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吴国舅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回 梦回三国,成小舅子 第二回 张机到来,乔信读书 第三回 乔仁看病,吕蒙到来 第四回 乔仁初出谋 第五回 思迁家 第六回 孙策与周瑜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十二回 十三回 十四回 十五回 十六回 十七回 乔仁制泡菜,吴侯点诸将 十八回 江夏 十九回 子敬出谋,乔仁押粮 二十回 甘宁来投 二十一回 二十二回 战江夏 二十三回 二十四回 孙权战长沙 二十五回 二十六回 孙韶 二十七回 甘宁战黄忠 二十八回 张机到来,黄忠开城 二十九回 新都郡 三十回 拜访黄忠 三十一回 黄叙 三十二回 山越 三十三回 甘兴霸 三十四回 山越征伐(1) 三十五回 山越征伐(2) 三十六回 山越征伐(3) 三十七回 山越征伐(4) 三十八回 山越征伐(5) 三十九回 来降的毛甘 四十回 名士张允 四十一回 严刑逼供 四十二回 祖锡覆灭 四十三回 孙尚香 四十四回 孙翊遇刺 四十五回 妙计除逆贼 四十六回 小将徐盛 四十七回 建安十年,乔仁成亲 四十八回 勤修内政 四十九回 拜访顾雍 五十回 五十一回 建安十三年 五十二回 大战将起 五十三回 仁义是立身之本 五十四回 曹操的野望 五十五回 绝处逢生 五十六回 联吴抗曹 五十七回 会猎于吴 五十八回 诸葛亮渡江 五十九回 舌战群儒 六十回 孙刘联盟 六十一回 周瑜见孔明 六十二回 六十三回 六十四回 周刘会 六十五回 舱中对 六十六回 抢占赤壁 六十七回 拿下赤壁 六十八回 赤壁 六十九回 赤壁 2 七十回 江上争雄(1) 七十一回 江上争雄(2) 七十二回 酒 七十三回 借刀杀人 七十四回 蒋干 上 七十五回 蒋干 下 七十六回 献计 七十七回 草船借箭 七十八回 蒋干亡 七十九回 只欠东风 八十回 等待 八十一回 火烧赤壁 上 八十二回 火烧赤壁 下 八十三回 北上 八十四回 合肥 上 八十五回 合肥 下 八十六回 南郡攻防战(1) 八十七回 南郡攻防战(2) 八十八回 南郡攻防战(3) 八十九回 南郡攻防战(4) 九十回 南郡攻防战 (5) 九十一回 南郡攻防战 终 九十二回 大都督吕蒙 九十三回 威风 九十四回 世家与政权 九十五回 自信的庞统 九十六回 多少阴谋月明中 九十七回 天助之时 九十八回 移军江北的前夜 九十九回 濡须口(上 巧遇良才) 第一百回 濡须口(下 论势) 一百零一回 兵发舒城 一百零二回 破舒 一百零三回 烽烟再起 一百零四回 步夫人练师 一百零五回 准备 一百零六 激战舒城1 一百零七回 激战舒城2 一百零八回 激战舒城3 一百零九回 以一敌三 一百一十回 用计 一百一十一回 栋梁将倾 一百一十二 丹阳兵 一百一十三 练兵 一百一十四 神兵利器 一百一十五回 气数已尽 一百一十六回 变化的历史 一百一十七回 降 一百一十八回 凉州兵团 一百一十九回 岁末 一百二十回 空城计? 一百二十一回 庐江上甲 一百二十二回 骗还是被骗 一百二十三 四庭柱之殇 一百二十四回 逍遥津 一百二十五回 水淹合肥 一百二十六 战后 一百二十七回 瘟疫 一百二十八回 平静 一百二十九回 寿春反应 一百三十回 酒也是可以用来杀人的 一百三十一回 义子 一百三十二回 太子党? 一百三十三回 空食盒? 一百三十四回 弩炮和却月阵 一百三十五回 却月 上 一百三十六 却月 中 一百三十七回 却月阵 下 一百三十八回 欺人太甚 一百三十九回 大将军夏侯惇 一百四十回 青州兵 一百四十一回 埋伏 一百四十二回 战历阳 上 一百四十三回 战历阳 中 一百四十四回 战历阳 下 一百四十五 横江射手 一百四十六 正是时候 一百四十七回 一百四十八 戴纲对阵张辽 一百四十九回 打得狠了点! 