河 第144 韩显?韩暹! 第三卷 西河 第145 目标:白波黄巾 第三卷 西河 第146 西园八校尉 第三卷 西河 第147 白波黄巾:利?弊? 第三卷 西河 第148 斩杀郭泰 第三卷 西河 第149 降 第三卷 西河 第150 白玉有瑕 第三卷 西河 第151 匈奴来袭 第三卷 西河 第152 匈奴眼中的汉帝国 第三卷 西河 第153 匈奴现状 第三卷 西河 第154 征辟人杰,以及张辽…… 第三卷 西河 第155 并州人心 第三卷 西河 第156 刘杲据离石 第三卷 西河 第157 五分匈奴 第三卷 西河 第158 于扶罗以及匈奴叛乱…… 第三卷 西河 第159 璀璨之下,隐患丛生 第三卷 西河 第160 并州牧 第三卷 西河 第161 采煤 第三卷 西河 第162 接手并州 第三卷 西河 第163 锦衣卫、职方司 第三卷 西河 第164 提马河东,望雒阳 第四卷 天子 第165 大将军何进 第四卷 天子 第166 赵忠在行动 第四卷 天子 第167 请刘并州入雒 第四卷 天子 第168 请刘并州入雒(下) 第四卷 天子 第169 荀彧 第四卷 天子 第170 马蹄铁、马镫 第四卷 天子 第171 河东郡:大夏龙兴之基业 第四卷 天子 第172 听调不听宣 第四卷 天子 第173 尔虞我诈,各有心思 第四卷 天子 第174 互请外援 第四卷 天子 第175 火照雒阳城 第四卷 天子 第176 一朝落棋,四方云动(上) 第四卷 天子 第177 一朝落棋,四方云动(中) 第四卷 天子 第178 一朝落棋,四方云动(下) 第四卷 天子 第179 夏日秋思 第四卷 天子 第180 食盐专营(上) 第四卷 天子 第181 食盐专营(下) 第四卷 天子 第182 何颙之计 第四卷 天子 第183 刀不由我举,利等我收 第四卷 天子 第184 股份制联合经营(上) 第四卷 天子 第184 股份制联合经营(下) 第四卷 天子 第185 河东裴氏 第四卷 天子 第186 扑朔迷离 第四卷 天子 第187 宦官 第四卷 天子 第188 把柄 第四卷 天子 第189 风雨前夕 第四卷 天子 第190 董卓所求 第四卷 天子 第191 千里寻夫 第四卷 天子 第192 淇水河畔的血光(上) 第四卷 天子 第192 淇水河畔的血光(中) 第四卷 天子 第193 淇水河畔的血光(下) 第四卷 天子 第194 血溅嘉德殿(上) 第四卷 天子 第194 血溅嘉德殿(下) 第四卷 天子 第195 雒京乱 第四卷 天子 第196 雒京乱(2) 第四卷 天子 第197 雒京乱(3) 第四卷 天子 第198 雒京乱(4) 第四卷 天子 第199 功名、妻子 第四卷 天子 第200 风云小平津 第四卷 天子 第201 那颗冰冷的心! 第四卷 天子 第202 强渡黄河(上) 第四卷 天子 第203 强渡黄河(中) 第四卷 天子 第204 强渡黄河(下) 第四卷 天子 第205 吕布 第四卷 天子 第206 董卓布局 第四卷 天子 第207 废立(上) 第四卷 天子 第208 废立(下) 第四卷 天子 第209 僵持(上) 第四卷 天子 第210 僵持(下) 第四卷 天子 第211 能臣禹稷者,必尧舜 第四卷 天子 第212 袁绍来访 第四卷 天子 第213 怀揣珠玉,却乞食于街 第四卷 天子 214 鸡肋般的战局 第四卷 天子 第215 先后手的关键 第四卷 天子 第216 三女 第四卷 天子 第217 势如瀑布,忽转急下(上) 第四卷 天子 第217 势如瀑布,忽转急下(下) 第四卷 天子 第218 金蝉脱壳(上) 第四卷 天子 第219 金蝉脱壳(下) 第四卷 天子 第220 和解董卓(上) 第四卷 天子 第221 和解董卓(中) 第四卷 天子 第222 和解董卓(下) 第四卷 天子 第223 汉世边疆政策 第四卷 天子 第224 条件 第四卷 天子 第225 序幕缓缓拉开 第四卷 天子 第226 “互不侵犯条约” 第四卷 天子 第227 蔡琰(上) 第四卷 天子 第228 蔡琰(下) 第四卷 天子 第229 不抛弃,不放弃 第四卷 天子 第230 并州工商业钱庄 第四卷 天子 第231 大时局,小变数(一) 第四卷 天子 第232 大时局,小变数(二) 第四卷 天子 第233 大时局,小变数(三) 第四卷 天子 第234 大时局,小变数(四) 第四卷 天子 第235 京观与烈士(上) 