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摸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开棺 第二章 心脏衰竭 第三章 鹌鹑浮雕 第四章 天桥上的乞丐 第五章 七品宝箱 第六章 乌钵 第七章 金光 第八章 体检 第九章 土豪 第十章 象牙笔筒 第十一章 打包转让 第十二章 煤气中毒 第十三章 温馨 第十四章 媲美湘菜馆大厨 第十五章 一番心意 第十六章 前清举人家 第十七章 手抄本《鹤楼集》 第十八章 优厚的条件 第十九章 书法大家 第二十章 抹茶 第二十一章 豆青釉双耳扁方瓶 第二十二章 崇洋媚外 第二十三章 包袱斋 第二十四章 重回商思 第二十五章 人面陶罐 第二十六章 乾隆官窑 第二十七章 打眼 第二十八章 骑行 第二十九章 中医推拿 第三十章 侗乡风情 第三十一章 太平天国古庙 第三十二章 木印 第三十三章 奇石鉴赏大会 第三十四章 不明所以 第三十五章 龙脊梯田 第三十六章 靖江王城 第三十七章 朱子常款关公木雕 第三十八章 中华田园犬 第三十九章 灵渠 第四十章 湘山寺 第四十一章 参禅 第四十二章 老家 第四十三章 磁州窑黑釉双系罐 第四十四章 智障的六叔 第四十五章 散伙,止步邵城 第四十六章 职业经理人 第四十七章 开业在即 第四十八章 行 第四十九章 宣和古币 第五十章 造势 第五十一章 捡了一个大漏 第五十二章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第五十三章 净赚 第五十四章 搂货 第五十五章 白玉翎管 第五十六章 龙袍补子 第五十七章 天青釉钧窑梅瓶 第五十八章 秘辛 第五十九章 龙城第一眼 第六十章 艾灸 第六十一章 掌柜 第六十二章 学以致知 第六十三章 冲拳 第六十四章 青花瓷刮须盘 第六十五章 树大招风 第六十六章 见父母 第六十七章 投资理财 第六十八章 解决困境 第六十九章 洪宪瓷 第七十章 无业游民 第七十一章 有志青年 第七十二章 犀角雕布袋和尚 第七十三章 坐夜井 第七十四章 斗牛 第七十五章 大驾光临 第七十六章 赏玉 第七十七章 哭笑不得 第七十八章 黄花梨围棋盒 第七十九章 对弈 第八十章 武僧 第八十一章 公报私仇 第八十二章 慈善拍卖会 第八十三章 徒手搏斗 第八十四章 革命 第八十五章 仿生瓷 第八十六章 上香 第八十七章 紫金釉暗花云龙纹碗 第八十八章 客串家长 第八十九章 白醋点豆腐 第九十章 恶犬伤人 第九十一章 至纯二眼老天珠 第九十二章 庆生 第九十三章 老领导 第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 第九十五章 白釉划花皮囊壶 第九十六章 摸金校尉 第九十七章 小惩大诫 第九十八章 紫气东来 第九十九章 风声鹤唳 第一百章 棋王 第一百零一章 价廉未必物美 第一百零二章 为老不尊 第一百零三章 唐代青铜武官俑 第一百零四章 品鉴 第一百零五章 铁公鸡资本家 第一百零六章 国手 第一百零七章 让子 第一百零八章 赠书 第一百零九章 养老牌 第一百一十章 捡瓶瓶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记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封藏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接洽 第一百一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款淘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变卖家当 第一百一十七章 超出预估 第一百一十八章 私人印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以棋会友 第一百二十章 幼犬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全能王 第一百二十二章 走后门 第一百二十三章 转心瓶 第一百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计 第一百二十五章 影青刻花梅瓶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围棋爱好者 第一百二十七章 饭桶 第一百二十八章 茶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器美神完 第一百三十章 陪衬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攀比之风 第一百三十二章 座上宾(求首订) 第一百三十三章 解酒(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四章 粉彩九桃葫芦瓶(求月票) 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园田居(求自动订阅) 第一百三十六章 挖宝 第一百三十七章 闲言碎语 第一百三十八章 饯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文物贩子 第一百四十章 强买强卖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宣州窑狮头熏 第一百四十二章 搅局 第一百四十三章 移祸江东 第一百四十四章 地头蛇 第一百四十五章 金质三孔布币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八罗汉 第一百四十七章 推杯换盏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文房四宝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入场卷 第一百五十章 斯文败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五章 一番心意
《摸宝》
作者:捡漏
更新时间:2024-02-02 20:00:19
字数:924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摸宝 !

    “也就是说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最好是吧?”

    “差不多吧,给你个数据,香港那里的某个拍卖行,成交的所有藏品中6件宣德青花瓷成交总额2.15亿元,占据榜单成交总额的75.92%,够客观了吧?这怎么可能是老的呢?最多百来块。”

    “那小子居然要我一万,骗我呢!”

