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摸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开棺 第二章 心脏衰竭 第三章 鹌鹑浮雕 第四章 天桥上的乞丐 第五章 七品宝箱 第六章 乌钵 第七章 金光 第八章 体检 第九章 土豪 第十章 象牙笔筒 第十一章 打包转让 第十二章 煤气中毒 第十三章 温馨 第十四章 媲美湘菜馆大厨 第十五章 一番心意 第十六章 前清举人家 第十七章 手抄本《鹤楼集》 第十八章 优厚的条件 第十九章 书法大家 第二十章 抹茶 第二十一章 豆青釉双耳扁方瓶 第二十二章 崇洋媚外 第二十三章 包袱斋 第二十四章 重回商思 第二十五章 人面陶罐 第二十六章 乾隆官窑 第二十七章 打眼 第二十八章 骑行 第二十九章 中医推拿 第三十章 侗乡风情 第三十一章 太平天国古庙 第三十二章 木印 第三十三章 奇石鉴赏大会 第三十四章 不明所以 第三十五章 龙脊梯田 第三十六章 靖江王城 第三十七章 朱子常款关公木雕 第三十八章 中华田园犬 第三十九章 灵渠 第四十章 湘山寺 第四十一章 参禅 第四十二章 老家 第四十三章 磁州窑黑釉双系罐 第四十四章 智障的六叔 第四十五章 散伙,止步邵城 第四十六章 职业经理人 第四十七章 开业在即 第四十八章 行 第四十九章 宣和古币 第五十章 造势 第五十一章 捡了一个大漏 第五十二章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第五十三章 净赚 第五十四章 搂货 第五十五章 白玉翎管 第五十六章 龙袍补子 第五十七章 天青釉钧窑梅瓶 第五十八章 秘辛 第五十九章 龙城第一眼 第六十章 艾灸 第六十一章 掌柜 第六十二章 学以致知 第六十三章 冲拳 第六十四章 青花瓷刮须盘 第六十五章 树大招风 第六十六章 见父母 第六十七章 投资理财 第六十八章 解决困境 第六十九章 洪宪瓷 第七十章 无业游民 第七十一章 有志青年 第七十二章 犀角雕布袋和尚 第七十三章 坐夜井 第七十四章 斗牛 第七十五章 大驾光临 第七十六章 赏玉 第七十七章 哭笑不得 第七十八章 黄花梨围棋盒 第七十九章 对弈 第八十章 武僧 第八十一章 公报私仇 第八十二章 慈善拍卖会 第八十三章 徒手搏斗 第八十四章 革命 第八十五章 仿生瓷 第八十六章 上香 第八十七章 紫金釉暗花云龙纹碗 第八十八章 客串家长 第八十九章 白醋点豆腐 第九十章 恶犬伤人 第九十一章 至纯二眼老天珠 第九十二章 庆生 第九十三章 老领导 第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 第九十五章 白釉划花皮囊壶 第九十六章 摸金校尉 第九十七章 小惩大诫 第九十八章 紫气东来 第九十九章 风声鹤唳 第一百章 棋王 第一百零一章 价廉未必物美 第一百零二章 为老不尊 第一百零三章 唐代青铜武官俑 第一百零四章 品鉴 第一百零五章 铁公鸡资本家 第一百零六章 国手 第一百零七章 让子 第一百零八章 赠书 第一百零九章 养老牌 第一百一十章 捡瓶瓶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记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封藏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接洽 第一百一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款淘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变卖家当 第一百一十七章 超出预估 第一百一十八章 私人印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以棋会友 第一百二十章 幼犬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全能王 第一百二十二章 走后门 第一百二十三章 转心瓶 第一百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计 第一百二十五章 影青刻花梅瓶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围棋爱好者 第一百二十七章 饭桶 第一百二十八章 茶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器美神完 第一百三十章 陪衬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攀比之风 第一百三十二章 座上宾(求首订) 第一百三十三章 解酒(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四章 粉彩九桃葫芦瓶(求月票) 第一百三十五章 归园田居(求自动订阅) 第一百三十六章 挖宝 第一百三十七章 闲言碎语 第一百三十八章 饯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文物贩子 第一百四十章 强买强卖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宣州窑狮头熏 第一百四十二章 搅局 第一百四十三章 移祸江东 第一百四十四章 地头蛇 第一百四十五章 金质三孔布币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十八罗汉 第一百四十七章 推杯换盏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文房四宝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入场卷 第一百五十章 斯文败类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九章 书法大家
《摸宝》
作者:捡漏
更新时间:2024-02-02 20:00:25
字数:968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摸宝 !

