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里河山别样红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返航遇难(一) 第一章:返航遇难(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一) 第二章:旧时重现(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三) 第二章:旧时重现(四) 第三章:暂居太清(一) 第三章:暂居太清(二) 第三章:暂居太清(三) 第三章:暂居太清(四) 第四章:世事烟云(一) 第四章:世事烟云(二) 第四章:世事烟云(三) 第四章:世事烟云(四) 第五章:初定行止(一) 第五章:初定行止(二) 第五章:初定行止(三) 第五章:初定行止(四) 第六章:乱世图存(一) 第六章:乱世图存(二) 第六章:乱世图存(三) 第六章:乱世图存(四) 第七章:时代序曲(一) 第七章:时代序曲(二) 第七章:时代序曲(三) 第七章:时代序曲(四) 第八章:原始积累(一) 第八章:原始积累(二) 第八章:原始积累(三) 第八章:原始积累(四) 第九章:隐现锋芒(一) 第九章:隐现锋芒(二) 第九章:隐现锋芒(三) 第九章:隐现锋芒(四) 第十章:鲁麟洋行(一) 第十章:鲁麟洋行(二) 第十章:鲁麟洋行(三) 第十章:鲁麟洋行(四)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一)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二)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三)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四)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一)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二)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三) 第十二长:四海实业(四)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一)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二)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三)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四) 第十四章:再铸根基(一)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二)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三)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四)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一)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二)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三)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四)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一)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二)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三) 第十六长:戮力同心(四)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一)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二)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三)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四)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一)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二)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三)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四)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一)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二)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三)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四)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一)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二)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三)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四) 第一章:远赴美国(一) 第一章:远赴美国(二) 第一章:远赴美国(三) 第一章:远赴美国(四) 第二章:南洋陈氏(一) 第二章:南洋陈氏(二) 第二章:南洋陈氏(三) 第二章:南洋陈氏(四) 第三章:风雨如晦(一) 第三章:风雨如晦(二) 第三章:风雨如晦(三) 第三章:风雨如晦(四) 第四章:石峰水泥(一) 第四章:石峰水泥(二) 第四章:石峰水泥(三) 第四章:石峰水泥(四) 第五章:匪患丛生(一) 第五章:匪患丛生(二) 第五章:匪患丛生(三) 第五章:匪患丛生(四) 第六章:张网以待(一) 第六章:张网以待(二) 第六章:张网以待(三) 第六章:张网以待(四) 第七章:摧枯拉朽(一) 第七章:摧枯拉朽(二) 第七章:摧枯拉朽(三) 第七章:摧枯拉朽(四) 第八章:战后忙碌(一) 第八章:战后忙碌(二) 第八章:战后忙碌(三) 第八章:战后忙碌(四) 第九章:连番兵祸(一) 第九章:连番兵祸(二) 第九章:连番兵祸(三) 第九章:连番兵祸(四) 第十章:变革肇始(一) 第十章:变革肇始(二) 第十章:变革肇始(三) 第十章:变革肇始(四)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一)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二)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三)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四)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一)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二)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三)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四) 第十四章:巩固发展(一)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二)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三)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四)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一)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二)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三)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四)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一)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二)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三)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四)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一)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二)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三)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四)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一)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二)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三)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四)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一)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二)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三)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四)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一)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二)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三)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四)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一)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二)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一) 第一章:再入美国(二) 第一章:再入美国(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四) 第二章:大浪淘金(一) 第二章:大浪淘金(二) 第二章:大浪淘金(三) 第二章:大浪淘金(四) 第三章:置地得州(一) 第三章:置地得州(二) 第三章:置地得州(三) 第三章:置地得州(四) 第四章:公司状况(一) 第四章:公司状况(二) 第四章:公司状况(三) 第四章:公司状况(四) 第五章:洪门大佬(一) 第五章:洪门大佬(二) 第五章:洪门大佬(三) 第五章:洪门大佬(四) 第六章:史海钩沉(一) 第六章:史海钩沉(二) 第六章:史海钩沉(三) 第六章:史海钩沉(四) 第七章:安泰机械(一) 第七章:安泰机械(二) 第七章:安泰机械(三) 第七章:安泰机械(四) 第八章:海外大略(一) 第八章:海外大略(二) 第八章:海外大略(三) 第八章:海外大略(四) 第九章:风暴前夜(一) 第九章:风暴前夜(二) 第九章:风暴前夜(三) 第九章:风暴前夜(四) 第十章:危机爆发(一) 第十章:危机爆发(二) 第十章:危机爆发(三) 第十章:危机爆发(四)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一)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二)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三)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四)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一)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二)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三)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四)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一) 