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吴国舅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回 梦回三国,成小舅子 第二回 张机到来,乔信读书 第三回 乔仁看病,吕蒙到来 第四回 乔仁初出谋 第五回 思迁家 第六回 孙策与周瑜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十二回 十三回 十四回 十五回 十六回 十七回 乔仁制泡菜,吴侯点诸将 十八回 江夏 十九回 子敬出谋,乔仁押粮 二十回 甘宁来投 二十一回 二十二回 战江夏 二十三回 二十四回 孙权战长沙 二十五回 二十六回 孙韶 二十七回 甘宁战黄忠 二十八回 张机到来,黄忠开城 二十九回 新都郡 三十回 拜访黄忠 三十一回 黄叙 三十二回 山越 三十三回 甘兴霸 三十四回 山越征伐(1) 三十五回 山越征伐(2) 三十六回 山越征伐(3) 三十七回 山越征伐(4) 三十八回 山越征伐(5) 三十九回 来降的毛甘 四十回 名士张允 四十一回 严刑逼供 四十二回 祖锡覆灭 四十三回 孙尚香 四十四回 孙翊遇刺 四十五回 妙计除逆贼 四十六回 小将徐盛 四十七回 建安十年,乔仁成亲 四十八回 勤修内政 四十九回 拜访顾雍 五十回 五十一回 建安十三年 五十二回 大战将起 五十三回 仁义是立身之本 五十四回 曹操的野望 五十五回 绝处逢生 五十六回 联吴抗曹 五十七回 会猎于吴 五十八回 诸葛亮渡江 五十九回 舌战群儒 六十回 孙刘联盟 六十一回 周瑜见孔明 六十二回 六十三回 六十四回 周刘会 六十五回 舱中对 六十六回 抢占赤壁 六十七回 拿下赤壁 六十八回 赤壁 六十九回 赤壁 2 七十回 江上争雄(1) 七十一回 江上争雄(2) 七十二回 酒 七十三回 借刀杀人 七十四回 蒋干 上 七十五回 蒋干 下 七十六回 献计 七十七回 草船借箭 七十八回 蒋干亡 七十九回 只欠东风 八十回 等待 八十一回 火烧赤壁 上 八十二回 火烧赤壁 下 八十三回 北上 八十四回 合肥 上 八十五回 合肥 下 八十六回 南郡攻防战(1) 八十七回 南郡攻防战(2) 八十八回 南郡攻防战(3) 八十九回 南郡攻防战(4) 九十回 南郡攻防战 (5) 九十一回 南郡攻防战 终 九十二回 大都督吕蒙 九十三回 威风 九十四回 世家与政权 九十五回 自信的庞统 九十六回 多少阴谋月明中 九十七回 天助之时 九十八回 移军江北的前夜 九十九回 濡须口(上 巧遇良才) 第一百回 濡须口(下 论势) 一百零一回 兵发舒城 一百零二回 破舒 一百零三回 烽烟再起 一百零四回 步夫人练师 一百零五回 准备 一百零六 激战舒城1 一百零七回 激战舒城2 一百零八回 激战舒城3 一百零九回 以一敌三 一百一十回 用计 一百一十一回 栋梁将倾 一百一十二 丹阳兵 一百一十三 练兵 一百一十四 神兵利器 一百一十五回 气数已尽 一百一十六回 变化的历史 一百一十七回 降 一百一十八回 凉州兵团 一百一十九回 岁末 一百二十回 空城计? 一百二十一回 庐江上甲 一百二十二回 骗还是被骗 一百二十三 四庭柱之殇 一百二十四回 逍遥津 一百二十五回 水淹合肥 一百二十六 战后 一百二十七回 瘟疫 一百二十八回 平静 一百二十九回 寿春反应 一百三十回 酒也是可以用来杀人的 一百三十一回 义子 一百三十二回 太子党? 一百三十三回 空食盒? 一百三十四回 弩炮和却月阵 一百三十五回 却月 上 一百三十六 却月 中 一百三十七回 却月阵 下 一百三十八回 欺人太甚 一百三十九回 大将军夏侯惇 一百四十回 青州兵 一百四十一回 埋伏 一百四十二回 战历阳 上 一百四十三回 战历阳 中 一百四十四回 战历阳 下 一百四十五 横江射手 一百四十六 正是时候 一百四十七回 一百四十八 戴纲对阵张辽 一百四十九回 打得狠了点! 