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里河山别样红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返航遇难(一) 第一章:返航遇难(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一) 第二章:旧时重现(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三) 第二章:旧时重现(四) 第三章:暂居太清(一) 第三章:暂居太清(二) 第三章:暂居太清(三) 第三章:暂居太清(四) 第四章:世事烟云(一) 第四章:世事烟云(二) 第四章:世事烟云(三) 第四章:世事烟云(四) 第五章:初定行止(一) 第五章:初定行止(二) 第五章:初定行止(三) 第五章:初定行止(四) 第六章:乱世图存(一) 第六章:乱世图存(二) 第六章:乱世图存(三) 第六章:乱世图存(四) 第七章:时代序曲(一) 第七章:时代序曲(二) 第七章:时代序曲(三) 第七章:时代序曲(四) 第八章:原始积累(一) 第八章:原始积累(二) 第八章:原始积累(三) 第八章:原始积累(四) 第九章:隐现锋芒(一) 第九章:隐现锋芒(二) 第九章:隐现锋芒(三) 第九章:隐现锋芒(四) 第十章:鲁麟洋行(一) 第十章:鲁麟洋行(二) 第十章:鲁麟洋行(三) 第十章:鲁麟洋行(四)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一)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二)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三)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四)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一)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二)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三) 第十二长:四海实业(四)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一)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二)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三)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四) 第十四章:再铸根基(一)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二)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三)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四)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一)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二)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三)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四)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一)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二)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三) 第十六长:戮力同心(四)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一)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二)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三)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四)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一)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二)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三)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四)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一)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二)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三)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四)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一)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二)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三)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四) 第一章:远赴美国(一) 第一章:远赴美国(二) 第一章:远赴美国(三) 第一章:远赴美国(四) 第二章:南洋陈氏(一) 第二章:南洋陈氏(二) 第二章:南洋陈氏(三) 第二章:南洋陈氏(四) 第三章:风雨如晦(一) 第三章:风雨如晦(二) 第三章:风雨如晦(三) 第三章:风雨如晦(四) 第四章:石峰水泥(一) 第四章:石峰水泥(二) 第四章:石峰水泥(三) 第四章:石峰水泥(四) 第五章:匪患丛生(一) 第五章:匪患丛生(二) 第五章:匪患丛生(三) 第五章:匪患丛生(四) 第六章:张网以待(一) 第六章:张网以待(二) 第六章:张网以待(三) 第六章:张网以待(四) 第七章:摧枯拉朽(一) 第七章:摧枯拉朽(二) 第七章:摧枯拉朽(三) 第七章:摧枯拉朽(四) 第八章:战后忙碌(一) 第八章:战后忙碌(二) 第八章:战后忙碌(三) 第八章:战后忙碌(四) 第九章:连番兵祸(一) 第九章:连番兵祸(二) 第九章:连番兵祸(三) 第九章:连番兵祸(四) 第十章:变革肇始(一) 第十章:变革肇始(二) 第十章:变革肇始(三) 第十章:变革肇始(四)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一)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二)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三)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四)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一)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二)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三)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四) 第十四章:巩固发展(一)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二)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三)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四)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一)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二)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三)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四)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一)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二)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三)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四)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一)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二)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三)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四)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一)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二)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三)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四)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一)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二)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三)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四)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一)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二)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三)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四)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一)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二)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一) 第一章:再入美国(二) 第一章:再入美国(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四) 第二章:大浪淘金(一) 第二章:大浪淘金(二) 第二章:大浪淘金(三) 第二章:大浪淘金(四) 第三章:置地得州(一) 第三章:置地得州(二) 第三章:置地得州(三) 第三章:置地得州(四) 第四章:公司状况(一) 第四章:公司状况(二) 第四章:公司状况(三) 第四章:公司状况(四) 第五章:洪门大佬(一) 第五章:洪门大佬(二) 第五章:洪门大佬(三) 第五章:洪门大佬(四) 第六章:史海钩沉(一) 第六章:史海钩沉(二) 第六章:史海钩沉(三) 第六章:史海钩沉(四) 第七章:安泰机械(一) 第七章:安泰机械(二) 第七章:安泰机械(三) 第七章:安泰机械(四) 第八章:海外大略(一) 第八章:海外大略(二) 第八章:海外大略(三) 第八章:海外大略(四) 第九章:风暴前夜(一) 第九章:风暴前夜(二) 第九章:风暴前夜(三) 第九章:风暴前夜(四) 第十章:危机爆发(一) 第十章:危机爆发(二) 第十章:危机爆发(三) 第十章:危机爆发(四)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一)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二)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三)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四)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一)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二)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三)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四)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一) 