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长评转载 诗词合集(0317) 告读者书 简体版出版公告 序章 第一章 落魄书生 第二章 金榜题名 第三章 翰林学士 第四章 品画明冤 第五章 储君之争 第六章 雍使齐王 第七章 飘香画舫 第八章 明月舌战 第九章 军机幕僚 第十章 千里征程 第十一章 钩心斗角 第十二章 毒计连环 第十三章 一曲催行 第十四章 玉碎珠沉 第十五章 筹建秘营 第十六章 大乱将起 第十七章 忠魂渺渺 第十八章 南楚称帝 第十九章 伐楚之策 第二十章 趁火打劫 第二十一章 得知真相 第二十二章 建业沦陷 第二十三章 归为臣虏 第二十四章 千里路遥 第二十五章 初至雍都 第二十六章 余波未歇 第二十七章 赏雪赋诗 第二十八章 失望至极 第二十九章 千钧一发 第三十章 风虎云龙 第一章 凤仪传奇 第二章 献君三策 第三章 风雨前奏 第四章 故人重逢 第五章 玲珑棋子 第六章 金牌间谍 第七章 锦绣前程 第八章 新春华宴 第九章 演武较技 第十章 心有所属 第十一章 动之以利 第十二章 阴谋陷害 第十三章 寒园来客 第十四章 坏人姻缘 第十五章 黄雀在后 第十六章 生死关头 第十七章 幕后风波 第十八章 死里逃生 第十九章 亭中秘议 第二十章 千里追杀 第二十一章 江边血战 第二十二章 南楚使节 第二十三章 魂归故里 第二十四章 布局猎杀 第二十五章 进退两难 第二十六章 靖江郡主 第二十七章 指点江山 第二十八章 姻缘成双 第二十九章 残月暗影 第三十章 杀人灭口 第一章 暗波汹涌 第二章 淫威肆虐 第三章 花言巧语 第四章 如烟往事 第五章 安排金饵 第六章 东海来客 第七章 举重若轻 第八章 宗师莅临 第九章 失德惊天 第十章 心狠手辣 第十一章 魔宗之秘 第十二章 最终决裂 第十三章 隐星宗主 第十四章 长安血夜 第十五章 王者神威 第十六章 错综复杂 第十七章 各有心思 第十八章 雍帝回銮 第十九章 公主密谏 第二十章 恶孽重重 第二十一章 局势突变 第二十二章 风仪之谋 第二十三章 孰不可忍 第二十四章 万事具备 第二十五章 顿失先机 第二十六章 猎宫突围 第二十七章 血溅行宫 第二十八章 含香惊魂 第二十九章 明暗信使 第三十章 搬兵勤王 第三十一章 齐王手段 第三十二章 邪影罗刹 第三十三章 惊天逆转 第三十四章 晓霜鏖战 第三十五章 情深似海 第三十六章 以退为进 第三十七章 以血赎愆 第三十八章 此恨绵绵 第三十九章 余波未歇 第四十章 恩深怨消 第四十一章 春梦无痕 第四十二章 清风明月 第一章 烈焰红妆 第二章 闲话秘史 第三章 龙飞在天 第四章 初到滨州 第五章 同舟共渡 第六章 生死无恨 第七章 兄弟相见 第八章 南闽越氏 第九章 花烛惨变 第十章 东海波平 第十一章 静海之会 第十二章 有子足矣 第十三章 出卖爱子 第十四章 心腹之患 第十五章 水深火热 第十六章 我心依依 第十七章 立威定策 第十八章 苍鹰折翼(上) 第十九章 苍鹰折翼(中) 第二十章 苍鹰折翼(下) 第二十一章 间其腹心 第二十二章 内忧外患 第二十三章 万金家书 第二十四章 布局天下 第二十五章 杀人灭口 第二十六章 雪影杀机 第二十七章 一见如故 第二十八章 步步为营 第二十九章 舍命相搏 第三十章 绝地重生 第一章 惊闻巨变 第二章 无敌之罪 第三章 有口难辩 第四章 十面埋伏 第五章 恩断情绝 第六章 大战前夕 第七章 阴云密布 第八章 古墓秘舵 第九章 高山流水 第十章 沁水初战 第十一章 清野血战 第十二章 紫烟遗尘 第十三章 安泽败战 第十四章 胜固欣然 第十五章 败亦可喜 第十六章 自投罗网 第十七章 一线生机 第十八章 以命抵命 第十九章 将计就计 第二十章 惊闻密辛 第二十一章 兵出壶关 第二十二章 烈火焚城 第二十三章 沙场重逢 第二十四章 战事如棋 第二十五章 火烧沁水 第二十六章 四面绝网 第二十七章 杏花疏影 第二十八章 安排香饵 第二十九章 壮士断腕 第三十章 生离死别 第三十一章 三路突围 第三十二章 碧血忠魂 第三十三章 代州烟云 第三十四章 势定收官(上) 第三十五章 势定收官(下) 第三十六章 忠贞见疑(上) 第三十七章 忠贞见疑(中) 第三十八章 忠贞见疑(下) 第三十九章 狭路相逢 第四十章 雁门喋血 第四十一章 遥望林泉 第一章 少年不知愁 第二章 青梅如豆 第三章 知是故人来 第四章 射柳金谷园 第五章 水流花谢 第六章 惊鸿照影 第七章 何处是青山 第八章 绿杨芳草 第九章 处处烽烟起 第十章 帐下犹歌舞 第十一章 烽火扬州路 第十二章 孤城血未干 第十三章 冷月无声 第十四章 问是谁家子 第十五章 楼船夜雪 第十六章 三顾频烦 第十七章 平楚策 第十八章 冠盖满京华 第十九章 依稀旧人影 第二十章 恩重爱深 第二十一章 一夜鱼龙舞 第二十二章 激宕波澜惊 第二十三章 乡音无改 第二十四章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五章 却泛扁舟 第二十六章 茶香留客饮 第二十七章 还如一梦中 第二十八章 乐在相知心 第二十九章 吴钩霜雪明 第三十章 画角金饶 第三十一章 三千里地山河 第三十二章 腐鼠成滋味 第三十三章 沧海两茫茫 第三十四章 欠东风 第三十五章 襄阳恨 第三十六章 长城空自许 第三十七章 斩草除根 第三十八章 君恩九鼎重 第三十九章 丹心坚似铁 第四十章 洒泪今成血 第四十一章 行路难 第四十二章 悔已迟 第四十三章 所恨不相识 第四十四章 风流云散 第四十五章 一见心相许 第四十六章 相报甚时休 第四十七章 离鸾别凤 第四十八章 倾城一舞世所稀 第四十九章 天长地久 清梵曲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四章 万事具备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
作者:随波逐流
更新时间:2024-01-30 12:04:30
字数:1172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 !