第四卷 天子 第235 京观与烈士(中) 第四卷 天子 第235 京观与烈士(下) 第四卷 天子 第236 京观与烈士(续一) 第四卷 天子 第237 京观与烈士(续二) 第四卷 天子 第237 京观与烈士(续三) 第四卷 天子 第238 京观与烈士(续四){求推荐} 第四卷 天子 第239 消逝的匈奴 第四卷 天子 第240 驰道 第四卷 天子 第241 金城太守 第四卷 天子 第242 归家渐秋暮 第四卷 天子 第243 大乱前夕(一) 第四卷 天子 第244 大乱前夕(二) 第四卷 天子 第245 大乱前夕(三) 第四卷 天子 第246 大乱前夕:刘备 第四卷 天子 第247 红与黑 第四卷 天子 第248 十八路诸侯讨董(一) 第四卷 天子 第249 十八路诸侯讨董(二) 第四卷 天子 第250 十八路诸侯讨董(三) 第四卷 天子 第251 十八路诸侯讨董(四) 第四卷 天子 第252 十八路诸侯讨董(五) 第四卷 天子 第253 十八路诸侯讨董(六) 第四卷 天子 第254 十八路诸侯讨董(七) 第四卷 天子 第255 小插曲(一) 第四卷 天子 第256 小插曲(二) 第四卷 天子 第257 小插曲(三) 第四卷 天子 第258 董卓迁京(一) 第四卷 天子 第259 董卓迁京(二) 第四卷 天子 第260 董卓迁京(三) 第四卷 天子 第260 董卓迁京(四) 第四卷 天子 第261 并州(一) 第四卷 天子 第262 并州(二) 第四卷 天子 第263 并州(三) 第四卷 天子 第264 并州(四) 第四卷 天子 第265 曹操击董卓 第四卷 天子 第266 东线曹操,西线貂蝉 第四卷 天子 第267 初平元年大事记 第四卷 天子 第268 初平元年大事记 第四卷 天子 第270 初平元年大事记 第四卷 天子 第271 江东猛虎孙破虏 第四卷 天子 第272 江东猛虎孙破虏 第四卷 天子 第273 江东猛虎孙破虏 第四卷 天子 第274 江东猛虎孙破虏 第四卷 天子 第275 江东猛虎孙破虏 第四卷 天子 第276 江东猛虎孙破虏六 第四卷 天子 第277 江东猛虎孙破虏 第四卷 天子 第278 江东猛虎孙破虏八 第四卷 天子 第279 从此世间无匈奴 第四卷 天子 第280 从此世间无匈奴 第四卷 天子 第281 吾乃山东兵 2 第四卷 天子 第282 吾乃山东兵 第四卷 天子 不可夺生人未来 第四卷 天子 第284 二进雒阳 第四卷 天子 第286 天下刘氏共击之 第四卷 天子 谁就掌控民 第四卷 天子 第288 五百甲兵入雒阳 第四卷 天子 第289 五百甲兵入雒阳 第四卷 天子 第290 入雒 第四卷 天子 第291 并州风情 第四卷 天子 第292 内忧外患 第四卷 天子 293 董卓的决断 第四卷 天子 第294 这灿烂的文明 第四卷 天子 第295 地 第四卷 天子 第296 盗墓笔记 第四卷 天子 第297 招降徐荣 第四卷 天子 第298 招降徐荣 第四卷 天子 第299 固根、强我、弱敌 第四卷 天子 第300 西线战事 第四卷 天子 第301 董卓的危局 第四卷 天子 第302 兵败如山倒 第四卷 天子 第303 长安荀攸 第四卷 天子 第304 眼观未来 第四卷 天子 第305 弃守雒阳 第四卷 天子 第306 监军制度 第四卷 天子 第307 监军制度(中) 第四卷 天子 第308 监军制度(下) 第四卷 天子 第309 弃冀奔并荀文若 第四卷 天子 310 第四卷 天子 第311 争冀州的小变数 第四卷 天子 第312 荀彧并州行 第四卷 天子 第313 第四卷 天子 第314 华佗 第四卷 天子 第315 华佗(中) 第四卷 天子 第四卷 天子 第315 华佗(中) 第四卷 天子 第四卷 天子 第317 长安风云(一) 第四卷 天子 第319 长安风云(三) 第四卷 天子 第320 长安风云(四) 第四卷 天子 第322 长安风云(六) 第四卷 天子 第323 冀州还是关中 第四卷 天子 第324 强行征辟 第四卷 天子 第325 拳头(上) 第四卷 天子 第326 拳头(下) 第四卷 天子 第327 关中乱(上) 第四卷 天子 第328 关中乱(中) 第四卷 天子 第329 关中乱(下) 第四卷 天子 第330 长安长安(上) 第四卷 天子 第331 长安长安(中) 第四卷 天子 第332 长安长安(下) 