第十二章:洛克菲勒(二)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三)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四)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一)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二)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三)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四)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一)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二)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三)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四)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一)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二)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三)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四)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一)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二)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三)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四)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一)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二)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三)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四)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一)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三)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四)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一)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二)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一) 第一章:乱世山东(二) 第一章:乱世山东(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四) 第二章:任重道远(一) 第二章:任重道远(二) 第二章:任重道远(三) 第二章:任重道远(四) 第三章:北上西行(一) 第三章:北上西行(二) 第三章:北上西行(三) 第三章:北上西行(四) 第四章:实业赈灾(一) 第四章:实业赈灾(二) 第四章:实业赈灾(三) 第四章:实业赈灾(四) 第五章:紧锣密鼓(一) 第五章:紧锣密鼓(二) 第五章:紧锣密鼓(三) 第五章:紧锣密鼓(四) 第六章:涉足关外(一) 第六章:涉足关外(二) 第六章:涉足关外(三) 第六章:涉足关外(四) 第七章:中原大战(一) 第七章:中原大战(二) 第七章:中原大战(三) 第七章:中原大战(四) 第八章:胜败之机(一) 第八章:胜败之机(二) 第八章:胜败之机(三) 第八章:胜败之机(四) 第九章:战后乱局(一) 第九章:战后乱局(二) 第九章:战后乱局(三) 第九章:战后乱局(四) 第十章:落脚晋绥(一) 第十章:落脚晋绥(二) 第十章:落脚晋绥(三) 第十章:落脚晋绥(四)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一)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二)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三)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四)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一)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二)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三)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四)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一)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二)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三)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四)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一)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二) 第十四章:趁需而入(三)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四)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一)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二)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三)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四)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二)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三)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四)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一)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二)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三)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四)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一)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二)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三)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四)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一)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二)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三)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四)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一)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二)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三)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四) 第一章:多重准备(一) 第一章:多重准备(二) 第一章:多重准备(三) 第一章:多重准备(四) 第二章:预警东北(一) 第二章:预警东北(二) 第二章:预警东北(三) 第二章:预警东北(四) 第三章:再克宁夏(一) 第三章:再克宁夏(二) 第三章:再克宁夏(三) 第三章:再克宁夏(四) 第四章:异军突起(一) 第四章:异军突起(二) 第四章:异军突起(三) 第四章:异军突起(四) 第五章:战机再现(一) 第五章:战机再现(二) 第五章:战机再现(三) 第五章:战机再现(四) 第六章:立党为民(一) 第六章:立党为民(二) 第六章:立党为民(三) 第六章:立党为民(四) 第七章:西北惊雷(一) 第七章:西北惊雷(二) 第七章:西北惊雷(三) 第七章:西北惊雷(四) 第八章:震索视矍(一) 第八章:震索视矍(二) 第八章:震索视矍(三) 第八章:震索视矍(四) 第九章:大车以载(一) 第九章:大车以载(二) 第九章:大车以载(三) 第九章:大车以载(四) 第十章:如期爆发(一) 第十章:如期爆发(二) 第十章:如期爆发(三) 第十章:如期爆发(四)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一)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二)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三)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四)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一)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二)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三)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四)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一)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二)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三)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四)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一)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二)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三)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四)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二)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三)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四)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一)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二)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三)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四)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一)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二)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三)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四)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一)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三)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四)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一)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二)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四)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一)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三)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四) 第一章:长城抗战(一) 第一章:长城抗战(二) 第一章:长城抗战(三) 第一章:长城抗战(四) 第二章:限制接触(一) 第二章:限制接触(二) 第二章:限制接触(三) 第二章:限制接触(四) 第三章:蓄力西北(一) 第三章:蓄力西北(二) 第三章:蓄力西北(三) 第三章:蓄力西北(四) 第四章:厉兵秣马(一) 第四章:厉兵秣马(二) 第四章:厉兵秣马(三) 第四章:厉兵秣马(四) 第五章:东西进击(一) 第五章:东西进击(二)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一)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一)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九章:纵横交错(四)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万里河山别样红》
作者:东风浩然
更新时间:2024-01-21 11:44:19
字数:1229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万里河山别样红 !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实力急剧膨胀,欧洲的局势也便快速恶化。为了应对德国的威胁,4月16日,苏联外长在莫斯科接见英国大使,正式建议英、法两国同苏联缔结三边互助条约。