    武威二十五年九月十四,帝下诏秋狩,变将起。

    ――《雍史;高祖本纪》

    姜海涛用崇敬的目光望着江哲,他可是很清楚这个人的分量,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在客院养病,可是雍王妃常常来看望他,不免和他说了一些事情,而姜海涛最好奇的就是这个病弱的几乎随时都会没命的青年。明明自己都要自身难保的样子,却是救了自己的性命,而且听说表叔雍王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所以姜海涛就用当面致谢的理由进了寒园。一进寒园,姜海涛便知道雍王果然对这位江大人十分重视,寒园守卫的森严,恐怕还要胜过雍王身边的守卫。

    我微笑着看向这个少年,年纪不大,脸上带着稚气,一双明晰的眼睛让人可以立刻看穿他的心事,这样一个明快的少年,令我不禁生出好感,可是疑惑也同时产生,身为东海侯独子,怎么可能会有这样一双眼睛。想了一想,我技巧地问道:“小侯爷乃是将门虎子,想来一定是深通水战,今日前来不是要来借阅我收藏的《海洋图志》的吧?”

    我这个问题却是问得巧妙,《海洋图志》对于寻常人来说只是一本深奥难懂的破书,但是对于擅长水战和造船的姜氏来说,却是万金难求,这本书原本已经散失民间,但是在我状元及第之前,却无意中得到了半部残本,对我来说,这种珍贵的孤本乃是万金难求,在我入翰林院之后,从翰林院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收集到了部分残篇,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博览群书的基础,我将这本书修缮完整,我将此书献给南楚朝廷的时候,却是无人重视,只是作为孤本送入了崇文殿。原本这本书也就如同被黄土掩埋的珠玉,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可是大雍再议和之时,雍王曾经要求南楚献上典籍,这本《海洋图志》也就因此重新回到我的手里,对于这本书我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将它留了下来,不知怎么,雍王手中有一本《海洋图志》的孤本的消息不胫而走,而雍王将这本书赏赐给我的消息也被人得知,大雍有识之士还是不少的,曾有不少人希望一见,却都因为我一向不见外客,无从着手,今日我用这个问题盘问姜海涛却是其意甚深,若是那位败走东海,因此自称东海侯的姜永姜侯爷真如情报中所说那样精通水战,目光深远,那么这本《海洋图志》焉能不被他提及,若是姜小侯爷知道此书,那么说明姜永对这个爱子十分看重亲近,那么这个少年流露出的表象便是虚假的,若是他一点也不知道,除非是此子不堪造就,否则就是姜侯爷存心放纵爱子,可是我看这个少年纯真无邪,资质上佳,宛若浑金璞玉,这两个原因恐怕都让我难以相信。