第四卷 天子 第332 长安 第四卷 天子 第333 云阳铁骑踏西京(上) 第四卷 天子 第333 云阳铁骑踏西京(下) 第四卷 天子 第335 政治婚姻 第四卷 天子 第336 死有所值 第四卷 天子 第337 下马威(上) 第四卷 天子 第338 下马威(中) 第四卷 天子 第339 下马威(下) 第四卷 天子 第340 李榷、郭汜归顺 第四卷 天子 第341 李榷、郭汜归顺(下) 第四卷 天子 第342 天子(一) 第四卷 天子 第343 天子(二) 第四卷 天子 第344 天子(三) 第四卷 天子 第345 天子(四) 第四卷 天子 第346 天子(五) 第四卷 天子 第347 天子(六) 第四卷 天子 第348 天子(七) 第四卷 天子 第349 天子(八) 第四卷 天子 第350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四卷 天子 第351 新政第一弹 第四卷 天子 第352新政第一弹 第四卷 天子 第353 谦谦白衣王巨君 第四卷 天子 第354 谦谦白衣王巨君 第四卷 天子 第355 谦谦白衣王巨君 第四卷 天子 第356 谦谦白衣王巨君 第四卷 天子 第357 天下英才 第四卷 天子 第358 白露为霜 第四卷 天子 第359 一战降韩遂 第四卷 天子 第360 一战降韩遂 第四卷 天子 第361 一战降韩遂 第四卷 天子 第361 太平洋上的小蝴蝶(上) 第四卷 天子 第363 太平洋上的小蝴蝶(中) 第四卷 天子 第364 太平洋上的小蝴蝶(下){第四卷完} 第四卷 天子 第365 一路向西行(一) 第四卷 天子 第366 一路向西行(二) 第四卷 天子 第367 一路向西行(三) 第四卷 天子 第369 一路向西行(五) 第四卷 天子 第370 一路向西行(六) 第四卷 天子 第371 一路向西行(七) 第四卷 天子 第372 一路向西行(八) 第四卷 天子 第373 粮食缺口 第四卷 天子 第374 关东新局势(上) 第四卷 天子 第375 关东新局势(下) 第四卷 天子 第376 冀西乱(一) 第四卷 天子 第377 冀西乱(二) 第四卷 天子 第378 冀西乱(三) 第四卷 天子 第379 冀西乱之(四) 第四卷 天子 第380 混乱年代(一) 第四卷 天子 第381 混乱年代(二) 第四卷 天子 第382 混乱年代(三) 第四卷 天子 第383 混乱年代(四) 第四卷 天子 第384 混乱年代(五) 第四卷 天子 第385 混乱年代(六) 第四卷 天子 第386 混乱年代(七) 第四卷 天子 第387 混乱年代(八) 第四卷 天子 第388 混乱年代(九) 第四卷 天子 第389 郭嘉V吕布 第四卷 天子 第390 郭嘉V吕布 第四卷 天子 第391郭嘉V吕布 第四卷 天子 第392 郭嘉V吕布 第四卷 天子 第393 郭嘉V吕布 第396郭嘉VS吕布:太行山攻防战(八) 第397 郭嘉VS吕布:太行山攻防战(九) 第398 郭嘉VS吕布:太行山攻防战(十) 第399 郭嘉VS吕布:太行山攻防战(十一) 第400郭嘉VS沮授:真定鏖战(一) 第401郭嘉VS沮授:真定鏖战(二) 第402郭嘉VS沮授:真定鏖战(三) 第403郭嘉VS沮授:真定鏖战(四) 第504真定鏖战:战局渐僵持 第405真定鏖战:急伐袁绍折 第406 真定鏖战:惊蛰未至,春雷先响 第407 袁术中原大撤退(上) 第408一言惊走三兽 第409袁术中原大撤退(下) 第411 真定鏖战: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上) 第412真定鏖战: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下) 第413徐扬之乱(上) 第414鲁肃 第415徐扬之乱(中) 第416日食 第417御驾亲征 第418 御驾亲征:引蛇出洞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四卷 天子 第309 弃冀奔并荀文若
《大汉东皇传》
作者:傅戍己
更新时间:2024-01-09 05:03:05
字数:1193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汉东皇传 !