    苏联要求缔约国签订一项军事协定来使互助条约具有实效,还要求签字国对中欧和东欧所有认为受到德国威胁的国家做出担保。斯大林希望能使西方国家与苏联一道,遏制住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势头。但这一建议却没与得到张伯伦、达拉第的积极回应。

    虽然英法两国也派出代表前往莫斯科,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也先后同他们举行了十多次会谈,但谈判进展十分缓慢,到7月底时,英法两国代表在实质性问题上仍拒绝表态。

    7月29日,《真理报》发表文章,称英法同苏联进行的谈判毫无进展,并指责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不想同苏联结盟,也不准备制止希特勒。

    到了8月份,因英法两国的冷淡、推脱以及波兰政府拒绝苏军入境,英、法、苏三国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的谈判最终宣告破裂。

    英、法、苏三国缔约不成,希特勒却抓住机会向斯大林伸出了橄榄枝。德国以缔结苏德贸易协定为敲门砖,经过试探后打开了两国自希特勒上台后就因相互敌对而紧闭的大门。随后,在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关注下,双方迅速把原来的贸易协定替换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从8月15日晚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奉命进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开始算起,到8月23日晚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双方在短短八天里不但化敌为友,还由此进入了蜜月期!其中的交涉过程实在令人有眼花缭乱、瞠目结舌之感。

    6年多里一直是生死冤家的苏、德两国,竟突然闪电般的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这简直是耗子给猫当新娘般的疯狂!在一份题为《荒唐的伴侣》的讽刺苏德条约的漫画中,斯大林身披婚纱,希特勒身着燕尾礼服,两人正脉脉含情的对视。这也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对苏、德两国缔约的直接感观!

    而苏德两国缔结条约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希特勒的盟友们对此大发雷霆。对德国一改往日反苏立场与苏联缔约的做法,墨索里尼和佛朗哥公开表示不同意。而在**产国际协定的盟友中,反应最大的却是日本。

    日本关东军此时正在诺门罕一带同苏军进行大规模作战中遭受重创,其国内也正为是否与德、意两国建立三**事同盟而争论不休,德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不但令坚持缔结三**事同盟的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等人颇受打击,就连平沼内阁也因欧洲局势变化对日本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抱怨“欧洲的情势复杂奇怪”,加上诺门罕战事失利,平沼内阁在8月30日总辞职!

    诺门罕一战的结果表明,单凭日军自身是很难撼动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的。而苏德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事实,又令日本军界中以关东军为代表的“北进”派一时偃旗息鼓,日本的国策也由“北进”渐渐转为“南下”。

    与德国反苏盟友们的愤怒相比,英国保守党中张伯伦绥靖政策的支持者们完全抛弃了以往对希特勒的称赞,叫嚣着要希特勒的命。而迫于国内外压力,张伯伦最终在25日同波兰签订了久经延搁的《英波互助条约》。

    后世有人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暂时避免卷入战争,赢得了巩固国防的。这一说法听来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无视了苏联与德国根本就不接壤的事实!