    姜海涛站起身兴奋地道:“海洋图志,我听爹爹说过多次,爹爹还叹气说,可惜不能亲眼目睹。你真的肯借给我看么?”他的神情振奋激昂,这是一个少年看到心爱之物的神情,却是越发显得胸无城府。我心中好奇,这位姜小侯爷是个怎样的人呢,便道:“董缺,你去把我那本《海洋图志》拿来。”

    片刻之后,那本我重新抄录编撰的《海洋图志》拿来了,我递给姜海涛之后,笑道:“不过我不能白白借给你看,你每看完一篇之后,我要问你一些问题,你若答的好,我就允许你继续看下去,若是答不出来,就不许你再看了。”

    姜海涛神色自若地道:“海涛虽然年幼,可是常年跟随父亲,有些事情虽然不甚了了,可是也能略知一二,只要江大人不要问得太难,海涛自信可以答出来。”

    我微微一笑道:“我自然不会故意为难你。”说着示意董缺将书拿出,放到书案上,姜海涛知道这种珍贵的书籍,自己是不能亲自翻阅的,便兴冲冲地搬了椅子坐到书案前,董缺站在一旁替他翻页。

    他看完一篇之后,我寻了几个问题问他,他果然是对答如流,有些问题虽然答得浅薄,可是以他的年纪来说已经是很突出了尤其令我惊讶的是,在我修缮这本书的时候,涉及到很多缺失的内容,虽然我补充上了从其他海事典籍中整理出来的内容,可是还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在那样的地方,我都在旁注中标明了从何处得到这种见解,还有其他几种见解和我最后的判断,这些地方我故意问他,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还明显比我的论断要正确一些。接下来几天,我和他每日交相问难,其乐无穷。

    最后,我除了得到姜海涛乃是天生的水军统帅之外,还得到一个结论,他是一个除了水之外什么都不大关心的直性子人,若是驾船出海或者是水上作战,他绝对是一个好将领,可是其他的事情,还是不用指望他了,想来姜永定然是又是欣慰又是苦恼吧。微微一笑,我写了一封短柬让董缺收藏起来,董缺慢吞吞的收了起来,这些日子,我给了他好几张短柬,不过董缺倒是聪明人,一张也没有看,也没有问我到底要做什么。

    这一天我正在花园中赏菊,雍王李贽来到我面前,沉声道:“随云,现在局势已经是一触即发了。”

    我淡淡一笑道:“殿下请讲。”

    李贽道:“父皇宣布,后日前往猎宫举行秋狩,在京皇族都要参加,齐王上书告病,但是父皇却要他抱病同行。”

    我若有所思地道:“看来皇上也是很小心的,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举行秋狩呢?”

    李贽叹了口气道:“这几日发生了很多琐碎事情,真是一言难尽,本王原本以为不需要劳烦随云,可是现在看来,只得辛苦你了。”

    我正容道:“殿下对哲厚爱如此,若是哲不能在关键时候为殿下效力,岂不是辜负大恩,请殿下直言就是。”

    李贽叹了一口气,给我讲了这几天的情形。

    自从九月初三我病倒之后,在我养病期间,齐王初时只是小动作不断,但是雍王乃是军略大家,没有多久就发现,齐王的军队唯一的目的就是准备伏击。

    今日李援下诏举行秋狩,这次随行禁军两万人,由秦大将军秦彝总领,其中隶属于禁军东营的共有一万人,以秦青为正统领,两位副统领黄厦、孙定分统五千人,禁军南营五千人,由统领杨谦、副统领呼延久率领,禁军北营五千人,正统领裴云、副统领夏侯沅峰都会随行。太子、雍王、齐王都奉诏同行,除此之外,窦皇后、纪贵妃、长孙贵妃、颜贵妃、长乐公主李贞、靖江公主李寒幽都会随驾,在京中留守的是丞相韦观和伤势好转的侍中郑瑕,负责京中安全的是禁军西营统领谭义,另外大臣随驾不计其数,其中值得我注意的是魏国公程殊、齐王妃秦铮的父亲中书侍郎秦无期、新入中书省不久的韦膺和太子少傅鲁敬忠。