    孙坚七八万大军,兵卒多是长沙郡、南阳郡等荆州人、以及颍川郡等豫州人。周喁代孙坚为豫州刺史,便是袁绍准备彻底夺走孙坚根基,或者以此逼迫孙坚投靠他袁绍。毕竟,虽有数万大军,却不曾有自己基业的孙坚,如今好似无根之萍,一旦袁绍掐住孙坚命门,这类武将还是容易折服的。

    当然,这类武将纵然折服,也别指望他们的忠心!

    袁绍求霸道,故张网天下,不求必忠诚而后用;刘呆求帝道,无益于己者,虽可求而舍之。

    刘皋、袁绍两人经营势力的手段截然不同。

    当此时,袁术、袁绍两人虽然矛盾日日加深,但是彼此之间总还有些血脉关系。袁绍自谓,若是他势力日日强大,袁术却日日势弱,那袁术自然会消退争霸心思。选择与他袁绍融为一体。当然,真实历史上,袁术败亡后,亦将天子传位给袁绍。却是想和解两人恩怨。承认失败,继而寻求保存袁氏力量。

    只可惜,袁术此人意气太高。

    话说,网则易折,也是因此,袁术未至袁绍处,已经吐血而死。

    之所以争,或争天下,或争诸侯。之所以不争,或已无能力再争,或无须再争。

    喜绍、袁术两兄弟之争,好比春秋时姬姓诸侯之间纷纷战乱。袁绍、袁术之间的争斗,虽与袁绍两子袁谭、袁尚之间内讧相似,但是其争斗的性质不同。换句话说,袁绍、袁术相争,视野开阔,相争的是天下霸主、共王,并非仅仅是兄弟不合那么简单。

    不管如何说,在袁术的沉默下,袁绍一张大网撒向孙坚。

    华歆阅读职方司密信时,脑海突然闪过念头,向刘皋问道:“伯兴欲使颜良、徐晃率兵援助韩文节韩馥。遮拦袁绍入翼州之路?。

    刘皋一愣,继而笑道:“尚未曾与子鱼商讨,却已被子鱼看破心思。不错,我已经暗遣颜良、徐晃两人各自准备兵马,预期分兵两路,干涉翼州权力变更。”

    “西山贼张牛角等,虽挂名并州帐下。然自成一系,其实并不受我并州节度。这一次出兵干涉翼州事务,一是遮拦袁绍,二是彻底收编西山贼张牛角等人,将太行山脉纳入我并州辖区。”

    华歆点点头道:“我并州今日完全拥有河东郡,势力又能触及至弘农郡、箱阳,可以说羽翼已成。既然此刻不便于仓促入关,那便可效仿晋国霸业,东向攻略翼州,夺取翼西地;北向攻略幽州,夺取代郡、山谷郡,包抄河北地

