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上第一暴君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皇子 第2章 何皇后 第3章 天子龙气 第4章 人情 第5章 吾若为皇,如何? 第6章 破而后立 第7章 好处 第8章 内臣 第9章 先利其器 第10章 梁王? 第11章 当杀人立威 第12章 呵斥 第13章 包庇? 第14章 帝非帝,王非王! 第15章 拦路 第16章 华雄 第17章 凉州刺史董 第18章 京师诸军 第19章 羽林中郎将 第20章 两家火并 第21章 凝气成蛋 第22章 真正的敌人 第23章 选妃立后 第24章 一舍一得 第25章 零零碎碎 第26章 此时遍地是人才 第27章 精锐骑兵 第28章 游戏? 第29章 把文若留住! 关于一些问题 第30章 讨贼檄文 第31章 计划变更 第32章 王司徒 第33章 杀了便是! 第34章 吕布的志向? 第35章 何太后与弘农王 第36章 去其一臂 第37章 好处多多 第38章 长生 第39章 蔡贵人 第40章 曹子孝 第41章 名声什么都是虚的 代请假 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粮! 第43章 兵事整编 第44章 赤霄 第45章 照办就是 第46章 平西 第47章 南华 第48章 大战南华 第49章 先发制人 第50章 战报 第51章 举荐 第52章 偷得半日闲 第53章 变通? 第54章 先取何处? 第55章 誓将山寨事业发扬光大 第56章 龙凤之力 第57章 八十万禁军 第58章 人才 第59章 如何封赏? 第60章 恍然 第61章 牡丹 第62章 万年公主 第63章 进京? 第64章 雒阳令 第65章 封赏 第66章 中护军 第67章 诸事齐备 第68章 新的法门 第69章 荀彧的能力 第70章 先锋军 第71章 南华的图谋 临时通知 第72章 应急之举 第73章 怒火中烧的吕布 第74章 杀神 第75章 效忠 第76章 见识见识 第77章 开了眼界 第78章 吕布的画戟 第79章 战道 第80章 想学功法得先立功 第81章 夏侯惇 第82章 曹性 第83章 刘备的龙气 第84章 诛其九族 第85章 又一分龙气 第86章 会和 第87章 西北 第88章 张修 第89章 天威 第90章 马超 第91章 凉州都督 第92章 西北平定 第93章 划分雍凉 第94章 妖刀碎片 第95章 三公六部九卿 第1章 变天 第2章 药方 第3章 目光要广阔长远 第4章 曹操的佩剑 第5章 倚天 第6章 羽林骑的变化 第7章 民生 第8章 桂宫 第9章 黄巾复起 第10章 扬州牧 第11章 天师道反 第12章 兵权 第13章 改编与裁撤 第14章 巡视? 第15章 粮食最大 第16章 三国之势? 第17章 以我为本 第18章 无后不算啥 第19章 拐带 第20章 机缘 第21章 秦朝龙气 第22章 目标秦皇陵 第23章 入口 第24章 门 第25章 陵寝之中 第26章 硬闯 第27章 果然好大机缘 第28章 力量 第29章 好处多多 第30章 龙气到手 第31章 各取所需 第32章 箭囊 第33章 拉拢史道人 第34章 炼器司 第35章 司马懿 第36章 李肃 第37章 天水 第38章 依法处置 第39章 西北粮仓 第40章 不必急于一时 第41章 刺激 第42章 好日子 第43章 送到嘴边的兖州 第44章 调兵遣将 第45章 几处调整 第46章 李肃的安排 第47章 貂贵人 第48章 宝鼎 第49章 炼器司的新任务 第50章 初战 第51章 击溃 第52章 强行军 第53章 大战之前 第54章 管亥 第55章 再次亲征 第56章 新的战争模式? 第57章 于吉 第58章 左慈 第59章 井底之蛙 第60章 汉朝修士们 第61章 大势 第62章 又是一冬 第63章 黄巾大将 第64章 许褚的衣服 第65章 将对将 第66章 新铠甲 第67章 大战前夕 第68章 马超首战 第69章 吕布战南华 第70章 神鬼 第71章 大局已定 第72章 残兵败将 第73章 些许变化 第74章 虎卫 第75章 刘备的请求 第76章 调动和升迁 第77章 朝堂变换伊始 第78章 医圣 第79章 岳丈蔡邕 第80章 女博士? 第81章 渐渐踏上正轨 第82章 三公的人选 第83章 又要种田? 第84章 祢衡 第85章 都杀了! 第86章 女子学馆? 第87章 吕布的请求 第88章 长安学院 第89章 教育雏形 第90章 马腾的心思 第91章 荆州黄氏 第92章 救出公孙瓒 第93章 刘玄德 第94章 黄龙天翔 第95章 祸乱并州 第96章 都收拾掉 第97章 伏击 第98章 诛文丑 第99章 斩颜良 第100章 赵云 第101章 平北将军 第102章 提亲? 