    这还不算,皇上下诏这次雍王和齐王都只能带百名近卫,秋狩期间,一切以军令行事,抚远大将军秦彝就是统帅,看来皇上已经知道如今的紧张局势了。

    齐王上书推辞随行不果之后,齐王的军队就停止了行动,但是雍王判断,这些军队只要一夜之间就可以急行百里,可以在回京之路上伏击皇上的圣驾,而且齐王调军的理由都很充分。当然雍王也做了准备,可以随时阻击齐王的军队,只是这样一来,必然会酿成大战。

    但是令雍王和属下将领幕僚不解的是,为什么齐王会同意随驾,这样一来,绝对没有人可以指挥齐王的军队进攻圣驾的。

    我看着手中的情报,也不由皱紧了眉,有这样的结果我是能够想到的。就在前日,雍王送了一封密信给秦大将军,信上告知李寒幽身世可疑,虽然没有显示证据,可是李寒幽确实是自幼失散,后来被凤仪门送回靖江王府的,这样一来,至少也会让秦大将军生疑,有些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效果我已经知道了,那封信一到大将军府,程殊就被请了过去,然后秦勇也被召去,虽然不知道他们商议了什么,可是秦勇已经赶赴秦大将军军中坐镇,事实上,秋狩期间,秦彝所掌握的军队就在秦勇的控制之下。我原本就不指望他们相信,只是让他们戒备罢了,这样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计。

    另外,就在昨天,东宫侍读劭翰林的妻子霍氏悬梁自尽,然后一夜之间,太子*臣妻,令其羞愧自尽的消息传遍了全城,虽然只是街谈巷议,可是和太子从前所为一对照,倒是人人都很相信,虽然皇上可能还不知道,可是秋狩之后,那是绝对瞒不过了,所以太子若是不能在秋狩期间逼宫,那么恐怕被废的命运已经难以改变。

    我叹了一口气,太子虽然被我逼反了,可是为什么凤仪门的布置这么古怪呢?

    我原本以为凤仪门会安排齐王的军队突然闯入皇上行宫,毕竟两万禁军太子和凤仪门至少可以控制一部分,里应外合突然袭击,我应对的计划是让秦大将军“及时”发现异常,然后设下圈套,那些齐王的军队一旦到了,有秦大将军和雍王出面,无论齐王如何,我方都可以控制住局势,然后在各派高手的配合下,一举铲除凤仪门。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最近的齐王军队也在秋狩地点两百里之外,而最近的秦大将军的军队在百里之内,雍王军队则也是两百里之外,那么,我绝对不相信凭着凤仪门主的门下弟子就可以谋反成功,而且凤仪门主根本还在栖霞庵,没有准备同往秋狩。在我预料中,凤仪门主应该会随驾的,可是现在却是全然不同,我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局势会怎样发展呢,凤仪门主果然是非同反响啊。齐王的军队不比雍王的军队多,如果两军交战,又没有齐王在军中,那么是绝无可能成功的,现在禁军有秦大将军掌控,叛乱是不可能的,那么凤仪门凭着什么造反呢?

    对于实际上的军务,我可是不如雍王和那些将领的,反复商议之后,仍然得不到太子可以逼宫成功的可能,可是若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他们是绝对不会进行的,最后,我们只得商议好,由长孙冀带着雍王的军队随时出击,阻击齐王的军队,荆迟、司马雄随行护驾,石等人在京中主持大局,慈真大师指派了五十名各派高手担任雍王近卫,并且坦言是几大门派的共同意思,而他自己则监视凤仪门主,事实上,像他们这等级数的高手,彼此之间就是隔着几里路,也能察觉到对方的存在,所以,我们是不担心他会跟丢凤仪门主的,而小顺子和董缺都随我一同参加秋狩,虽然我病势未曾痊愈,可是今次事关重大,我如何能够不去。