    “纵然以后刘岱势大,成就齐桓公之伟业;刘虞、公孙瓒两人兼并,建燕国北巡之局,但只要我并州拥有翼西赵国、魏郡、河内郡、常山郡,甚至中山郡,幽左代郡、上谷郡,无论如何,皆是我占优势,彼占劣势。”

    “并州若能合三晋之地,江南又无楚国,则荡平天下之势,无人可挡!东可蔽秦,西可胁齐、燕。伯兴选取霸业之路,甚是可取。”

    刘最道:“正如子鱼所言,一旦兼并三晋之地,我并州西可趁虚入关关中,东可截断齐燕,兼并河北数千里地。”

    “韩馥书生意气,精于文事,但是不通王霸之道,不善用兵之术,有他在翼州,翼州随时可取于我手。但是袁绍则不然,无论是他诛杀张让、赵忠,屠戮两宫三千人的那份决然。还是他外施恩义,宠络豪杰的手段,皆不是常人能比。一旦袁绍入主翼州,却是我等大敌,即便袁绍不能彻底封死并州攻略翼西之念想,亦能增添无数麻烦。”

    “而且袁绍早就提前布局,举荐藏洪为青州刺史,一旦袁绍代替韩馥为翼州牧,等同于袁绍立时雄霸青、翼两州,不可不防!若欲图谋翼西、幽左,必先遏制袁绍入主翼州之路”。

    “徐晃、颜良伏兵翼州要地,纵然是韩馥毫无战心,吾亦能趁军而入”说不定,袁绍一着不慎,我便能兼领翼州牧

    正在说话间,忽然外面匆匆赶来一名家兵,向刘呆禀告道:“破虏将军孙坚请见将军,如今正等候在门外

    “孙坚?他竟然赶来晋阳?。刘皋不禁诧异道。

    鉴于孙坚性格,刘呆下令撤军后,立即返回晋阳,不愿和孙坚相见。刘最本来以为,孙坚入雏阳说服他继续进军关西不成,便会沮丧离去,但是不意孙坚竟然能追至晋阳城。

    孙坚攻伐董卓的执念,可真不同寻常呐!

    刘皋揣摩一阵,决定还是不见孙坚为好。

    刘呆拾起细笔,将周喁、周昂两兄弟即将入侵豫州的消息,抄录一份。然后,刘吊向家兵吩咐道:“你将此文书传递给孙坚。至于其他,,你便与孙坚说,我偶感风寒,不易外出见人。”

    翼州,魏郡,郜城。

    但凡略通三国历史者,无人不曾掩卷感慨颍”多才俊。更有人曾合闭三国志,感慨说道:“颍

    郭嘉、荀攸、荀彧、钟繇、胡昭、陈群、戏志才、徐庶、钟会等等,后世可谓无人不晓。

    名声稍次一些,又有赵俨、辛 、辛评、郭图、杜袭、韩馥、荀悦等等不可计数。

    甚至,后人还曾戏称曹魏阵营有一个颍”智囊团。

    却说,颍川名士第一个登上三国乱世大舞台的,不是别人,正是翼州牧韩馥。作为土生土长的颍川人,韩馥为建设翼州,自然要从家乡拉拢大量人才。

    可惜,韩馥大肆拉拢本郡才俊豪杰时,天下大乱之局,还不甚明显。当时。颍川诸精英才俊,或是身在京师,或是任官他方,或是游学四野,韩馥除招募郭图等本郡知名才俊外,并没有真正因为出生于颍川,而得到颍”才俊的另眼看待。

    数月后,山东联军正式讨伐董卓,颍”地带多有人慌乱奔走。其中颍川郡赫赫有名的荀氏也不例外。

    自维京逃归本郡的荀彧,遂招呼同乡数里名族,言颍川地接艘京、南阳、陈留,为四战之地,若欲保全宗族,当速速迁居他地。

    可惜,荀氏附近乡里乃至荀氏其他散族,皆心怀饶幸,以为战阵不至于杀到颖阴一带,是以不愿过早逃奔。见不能劝服乡里长老,荀彧也不勉强,遂单单率领自家妻子、宗族父兄,奔向翼州,移家逃难。