第103章 甄美人 第104章 医院 第105章 黄承彦 第106章 几年下来的成果 第107章 将领选择 第108章 阿丑 第109章 黄月英 第110章 运气 第111章 海军? 第112章 两个选择 第113章 助力 第114章 平北都督 第115章 官渡之战? 第116章 这不是官渡 第117章 黎阳 第118章 古怪的兵马 第119章 张飞的麻烦 第120章 酒 第121章 龙吟 第122章 破邪 第123章 班门弄斧? 第124章 工具 第125章 河北的文武 第126章 好船 第127章 再迁都? 第128章 新皇宫 第129章 太逆天了! 第130章 黄月英的实力 第131章 无双貂蝉 第132章 提拔升迁和新皇宫的名字。 第133章 龙宫 第134章 汉历 第135章 理由 第136章 战船的建造 第137章 送上门 第138章 天仙地仙和散仙 第139章 防御法阵 第140章 杏林 第141章 华丽丽的纸面阵容 第142章 炼器司新主官 第143章 金牌保镖 第144章 驱逐 第145章 爵位改革 第146章 南下 第147章 刘备出兵 第148章 铁索甘宁 第149章 新野 第150章 变天 第151章 卧底? 第152章 合适人选 第153章 徐庶 第154章 信任? 第155章 争功 第156章 襄阳城下 第157章 马中赤兔 第158章 攻陷襄阳 第159章 最后一部分 第160章 资源储备? 第161章 断了他这份念想 第162章 杂鱼? 第163章 诱饵! 第164章 陷阱 第165章 碾死 第166章 阴影 第167章 逃往海外 第168章 清洗江东 第169章 收拾残局 第170章 论功行赏 第171章 汉室江山 第1章 刺杀? 第2章 杀鸡儆猴 第3章 机会 第4章 死骑兄妹 第5章 舰船难题 第6章 画了一个圈 第7章 邪马台使者 第8章 大汉的军力 第9章 碍事的女人 第10章 擂鼓瓮金锤 第11章 辽州 第12章 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第13章 鲜卑部落 第14章 鲜卑三国 第15章 左慈再现 第16章 左慈与曹操 第17章 倚天之威 第18章 微服私访? 第19章 三家人质 第20章 小家伙 第21章 嫔妃制度 第22章 撮合? 第23章 公主的婚事 第24章 颍川太守 第25章 许昌 第26章 公主的选择 第27章 南蛮第一美女 第28章 顺带 第29章 出栏? 第30章 九卿的调整 第31章 西北 第32章 人选 第33章 重要的东西? 第34章 混入孙家? 第35章 鲜血 第36章 吴国 第37章 惊变 第38章 抢夺 第39章 孙权 第40章 心柔 第41章 七彩 第42章 目的达成 第43章 根基 第44章 该揍还是要揍 第45章 神之国度 第46章 戴克里先 第47章 人口掠夺 第48章 一盘菜 第49章 新式战甲 第50章 白虎 第51章 大家都去! 第52章 罗马人到来 第53章 长城北 第54章 不能以‘常识’来判断 第55章 大汉的将军 第56章 神明的怒火 第57章 北方的行动 第58章 天灾 第59章 欺软怕硬? 第60章 迈向宇宙时代的重要一步 第61章 霹雳火 第62章 外籍兵团 第63章 如狼似虎 第64章 北魏是新的试验场 第65章 改良战甲 第66章 亡灵先锋吕 第67章 魔鬼的爪牙 第68章 北魏必须灭亡! 第69章 尉迟与呼延 第70章 雪洗北魏都城 第71章 远征军 第72章 “年轻”将领们 第73章 文官的心思 第74章 日耳曼军团 第75章 臣服或者死亡 第76章 外籍军团的安排 第77章 戴克里先的抉择 第78章 燃烧 第79章 全民修真 第80章 无尽星空 第81章 天文课 第82章 庞统出巡 第83章 曹植 第84章 大汉准备行动起来 第85章 行动起来了! 第86章 就这么整! 第87章 加快脚步 第88章 出兵西域 第89章 条顿骑士 第90章 三年五载 第91章 所剩无几 第92章 一统 第93章 我回来了! 第1章 燃烧的远征 第2章 遭遇 第3章 为了情报 第4章 柳云 第5章 疑惑 第6章 擒 第7章 旧部 第8章 帝国的情况 第9章 锁定目标 第10章 王国的反击? 第11章 突破的契机? 第12章 再见 第13章 战争不等于单挑 最终章 完结 说些心里话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64章 雒阳令
《史上第一暴君》
作者:冥域天使
更新时间:2024-01-09 09:43:10
字数:766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史上第一暴君 !