第十二章:洛克菲勒(二)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三)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四)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一)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二)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三)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四)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一)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二)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三)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四)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一)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二)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三)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四)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一)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二)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三)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四)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一)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二)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三)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四)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一)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三)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四)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一)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二)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一) 第一章:乱世山东(二) 第一章:乱世山东(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四) 第二章:任重道远(一) 第二章:任重道远(二) 第二章:任重道远(三) 第二章:任重道远(四) 第三章:北上西行(一) 第三章:北上西行(二) 第三章:北上西行(三) 第三章:北上西行(四) 第四章:实业赈灾(一) 第四章:实业赈灾(二) 第四章:实业赈灾(三) 第四章:实业赈灾(四) 第五章:紧锣密鼓(一) 第五章:紧锣密鼓(二) 第五章:紧锣密鼓(三) 第五章:紧锣密鼓(四) 第六章:涉足关外(一) 第六章:涉足关外(二) 第六章:涉足关外(三) 第六章:涉足关外(四) 第七章:中原大战(一) 第七章:中原大战(二) 第七章:中原大战(三) 第七章:中原大战(四) 第八章:胜败之机(一) 第八章:胜败之机(二) 第八章:胜败之机(三) 第八章:胜败之机(四) 第九章:战后乱局(一) 第九章:战后乱局(二) 第九章:战后乱局(三) 第九章:战后乱局(四) 第十章:落脚晋绥(一) 第十章:落脚晋绥(二) 第十章:落脚晋绥(三) 第十章:落脚晋绥(四)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一)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二)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三)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四)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一)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二)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三)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四)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一)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二)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三)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四)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一)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二) 第十四章:趁需而入(三)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四)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一)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二)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三)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四)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二)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三)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四)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一)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二)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三)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四)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一)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二)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三)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四)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一)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二)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三)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四)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一)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二)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三)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四) 第一章:多重准备(一) 第一章:多重准备(二) 第一章:多重准备(三) 第一章:多重准备(四) 第二章:预警东北(一) 第二章:预警东北(二) 第二章:预警东北(三) 第二章:预警东北(四) 第三章:再克宁夏(一) 第三章:再克宁夏(二) 第三章:再克宁夏(三) 第三章:再克宁夏(四) 第四章:异军突起(一) 第四章:异军突起(二) 第四章:异军突起(三) 第四章:异军突起(四) 第五章:战机再现(一) 第五章:战机再现(二) 第五章:战机再现(三) 第五章:战机再现(四) 第六章:立党为民(一) 第六章:立党为民(二) 第六章:立党为民(三) 第六章:立党为民(四) 第七章:西北惊雷(一) 第七章:西北惊雷(二) 第七章:西北惊雷(三) 第七章:西北惊雷(四) 第八章:震索视矍(一) 第八章:震索视矍(二) 第八章:震索视矍(三) 第八章:震索视矍(四) 第九章:大车以载(一) 第九章:大车以载(二) 第九章:大车以载(三) 第九章:大车以载(四) 第十章:如期爆发(一) 第十章:如期爆发(二) 第十章:如期爆发(三) 第十章:如期爆发(四)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一)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二)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三)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四)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一)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二)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三)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四)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一)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二)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三)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四)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一)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二)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三)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四)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二)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三)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四)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一)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二)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三)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四)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一)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二)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三)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四)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一)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三)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四)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一)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二)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四)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一)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三)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四) 第一章:长城抗战(一) 第一章:长城抗战(二) 第一章:长城抗战(三) 第一章:长城抗战(四) 第二章:限制接触(一) 第二章:限制接触(二) 第二章:限制接触(三) 第二章:限制接触(四) 第三章:蓄力西北(一) 第三章:蓄力西北(二) 第三章:蓄力西北(三) 第三章:蓄力西北(四) 第四章:厉兵秣马(一) 第四章:厉兵秣马(二) 第四章:厉兵秣马(三) 第四章:厉兵秣马(四) 第五章:东西进击(一) 第五章:东西进击(二)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一)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一)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九章:纵横交错(四)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万里河山别样红》
作者:东风浩然
更新时间:2024-01-21 11:40:38
字数:2160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万里河山别样红 !