    当沈文信、易小军再次离开油榨村的时候,qq车的后备箱已经多了一个樟木箱子,里面装着五品清初文人羊皮纸手抄《鹤楼集》原稿,六品清初青铜暖砚。

    之所以这个手稿的价值颇高,到现在沈文信还摸不着头脑,按理说,不是原作者手书的稿件,历史价值应该不会达到五品的程度啊?

    难道说这个书写者的历史地位也比较高?沈文信对这方面的鉴定造诣可谓是门外汉,也没仔细研究这部手稿,既然能达到五品的程度,可见手稿的综合价值一定很高。

    而且沈文信推断的所谓的清初文人书写,也是从路景百的只言片语之中,结合暖砚的结论,实际上妄加断代,并不妥当,也许是同时期的著名文人也有可能,可惜的是,此人并没有署名,单从笔迹上看,很难推断出这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以书法的角度来看,还是极具鉴赏价值的。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誊抄原稿,那价值达到五品也在情理之中。

    不论如何,沈文信和易小军首次合作,捡了两个大漏,对于准备开张的古玩店有莫大的振奋作用,坚定了两人的信心。

    易小军把沈文信送回了龙城高中的家门口,易小军说道:“宝贝还是由你保管吧,毕竟在学校里面安全一点。”

    “好的,和尚你对商业这方面熟悉一些,如果可能的话,把附近隔着的店铺全部收购了,扩大场地再进行装修,最起码要有保险库和各种宝物格啊,营业许可证方面的也要办妥。”

    “这个问题不大,我那间的左右两间小吃店的铺面本来就是我父亲原来买给我的,只是当初开数码店的门脸太大了不适合,所以就隔了出来,一百平米还是能扩得出来。”

    “那租出去的合约到期了没有?”

    “哈哈,我当初就加了一条,当甲方有意征用,乙方要在一个星期之内搬离,提前跟他们打招呼就行了,租金本来就不是很高。”

    “你小子行啊,这么大的门面足够了开古玩店了。”其实十多平米开个小型的古玩店也成,沈文信的顾客群体限定在中产阶级以上,不打算做什么现代工艺品,但是有了这么大的场地,发展的模式就会有许多种。

    店铺和手续方面的问题,都交给易小军处理,他的那张卡还有七十多万左右,装修是绰绰有余了,而且古玩店的营业不急于一时,慢慢来就行了,主要还是货源方面,尽管有了两件镇店之宝,其他的一些中低档的老物也要备上一些,才显得这家古玩店品种丰富嘛。

    场地大了,沈文信打算门面工夫也是要做的,比如说现代工艺品的摆设,货源方面他觉得可以找丁立名,毕竟他是龙城数一数二的古玩店的老板,这点小忙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真品的货源方面,沈文信还是信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原则,与其花大价钱去拍卖行或者其他古玩店买,何不继续去捡漏?