    刘备看了眼关羽,实际上这个问题上有明确的答案:“老师书上有言,可适当带些善战之士,毕竟朝廷现在也正值用人之际。”

    卢植在给刘备的书信上,曾提到过刘备可以带些百战精锐之士进京,虽然刘备手下的兵卒都不是正规军卒,但其自黄巾之乱时起招募乡勇,到今天数年过去,怎么也会有一批善战的精锐,这些人稍加整训就是一支精锐兵马,就那么丢弃委实可惜,所以卢植就让其一并带进京城来。

    至于刘备会不会因为这些兵马掌控更大权势……不要开玩笑了,刘备帐下才能有多少精锐?虽然朝廷手上兵马也不多,但那是分和谁比,也许在西北那地方李傕、郭汜、马腾、韩遂都有大量兵马,实力远胜朝廷。

    可和刘备这个区区平原令手上的兵马比起来,那可就强了不知道多少。

    听了刘备具言信中详细,关羽信中寻思了下后就建议道:“军中兵卒,多有随大哥数年的老兵,此等皆精锐,弃之可惜,若送于他人,大哥这几年经营尽数毁于一旦。既然有所交代,不若只取精锐带走便是。”

    关羽也瞧出情势,所以就提出了建议,刘备点头认可后,便叫关羽和简雍两人去将帐下精锐士卒挑出,然后收拢军械,将这最后挑选出来的精锐好好装备一番,尽数带入京中。

    最后忙了数日,挑出精锐兵士二百余人,张飞又选了些精壮凑够三百,人人都身披捡漏的皮甲,手持崭新兵刃,往那一战还真有些精锐劲卒的模样。

    关羽又从中选出五十名精锐中的精锐,各配环首刀一柄,充作亲卫专门保护刘备——按照此时习俗,刘备即便进京任文职,留些亲卫也是正常的,所以这五十名不但是最善战之士,那武器也是挑好的拿。

    如此准备了一番后,夏天已经渐去,此时联军中因为久无寸功,已经开始有内乱的征兆,刘备见到这般情况,更加不愿久留,将余下兵马尽数交给公孙瓒后,自领着三百精锐和自家兄弟并简雍往西奔长安去了。

    其时公孙瓒听闻刘备得朝廷征召,也是祝刘备一路顺风,同时送了良马数十匹、崭新的军械以及粮草若干,然后与刘备道别后,自己也开始寻思着还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没有?

    刘备出发后,先时简雍挟带书信快马先奔长安去,自己带着人在后面慢行,估摸着秋天能到长安,对于到了长安后会有什么境遇,也是颇为忐忑,不过只觉得这番去了长安,所得必然甚多,若是能得汉室承认,那么也不枉这一番进京了。

    他却不知道,就在走后不久,雒阳城中再度爆发了内乱,董卓死后,其手下将领各成派系,坐拥兵马互相都不服,今日因为一些小事起了冲突,结果引得城中兵马一阵乱战,更有人趁着混乱行那龌龊之事,一时间雒阳城内乱成一团,抢劫的、放火的、寻仇的、强抢民女的,各种样事情让雒阳城越发乱,若不是孙坚见情况不对趁机攻城,这雒阳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晓得。

    雒阳城破,城内的董卓残余势力这才回过神来,四散奔逃了开去,只是被守在外面的联军杀了大半,最后逃出者并不多,其中大多都钻入山林中落了草。

    当然也有小部诸如徐荣、樊稠等人带着兵马逃了出来,看那意思似乎是要南下去找张济,这两人因为兵卒精锐,自身也极为勇猛,加上联军见雒阳城破,都争着要入城,不愿与其死拼,最终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逃了出去。

    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刘备还没到,刘轩看着手中的奏章,知道随后孙坚就会寻到那传国玉玺,然后就是其和荆州刘表的一番大战。

    “嗯?荆州势力根深蒂固,不若借孙氏之后除之?”