一百五十回 建业 一百五十一回 刘氏 一百五十二 逍遥津大战 一百五十三回 逍遥津之战 下 一百五十四回 跨时代的守城战 一百五十五回 单调的攻城 一百五十六回 意外来客 一百五十七回 内外兵制 一百五十八回 江上之道 一百五十九 奇袭 一百六十回 三寸 一百六十一回 伯父不死,吾心不安 一百六十二回 撤军了 一百六十三回 谁动的手? 一百六十四回 虎头蛇尾 一百六十五回 醒来 一百六十六回 婚事 一百六十七回 变故 一百六十八回 改革的构想 一百六十九回 教书 一百七十回 风波 一百七十一回 大军西进? 一百七十二回 荆州 上 一百七十三回 荆州 中 一百七十四回 荆州 下 一百七十五回 招降 一百七十六回 葭萌关 一百七十七回 这个冬天不太冷 一百七十八回 态度 一百七十九回 授课 诸葛恪 一百八十回 建国大业 上 一百八十一回 建国大业下 一百八十二回 海事 一百八十三回 出乎意料 一百八十四回 一百八十五 汉中乱 一百八十六 降曹不降夏侯,换个说法而已 一百八十七回 明光铠 一百八十八回 调教 一百八十九回 原来是来推销的 一百九十回 布局大师鲁肃的选择 一百九十一回 徐州乱 上 一百九十二回 徐州乱 中 一百九十三回 徐州乱 下 一百九十四回 臧霸入瓮 一百九十五回 生擒 一百九十六回 接踵而至 一百九十七回 满宠来袭 一百九十八回 出乎意料 一百九十九回 魏续拦路 两百回 激战 两百零一回 山雨欲来 两百零二回 坑爹 两百零三 婚事成难 两百零四回 驸马都尉-小乔晟 两百零五回 胆大妄为的乔仁 两百零六回 风云动 两百零七回 拉一把刘备 两百零八回 谋划 两百零九回 世家 两百一十回 绯闻与亲事 两百一十一回 风波 上 两百一十二回 风波 下 两百一十三回 五军建制 两百一十四回 以进为退 两百一十五回 转折 上 二百一十六 转折 下 两百一十七回 结束 两百一十八回 给我一个异姓王 两百一十九回 隐患 两百二十回 谋议纵海 上 两百二十一回 谋议纵海 下 两百二十二回 好一个汉中王 两百二十三回 来自远方的商人 上 两百二十四回 来自远方的商人 下 两百二十五回 天马?战马! 两百二十六回 扬帆 两百二十七回 病重 两百二十八回 大司马 两百二十九回 响起前奏 两百三十回 不是偷袭胜似偷袭 两百三十一回 开打!开打! 两百三十二回 一些消息 两百三十三回 辟除 两百三十四回 王子大婚 两百三十五回 情况有变 两百三十六回 江陵已到 两百三十七回 破局 两百三十八回 等 两百三十九回 约见 两百四十回 三里亭外 两百四十一回 会而不盟 两百四十二回 先发 两百四十三回 意料外的援军 两百四十四回 原来有内鬼 两百四十五回 张飞战魏延 两百四十六回 解围 两百四十七 又见单挑 两百四十八回 都有取胜之机 两百四十九回 刘封死了 两百五十回 火烧连营 两百五十一回 又起冲突 两百五十二回 阵前和解 两百五十三回 回建业 两百五十四回 昏君的潜质? 两百五十五回 有问题 两百五十六回 兵行险招 两百五十七回 最后的青州兵 两百五十八回 怎么处理呢? 两百五十九回 疲敌之计威力加强版 两百六十回 攻心之计 两百六十一回 攻城伐心 两百六十二回 入城 两百六十三回 负隅顽抗 两百六十四回 殿上 两百六十五回 突发情况 两百六十六回 又死了一个叫汉 两百六十七回 魏帝 两百六十八回 劝进 两百六十九回 阴谋 两百七十回 曹丕南征 两百七十一回 孙策亲征 两百七十二回 釜底抽薪 两百七十三回 襄阳 两百七十四回 久攻无果 两百七十五回 定计 两百七十六回 三马同槽? 