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汉列侯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1章 二世为人 第2章 吃饭难 第3章 必先利其器 第4章 卫氏长女 第5章 卫家入彀 第6章 收买人心 第7章 议归期 第8章 蛇蝎谋 第9章 大宴启 第10章 仁厚君子 第11章 急转直下 第12章 商贾事 第13章 主父偃 第14章 商队 第15章 霍仲孺 第16章 制铁工业 第17章 卫家姊弟 第18章 进京师(求推荐) 第19章 阳信为妻 第20章 小别胜新婚(求收藏) 第21章 列侯大宴(求收藏) 第22章 哀莫大于心死 第23章 长安两市 第24章 走着瞧 第25章 绘图造物 第26章 天子之索 第27章 祸从天降 第28章 赵禹与张汤(求收藏) 第29章 亚夫之死 第30章 名声鹊起 第31章 飞鸟尽 第32章 长乐宫 第33章 天子赏赐 第34章 边郡战云起 第35章 八月税祀 第36章 吊打隆虑侯 第37章 桑皮纸 第38章 太子刘彻 第39章 太中大夫 第40章 战城北 第41章 雁门反击战(求收藏) 第42章 重归于好 第43章 好男儿求封王 第44章 韩嫣与王臧(求推荐) 第45章 暴秦不暴 第46章 大索京师 第47章 未央辩群儒 第48章 败退的儒生 第49章 亡秦论 第50章 赵涉现 第51章 李家兄妹 第52章 天大的礼物 第53章 痛宰肥羊 第54章 磨刀霍霍 第55章 血本无归 第56章 皇后的成见 第57章 太子的野心 第58章 窦太后的愤怒 第59章 惊人的建筑 第60章 左贤王旗 第61章 烈焰焚城 第62章 集 权并不美好 第63章 温室殿考校 第64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第65章 太子监国 第66章 为太子筹谋 第67章 列侯的交易 第68章 价比千金 第69章 复封废侯 第70章 上巳节踏青 第71章 谁在吹牛? 第72章 威望提升 第73章 西行之始 第74章 新长安计划 第75章 百万大徭役 第76章 太庙奠基 第77章 宴请太子 第78章 蝶恋花 第79章 神迹 第80章 你们害怕吗? 第81章 儒生的难堪 第82章 联姻提议? 第83章 匈奴使者 第84章 多神教 第85章 窦家蛰伏 第86章 列侯的节操 第87章 赵涉入王庭 第88章 天子归来 第89章 位列九卿 第90章 陵邑制度 第91章 朝会冲突 第92章 矛盾与妥协 第93章 如履薄冰 第94章 李鬼见李逵 第95章 出人意料 第96章 马镫是什么 第97章 太子的羞愧 第98章 一笑泯恩仇?(二更6000大章 求订阅!) 第99章 陈阿娇(三更继续6000字大章 求订阅!) 第100章 谆谆善诱 第101章 货币论 第102章 名篇 诞生 第103章 夫妻夜话 第104章 再战群儒(八更完成3万爆发承诺,求订阅!) 第105章 儒贼 第106章 你还不服? 第107章 跑马实验(三更4000单章 求订阅) 第108章 修筑赛马场 第109章 奇怪的女人 第110章 淮南王女 第111章 匈奴的裂痕 第112章 昆仑撑犁神像! 第113章 装,继续装! 第114章 最后的考验 第115章 时不待我 第116章 你是刘陵? 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 第118章 难缠的女人 第119章 两个老头 第120章 雁门行 第121章 太守灌夫 第122章 女魔头 第123章 天子驾崩 第124章 庙号高宗 第125章 死灰复燃 第126章 杀机四溢 第127章 解钱荒 第128章 五铢钱! 第129章 贼心不死 第130章 风向逆转 第131章 好大的猪头(一更4000求订) 第132章 长信宫冲突 第133章 曹时拉仇恨 第134章 窦漪房之怒 第135章 进军高原计划 第136章 灯下黑 第137章 一定要活下去 第138章 善后分赃 第139章 我们是征服者 第140章 火种的传承 第141章 儒家内争起 第142章 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143章 宁成投靠 第144章 小月氏之王 第145章 或可名垂青史 第146章 比生命还重要 第147章 羽林骑 第148章 围观新纪录 第149章 我不甘心 第150章 莫非是…… 第151章 热销全城 第152章 贵妇热捧 第153章 刘嫖受辱 第154章 列侯的行动 第155章 故楚残党? 第156章 废口赋利天下 第157章 谜底(三更,100月票加更!) 第158章 剧信 第159章 廷外交锋 第161章 这就是长安 第161章 特别的欢迎礼 第162章 史无前例赛马场 第163章 你准备好了吗? 第164章 心中的答案 第165章 先下手为强 第166章 陈家完了 第167章 反戈一击 第168章 你好狠毒(150月票加更完毕) 第168章 沉重的打击 第170章 公卿大换血 第171章 南北军之争(200月票加更) 第172章 陈家兄弟之死 第173章 废侯复封 第174章 撂挑子装死? 