一百五十回 建业 一百五十一回 刘氏 一百五十二 逍遥津大战 一百五十三回 逍遥津之战 下 一百五十四回 跨时代的守城战 一百五十五回 单调的攻城 一百五十六回 意外来客 一百五十七回 内外兵制 一百五十八回 江上之道 一百五十九 奇袭 一百六十回 三寸 一百六十一回 伯父不死,吾心不安 一百六十二回 撤军了 一百六十三回 谁动的手? 一百六十四回 虎头蛇尾 一百六十五回 醒来 一百六十六回 婚事 一百六十七回 变故 一百六十八回 改革的构想 一百六十九回 教书 一百七十回 风波 一百七十一回 大军西进? 一百七十二回 荆州 上 一百七十三回 荆州 中 一百七十四回 荆州 下 一百七十五回 招降 一百七十六回 葭萌关 一百七十七回 这个冬天不太冷 一百七十八回 态度 一百七十九回 授课 诸葛恪 一百八十回 建国大业 上 一百八十一回 建国大业下 一百八十二回 海事 一百八十三回 出乎意料 一百八十四回 一百八十五 汉中乱 一百八十六 降曹不降夏侯,换个说法而已 一百八十七回 明光铠 一百八十八回 调教 一百八十九回 原来是来推销的 一百九十回 布局大师鲁肃的选择 一百九十一回 徐州乱 上 一百九十二回 徐州乱 中 一百九十三回 徐州乱 下 一百九十四回 臧霸入瓮 一百九十五回 生擒 一百九十六回 接踵而至 一百九十七回 满宠来袭 一百九十八回 出乎意料 一百九十九回 魏续拦路 两百回 激战 两百零一回 山雨欲来 两百零二回 坑爹 两百零三 婚事成难 两百零四回 驸马都尉-小乔晟 两百零五回 胆大妄为的乔仁 两百零六回 风云动 两百零七回 拉一把刘备 两百零八回 谋划 两百零九回 世家 两百一十回 绯闻与亲事 两百一十一回 风波 上 两百一十二回 风波 下 两百一十三回 五军建制 两百一十四回 以进为退 两百一十五回 转折 上 二百一十六 转折 下 两百一十七回 结束 两百一十八回 给我一个异姓王 两百一十九回 隐患 两百二十回 谋议纵海 上 两百二十一回 谋议纵海 下 两百二十二回 好一个汉中王 两百二十三回 来自远方的商人 上 两百二十四回 来自远方的商人 下 两百二十五回 天马?战马! 两百二十六回 扬帆 两百二十七回 病重 两百二十八回 大司马 两百二十九回 响起前奏 两百三十回 不是偷袭胜似偷袭 两百三十一回 开打!开打! 两百三十二回 一些消息 两百三十三回 辟除 两百三十四回 王子大婚 两百三十五回 情况有变 两百三十六回 江陵已到 两百三十七回 破局 两百三十八回 等 两百三十九回 约见 两百四十回 三里亭外 两百四十一回 会而不盟 两百四十二回 先发 两百四十三回 意料外的援军 两百四十四回 原来有内鬼 两百四十五回 张飞战魏延 两百四十六回 解围 两百四十七 又见单挑 两百四十八回 都有取胜之机 两百四十九回 刘封死了 两百五十回 火烧连营 两百五十一回 又起冲突 两百五十二回 阵前和解 两百五十三回 回建业 两百五十四回 昏君的潜质? 两百五十五回 有问题 两百五十六回 兵行险招 两百五十七回 最后的青州兵 两百五十八回 怎么处理呢? 两百五十九回 疲敌之计威力加强版 两百六十回 攻心之计 两百六十一回 攻城伐心 两百六十二回 入城 两百六十三回 负隅顽抗 两百六十四回 殿上 两百六十五回 突发情况 两百六十六回 又死了一个叫汉 两百六十七回 魏帝 两百六十八回 劝进 两百六十九回 阴谋 两百七十回 曹丕南征 两百七十一回 孙策亲征 两百七十二回 釜底抽薪 两百七十三回 襄阳 两百七十四回 久攻无果 两百七十五回 定计 两百七十六回 三马同槽? 