    虽然现在只能静观其变,可是我还是让小顺子传出我的命令,秘营全部运动起来,一定要可以随时应对各种变化,这个我倒不担心,他们都是随机应变的好手,而且我还把雍王府的令牌给了他们,他们可以随时得到支持,我紧握双拳,一定要相信自己,就算是局势突然有了变化,我也可以力挽狂澜,更何况现在还看不到雍王和我的布局有什么欠缺呢。

    栖霞庵中,凤仪门主站在月光之下负手而立,在她身后,两侧站立着她的亲信弟子,闻紫烟、萧兰、凤非非、谢晓彤、燕无双、李寒幽,除了梁婉已经疯癫,凌羽负伤不在,秦铮难以脱身之外,所有人都到齐了,而在这些弟子的身后,站立着一共百名的女剑手,都是衣衫如雪,面色冰寒,她们就是凤仪门主亲自培养出来的凤仪门的中坚力量,这些女子都是自幼被凤仪门收养,她们所练习的太阴真经少了一部分关键,所以她们个个无情无欲,心冷如冰,在她们眼中,只有忠诚和杀戮。

    良久,凤仪门主淡淡道:“秋狩期间,就是我们发动之时,此事务要成功,否则我凤仪门就要万劫不复。”

    闻紫烟寒声道:“师尊放心,一切已经安排妥当,若是我们还不成功,那就是天命如此。”

    梵惠瑶冷冷道:“我从来不信什么天命,紫烟,你记着,我虽然不能亲自前往,可是你们务要精诚合作,寒幽,晓彤,皇上那边的事情由你们负责,秦铮到时候会听从你的命令,萧兰、非非,你们要负责配合太子清剿所有反抗势力,紫烟、无双,你们要负责围歼雍王,本座还要对付那个多管闲事的慈真,就不能去支持你们了。”

    众人单膝点地道:“弟子遵命。”

    梵惠瑶也不让她们起身,又道:“还有一个人会配合你们,他是本座秘密所收的记名弟子。”

    随着她的语声,一个男子从房内走了出来,闻紫烟等人目光落到他没有遮住的面容,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梵惠瑶淡淡道:“他乃是凤仪门的护法,这次,你们要多多听从他的意见。”

    闻紫烟等人突然明白了很多从前不明白的事情,却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恭谨的应声。

    凤仪门主看看迷茫的夜色,道:“纵然是雍王他们如何猜想,也不会想到本座的布局,哼,他们想迫使太子谋反,难道本座不知道么,只有太子和鲁敬忠才会相信李援确实准备废黜太子,却不知道,本座认识李援多年,对他的个性很了解,他虽然已经有了这个心意,却还没有下决心,不过这样也好,李援若是动摇,必然会对我们不利,再说,太子谋反成功,也是后患无穷,以后更要依赖本门。你们听着,事成之后,我凤仪门就是大雍的幕后主宰,所以你们必要尽心竭力。”

    闻紫烟等人眼中都涌起强烈的野心,作为女子,她们即将完成无人能及的事业,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让她们自豪和骄傲的呢?

    齐王府内,重重帘幕之后,李显神色慵懒的躺在软榻之上,神色一片冷漠,秦铮神色有些不安的走过来,端来一碗参汤,道:“王爷,请用参汤,明日就要起程秋狩,您还是早些安歇吧。”

    李显看着秦铮,嘲讽地笑道:“好啊,齐王妃,你很厉害,一碗药就让我手无缚鸡之力,看来你对师门可是忠心不二啊,却忘记了什么是三从四德。”

    秦铮落泪道:“王爷,妾身实在是为了你好,从前妾身虽然是奉命接近殿下,可是妾身对王爷却真的是一片真情,可是我是不能反抗师尊的,而且她们说得不错,若是太子登基,王爷可以位极人臣,妾身和孩儿也可以安然无恙,若是雍王继位,不仅妾身和孩儿性命难保,就是王爷你也是迟早会被雍王所害,若不是为了王爷,妾身宁死也不愿伤害王爷。”

    李显苦涩地一笑道:“我是不是也是口是心非呢,虽然责骂你,可是我竟然也希望你能成功,否则,真的是要一家人共上黄泉路了。”

    秦铮激动地道:“不会的,不会的,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师父绝不会失败的。”

    李显叹了口气,心道,真的会这么容易么,他想起那张清瘦文弱的面庞。

    今夕何夕,不知道有多少人中宵难寐啊。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