第175章 受伤最多 第176章 又做好事了 第177章 儒家复起 第178章 我想会一会曹时 第179章 新武器与新铠甲 第180章 他乡遇故知(二章 合一50月票加更) 第181章 扶棺入阳陵 第182章 黑色风暴 第183章 草原惊变 第184章 激辩辕固生 第185章 刺杀警告 第186章 搜捕和丰收 第187章 纺织机的风波 第188章 有备而来 第189章 臣错了吗? 第190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三更4000大章 ) 第191章 不同命运的孕妇 第192章 将军、神话与神驹 第193章 猜忌心 第194章 冬练三九 第195章 羽林军制 第196章 凛冬的雪 第197章 误中副车 第198章 突如其来 第199章 阳信长公主 第200章 人不见了 第201章 越人与占人 第202章 向西向北 第203章 武陵蛮 第204章 一开始就错了 第205章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第206章 夜郎宣战 第207章 你们是汉军! 第208章 惊人的战争红利 第209章 喜得麟儿 第210章 双喜临门 第211章 论功重赏 第212章 我家郎君天下无双 第213章 利在千秋 第214章 霍去病(100月票加更) 第215章 命运的变化 第216章 献俘太庙 第217章 追袭者 第218章 曹家宿怨 第219章 太学与向西 第220章 兵出长安 第221章 杀戮的夜 第222章 人心思变 第223章 不速之客 第224章 永结盟好? 第225章 心比天高 第226章 自取灭亡 第227章 你和我一样 第228章 班师回朝 第229章 回长安 第230章 宣室对策 第231章 京师的动静 第232章 君之视臣 第233章 列侯之怒 第234章 天子的忧虑 第235章 匈奴之患 第236章 祭祀之礼 第237章 国事与家事 第238章 还有三年 第239章 寒冬袭长安 第240章 以牙还牙 第241章 向西的意义 第242章 寒冬的隐患 第243章 韩嫣在作死 第244章 作死者必死 第245章 匈奴南下 第246章 草原中的身影 第247章 卫右渠现身 第248章 城下的火焰 第249章 田蚡栽跟头 第250章 马邑之围 第251章 便宜行事 第252章 暴风骤雨 第253章 惨痛代价 第254章 再袭大营 第255章 匈奴逃遁 第256章 田蚡失态 第257章 激辩北伐 第258章 直捣黄龙? 第259章 漠南追击 第260章 有仇报仇 第261章 别开生面 第262章 回师西进 第263章 大粮仓 第264章 司马迁 第265章 救人一命 第266章 鏖战双王 第267章 压箱底本领 第268章 我们投降 第269章 怎么是他 第270章 那么赏格…… 第271章 洗尘宴 第272章 出路总会有的 第273章 不负重托 第274章 信鸽传书 第275章 新体系 第276章 困兽 第277章 匈奴太子 第278章 迁徙朔方 第279章 嚣张气焰 第280章 寒冬的对峙 第281章 打落牙齿活血吞 第282章 巡视黄河 第283章 种子 第284章 两个皇帝 第285章 宫廷闹剧 第286章 恐惧源于未知 第287章 愤怒的太尉 第288章 鲜卑战败 第289章 伸出援手 第290章 名垂青史的婚变 第291章 落魄的皇帝 第292章 哪来的消息? 第293章 皇帝传令 第294章 五路兵出 第295章 田蚡的名声 第296章 匈奴通公孙贺 第297章 公孙敖的愤怒 第298章 四个废物一个英雄 第299章 追与逃 第300章 咆哮与担心 第301章 做忠臣良将难 第302章 五族做誓 第303章 长平侯 第304章 金蝉脱壳 第305章 公输武 第306章 皇帝的密信 第307章 惊闻噩耗 第308章 窦婴的为难 第309章 葬礼众生相 第310章 田蚡的绝境 第311章 初露锋芒 第312章 决绝的态度 第313章 威胁的动作 第314章 你看他如何? 第315章 又一年上巳节 第316章 值得体谅的女人 第317章 曹时的决定 第318章 拭目以待 第319章 启程 第320章 行军与春雨 第321章 不安的雨季 第322章 陇西太守 第323章 儿大不由娘 第324章 能飞多远 第325章 以弗所 第326章 谁是赛里斯? 第327章 匈奴的阴影 第328章 兵围王险城 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330章 平阳侯靠你了 第331章 以牙还牙 第332章 欺骗 第333章 双喜临门 第334章 胶着的战争 第335章 暴风雨夜 第336章 关山万里海角天涯 第337章 少时志向在西行(完) 完本总结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
《大汉列侯》
作者:冰镇乌梅汤
更新时间:2024-01-17 12:07:53
字数:1510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汉列侯 !