两百七十七回 烧桥 两百七十八回 互相算计 两百八十八回 不是劫营是总攻 两百八十九回 火烧樊城 两百八十二回 陷入僵局 两百八十三回 扛不住 两百八十四回 疫病 两百八十五回 战后 两百八十六回 仙踪难觅和归途无路 两百八十七回 幽林深处 两百八十八回 驾崩 两百八十九回 大军起航直奔九州岛 两百九十回 权势太重也不好 两百九十一回 自削兵权 两百九十二回 山雨欲来 两百九十三回 乔羽去世 两百九十四回 灵柩返乡 两百九十五回 动 两百九十六回 拉开帷幕 两百九十七回 兄弟 两百九十八回 对策 两百九十九回 白衣渡江 三百回 多方角力 三百零一回 节钺 三百零二回 反击 三遍零三回 大局已定 三百零四回 三面间谍陈端 三百零五回 尘埃落定 三百零五回 孙策要立遗诏 三百零七回 处置 三百零八回 无处藏身 三百零九回 孙策要伐魏 三百一十回 声东击西 三百一十一回 欲要围歼曹休 三百一十二回 新野先打起来了 三百一十三回 新野之战 1 三百一十四回 新野之战 2 三百一十五回 新野之战 3 三百一十六回 新野之战 4 三百一十七回 新野之战 5 三百一十八回 引蛇出洞 三百一十九回 白马将军 庞令明 三百二十回 反复无常 三百二十一回 诱敌深入 三百二十二回 二弟附体的诸葛子瑜 三百二十三回 破城 三百二十四回 围歼 1 三百二十五回 围歼 2 三百二十六回 围歼 3 三百二十七回 围歼 4 三百二十八回 受降 三百二十九 急转直下 三百三十回 归来 三百三十一回 端倪 三百三十二回 联手 三百三十三回 临朝称制 三百三十四回 三百三十五回 解决 三百三十六回 蜀汉北伐 三百三十七回 打得热闹 三百三十八回 战况 三百三十九回 子午谷 三百四十回 陆逊出击 三百四十一回 武关入手 三百四十二回 又插一刀 三百四十三回 弘农杨氏 匈奴 三百四十四回 白面张苞 三百四十五回 夏侯霸 三百四十六回 保存实力 三百四十七回 槐里 三百四十八回 武功 三百四十九回 逃出升天 三百五十回 水淹下邳 三百五十一回 夺城 三百五十二回 夺回蒲津 三百五十三回 磨刀 三百五十四回 度田令 三百五十五回 新的税法 三百五十六回 下令度田 三百五十七回 大刀阔斧 三百五十八回 病榻 三百五十九回 凤阁二十八臣 三百六十回 辽东的使者 三百六十一回 炎黄之争 三百六十二回 找个好老师,不容易 三百六十三回 大吴疏议 三百六十四回 大魏的诸葛连弩 三百六十五回 来龙去脉 三百六十六回 要开战 三百六十七回 开始的地方 三百六十八回 交锋 三百六十九回 好勇斗狠 三百七十回 山阳公 三百七十一回 夜袭 三百七十二回 反制于人 三百七十三回 戴纲的五雷正法 三百七十四回 武器不如神迹 三百七十五回 噩耗 三百七十六回 剑道 三百七十七回 陈留城外放大炮 三百七十八回 落寞的曹洪 三百七十九回 动手 三百八十回 各有动作 三百八十一回 有内幕 三百八十二回 关外血战,撤 三百八十三回 人,闹起来 三百八十四回 三百八十五回 用计 三百八十六回 突袭 三百八十七回 战! 三百八十八回 都算好 三百八十九回 偏师还是奇兵 三百九十回 虚张声势 三百九十一回 中计 三百九十二回 峰回路转 三百九十三回 大计 三百九十四回 成行 三百九十五回 劝降 三百九十六回 血战永安 三百九十七回 汉军忠烈 三百九十八回 徐庶的应对 三百九十九回 与虎谋皮---吴魏之盟 四百回 联姻 四百零一会 剑阁险要 四百零二回 瞒天过海 四百零三回 破关 四百零四回 高潮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一百六十九回 教书
《东吴国舅》
作者:我道然
更新时间:2024-02-04 04:38:24
字数:539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东吴国舅 !