    在7月20日,日军炮击宛平城时,因驻军吉星文团的奋起抵抗,日军攻击并未得手。但宋哲元当时仍委曲求全,希冀能和日军达成妥协。在日军的压力下,21日,驻守卢沟桥的29军撤退,由石友三部保安队接防。

    22日晚,南京政府参谋次长熊斌自保定赶到北平拜谒宋哲元,并向宋详细陈述了南京政府此番抗战之决心。

    此前,南京当局已拨发给29军300万发子弹,并将河南巩洛警备司令部所属高射炮部队,全部调赴保定,拨归宋哲元指挥。鲁、豫各地兵站仓库也奉令向北推移,以备平津作战补给之用。有这些事实在,又有老蒋17日在庐山发表的谈话,加上宋哲元、熊斌两人私交不,宋哲元这才老蒋此番是真的要和日本人打一场,并非是借机削夺在冀、察一带的权益。

    况且,日军源源不断增兵华北,并接连发动攻击的现实,也使宋哲元意识到“大战势不可免”,“我不杀人,人必杀我”。且南京当局军委会政训处处长刘健群也奉命北上见宋,备陈形势利害。而西北对日“宣战”,也多少激起了宋哲元喜峰口之战后所剩余的那丝血勇之气。凡此种种,宋哲元这才有了抵抗的心思。24日,宋哲元决定派一个步兵旅,配属一个炮兵营,于25日拂晓向丰台日军发起攻击

    实际上,老蒋早在16日的电报中就曾指示宋哲元围攻东交民巷日本大使馆,消灭日军发号施令台,除掉日军在平指挥机关。”当时,宋哲元在和几位心腹研究后却认为老蒋此举是“千里之外动动嘴皮,却让我们和日军打生打死,蒋某人是想把29军放在火上烤”,根本不予理会。而现在,即便宋哲元决心抵抗,可考虑再三,仍投鼠忌器,不敢按照老蒋的方案来。

    东交民巷是各国驻北平外交使团所在地,宋哲元既怕引起外交麻烦,又担心北平古都毁于战火。况且,东交民巷防御工事坚固,日军武器已较精良,宋哲元对29军快速解决那里的日军没有把握,而一旦战事旷日持久,整个北平将彻底陷入混乱。这也是宋哲元决定进攻丰台的原因所在。

    25日拂晓,29军按预定方案向丰台日军发起攻击。因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优势,日军又没想到中国军队“竟敢向帝国军队主动攻击”,有些措不及防,战事对中国军队很是有利。到中午时,29军已经占领了丰台大部,而残余日军仅据守丰台东南端一角,负隅顽抗。

    中国军队攻击丰台接到报告后,天津的驻屯军司令部当即派出部队增援丰台日军。为了扫清平津间交通干线上的障碍,日军于25日突袭廊坊,天上飞机炸,地上火炮轰,再加上步兵冲锋,驻守廊坊的29军38师第113旅刘振三部顶不住日军的这三板斧,被迫撤退。

    丰台方面,战事进行到,眼见29军即将大功告成,日军由天津调来的援军却在16时赶到。增援日军抵达后,判明战场形势,随即对正处于激战之中的29军实施侧翼攻击。而原本负隅顽抗的残余日军也参加反攻。致使29军收复丰台的作战行动功败垂成

    宋哲元虽然改变了态度,也愿意抗战,但这种改变不但来得晚了,也不彻底。

    自从日本内阁在11日发表向华北派兵声明,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在这两个星期中,日军加紧调兵、调整部署,平津地区的作战方案已基本完成。截至25日,日军已有第20师团和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以及中国驻屯军等共计5万多兵力集结于平津地区。而日本政府在16日调动开赴中国华北的其他部队,也将在26日全部到位。届时,平津一带的日军将增至10万。

    对比之下,29军在平津一带的虚实尽为日军所掌握,但宋哲元等人却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日军情况。加上此前一味求和,部队缺乏打大仗的准备和决心,而宋哲元等人仍未彻底抛弃心中那丝与日求和苟安的幻想,可以说,仗还未开打,败局却已提早注定

    26日晨,经过与刘振三旅战斗,日军夺取了廊坊。随后,北仓、杨村等车站也相继陷落,平津交通断绝。也就在这天,日本政府此前增派到华北的10万陆军到位,天津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的底气顿时粗壮了许多。