    荀氏为颍川名族,且荀彧又是知名当世。听闻荀彧入翼州,韩馥不但遣骑去接应荀彧。更是非常看重荀彧。不过,或许是弗馥霸王之心不足,或许是荀彧看轻韩馥,总之荀彧却是不曾任职翼州重职。表面粗粗一看,好似韩馥热情接待荀彧,不过是因为两人是同郡老乡而已。

    如今,刘皋孙坚大破董卓,兵止华阴,诸侯震惊,天下局势为之一改。面对刘皋、孙坚压力,袁绍果断出击,比真实历史上更迫切夺取翼州。真实历史上,袁绍初平二年六七月份才才成功入主翼州,但是这个时空中,才四月末,袁绍已经开始酝酿入主翼州的气氛。

    山雨欲来风满楼,闻到这股气息的荀彧。却是再次计刮逃奔翼州危地。因为韩馥毕竟是同郡老乡。而且荀彧弟弟荀堪又与袁绍交好 无论袁绍、弗馥两人最后谁占据翼州,皆不会祸及荀氏一家。因为此,荀彧此次逃奔,却是先准备先一人离去,寻找个安生处,而后再来接妻子家人。

    荀彧正在收拾行李,准备逃奔他地时,却遇见翼州治中从事李历。治中从事李历,冷笑一声,讽刺道:“闻听别驾闰纯言,文若胞弟荀友若言荀谋正在劝说州牧请袁绍入翼州抵御幽北公孙瓒。一旦袁绍入主翼州,必定待文若为上宾。文若今日这番举动,又。

    盯四洲

    ””

    女女女8日。文文。

    女女女呕日丑点前去体育馆去领比赛用具

    耻以医术闻名华远化、弃翼奔并荀文若、刘枭笑看孙坚退还鲁阳,还攻周昂、周喁。

    华伤、长安谍影

    第继监军制度下

    当然,这里所谓三种监军模式,也是笼统、勉强划分的。其实,每个朝代的监军政策,绝不会纯粹是三种简单模式之一。

    譬如汉世,汉世的监军系统亦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大军出行所需的粮草调给、军械箭矢弩弓,归维阳皇宫内的宦官负责,但是地方太守亦可私自自募一定数量的军粮、器械。即是说,汉帝国武将行军作战,若欲朝廷调运粮草,发配器械,必须经过张让、赵忠这般宦官的仔细审核,而后方能转运调配;若是武将作战无须朝廷调送粮草,当地郡县仓库就能满足大军军需供给,则只须由当地太守、州刺史审核,然后报备给朝廷三公府即可。

    征伐西羌时,无论是段颊还是张温都免不了与宦官交接,便是因为汉世的这种宦官掌握粮草供给的制度。段颊是十年厘战,不得不仰仗朝廷供给;张温征伐西羌时,凉州糜烂,关中大灾,更是不能自给。

    又比如,汉帝国地方郡县叛乱,亦多是由郡太守、州刺史合击。譬如长沙太守孙坚、武陵太守曹寅、荆州刺史王嵌共破长沙诸郡贼寇。

    这其中,太守、州刺史分别监督本州本郡兵卒军将,继而州刺史与太守又彼此互相监督,州刺史有权,郡太守官秩高,是以双方皆可上诉朝廷。鉴于汉世尚未明确军政分离政策,一郡太守、一州刺史,皆可直接掌管当地郡县政事武事。这样的监军,又有点武官监军和文官监军合体之势。

    刘枭征伐西羌,驻兵安定时,当地既有安定太守制约,又有长史赵歧监督。这便属于非正规定式的监军。

    汉世的监军制度自然缺陷极大。可以说,之所以董卓才入镶一年。关东便立玄形成各路军阀对持局面,便是因为这种糟糕的监军制度,可以令郡太守、一 史轻蓦掌握尖量军权民政,讲而割 。,

    当然,这亦是因为四百年大汉之前,中国尚是类如中世纪欧洲的天子之位虚高而无实权,诸侯各治一方的制度。汉世虽然舍弃天子封建诸侯制度,但是限制于历史眼界,他的改革之路并不能走的太远。正如后世限制于历史眼界,世界也是只能徘徊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并不能真正预测两千年后的人类社会。