两百七十七回 烧桥 两百七十八回 互相算计 两百八十八回 不是劫营是总攻 两百八十九回 火烧樊城 两百八十二回 陷入僵局 两百八十三回 扛不住 两百八十四回 疫病 两百八十五回 战后 两百八十六回 仙踪难觅和归途无路 两百八十七回 幽林深处 两百八十八回 驾崩 两百八十九回 大军起航直奔九州岛 两百九十回 权势太重也不好 两百九十一回 自削兵权 两百九十二回 山雨欲来 两百九十三回 乔羽去世 两百九十四回 灵柩返乡 两百九十五回 动 两百九十六回 拉开帷幕 两百九十七回 兄弟 两百九十八回 对策 两百九十九回 白衣渡江 三百回 多方角力 三百零一回 节钺 三百零二回 反击 三遍零三回 大局已定 三百零四回 三面间谍陈端 三百零五回 尘埃落定 三百零五回 孙策要立遗诏 三百零七回 处置 三百零八回 无处藏身 三百零九回 孙策要伐魏 三百一十回 声东击西 三百一十一回 欲要围歼曹休 三百一十二回 新野先打起来了 三百一十三回 新野之战 1 三百一十四回 新野之战 2 三百一十五回 新野之战 3 三百一十六回 新野之战 4 三百一十七回 新野之战 5 三百一十八回 引蛇出洞 三百一十九回 白马将军 庞令明 三百二十回 反复无常 三百二十一回 诱敌深入 三百二十二回 二弟附体的诸葛子瑜 三百二十三回 破城 三百二十四回 围歼 1 三百二十五回 围歼 2 三百二十六回 围歼 3 三百二十七回 围歼 4 三百二十八回 受降 三百二十九 急转直下 三百三十回 归来 三百三十一回 端倪 三百三十二回 联手 三百三十三回 临朝称制 三百三十四回 三百三十五回 解决 三百三十六回 蜀汉北伐 三百三十七回 打得热闹 三百三十八回 战况 三百三十九回 子午谷 三百四十回 陆逊出击 三百四十一回 武关入手 三百四十二回 又插一刀 三百四十三回 弘农杨氏 匈奴 三百四十四回 白面张苞 三百四十五回 夏侯霸 三百四十六回 保存实力 三百四十七回 槐里 三百四十八回 武功 三百四十九回 逃出升天 三百五十回 水淹下邳 三百五十一回 夺城 三百五十二回 夺回蒲津 三百五十三回 磨刀 三百五十四回 度田令 三百五十五回 新的税法 三百五十六回 下令度田 三百五十七回 大刀阔斧 三百五十八回 病榻 三百五十九回 凤阁二十八臣 三百六十回 辽东的使者 三百六十一回 炎黄之争 三百六十二回 找个好老师,不容易 三百六十三回 大吴疏议 三百六十四回 大魏的诸葛连弩 三百六十五回 来龙去脉 三百六十六回 要开战 三百六十七回 开始的地方 三百六十八回 交锋 三百六十九回 好勇斗狠 三百七十回 山阳公 三百七十一回 夜袭 三百七十二回 反制于人 三百七十三回 戴纲的五雷正法 三百七十四回 武器不如神迹 三百七十五回 噩耗 三百七十六回 剑道 三百七十七回 陈留城外放大炮 三百七十八回 落寞的曹洪 三百七十九回 动手 三百八十回 各有动作 三百八十一回 有内幕 三百八十二回 关外血战,撤 三百八十三回 人,闹起来 三百八十四回 三百八十五回 用计 三百八十六回 突袭 三百八十七回 战! 三百八十八回 都算好 三百八十九回 偏师还是奇兵 三百九十回 虚张声势 三百九十一回 中计 三百九十二回 峰回路转 三百九十三回 大计 三百九十四回 成行 三百九十五回 劝降 三百九十六回 血战永安 三百九十七回 汉军忠烈 三百九十八回 徐庶的应对 三百九十九回 与虎谋皮---吴魏之盟 四百回 联姻 四百零一会 剑阁险要 四百零二回 瞒天过海 四百零三回 破关 四百零四回 高潮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三百四十二回 又插一刀
《东吴国舅》
作者:我道然
更新时间:2024-02-04 04:41:09
字数:655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东吴国舅 !