    当天,香月清司向宋哲元下最后通牒,要求驻守卢沟桥及北平各地的29军必须于28日完全撤退,否则日军将自由行动。通牒刚刚送至,驻屯军第二联队的广部大队,又于傍晚时分在广安门引发事件。

    在与守军刘汝珍团发生战斗后,经过交涉,29军竟然放任入城的广部大队近半兵力进入城内东交民巷的日军兵营双方已处于交战状态,不拔除在腹地的日军据点也就罢了,可竟听凭日军向腹地增援这绝非疏忽或认识不到所能掩饰,究其根源,仍是29军高层对日军心存幻想,没断了那点求和苟安的念想

    不过,现在兵多将广,北平城内又得到有效增援后的驻屯军却不会给宋哲元任何机会。在得知广部大队已有近半兵力进入北平后,中国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不等宋哲元对此前通牒回复,便于当晚10时20分下达攻击29军各部的作战命令。

    依据命令,日军将在27日正午全面发动攻击。

    其中,29军在北平南苑的兵营及南苑机场是日军重点攻击目标。香月清司对南苑方向投入了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的主力用以进攻。

    在廊坊和天津的日军第20师团主力在北平南面约15公里的团河村集结后,与该师团位于北平东南15公里左右马驹桥一带的另一部,协同进攻南苑;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主力从丰台向南苑兵营北端方向进攻,在通州的该旅团步兵第2联队向南苑东北端方向进攻。

    在高丽营的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将从北平北部16公里左右的卫窑附近攻占西苑,然后进至永定河一线;在顺义的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将从沙河镇向永定河一线攻击。

    北平城内的日本侨民将由日本的北平警备队负责保护。而由20师团抽调3个步兵大队组成的预备队将位于天津随时待命。日军空军的作战目标则是中国驻军兵营以及中国空军。

    命令下达后,香月清司考虑到北平市内日本侨民尚未迁移完,此前所发最后通牒的截止期限又是28日正午,便决定将全面攻击推迟到28日。但在此之前,则要在27日解决通县、团河、小汤山等地的中国驻军。

    27日凌晨,未等宋哲元对日军最后通牒作出答复,香月清司便派出部队攻击通县城外中国守军,并攻占攻占宝珠寺、团河、黄村等中国守军防地。

    面对日军的最后通牒,特别是日军已经开始扫清北平外围的攻击行动,宋哲元终于在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表示要坚决守土抗战。

    同一天,经日本天皇批准,日军参谋部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为了尽快解决中国战事,日本决定从国内再增派20万兵力到中国。

    27日,北平附近战事重启的消息传到西北后,正在人民军总部研究平津形势的民众党、致公党众人也是一片叹息。

    “难道27军竟真的连一个星期都顶不住?”蔡廷锴忧心忡忡地问道。

    赵振中此前曾说过,全面打响后,日军一个星期就能占领平津。依现在平津形势看,还真有这种可能,甚至可能会更短。

    “老蒋去年给宋哲元的国防建设费全被他给私分了,国防工程连个影子都没有事变发生以来,宋哲元又谋求对日妥协,以求苟安,弄得29军上下莫衷一是,至今没有打大仗的准备。”叹了口气后,周明远又明确说道就凭现在用镐头挖出的那些简陋工事,加上指挥不畅,士气不振,军心犹疑不定,29军要能顶得住那才叫见鬼了”

    “六神不定,输得干干净净”赵振中则说道,“蔡次长当年也是和日军对阵过的,肯定明白指挥顺畅与否、军心士气高低和作战意志强弱对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从事变至今,宋哲元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作战部署。本来29军的装备就不如日军,现在这几方面又一塌糊涂,那凭和日本人打?”

    蔡廷锴、翁照垣各自叹息。两人当年在上海和日本人打的时候,可是顶着撤军令抗命行事的。那种情况下,打坏了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打好了也有上军事法庭的可能。可以说,当年蔡、翁等人在上海是真真正正横下一条心的。当然,后来由于国内各界对十九路军的赞誉,以及老蒋复出后暗中支持,才最终使得十九路军一战成名。

    “当年在上海,我们十九路军上下可是都准备血战到底的,两位总指挥也时常到前沿激励士气,根本不是眼下29军可比”对比之下,翁照垣感慨颇深。

    虽说宋哲元在24日决心抗日,在25日也派兵对丰台进攻过,可到27日日军扫清北平外围的行动结束后,29军仍然未有整体对日作战部署。这样一种状态,又和日军打?