    “别说这么难听,不过是让你交学费而已。”

    两人在外围走了一圈,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老物,沈文信也没发现有宝箱的出现,与北方的古玩街相比较,龙城的要在地摊捡漏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没什么漏,我们还是去‘轩名’,丁老板的好东西肯定不少。”

    “那行。”

    也只有进所谓的正规店里面去了,外围的地摊基本都是假的,难以有什么价值的东西。既然要送给自己最在乎的亲人,肯定要买个真的啊!

    轩名古玩店的装饰以木质结构为主,古色古香,木架上摆放了许多瓷器、把玩件大多是工艺品,真品则收在里面,很少会公然摆出来。

    一名大约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带了一副圆形的黑框眼镜,穿了类似于清代掌柜的长袍,看样子挺有的样子。

    “你们好,是打算买点什么回家里做摆设?”一般来说年轻人都是会买相对便宜的现代工艺品,收藏的话,很少,毕竟这需要一定的资本。

    “不是,请问掌柜的,你们这里有翡翠玉镯吗?要有点年代的,还有和尚,你父亲喜欢什么藏品?”

    “鼻烟壶吧,他好像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掌柜,你就拿个翡翠玉镯、鼻烟壶吧,要真品的,价格贵些不要紧。”

    “那好,你们稍等。”

    轩名古玩店既然有名气,那么藏品的数量还是不少的,而且有专业的鉴定人员,不愁没有销路。丁立名可能比较忙,并不在店里面,轩名做主的是这名五十多岁的大掌柜。

    不一会儿老掌柜,拿了两个盒子,沈文信打开之后,看到一件翡翠手镯,玉质较好,呈现冰种状态,镯壁较厚,较高,且无裂、无纹的圆镯,而且包浆自然,显然有些年份,沈文信仔细看了看这个玉镯有八品的宝箱。

    打开之后吸收了这团八品金光,沈文信的心脏处的金光恢复了不少,补充了上次消耗的量。

    只听老掌柜介绍道:“这是一件民国时期的冰种翡翠手镯,一口价24万。”

    另外一个盒子内,沈文信看到一个质感极好的鼻烟壶,一个八品宝箱徒然而出,可以确定也是一件好老物件。

    “这是民国时期的玛瑙鼻烟壶,一口价25万。”

    吸收了两团金光之后,沈文信极为满足,价格方面虽然虚高了,但是也在接受的范围之内,沈文信对易小军说道:“25万,你接受得了?全是老物件,这一点可以放心。”

    “恩,还行,我看这个鼻烟壶一上手还舒服,就这个吧。”

    轩名古玩店的名头不用多说,保证是真品,而且沈文信也吸收了宝贝里面的金光,便也没多说什么,两人直接刷卡结账。

    手里面各拿着装饰精美的盒子,如今沈文信的卡里面也就有十来万了,买个一辆奥迪q5大概60来万,这个冰种的手镯花了24万,也不亏,算是对母亲的一片心意。

    不免觉得这钱还没捂热就花出去了,倒是让沈文信有点失落的感觉,暗道:“再来几个大漏啊!”不信邪的沈文信和易小军又逛了一遍东城地摊,并没有斩获,也略微有点失望。

    易小军沮丧地说道:“怎么没漏可捡了啊?”

    “死心吧,好东西都让行家淘完了,上次的两件也算是我的造化好而已,谁叫你不换的啊,一台土豪金而已!”

    “你别说这个了,越想我越气。”

    这次外出的目的也达到了,沈文信觉得先行回去,便和易小军在市中心分手,自己驾驶着奥迪q5奔向家里面,打算把翡翠玉镯亲自送给母亲吕凤来。

    第一次驾驶奥迪系列的车,沈文信还有点不太习惯,慢悠悠地开着,等熟悉了之后,便开始觉得这款车的好,的确有60多万的价值。

    回到了家里面之后,沈中兴陪着吕凤来在客厅里面看电视,他们已经很久没这么悠闲的娱乐了,这段时间太忙了,如果不是吕凤来住院,沈中兴向学校请假的话,可能会一直忙到过年去。

    做老师的不容易啊!见到沈文信回来了,吕凤来极为高兴的道:“文信,这么快就回来了啊?你和小军去哪里玩了啊?”

    “去东城了,买了一个翡翠玉镯送给老妈你,看看喜欢吗?”

    “送给我?”吕凤来一听沈文信的话,失神了片刻,喜极而泣,说道:“老沈,你儿子第一次送我礼物了,还是玉镯啊!”

    拿在手里面,吕凤来的情绪极为波动,身体好了不少的她,好在没触动旧患,左看看右看看,吕凤来对翡翠玉镯的名堂不太清楚,只觉得这个手镯很漂亮。

    “老沈,你看看这个玉镯是新的还是老的啊?”

    “哦,我看看,虽然是孩子的心意,也要知道这个玉镯的来历嘛。”沈中兴用放大镜看了看,打量了许久说道:“我看是老的,具体的年份应该是晚清吧?文信对不?”