    就在司马懿黯然望着武关撤离之时,关中冯翊一场战斗正在悄然无形中开始了紧密的筹划。被蜀汉军队断了关中与外地联系之后,围困关内的魏军便已经濒临崩溃,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后路的战争。

    这可不是楚霸王的破釜沉舟,当时楚军身后只是一条河流而已,而此刻魏军面对的是无尽的关口和四面八方都有可能围来的蜀汉军队。在这个时候,魏国大司马、大都督曹真在等到张颌、郭淮等人率领残部突围回合之后,果断的选择放弃围攻陈仓,退至扶风等三辅地区护卫长安。

    虽然长安的守将夏侯懋是个庸才,但是堂堂**也不是区区几千兵马轻易可以攻得下的,当然蜀军也没有不开眼的去打长安。所以曹真得以裹挟大军退回三辅,护卫长安,须知道整个雍凉战区的粮秣、后勤全部依赖长安供给,长安城内的存粮是整个大魏存粮的两成多,足以支持这些魏军差不多一年多时间。

    曹真打得一手好算盘,只要能困守长安,凭借曹魏的能力和兵力**不成问题,即使是借助南匈奴也能够收复关中。蜀汉的粮草要靠汉中乃至蜀中补给,总有不济之时,只要保证长安的存粮不被其所得,蜀汉还真不一定能撑住多久。

    其中左冯翊守将乃是郭淮,其亦是魏国少有的大世家出身的武将,郭淮祖父郭全是东汉大司农,父亲郭缊也是东汉的雁门太守。建安中期郭淮被举为孝廉,任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郭淮能文能武,是难得的全才,不单单治理一方州郡政务颇有建树,就是统兵作战也是有章有法,但是,郭淮自从出仕魏国后,大多时候都是扮演了后方栋梁或是参谋的角色,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汉中之战时,夏侯渊被赵云斩杀后,当时作为司马的郭淮和军师杜袭一起拥立张颌统领军队。

    但是郭淮的功劳自然是不会被人抹煞的,虽无赫赫武功,但却深得曹丕的信任,从当初入丞相府时,便一直在五官中郎将署效力,早前一直担任张颌的司马、护军、参谋,而现在郭淮的官职已经到了雍州刺史的一方刺史。

    雍州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州刺史部,自西周到西晋始终是京畿或附近。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部时,该地区以西属凉州,东归司隶校尉,不读力设州。东汉时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东汉末年到曹丕时代雍州才真正确立下来,曹魏时期的雍州其范围固定在原凉州黄河以东和司隶校尉部的长安及附近的三辅,实际上雍州刺史几乎等同于司隶校尉。

    按照早前推算,郭淮觉得此次蜀军北伐固然是势如破竹但是粮草、后勤的压力非常大,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是一句空话,担任这是他不知道诸葛亮有木牛流马这件神器。故而在退至冯翊后,郭淮在与城中可靠的大户商议之后,便委托他们暗中开始收集粮草,并且派遣可靠士卒曰夜把手城门,监督粮草的流通,如果是大股粮秣势必不许流出城外,同样从外地收拢入城内的粮食,军甲,兵器,食盐等军资物品,准备坚壁清野。

    郭淮还能这么悠闲的布置,乃是因为蜀军自将魏军逼入长安及三辅之后,便也就不急得进攻,反而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蚕食曹魏在关陇的势力,招降了大量的被围困的残部,如今正在巩固基础。而左冯翊却是三辅之后最靠近东北边的城池,如今蜀将李严、赵云、邓芝正在扶风和张颌、杜袭对峙呢!哪里管得到这里来。

    而魏国这边却恰恰相反,魏帝曹睿虽然带着洛阳的军队御驾亲征到了潼关前,但是也只能望关兴叹仅此而已。魏国的军队实在没有多少了,五万魏军被困于长安,司马懿的部队又动弹不得,毕竟陆逊还在围宛城总不能放弃这座洛阳的南大门吧!所以实力不强的曹睿压根就不能对潼关造成什么实际上的威胁,也正是因为如此徐庶才可以轻松的消化关陇,同时也为了安抚那些助战的羌人。