    28日凌晨2时,日军特务机关长松井用通知宋哲元我军采取独自行动”。

    接到松井的后,宋哲元这才匆忙间向部队发布了作战命令。但宋哲元的这一命令刚刚下达到北平一带的29军各师,尚未来得及向下进一步传达和部署,日军就在8时对北平一带发起了总攻

    8时,日军步兵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对南苑第29军营房展开进攻,主攻部队第20师团由南苑东南角和西南角展开攻击。集结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同时向南苑进攻,切断南苑守军的北平方向的退路。

    在日军陆军及航空兵协同攻击下,缺乏应战准备又分属各部的29军两万左右兵力彻底陷入了混乱

    南苑是29军在北平一带的主要驻地。在南苑兵营中有29军特务旅2个团、第38师114旅2个团及师部特务团、骑兵第9师3个团,以及高炮营、装甲汽车大队等多个不同单位。这些单位原本就互不统属,在通信设备被炸毁后更缺乏有效联系,指挥失灵之下,部队各自为战,一片混乱

    从8时到1时,日军用了5个小时左右结束了南苑一带的战斗。此战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在混战中壮烈殉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向北平方向突围时,于大红门附近受敌截击,也英勇牺牲。

    佟麟阁、赵登禹为国牺牲的噩耗传出后,南京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追赠佟麟阁、赵登禹为陆军上将。他们是抗日战争开始,最早牺牲的高级将领。

    佟、赵二人牺牲的消息传到西北后,赵振中等人也是一片叹息。不过,李济深、蔡廷锴、翁照垣等人物伤其类的感觉要多些,毕竟当年他们也曾是南京治下的将领。而赵振中、周明远等人则叹惋之意多些,为佟、赵感到不值。用周明远的话说就是佟、赵可惜,29军可叹宋哲元误国,可恨、可悲”

    周明远的话虽然有些不客气,却有其道理。

    当时,29军南苑军部直属部队加上其他各单位,总兵力也有两万左右。但仓促之间,29军副军长兼教导团团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只组织起两千多人的部队奋起迎战。在敌人空中和地面优势火力攻击下,守军处境极其不利。面对内里混乱,外面敌情不明的情况,佟、赵两人决定坚守的命令是正确的。哪怕要突围,也应该选择夜间敌机无法出动,日军难以确定目标的时候进行。

    但令人遗憾的是,佟、赵却在午后接到了要求两人率部转移到大红门一带的命令日军本来就在地面和空中具有火力、机动上的优势,白日里转移那几乎等于明白告诉日军突围的方向况且,在日军对北平包围日渐紧密的情况下,不命令部队向城外转移以重新集结另寻战机,却命令佟、赵两人带领部队向城内运动,这只能说宋哲元昏了头

    当时北平城内不但有不少日本侨民,更有东交民巷经过广部大队加强后的日军。在外有强敌压境,内有敌人坚固据点,且火力、机动上均不占优势,29军在北平城内集中的兵力就是再多,也将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被包了饺子。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向北平这个注定守不住的地方集中兵力,宋哲元当时的头脑里肯定水分很足。

    日军在判断出佟、赵等人的意图,又从汉奸潘毓桂那里得到证实后,抢先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了机枪,加上空中飞机配合,彻底把南苑到大红门的道路封锁住佟、赵两人带部转移行动等于是钻进了日军布设好的口袋

    而让人疑惑的是,在南苑战斗激烈之时,已经进到涿县地区的第132师第1旅和第2旅,在师长赵登禹连发电报催促增援的紧急关头却按兵不动从涿县到南苑,大约有60公里左右,而日军攻击南苑的是从8点至午后1时。60公里的距离,前后5个小时的,132师两个旅是可以及时赴援南苑的但不知是何原因,132师两旅竟置师长增援命令于不顾。等其后通讯中断,就更难以确知有关情况。当然,有关人员也更容易找到借口。

    此外,南苑29军各部互不统属、各自为战也是导致日军快速攻占南苑的另一大原因。在转移时,各部目标不一又使得兵力进一步分散。佟、赵率部向南苑北面的大红门,也就是城区方向转移,而第38师所属的特务团、第114旅却向城外的固安方向撤退。