    ps:我要哭了,上一章明明是想说,【不】代表刘陵是主角的后宫,结果关键时刻掉链子,少了个【不】字。今天依然是2更1万字,订阅涨的慢,乌梅心里压力很大,恳请书友们支持正版,支持乌梅,求订阅!求月票!

    九月里秋高气爽,南庄的粟米全部晾晒完毕装进闾里中的大仓里,郑老倒背着手每天都要在粮仓前溜达几圈,这粮仓里堆积着庄上几百号人今年秋冬到来年春夏的口粮,每家每户需要领粮就凭着各家的竹符计数合账发还,这样既提高存粮的效率还可以减少浪费。

    去年的陈粮陆续拿出来,能吃的晒晒拿回去分了,不能吃的年岁煮沸和给牛当饲料吃,庄子里的牛舍饲养着几十头耕牛,这是河东精选来的好牛,今年县令带着人让南庄的人把自家的公牛拉出来和别家的母牛配种,双方约定好这次的小牛归他家,下次归自家。

    自从年初搞起了水车灌溉,南庄四圈的两百多顷旱田摇身一变成了水浇地,早前一亩产粮顶天也就四石,惫懒些的一亩能打三石粮食,再懒惰些个连亩产三石都没有,一家几口人拼死拼活摆弄一百几十亩地,落到手里最多也就400石粮食。

    因为是租种侯府的上田,刍藁税、田税是由侯府代为缴纳,只有口赋、算赋、献钱等人头税是农民自己缴纳,折算起来每家必须卖掉五石粮食来缴税。加之秋收的季节长安粮价会陡然下降,原先一石值100钱上下,收粮的口子顶多值70钱。原先只有五石粮食的税收,现在要卖掉八石才够缴税。

    这些粮食必拿出200石交给侯府作为租税,剩下的一家几口人使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鞋帽都要卖粮食换钱来购买,一年下来家里的粮食也就存个十几石左右,若是碰到些婚丧嫁娶之类躲不掉的礼仪活动,这个年就算白忙活了。

    现在的情况可就好多了。秋收刚过清点粮库里的粮食,盘算每家的收益情况就已经全面铺展开来。前些日子统计出的数据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好,改成水浇地让每家每户的粮食产量至少提高三成,打理精细的上田增加四成左右,惫懒些的也有二成左右的粮食增幅。

    粟米必须吃足水分才结得出籽粒饱满的穗子。灌溉起到的作用不下于铁器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农民的耕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并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对于农民减轻税赋的中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平均粮食产量提高三成可了不得,意味着原先地利充沛只是打理不充分的上田亩产有三石以上,到如今可以增产到亩产四石,亩产四石的提升为五石,四石折算为汉斤是480斤,五石折算成汉斤有600斤粮食。若换算成少府新推出的市斤,打个对折也有300斤粟米。