    而且沈文信越来越享受这种淘宝的乐趣,也许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能做到百分之一百的程度不打眼吧,这更能激发人对捡漏的兴致,如果一直打眼,那么必定会有心理阴影。

    上楼间,沈文信认为应该让易小军发挥特长,处理古玩店的杂物,而自己则可以专心在外面捡漏,想通了这一点,沈文信也不是很迫切在乎货源方面的问题,古玩店的筹建方面急不得。

    “龙城古玩店交由易小军总领,而我就到外面捡漏成了,毕竟与三教九流打交道,他还是比较擅长的。”沈文信有这个想法,也不是一时兴起,从决定和易小军合作,他大概就规划出了两大股东的工作方向,概括为沈文信主外,也就是捡漏收宝,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货源机制,易小军主内,负责管理古玩店,洽谈生意方面,当然沈文信认为,随着以后的事业扩大,人员方面还是必不可少的,掌眼的师傅、伙计、保管员、保养员之类的,请这些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暂时来说,还是不需要。

    刚回到家里面,正值沈中兴、吕凤来下课回家,昨天夜不归宿,说实在的二老还是很担心的,只是如今沈文信的身体无碍,做父母的也不可能一辈子庇护他吧,该放手时就放手。

    “文信,昨晚不会跟小军去哪鬼混了吧?这个箱子里面装着什么啊?”吕凤来见到沈文信搬了一个箱子,疑惑顿生,易小军的本姓不坏,但是难保不会受到他的一些狐朋狗友的影响,从而使得沈文信也跟着不务正业。

    “妈,这是我淘来的宝贝!爸,你也过来看看。”

    “你以为宝贝都是路边上的大白菜啊,你说捡就捡?我就不相信,你的眼力会比专家都高。”吕凤来离得近,直接打开箱子看了看里面的东西,从第一感受来看,的确像是老的,尽管作为历史老师,但是吕凤来并没有这方面的鉴赏知识,凭借自我观感说道:“这本书和砚台都好像有点年头了,文信,你花得钱多吗?别被骗了啊。”

    “放心,妈,我不是说过我在商思文管所工作一年不是白干的吗?跟赵所长学了很多鉴定方面的知识,前几天我不是刚淘了两个宝贝,赚了一百来万吗?你们要对我有信心啊,而且最近我打算和小军一起合伙开个古玩店。”

    年轻人有了一些成就得意忘形是很正常的,沈中兴毕竟是教育工作者,也没对沈文信的话语指摘,而是拿起了那本羊皮纸的书籍,在明末清初之时,受到欧洲和满族人的影响,那个时候的文人喜欢把一些重要的文字写入羊皮纸内,比较纸张和丝绸要留存几百年,没有专业的保养方法,很难实现。

    也许是手抄者为了让后人看到这本书的原稿,所以才舍弃传统的书写材料,使用羊皮纸,在欧洲一些重要的文献也是用羊皮纸书写,那时候与西方也是颇有交流的。

    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而明末清初之时,传教师和士大夫之间有了许多的东西文化的碰撞,使用羊皮纸也不是很奇怪。

    东方的古籍留存在后世少的原因,主要还是书写材料的原因,造纸术方便了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却让国人很少能看到古人的原稿,不过也有一句“纸寿千年”,通常意义上说的是宣纸,不过一般来说在古代寻常老百姓哪里能用得上宣纸,那可是高级奢侈品啊!

    连一些士大夫也很少使用宣纸,价值是颇高的,而且宣纸的寿命时间长是与保存方式有直接的关系,相对来说羊皮纸的保存无须太多的专业办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留存下来,实属不易。

    沈中兴一字一句地与记忆中的古人笔迹做比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沈中兴的书法也不错,所以会在空闲时间便会临摹著名的书法家字帖,这样的小楷颇有钟繇的风格,沉稳方正,而书页的《鹤楼集》,作者张翀几个字却是用草书,笔锋恣肆任姓,挥洒自如,于纵势中常又横笔崛出,情绪跌宕,势不可挡,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壮力量,又有王羲之的风采。

    两种书法相得益彰,虽然有前人的遗风,却不失自己的风格,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书法。

    反复研究了许久,沈中兴低头沉思,也没怎么说话,使得沈文信不由得诧异,暗道:“难道老爸知道手抄之人的来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确定其市场上的价值就有了一套参考标准。

    “爸,您知道书写者是谁?”