    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乔仁飞扬的思绪,万般无奈乔仁只好蓦然放下手中的笔,把以书写好的一些资料全部藏起来,再缓声问道,“何事?”

    “君候,至尊召见!”

    孙策召见,这个时候?乔仁约莫估计了一下时间,现在大概是傍晚六点过后的时候了,即吃过了晚饭也不是正常晚间议事的时间。此时召见不是有要事就是有私事,无论是这两样中的哪种都不宜让孙策久等。

    “来人,备马。”武将出身嘛,虽说不是什么高手,但总不能和文臣一样出门坐车吧!

    “什么?”空荡的吴侯府正厅乔仁一脸诧异的看着孙策,眼珠子乱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过看他吃惊的表情,嘴里都能容下一颗鸡子了。

    原来孙策召见乔仁的目的,不为其他只是想让乔仁出任孙绍的老师,孙绍继承了其母的聪慧同时也有孙策幼时的顽皮,顾墰在学痒内可没少被他气着,可惜这么个江东的太子爷,可不是他顾墰可以惩戒的,而且顾墰是一个正经的学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个顽皮鬼,故而告到了孙策这里。孙策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后来还是在周瑜的提醒下,才想起乔仁也是顾雍的高徒,在江东以治六经出名,当得上一个学者之名,而且孙策的潜意识里孙家子弟怎么能只学一些之乎者也的酸腐东西,兵法战略是肯定要涉及的,正好乔仁在建业养病,两全其美之下,就打算让乔仁暂时教导着孙绍。

    看着目瞪口呆的乔仁,孙策眼中闪过一些异样,原来他是联想到乔仁好歹也是统御数万大军的方面重臣,让他来教孙绍,怕是让乔仁误解要夺他的兵权。“子言放心,孤只是让你在养病期间暂时教导绍儿,等半年之后你痊愈了,便让你回淮南掌军。”

    不得不说孙策对待家人确实很好,若是他人哪怕是鲁肃、吕蒙做出这样的表情孙策肯定当场暴走,而对乔仁居然还好言相劝,打包票只是暂时的。

    得,孙策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乔仁还能说什么呢?况且这个老师可不简单啊,可以称为有实无名的太子少傅啊,如无意外后面也就是帝师了,乔仁虽然不稀罕这个头衔,但能影响一下孙绍这个小侄儿还是好的。

    “喏!不过姐夫我可说好了,仁可是要打手心的。”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gǔ),忧我父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qú)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从吴侯府后院传来。树荫之下,孙绍赫然在列除此之外孙松、周循也都在场,教一人是教,教三人也是教。乔仁干脆就将学痒之中年龄最大的三人拉出来,同时也将两大刺头孙绍、孙松拉出来,也好减轻顾墰的压力。

    “绍儿可知此诗出处?”乔仁负手读力,望着明显比平时认真百倍的孙绍问道。

    孙绍的小脑袋一转答道:“姑父,此诗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其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乃是名句,左传中曾有引用。”

    “不错,不错。绍儿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这可难倒了孙绍了,毕竟他也不过十来岁而已,苦苦琢磨了一阵,孙绍答道:“孩儿以为这是告诫执政者,要注意做事公正。治国不能没有差役,但是,国土广博,官员众多,不能偏劳几个人,鞭打快马,却使有些人只顾享受清闲。”

    中规中矩,虽说不是什么独特的见解,倒也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这是乔仁对孙绍的评价,“小小年纪,由此见解,不错不错。松儿呢?”

    “回义父,孩儿倒没什么见解只是想到了当今之时有一段文章。”

    “哦?”乔仁眉毛一挑,问道:“说来听听。”

    “北曹西刘,天下九州,只手擎之不为重。霸王者,当举天下之土,席卷郎阔于座下。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等当强天下之人,拜手稽首于阙下,若有不从,杀之不赦。”

    “好大的杀气!”乔仁闻言皱眉不已,孙松不仅杀姓重,而且野心也不小啊。此句诗的重点但是后半句,而孙松却强调了前半句,不是为臣之心。不过乔仁却又把目光投向了一旁年纪稍小的孙绍,只见其一脸憧憬的望着孙松,乔仁心中苦笑不已。得,敢情孙家的子孙里流淌的都是如此暴力的血液。孙绍这位未来太子爷听到孙松霸气侧漏的语句,不仅没有产生警惕,反而是一副深以为然的表情,可见在心中孙绍是十分赞同孙松的论调的。

    “循儿呢?”跑偏了,乔仁自然会带回来,更何况他的本意,是要强调用人之道,可不似乎什么霸气。

    周循年纪最小,但是家教反而最好,毕竟周瑜自身的素养在那摆着呢,小家伙琢磨了一阵,试答道:“孩儿以为,赏有功罚不臣,此为治政之理。对有功劳有能力的人要重用但是却不能不有所奖赏,对于那些殆职无能之辈也要有所惩戒,善于用人的同时也要善于奖惩。”

    “呼!总算答在点子上了。”乔仁心中长叹一声,果然还是周瑜的孩子比较正常,领悟力也最强,不过周循明白有个屁用啊,这些要孙绍明白才是正途。

    “循儿所言正是吾欲所讲,你们都是我江东未来的顶梁柱,御下之道不可不学。好了,下面吾就给你们讲解兵法。《老子》有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兵法之妙在于奇正之道,谁能给我讲讲何为奇正!”

    “我知道!”孙绍急忙举手说道,孙家号称为孙子后代,别的不说兵法还是有些渊源的。“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就是要我们以正对敌,以奇致胜。”

    “孩儿倒是以为,凡战者当以正守,以奇攻,当可得妙用。”周循在一旁补充道。

    乔仁轻晗起首,对二人的回答都非常满意。“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故而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但是尔等需要谨记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才是国之辅也。奇正如同虚实,开合有度,奇正相辅才是一时之选,今天吾就以光武帝昆阳之战为例,给你们讲解奇正之道。”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