    同样是一百多亩地,今年每家每户平均收来500石粮食。消耗同样的人力搭理田地,每亩产粮提高近一石,也难怪南庄的庄户们一个个喜笑颜开,相当于每家每户交给侯府地租以及人头赋税,再扣除到明年春夏的支出的口粮,每家还可以存下100石粮食。寻个时机把粮食卖出去能得来1万钱的存款,一年之内就可以让普通农家户变成存款过万钱的小康之家。简直是西汉的“万元户”。

    大丰收带来的利好消息让平阳侯府辖下的庄子沸腾起来,就连足不出户的匈奴女人也走出屋子,抱着刚出生的娃娃在庄子里跳舞,经过一年时间她们勉强能用日常用语交流,告诉庄里的人说她们在匈奴每年收获的季节要跳舞庆祝。

    以前一年到头每家存下个十几石粮食就不容易了,种田手艺出色又勤恳能干的庄稼汉一年可以存下二三十石口粮,还要提防着每隔七八年来一次的水旱蝗灾,只要碰上一回哪怕是最轻的受损,那至少也得把几年的存粮削掉一半,如果运气不好碰到大灾,七八年等于什么都没干。

    勤恳的农民们除了努力在田间地头拼搏,还要祈求老天爷给个面子不要降下大灾,只需风调雨顺十几年功夫就能让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现在的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每家每户一年撇下一百石存粮,种田把式精湛的庄稼汉可以存下一百五六十石粮食,就算过几年有大灾大难落下来也有信心扛得过去。

    毕竟手中有粮心不慌。

    郑老倒背着手走过庄子,看到几个庄子里的老伙计在晒太阳,他们也是有几级民爵的普通人,打了一辈子仗没立多少功,临到一大把年纪过了徭役的年岁限制,老头们就回到庄子里颐养天年,他们的业余生活是得空去田间地头转两圈,没事就坐在一起聊聊开国那会儿的故事,偶尔去和乡里的三老说说话,日子过的到挺好。

    “君侯的主意好啊!水车不仅可以提水浇地,下面还能带着石磨转盘研磨谷子,家里种了点豆子全部拿出去榨出豆油,做菜时滴上几滴豆油调味,那饭菜别提有多香了。”

    “老孙头,你家榨豆油的那豆饼子还剩下多少?你要不用就给我分些个,我家养了几头大肥猪正缺可口的饲料,我拿去喂猪就挺不错的。”

    “哎你怎不早说两天,对不住老兄弟,我家那点豆饼子全让我那小孙子拿去到东边的河里养鱼去了,春天那会儿侯府在河里弄了些铁做的网箱里撒了不少鱼苗,我那小孙子就负责照看那些鱼苗,才几个月那些鱼全长成了二斤(汉斤)多重的大家伙,那些鱼个头肥大鳞片漆黑非常喜人。”

    “你还别说。前几天我去河边溜达就碰到你家小孙子养鱼,他不知道从哪逮来几十斤蝗虫丢到水里去喂鱼,那鱼全张着嘴等在水面上。落下来的蝗虫一口一个吃下去,难怪才半年就长出那么大的个头。”

    “你说侯府养那么多鱼干嘛用?那一个个网箱把鱼逐步分开怪麻烦的,到河里直接捕捞现成的鱼不的更简单?”

    这时候郑老来咳嗽一声,几个老头立马停下嘴招呼他郑老就坐,老头们奉承道:“郑老在君侯面前也说的上几句话,肯定知道侯府养鱼的意思,您就说说这些鱼打算做用?”