    想来想去,若是这样的话不去管孙坚最好,反正这一趟南下,孙坚定然和刘表起冲突,两家成了死仇后,孙家才会无休止的与荆州刘表征战——只有不停的打仗,才能将荆州士族的精英人才给消耗掉。

    最后趁其虚弱之时一举将其荡平——至于荆州被孙家占下会如何?刘轩才不怕呢,大不了再打回来就是。他要怕那个,就不会将所有的地方都放弃,只控制长安周边地区了。

    这么一想,刘轩也就不关注联军那边的事情了,让他在意的是联军拿下了雒阳后,落雁城中的皇宫已经彻底破败,这段时间来那些家伙轮番将雒阳皇宫给祸害了一番,最后城破之时,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想起来用火烧皇宫的方式来制造混乱,趁机逃窜。

    还别说,这法子的确好使,最后联军入城后都忙着去扑灭皇宫火患了,还真没多少人追杀这些四散而逃的溃军。

    不过那皇宫最终还是没保住,但相比起原本历史上整个雒阳城都化作焦土,眼下这情况还是强了不少的。

    袁绍大军入城后,与公孙瓒一边忙着发榜安民,一边让士兵整理城中混乱之处,同时将那些趁乱做了恶事的家伙抓出来依法惩治,忙了十来天,雒阳这才算重新恢复了平静。

    但是这样一来,又有一个麻烦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雒阳城现在无人治理,朝廷总得委任个长官来吧?

    联军自身也不敢耽误这事情,立刻就上表请朝廷任命雒阳令,同时还有不少人自己上表求官,多是与雒阳有关的官职——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数人表中请天子还都雒阳。

    理由也是极为充分,只言国贼董卓已死,余党也尽数剿灭,先天子迁都长安本就是为了避祸,如今祸患消弭,自当回雒阳治理天下——至于皇宫的问题,他们是半个字也不提,只当没那么回事。

    上朝的时候,刘轩让侍御史将这些奏表一一读出,还没读完一半,朝中文武的脸色就都不那么好看了。

    这群家伙上表,明显没安什么好心,尤其是那几个督促天子还都雒阳之人,无一不在表中为自己乞求官职——要的都是雒阳城中的官位。

    这两件事看起来没联系,可实际上联系很大。这些人要的官衔并不高,甚至比他们目前的职衔还低的也有,但是为什么还要?无非就是想要效仿董卓与何进,手掌兵权掌控朝堂罢了。

    雒阳若为都城,那么这些人再低的官也能平白高上几个级别,手中再有兵马,成就大业自然没什么悬念。

    可朝中文武哪个是笨蛋?换谁也不会同意。尤其是想到这些家伙的目的是骑在自己脑袋上作威作福,朝中诸公的脸色越发的难看了起来。

    刘轩见这群人脸色都不怎么样,就觉得目的达到,挥手道:“不必再读了,诸公觉得此事当如何决断?”

    这番话自然是问朝中文武的意见,可是众人瞧来瞧去,发现还真没什么好主意。

    还都?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眼下天子在长安坐镇,治理民生、编练兵马,俨然是要做出一番大事的模样,事情还没做完,就带着一大堆人再跑回雒阳?

    何况,如今朝廷势力受限,兵马也不多,只能先取一面,再取另一面,若去了雒阳,岂非两面受敌?

    这朝中大臣虽然都是文士,也并非是不知道兵事的,这么多日子早就猜出了天子的大致打算,只从那种种谋划,天子明显是先占据雍凉,然后以关中之地为根基,再杀回关东,最后席卷天下,恢复江山正统。

    众多文武瞧出了这一点后,对于在长安定都也没什么抵触,何况长安本就是汉室都城,从哪方面来看都没必要再跑回一片残破的雒阳。

    “还都之事,此时颇不恰当,陛下可不予理会。”

    最终还是司徒王允应了刘轩的话,他瞧的出其中利害,加上又是此时朝中威望最重者,自然要他先开口。

    此言一出,太尉杨彪、司隶校尉黄琬、司空张温都纷纷应是,刘轩却注意到太傅袁隗一直不声不响,估计是因为联军中有他两个族人,没法开口,只得装哑巴。

    “还都自然是不行的,眼下要讨论的是,何人可为雒阳令?”

    汉朝制度,一县人口过万户,设令,万户以下设长。

    比如刘备现下为守平原县令,也就是说刘备所治理的乃是万户以上的大县,这级别还要比县长高上一些。雒阳虽然是都城,但一城长官也不过是雒阳令罢了,可雒阳因为其特殊的情况,这个雒阳令还要比一般的大县县令牛那么些——可入朝议事,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一点就显出雒阳令的特殊来了,这也是一些人想讨要雒阳令的缘由——但是问题在于,若朝廷不在雒阳,这雒阳令就有些鸡肋了,顶多地位上超然了点,实权上反而还要受制于河南尹。

    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关节,再加上雒阳的位置极为敏感,这雒阳令由何人担任,还真叫满朝文武伤透了脑筋,结果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只得出两个人选。

    “冀州刺史韩馥、北海太守孔融,可为雒阳令。”只是这两人若任职雒阳令,似乎有点不靠谱,那等于降级任用,最后还是袁隗提了建议:“既然定都长安,当裁撤河南尹复置河南太守一职,不若以孔文举任之以治雒阳?”

    *********************

    P.S:求点推荐票噻~~

    C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