    或许是38师选择的向南方向确实是日军薄弱之处,也或许是因佟、赵等向北面大红门转移吸引了日军兵力,反正38师所部虽然也遭受了一定损失,但却并未伤筋动骨。

    佟、赵二人的牺牲确实令人叹惜,可战争从来不是以牺牲多少来衡量参战方作战能力的,更不意味着牺牲多的一方就一定能获得胜利相反,付出过多牺牲的一方往往是失败的一方古往今来,敌对双方交战,还从来没听说一直丧师失地的一方会是最终的胜利者。至于原本历史上,老蒋领导的南京当局,其对日军的胜利,那不过是因人成事罢了。

    就在南苑战斗进行的时候,冯治安所辖的第37师一部向丰台日军发动攻击。因丰台日军驻屯旅团主力此时已到南苑与北平之间担任阻击,丰台只有少数日军守备,37师的攻击给日军造成不少损失。不过,因日军利用地势固守,37师一时也难以攻克。当南苑战斗结束、3时驻屯旅团返回丰台时,面对强敌,37师不得不撤退。

    在28日,日军不但攻克了北平南部的南苑,还占领北面的清河、沙河等地。加上东面自通县向北平方向推进的敌军,除了西边石景山、门头沟方向的口子尚未封闭外,整个北平正处于日军逐渐紧缩的包围之中。

    南苑战斗结束后一小时,宋哲元召开冀察军政首脑会议,讨论部队行动问题。眼下的情势很明显,日本人已经对北平建立起了包围圈,若再不行动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宋哲元和张自忠、秦德纯、冯治安等人分析后,几人一致认为,北平是守不住了,只能放弃。

    如果集中29军现有兵力,不顾一切的固守,那战果固然可能好看些,但也很可能被日军将29军在北平整个给包了饺子。那样的话,连老本都丢了,损失太大,划不来。

    此外,北平一丢,那处于北宁线、大沽口陆、海夹杂下的天津也肯定守不住。也就是说,平津陷落的结局基本上已经注定了。

    可万一日军只想占领平津呢?那样的话,29军还能剩下冀、察两省相当部分可以控制,尽管损失有些大,但也是29军可以接受的。因此,与日军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能中断。

    不过,眼下日军咄咄逼人,国内又是一片抗日呼声,就连老蒋也发了狠,29军若不在平津打上一番,肯定对各方都无法交代,甚至很可能会被扣上汉奸的帽子。看来只能先打一阵,不行再撤。

    当然,为了保持与日军之间的沟通、协调,即便军队撤了,政府机构也不能撤。否则,万一日军就此止步,那29军在平津无人主持大局,南京的老蒋可是会重返华北的。别忘了,老蒋调派的北上部队已经抵达保定、石家庄一带,随时可以进一步北上。

    但在留下负责同日军斡旋的人选上,宋哲元却有些为难。按照他的本意,当然是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最为合适,奈何这位秦市长从35年秦土协定签署后就被人骂做汉奸,这回是说也不接宋哲元的差使。虽说留下来是为了29军的利益,但这个利益却和当下国内汹涌的抗日声浪相违背,几乎是个注定要被国人给扣上汉奸帽子的角色。秦市长已经尝过了那番滋味,这次绝对不想再领教

    宋哲元是肯定不能留下的,冯治安又是个老粗也不合适。掂量来去,宋哲元就将主意打在了张自忠头上。张自忠也算有勇有谋,当初也曾代替宋哲元去日本访问,留下与日军交涉是可以胜任的。

    张自忠当然也不愿意接这种差使。只要脑袋里水分不是太充分的,都明白这等于提前给预定了一顶汉奸的帽子,没人会愿意但张自忠的38师是29军的头号主力,在别个师编制不超过3个旅的情况下,38师的编制却是5个旅而且该师装备不但是29军里的头一号,就是在华北乃至全中国的部队中也是数得着的。既然享有这样的好处,总不能该到为团体利益奉献一把的时候就退缩吧?无小说网不少字权利和责任可是一致的,眼下形势已是如此,为了29军的利益,总要有人挺身而出的。

    在宋哲元“,我看好你”, 秦德纯“,我同情你”, 冯治安“,我做不来”的眼光中,张自忠也只得硬着头皮应承了这桩为他今后岁月带来种种骂名的差事。

    既然张自忠肯留下,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28日晚,宋哲元拍板做出了决定,并立刻附诸实行。