    “你们把养鱼看的太简单了。咱们背靠渭河有取之不尽的野鱼捕捞,但是上古传下来的规矩是每年春夏必须休渔几个月。渔夫们都晓得这是避免竭泽而渔,但是长安城那么大,加上周围陵邑中的豪民商贾到处都是有钱人,他们要吃鱼也只能忍上几个月。有咱们自己饲养的鱼就不一样,一年从鱼苗可以长到七八斤到十斤(汉斤)重,这一尾鱼放在休渔期拿来售卖至少价值二十钱不成问题,这样算五条鱼等于一石粟米,七条鱼等一头肥羊,一百五十条鱼可以换来一头壮牛,三百条鱼能买来一匹三岁口龄的耕马,你们说东边那条河里有多少条鱼?”

    老头们面面相觑:“我看那网箱从那头一直连接到灞水那边,多的数不清。”

    “对!多的数不清。咱们侯府没有那么多草场去养羊,只好用河边的水去养鱼了,鱼羊者为鲜。有钱人三日不吃鱼脍会不舒服,五日不喝鱼汤会很难受,大宴里没有鱼羊炖煮的大菜不叫宴席,假若咱们侯府的鱼垄断长安和陵邑的市场,你说会赚多少钱?”

    老头们掰着手指算了半天也没算出个所以然,郑老得意地扬起脑袋道:“实话告诉你们。至少可以买来一千头牛!”

    其实郑老也不知道能赚多大,随口胡诌个一千头牛果然把这群老头给糊弄住。

    “哎呀!这可不得了啊!比咱们辛苦在地里刨食还要来钱。这养鱼一定得好好搞下去。”

    “说的有道理,要不咱们也去东边那条河上放几个网箱?铁的搞不来竹篾柳条编的还不容易?”

    郑老在一旁煽风点火:“现在养鱼来不及了,只有老年春天开始饲养新鱼苗,至少要悉心照顾整整一年才能卖的上价,养个三年五载可以长到80斤(汉斤)的大家伙,这种鱼拿出去卖少于五百钱不用想着买走,咱们可以商量好售卖的批次,控制出鱼量保证赚的到大钱,你们几个合计合计,要是愿意就跟着我老郑一起搞。”

    “不用合计,咱们老兄弟几十年相信你的能力,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搞就咱们就搞!”

    老头们欢欣鼓舞,庆祝自己找寻到人生的新目标,再也不用无所事事的游荡在闾里之中,仿佛突然间找寻到人生的第二春。

    他们没有注意到庄子里来了个中年文士,他全程倾听着老人家的热烈讨论,对于老人们的晚年人生焕发出新的希望非常感慨。

    转身走出闾里,步行在田间细长的阡陌之间,他就是客居在侯府中多日袁种。

    这两个月,他一直在侯府附近的十里八乡走动,凭着做过县令和郡官的丰富基层经历,把京师长安城东的几个县走个遍,曾经亲自到几个县令的府衙里拜访,查阅田籍名数了解各乡各里的情况,又亲自到每个乡里拜访,凭着他是袁盎之侄和东海郡去职郡官的的身份,走到任何一处都会得到礼遇。

    袁盎的名声非常大,作为耿直廉洁一心为公的贤臣榜样,袁盎的意外身死得到天下百姓的同情,每个人都知道袁盎死于梁王刘武,要不是天子胞弟的身份不方便谩骂,只怕刘武在民间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了。

    走访的地方越多感触就越深,汉家的黔首百姓日子过的是那样清贫,一年到头存不下十几石粮食,还必须苦熬着徭役和戍边的军役,要不是汉制上承先秦涉及国本,他一定会支持废黜这些森规铁律。

    什么才叫治国之术?

    袁种曾经为之困惑和苦恼。

    治国是抽象概念。无法用简单的指标数据来衡量,民心所向的道理很简单,可是该怎样满足百姓的。成为官僚们最大的难题。

    古典军国体系下的耕战制度,齐民编户耕作与战斗相辅相成,这套制度是建立在扩张领土为国策的基础之上,百姓的富裕与否要看大汉帝国的扩张速度。

    可自从兵败白登山,大汉帝国的扩张速度就陡然下降一截,富有进取心的太祖高皇帝刘邦病逝,上台的守成之君刘盈缺乏治国才能。奉行萧规曹随的政治策略,以修养生息恢复国力民生为主要方向。由此,大汉帝国的国策由外向扩张,逐渐蜕变成内向治国,他们用治国的方略非常简单。