    “差不多,这是民国早期的冰种翡翠玉镯,我花了24万买的,不是捡漏哦。”

    “24万!文信,你太浪费钱了,还不如存着以后讨媳妇用。”吕凤来责怪了一句,也并没有深究,这是孩子的一番心意啊!立马带了起来,玉器对人的身体有不少的好处,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古人追捧玉器的原因。

    龙城市场上大漏少的原因,也是由于这个地域所处的地方靠南,属于古时候的不毛之地,中原文化影响力与内陆来说,必然会弱一些,留存的老物和历史印记相对不多,但是也正是这样,南方在前些年受到的侵袭较少,但是北方的墓穴盗取干净之后,南方又成了他们的首选。

    龙城的大多名人墓葬已经被光顾了多年,重要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

    例如一片古墓群位于龙城高新区的一座山丘上,墓地内安葬着6座明清时期莫氏祖茔,包括明代海门知县莫愚、明代万历年间三品高官莫与齐等人的墓葬。这些墓葬自明正德年间至清末光绪年间,时间跨度长达400多年,为文史工作者研究古代科举世家的社会关系、深入了解明清时期龙城的相关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而这些历史上名人的墓葬出土的器具被盗,他们一般会选择海外市场,商思的北斗七星的棺椁也是一早就被盗墓贼光顾了。

    要在城市内捡漏,其概率很低,而所谓的唐代青铜钵、明朝象牙笔筒,全是外来的,总得来说,不属于龙城本地市场的。

    如果要发展捡漏大业,就必须到外地或者下乡走一走,主动出击!

    沈文信也算是稍微入行了,知道这个行当里面有一个职业叫做“游击队”又称“铲地皮”,说的是专门到农村淘宝贩卖到古董行的人,当然也包括盗墓贼。

    家里面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而沈文信的资金也没剩下了多少了,大约也就十来万左右,要维持生活的富足,工作是必须的,如今尝试了捡漏获取的高额报酬,沈文信还真看不上本本分分的工薪阶层的工作。

    “是不是去乡下见识见识?”有眼力的收藏行家,都会四处寻宝,而不是守株待兔,沈文信逛了一圈本地的古玩市场,也知道龙城目前的收藏行当,还仅限于小范围的圈子里,进不去的话,要碰到真品的几率很小,而且收藏圈子内大多都是让老师傅掌眼过的,要以极低的价格转让,无异于痴人说梦。

    目前来说,沈文信并不纠结于金光数目的多少,只要够用的就成了,而且他也没深入探究宝箱内的金光等级大小,有什么具体的讲究,相反以现在的社会大势来说,钱不是万能的,却是万万不能的。

    尽管沈文信不是拜金主义,却也无法反驳这话,当自己挥霍捡漏赚来的上百万的时候,体会到了一掷千金的快感,便一发不可收拾,内心的物欲强大了起来,毕竟沈文信只是普通人,如果能过得更好,谁又会拒绝呢?

    而且沈文信赚钱的来路,符合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并不属于坑蒙拐骗偷的行列,何况现在的他,还处在待业的阶段,一直啃老也不是一个办法。

    从事稳定的职业,又有点浪费摸宝的能力,想来想去,沈文信下定了决心,打算从事“游击队”。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适合沈文信的职业,那就是“包袱斋”,通俗点的话就是中介的角色,不过一般来说收入只是百分之几的跑腿费,收入并不是很高,而且市场上好的东西岂能没有卖主?

    包袱斋鱼龙混杂,名声类似于拉皮条的,终究不是一个发展前景优越的行当。

    与家人共聚天伦之乐之后,沈文信回到了房间,思索接下来的路子,到底要何去何从?

    有了一个明确的大致方案,沈文信拨通了易小军的电话。

    “怎么样?大专家,翡翠玉镯,吕老师中意吗?”

    “嗯,对了,和尚,你那个店铺生意还不错吧?”

    “大钱赚不了,小钱倒是不愁,就是没什么激情啊!”

    “如果是这样的话,要不我们合伙,开一家古玩店怎么样?”

    “这个主意不错,可是我们没货源啊!而且你打算是开高仿古玩店还是老物件的古玩店?至少要有个市场调研和考察吧?”

    “要做就做真品古玩店,轩名古玩店那种规格的!货源方面,也是我今天打电话找你的原因,我打算到乡下收货。”

    “那好啊,以你的眼力,到乡下捡漏,保证不会走眼。”易小军可能也是见到沈文信捡了两个大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市场了,还别说,此刻的易小军在别墅内的房间里面用电脑查看了许多收藏方面的资料。

    沈文信找易小军合伙,一来两人是从小的玩伴,信任方面完全没有问题;二来,开古玩店需要比较大的资金,而易小军拥有丰厚的本钱。

    暂时来说,沈文信还是打算先到乡下看看情况,货源方面充足的话,再行开店,要在收藏界打出名头,没压箱底的宝贝,沈文信还真不敢大张旗鼓的在金鱼巷开张。

    易小军的店铺地段还不错,没有竞争对手,且人流量不错,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巷子内,可以说也比较适合古玩店这类的店。

    “过几天我们两家到郊外野炊的时候,再详细谈谈这个合作计划吧,你也有时间处理下店铺的善后事宜。”

    “没问题,数码店我早就不想干了,本身存货不是很多,一下子就转手了。”易小军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恨不得立马下乡捡漏。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