    冯治安的37师全部撤离北平,132师独立27旅和保安队4个团驻守北平;留下张自忠代理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会长、兼任北平市市长一职,留在北平同日本人继续交涉;宋哲元等人撤往保定。

    在早前,日军曾在通牒中要求将冯治安的37师撤离北平,宋哲元此番调整就是幻想通过满足日军要求的方式达成与日军妥协,进而保证29军在冀、察的利益。

    决定之后,宋哲元等人,连同37师在内,于28日夜从日军尚未攻占的石景山、门头沟一线撤离了北平,转赴保定。

    宋哲元只带37师后撤,而其余部队未动,甚至还让张自忠留在北平善后、与日军周旋战争已经打到这份上了,都生死相对了,还周旋个劲儿?从这一安排来看,宋哲元等人已经把29军这个小团体的利益放在了国家、民族利益之前,说其误国毫无夸张

    在当时,29军下辖冯治安的37师、张自忠的38师、赵登禹的132师、刘汝明的143师,以及郑大章的骑兵第9师。

    其中,132师赵登禹部两个主力旅在涿县一带,刘汝明的143师在察哈尔的张家口一带,两部都没有参与到此前的作战行动中。

    郑大章的第9骑兵师原本驻守在通县和南苑一带,在遭到日军攻击后也已逃离北平。就连已经牺牲的佟麟阁都骂郑大章“四条腿跑得真快”。

    而张自忠的38师虽曾有部分兵力出现在南苑,也有一个独立旅在北苑布防,但该师主力却是在天津、大沽、沧县、廊坊一带,并不在北平附近。冯治安的37师原本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一带,可现在宋哲元却又将其撤到保定。

    在北平周围已没有29军主要力量,日军攻占北平态势又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宋哲元不让29军头号主力的38师师长张自忠回部队指挥作战,却让他呆在北平善后并和日军周旋,这种安排本身就已经是误国之举绝对是昏了头

    作为一个通过在国内战场上的撕杀,最终获得冀察地盘的旧式军人,宋哲元是很难明白国际关系中大势所趋之下的利害权衡的。以从国内战争中所获得的那些认识来处理国际关系中的交锋,将军离开战场在政界里厮混本就不合时宜,却又想在中、日两国矛盾的夹缝中求得小团体的苟安,或许这就是宋哲元的悲剧所在。

    宋哲元撤离后,北平的形势更是急转直下。29日拂晓,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进攻北苑与黄寺的独立第39旅和冀北保安部队。战至6时,黄寺被日军攻占。30日,在日军操纵下成立了伪政权北平维持会,在北苑的独立第39旅旅长阮玄武投敌,在城内的独立第27旅亦被日军解除武装,留在北平的张自忠躲进德国医院。北平沦陷

    就在北平沦陷的时候,天津正打的激烈

    攻击天津的是29军38师副师长李文田指挥的该师独立26旅李致远部、112旅黄维刚部。不过,这次攻击并没有得到宋哲元、张自忠的命令,完全是38师部队官兵主动所致。宋哲元已经撤到保定,而张自忠身在北平也联系不上。但李致远、黄维刚等人却主动请战,甚至还特意向副师长李文田分析我们现在已经和日本鬼子撕破脸了,我们不趁现在天津鬼子兵力少打他们,难道要等他们援兵到了再被他们消灭吗?再说,现在打,也能支援北平,至少天津的鬼子不会去增援北平”

    经过一番计议,在无法同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李文田等人决定自行攻击天津日军

    天津的日军虽然有5千多人,但分散在车站、机场、日租界、日军司令部等地。其中日军司令部海光寺的兵力最多,有一个联队和十几门炮,火力强大,工事也坚固,最是难打。东局子机场有日军30多架飞机,有一个中队百十多人的日军驻扎在那里。火车站等地方驻扎的日军也基本上是中队或小队编制,人数相对较小,也容易对付。不过,大沽口一线还有日本联合舰队的船只以及不少海军陆战队,也是块令人头疼的硬骨头。而日军又正从其本土和关外不断向天津赶来,情势正趋于恶化。

    分析完天津日军的情况后,李文田等人认为,必须先歼灭天津市内的日军,同时命令大沽口29军部队死守。待消灭天津日军后,再固守天津,必要时打巷战,扬长避短和日军决战

    清楚了形势,作战思路也对头,但让他们为难的是兵力不足。独立26旅、112旅、手枪团、保安部队总兵力尚不足万人。况且,112旅处于天津外围,一时赶不到市区,真正能用于攻击的兵力只有5千左右。虽然兵力上和日军天津兵力基本持平,但38师攻击部队却缺乏重武器,装备在国内算得上号,可与日军相比还是逊色不少的,特别是机枪火力上,差距可不小。