    黄老无为。

    无为治国很复杂也很简单。简单来说,除了税收徭役以外能省则省,奉行官僚不惹事、百姓不生事的思想,家家户户各司其职,百姓们安居乐业。

    如此简单的制度,的确对汉初恢复国力起到巨大作用,六十年太平盛世造就人口翻番百业兴隆的奇迹,打破了秦亡六国而毁天下的魔咒,有力的证明了大统一的帝国。照样可以治理好这个国家。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黄老无为不在能满足社会需求,人口的增长造成土地和人的矛盾日渐增加。这时就需要一批有思想有胆识的人提出新的治国方略。

    袁种曾经很失望的发现,满朝文武对改变国策施行新政了无兴趣,唯一称得上有进取心的儒家偏偏又是群不省心的人,早前鼓动太子大权独揽引起许多人不满,现在更是堂而皇之的提出要行独尊儒术策,简直是不把其他人当知识分子来看。红果果的学术霸权思想,导致很多人对儒家十分反感。

    两场廷辩。两次儒家的大败,虽然王臧和孔安国不能代表儒家集团的全部声音,但他们的糟糕表现依然让许多观望者感到失望。

    袁种曾对儒家表示强烈的好感,现在也熄了心思不再考虑钻研所谓的儒家治国术。

    袁种为官主政时,并没察觉到黄老无为的好处,直到最近赋闲在平阳侯府里,有事没事就瞎溜达走访关中各县,经常询问老乡们的生活情况才渐渐明白。

    庞大的帝国严酷的制度下每个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辛!

    许多贫困家庭只有几十亩薄田,即使自耕自种不用缴纳地租也挨不住赋税的压力,几乎是挣扎在温饱与饥饿之间。

    在如此残酷的社会中,自上而下阶层压迫力全部落在百姓的头上,那些贫困的家庭交不起赋税就必须借贷纳税,高利贷利滚利如滚雪球般暴涨,不出几个月翻几番的可怕利息会活活把人逼死,到那时自耕农只有贱卖土地还债,还是还不起就卖身为奴还债,依然还不起就只有家破人亡了。

    这样的制度和压力,不用黄老无为缓解阶层矛盾,就是要活生生逼死一个个普通家庭的节奏,黄老无为像一套枷锁死死钳住官吏们的手脚,想出政绩又不能扰民害民破坏乡里民风,逼迫的基层官僚只有和颜悦色的去劝导百姓大兴农桑积极种田。

    而不是派着小吏去各乡里搜刮民脂民膏,催迫百姓把自家的余粮交出来去纳税,百姓们把存粮都拿出来就无法应对每隔七八年来一遭的天灾,大灾一到阖家上下变成颠沛流离的贫民,即使没有田产也还要缴纳人头税,交不起税卖身为奴或者逃入山里做野人,只要被抓住那就得变成闾左的贱民,好端端的一家就这么完了。

    汉律太严酷,所以不敢行苛政,朝廷上下各级官僚为了让百姓过的更好,少一些被高利贷逼迫到家破人亡的例子,就不得不更加急迫的想办法解决种田难的麻烦。

    改变制度难免要毁掉黄老无为的体系,被压制的小官吏们失去制度的掣肘,一转头就会变成手持绞索慢慢勒死百姓的刽子手,但是百姓们解决贫困求温饱的难题还是得解决。

    解决的思路就在这不起眼的南庄。

    南庄村民是非常幸运的,他们遇到了善良的平阳侯曹时。

    自掏腰包搭建起巨大的水车和磨房,又悄无声息的为庄户们指了条养鱼赚钱的好生意。庄子里的男丁全都在长安城南的赛马场忙活着赚口粮,家里少了几个能吃饭的壮汉,一年下来无形中又节省出二十石口粮。

    相信要不了几年。平阳侯府下的庄子个个变成远近闻名的富庄。

    不声不响不急不躁,没有大张旗鼓,没有夸功自傲,仿若春雨润物细无声。

    治国不需要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的长篇大论,治国需要一颗认真负责为人着想的良心。

    曹时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才叫治国,心高气傲的中年文士心服口服。

    论智谋手段自诩不弱他人半分,但是论及治国才能方略见识。袁种觉得自己差曹时太远太远。

    “什么才叫治国术?百姓吃饱饭睡好觉,不用为八月的纳税愁苦。不用担心今年的繁重徭役而担心,百姓的心里有希望,这就是治国术!不,这应称之为治世良法!”