    两件宝物让沈文信收回了樟木箱子内,三人坐在大厅内,沈中兴的异状,连吕凤来都纳闷了。

    “老沈,你倒是说啊,装什么深沉啊,都是自家人。”

    “我看书本上的字迹,有了一个猜测,只是不敢确定而已。”

    “什么猜测?”沈文信急不可耐地道,对于古玩这一行当,需要知晓的方方面面,书法方面沈文信涉猎的并不多,无法判断书写者是谁,但是通过摸宝,却知道这个物件必定不凡,五品宝箱啊!在古代五品可是太医院的最高品级。

    一个所谓的匠人,能达到五品,已经难能可贵了。

    “我看是王铎,明末清初人,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与我的观察正好相对应。”

    王铎可不了得,是天启年间的进士,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到了清初,依然官拜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在两个不同政权的朝廷都任高官,书法的成就极其高超,而且绘画方面,创造了“涨墨”的风格。

    所谓“涨墨”是指墨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

    现代书法家、“草圣”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

    而且其书法的市场价值,无一例外都是几百万的,而且留存于世间的作品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大多是石刻,尺牍、法帖、题字书法方面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在国外深受藏友的喜爱。

    绘画的作品有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永历四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永历五年(1651)被满洲政斧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

    所以说王铎的字迹,有许多的模板可以对比,沈文信一听之后,立马说道:“我上网查查。”

    半个小时左右,沈文信对照了王铎留存于世的作品,反复对比之后,最终确认这是王铎的手迹无疑。

    综合考量之后,沈文信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200万-500万之间波动。

    至于为什么王铎会抄写张翀的作品《鹤楼集》因为距离的年代过于久远,沈文信也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

    也许是王铎对于张翀这位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颇为敬畏吧,毕竟两人生存的年代并不久远,张翀是1579年病逝的,而王铎是1592年出生的,对于张翀勇斗严嵩是极为佩服的。

    “爸,这就是王铎的作品!而且最可贵的是,王铎抄录的是张翀《鹤楼集》的原稿,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综合评定之下,这本书的价值很高啊!”

    “的确,文信你的运气实在太好了,连抄写者是谁都不知道,就敢拿下来,勇气可嘉啊!”

    “呵呵,勇者无畏嘛,相对来说这个暖砚台就无关紧要了。”

    “我看这个砚台的式样和某个博物馆的明代青铜暖砚台很想啊!难道你被‘一脚踢’了?”一脚踢也叫做一枪打,是收藏界得行话,说得是好的和坏的一起买了下来。

    “不会,这是清初仿明代的青铜暖砚,不会是现代仿品,这一点我能够保证。”

    “多少钱买的?”这才是吕凤来关心的话题,毕竟事关沈文信的事业。

    “三十万,不过……”

    沈中兴一听只是三十万,嘴巴都关不拢,咂舌不已地道:“才三十万啊,单单这本王铎的手迹都大大超出了三十万,怎么说都是几百万的吧,而且按你说的这个暖砚台是清初的话,价格也不菲啊!”

    “不过什么?”吕凤来并不在乎的是金钱的多少,而是后续的话题,三十万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不少了,他虽然知道这两件宝贝的价值远远大于三十万,却也知道并不会这么简单,还以为沈文信和卖家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交易。

    “这事就要麻烦你们了,转让给我这两件宝物的人是油榨村的,家里面有三个子女,其中大儿子今年高三了,是不是可以转到龙城高中?二儿子和小女儿都要上龙城高中,这就是附加条件。”沈文信说完,心里面还是有点惴惴,不知道父母会不会开这个方便之门,如果不能的话,沈文信可能还要花些钱找学校领导走后门,反正都要帮路景百做到。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