    在这样敌我力量对比下,换了其他部队可能就打退堂鼓了,但令人钦佩的是,李文田、李致远等人却决议要打

    在天津部队全线进攻日军时,身在北平的张自忠和正撤往保定的宋哲元根本不知情。而天津的日军也绝没想到29军竟敢于主动进攻,被一下子打了个措手不及

    战果最大的是对东局子机场的攻击。为了攻击机场,38师派出了独立26旅1个营配合天津保安队一个中队的兵力。

    机场上的日军完全没有准备,因为是夏天,甚至有不少飞行员还在飞机下面睡觉。当38师官兵冲进去之后,被枪声惊醒的日军飞行员有的四处乱跑,有的则上了飞机,准备起飞躲避。可38师官兵很快就冲到飞机跟前,将携带的汽油全倒在飞机上,并准备纵火烧机。

    但因当时风大,天上又飘着小雨,原来准备的火柴等引火用具根本就不顶事。情急之下,38师官兵各显神通,有的扔手榴弹炸,有的用枪打,甚至还有的爬上飞机用所带的大刀乱砍,还有几个竟爬上驾驶舱对飞行员饱以老拳而机场上的日军守备部队则开始还击,双方展开激烈枪战。

    总算有飞机被枪弹的射击引发了大火,为了点燃更多的飞机,一些官兵不顾火烧,竟从机身上扯下燃烧着的蒙皮去点燃其他飞机

    在38师官兵疯狂的攻击下,机场上彻底乱了套一些飞机不顾黑夜冒险起飞后在机场上空象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转,甚至有些机身上还着了火,在夜空中表演空中火炬飞行地面上则是被击毁的飞机在燃烧

    见没起飞的飞机都已经完蛋了,38师官兵转而对付日军守备队。机场上的日军本来就百十来号人,与攻击部队兵力相差悬殊,很快就被全部消灭。

    攻击机场的行动,共击毁敌机10多架,消灭日军百多人,还缴获了日本航空兵的密电码

    机场这边得手了,对车站等地的攻击同样也很顺利。

    一夜之间,包括东局子机场,东、西火车站,航空司令部在内的多个日军驻地,全部被38师官兵所攻克,日军损失超过千人堪称事变以来少有的胜利

    但残余日军却集中在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所在的海光寺,凭借这里的坚固工事和优势火力死守待援。而缺乏重火力攻坚的独立旅官兵面对这样一块硬骨头,付出了不少伤亡却仍难以攻克。112旅在向天津市区挺进的途中又遭到日军飞机轰炸,该旅224团又正在和来自大沽口一线的日军激战,也难以增援天津独立26旅。

    尽管天津民众对38师官兵极为支持,可攻击部队兵力用尽,海光寺却仍啃不下,外围的日军又加紧向天津赶来,局势正渐渐恶化。

    而驻屯军司令部中,香月清司正满脸铁青的等待援军的到来。在北平被攻克,日军在其他各方进展顺利的时候,驻屯军司令部却遭到支那军队的攻击,这简直是对他这个司令官的羞辱

    香月清司第一命令正在北平附近的20师团39旅团回援天津。但因廊坊铁路被29军阻却,运送增援兵力的火车在廊坊附近停下,一时难以赶到。

    在向关东军求援后,关东军司令部先是派出了一个大队乘火车增援天津,随后又增派了第1师团的兵力紧随其后。该部兵力就超过1万

    而大沽口外的日本军舰经过几个小时的重炮轰击,已基本将大沽口29军阵地摧毁,海军陆战队登陆成功,并正向天津赴援

    面对越来越危急的形势,李文田明白,对天津的攻击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必须马上撤退否则,眼下的几支部队将会全部交代在这里

    随着李文田的命令,在天津攻击作战的38师逐渐撤离。而随着他们的撤离,天津在7月30日沦陷

    从日军28日8时对北平的29军发起攻击,到30日天津沦陷,29军竟只顶了三天身在保定的宋哲元在得知这一结果后,满心苦涩。颓然长叹之后,他不得不致电南京请辞

    是 由】.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