    想着想着心情越来越激动。袁种瞬间作出决定:“我得去内史府走上一遭,说什么也不能让平阳侯的功绩白白淹没掉,就把这个小小的帮助当作我加入平阳侯府的投名状吧!”

    天子的病情很严重,以至于未央宫的大门被紧锁着。

    没人知道天子还能活多久,或许三个月,或许两个月又或许更短,每时每刻文武百官的心都在揪着。

    曹时难得休假了个小长假。

    连续工作二十五天积攒下五个沐休一并用掉,搂着老婆刘婠每每的睡了个懒觉,直到日上三竿才醒来。

    刚起床没多久。袁种就兴匆匆的闯进来:“君侯大喜呀!右内史桓宪到侯府下的庄子视察水车,我听说还有上卿正在赶过来。”

    “今天这是什么情况?到我的庄子干什么来了?好像水车也没什么好看的。”

    “君侯这就错了,每亩增产一石粮食怎么能叫没什么好看的呢!简直比金子还要好看!”

    袁种手舞足蹈的讲述着自己去内史府的经历。声称自己信誓旦旦的向泰一神发誓所看到的全是真相,才好不容易把右内史哄出了内史府,看他得意的表情就知道其中的心思。

    这下曹时可傻了眼,他压根就没想过会引来高官视察,总觉得搞个水车也不算秘密,各家列侯都在搞那东西。大农令乐成侯丁吾客家也是有的,自己回家看看不就一切都清楚了。

    袁种像一阵风似的又走了。曹时傻傻的坐在外厅有些摸不着头脑,阳信公主随手盘起发髻,素面朝天的走出来:“君子,外边吵嚷着出了什么事?”

    “刚才袁种说右内史桓宪来看咱们的水车。”

    “啊?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夫妻俩大眼瞪小眼楞住半晌,阳信公主打了个哈欠边揉着眼睛边往回走:“好困,我还要去睡觉,君子还睡吗?被窝里好暖和哦!”

    “呃,那庄子里怎么办?”曹时有些心动。

    “随他们去吧。”

    曹时也打了个哈欠,暗道哈欠还能传染,睡眼惺忪的搂着老婆去睡回笼觉,刚躺下又被他老婆拧了一下胳膊。

    “诶,疼!你扭我干嘛呢。”

    “差点给睡忘了,前几天你身上那股女人香气是怎么回事?我当时没说你以为我真的忘记了嘛?”阳信公主一翻身跨坐在夫婿的身上,杏眼圆睁轻斥道:“在什么时候和哪家女子勾搭上的,长什么样子家里几口人,什么时候领回府里让我见见,识相的速速招来,免的待会儿要受皮肉之苦。”

    “我的妹呀!我真的没勾搭女人,我可是为你守身如玉的好男人啊!”

    刘婠作出欲呕的表情,眨眼间伸出一双玉手直奔夫婿腋窝下的痒痒肉,不消片刻把曹时挠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见他还是不说,刘婠一边挠一边气鼓鼓地说道:“叫你不说实话,在外边养女人传出去多难听呀!别人还以为我没有容人之量,你要是还不说今天就别想起来。”

    “这可是你逼我的,看我压箱底绝技缠丝龙爪手!”

    “啊!君子的手段好龌蹉,好卑鄙!”刘婠护住胸前的要害所在,警惕的打量着夫婿晃来晃去的那双贼手。

    小夫妻之间多次交手斗的旗鼓相当,可若让他拿出这一招绝技,刘婠的不败金身就要瞬间告破,无论怎么挣扎都难逃首尾难顾的不利窘境,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惨败。

    曹时嘿嘿一笑:“细君这就错了,为夫使得是兵法中攻其必救,围魏救赵的一路,细君今天败在我的成名绝技之下也不算太冤。”(未完待续)

    ...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