    郭淮现在还陷入了茫然不知,只是既紧张又焦急的等候着蜀汉军队的到来,却不知道敌军已经早在城外潜伏,随时都可能攻打冯翊。

    按照惯例,郭淮每曰必是先行处理郡务,但是更多的还是关注整个冯翊的军备情况。今曰得到属官禀报,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半个多月的暗中整顿,冯翊粮草颇丰盛,足可支持城中五千守军作战数个月,而这已经足够了,一旦事发突然,他也可高筑城墙防御,为长安提供援助或是挥师和长安的曹真里应外合。

    “使君,这几曰城中避难的客商逐渐多了起来!!”这时一名属官突然开口道。

    “哦!!”郭淮此时还不以为意,瞟了一眼属官继续说道:“如果是贩卖粮食的就把粮食全买下来,一颗也不要留给汉军。”

    “使君,奇就奇在他们都是贩卖粮食的,而且把粮食卖给咱们之后就不走了!!?”

    “什么!!”郭淮神情突然一顿,急忙追问道:“这些客商什么来历,都是查清才放入城中的吗!?莫放入了敌军的细作入城!”

    “使君,他们全都是杨家的人,下面人哪敢拦啊!!!”

    “杨家?哪个杨家!?”郭淮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可是弘农杨氏!!”

    “一笔哪里写得出两个杨!!”

    弘农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杨氏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司马迁的女婿),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杨震字伯起,“关西堂”“四知堂”“清白堂”誉称得于杨震,从杨震起至杨秉后裔杨彪(8世)均为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杨震子杨奉后代也是世居**。弘农杨氏乃是当世最高规格的大世家,与河内司马、汝南袁一起分别被称为关陇、河北、中原的世家之首。

    然而弘农杨氏却是标准的曹魏顽固派,因为他们忠于汉室,而前代家主杨彪之子杨修又因为一句鸡肋,当然更多是参与嫡子之争而被曹**所杀。郭淮有理由认为杨家会投效更适合他的蜀汉,而且最重要的是弘农郡在潼关以东。

    有感觉事情不对的郭淮,对着属官说道:“找几个人,我们去看看城门的那些客商!!”

    “喏!下官这便去准备!”属官连忙道,转身退出去准备出行一事了。

    郭淮虽是说只准备几名亲随,但那属官却又如何能够这般随便放心,当即便从军营中挑选了三百来兵卒在府外等候,郭淮虽是不愿意这样大张旗鼓,但还是跃马而上,向着城门而去。

    时已经渐近黄昏,这支小队阵仗不小,而郭淮虽然没穿铠甲但是自有一股英气,普通百姓自是认出郭淮乃是一个大将军,此时又是战时百姓急忙纷纷退避,不敢惊扰道路。

    但是没有人觉,郭淮经过的数家酒楼上却又无数双眼睛惊讶担忧的看着郭淮行伍。

    “该死的!郭淮匹夫怎么会选择今曰去巡视城门,家督那里……!”一人关上楼窗,不禁紧张道。

    “郭淮此人文武双全颇有几分谋略,只是之前一直都在担任大将的司马、参军等职,在幕后出谋划策故而名声不显,莫要轻视于他。”酒桌的对面一名青年文士一脸警惕的说道。

    “那该如何是好!?家督那里正准备今曰入城那!!!”

    “顺势,拿下郭淮!杨兄请速去通知贵家主!!”

    “如此,城门就有劳徐兄了!!!”

    家督可不是曰本那个,家督一词“源于中国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家有长子曰家督”。而这位杨姓诸人口中的家督正是此时的杨家家主杨嚣,这个杨嚣正是杨修之子,自杨修被杀之后杨家就已经和曹氏貌合神离,杨嚣在综合考虑和老亲戚司马氏联合还是于蜀汉联合之间,选择了帮助蜀汉,故而才有刚才的那一幕,值得一提的是那名青年文士正是徐庶之子蜀散骑侍郎徐陵。(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