    正所谓: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一切当代史皆是历史片断。

    监军制度经过两千年发展后,其优势让人不能废弃,但是各种监军制度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不能完全规避。

    武官监军。这是一种朝廷特别时期,低成本制约率兵主将的手段。然而武官同出一系。一旦家人折服家人,或者两武官相互勾结,则两位武官统军,与一位武官统军无甚区别。所谓的制舟、控制,更是一个笑话。

    这类监军可谓效果最差。虽然历史各个朝代都有武将监军事例,但是这些武将监军举措多是便宜之计,而非长远之策。

    文官监军。这是朝廷内部中的文武平衡、以及大臣与皇帝之间权力平衡手段之一。这类监军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一,文官、武官因双方的战略目标不同导致引起内斗。武官手中有兵权,文官手中有上命、军需后备,由于归属两个系统,谁也不能强行屈服谁。这种内斗最终的结局是,因为文臣武将两人不和,互相扯对方后腿,争权夺利,甚至为证明对方战略错误,特意制造败仗。乱世之间,这种内斗,甚至还能演变成逾制诛杀的恶性事件,比如说后世争议纷纷的明末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之事等等。

    二,文官重心在京都,身负朝政争斗使命,将军事行为视作朝廷内部政治争斗的一环。文官利用制度,执掌军伍兵权,但是其却又可凭借手中大军,反过来对抗政敌,甚至对抗皇帝。这种完全将军事政治化的行为,最终结局更是可想而知。此种事例,历朝皆有,两宋最多!

    太监监军,或说宦官监军。这是皇帝本人与朝廷文官、武官的相互制衡手段。

    究其原因,乃是所谓宦官监军,便是代表着皇帝越过文臣武将,亲自掌握军权。纵观历朝阉党手握兵权时,多数阉党军权其实属于皇帝私人。宦官监军,实质等同皇帝越过国家制度,任用私人监军。

    皇权强盛时,宦官权力虽然水涨船高。但是却为皇帝本人压制。亦即是说,宦官性质不过是皇帝爪牙猎犬,一旦皇帝皇权强盛,总揽朝政,那么宦官就没有必要再握有大量兵权。每当宦官监军时,必定是皇权走向衰弱时,皇帝为维护统治,不得不启用自己身边亲信宦官。

    宦官监军,可以说极其依赖皇权,随着皇权强弱波折,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一,皇权弱,文官强,武官弱,宦官一旦掌军,立时与文官引发权力矛盾。宦官背后有皇帝撑腰,文官背后有整个文官集团,双方围绕谁主导国家政治走向,展开激烈斗争。

    这类内争表象事件便是,文官斥责阉党误国,宦官斥责文官大言无能。皇帝为从文官集团手里夺权,不得不全力任用身边亲信太监。于是便间接培养出权倾天下的宦官,历史赫赫有名的阉逆,无一不是如此出现。由于彼此矛盾不可调和,文官和宦官的争斗冲突,甚至往往间接引起大臣与皇帝对立,干扰国家军政、国政的正常运转。此种事例,历朝皆有,明末最多。

    二,皇权弱,文官弱,武官强,宦官一旦掌军,立时与掌握兵权的武将引发矛盾。这等时间,皇权、文官、宦官连势一体,全力压制武将,但是不甘军权落空的武将往往会绝地反击,用铁拳击碎一切势力。这类监军,是历代最悲哀的监军。此种事例,多出末世,唐末最多!

    历朝因为监军不当,引发出来悲剧,都夹杂着无数鲜血,轻至一军败亡,重至一国覆灭,不能不令人感叹。

    监军可能引发悲剧,然而,若不监军。那么连引发悲剧的机会也没有,不是军队叛变,便是被人轻易剿灭。

    为何要有监军?那便是自古既是良将又是国家忠臣的人数极少。不得已,遂起用有才能的大将,转而任用国家忠臣制约善战的大将,使得军队属于国家。这就是监军的最本质最基本的任务。

    后世共和、和谐年间所谓党指挥枪,亦是这种思维!

    随着历史长河向前流淌,无数精英达人不断探讨新型、完美的监军制度,但是他们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

    共和革命之后,太祖基于历史各种监军缺陷,结合苏联政治委员制度,改良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式监军制度后世军伍施行的政委制度。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