    德国与苏联之间隔着波兰、罗马尼亚,且这两国正谋求同英法建立同盟关系,而在德国西边还有等着坐收渔翁之利的英、法两国,德国即便真要向东攻击苏联也要先解决波兰、罗马尼亚,并解除来自英法两国的后顾之忧才行。 (未完待续 .. 89免费小说阅《》)

    自希特勒上台后,因其**、反苏言论,苏联早就对德国提高了警惕,在西班牙内战中苏德两国暗中交手后,都对方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苏联更是在西线陈兵百万以上!

    相比之下,英法两国自一战后就军备废弛,其军事实力的底子已被希特勒摸了个一清二楚。一方是不好啃的硬骨头,一方是外强中干的样子货,希特勒只要脑袋没严重进水就肯定会作出先西后东的选择。

    如此一来,无论德国是先攻击波兰、罗马尼亚,还是先解除西线来自英、法的威胁,都会给苏联赢得。

    况且,苏联只要不同德国接近并缔结条约,希特勒在入侵波兰的问题上就要顾虑英、法、苏三国的反应,即便其依旧攻击波兰,发动的肯定要大为延后,至少绝不会在苏德缔约之后仅一个星期多点的就出兵!

    实际上,对苏联来说,同德国缔结条约最重要的是打破英法实施绥靖政策以来,整个西方世界与苏联为敌的状态。当然,确定苏、德两国在中、东欧的实力范围也是苏联缔约的重要目的。

    在互不侵犯条约之外,苏、德双方还签订了一份被列为绝密文件的附加协议书。其中规定,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为苏联实力范围;确定苏、德两国瓜分波兰的分界线;强调苏联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特殊利益。

    根据这份附加协议书,可以确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质上是苏、德两个大国为瓜分小国利益而预先缔结的秘密分赃协议!

    英、法、苏三国谈判破裂,以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取得了苏联中立的保证,让欧洲力量对比立即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变化,令希特勒可以放手发动对波兰的侵略。在条约签订仅仅一周之后,德国对波兰的进攻就开始了!

    如果说8月间欧洲的形势是波诡云谲,那9月份就是风云骤变!

    9月1日凌晨,150多万德军越过波兰国界,分北、南、西三路进逼华沙!9月3日,英、法两国根据各自与波兰签定的同盟条约,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列强们在欧洲大战,这本来并不关民众党武装事,但英国政府,特别是英印总督维克托?霍普所出的昏招,却让赵振中看到了新的机会。

    同在9月3日,英印总督林利思戈侯爵维克托?霍普却无视印度当地民众意愿,“代表”印度对德宣战。这一举措招致了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强烈反对,真纳声称将不惜以武力反抗英国殖民者强加给印度人民的战争,以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就连以温和派著称的国大党领袖尼赫鲁也对此抱怨道一个人,而且是外国人和令人憎恨的制度的代表,能够不与四亿人作最起码的商讨就使他们陷入战争!”

    因坚持“早期武装斗争是独立的根本”、“任何改革只能靠斗争、甚至流血斗争才能实现”等激进主张而与甘地意见严重分歧,且又因组织“前进集团”同甘地决裂而被国大党开除党籍的前国大党主席、现在的印度独立激进分子钱德拉?鲍斯,一边号召印度激进派别同英印当局做最坚决的斗争,一边悄然自加尔各答奔赴吉大港,寻求与英印当局敌对的民众党、人民军的支持。

    钱德拉?鲍斯出生于英属印度奥里萨首府克塔克一个高种姓律师家庭。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他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学院求学。1921年,他放弃仕途回到印度,加入了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于1927年被选为国大党总书记。1938年,鲍斯又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与甘地、尼赫鲁等国大党温和派领袖不同,鲍斯是该党内少有的激进分子。在38年初当选国大党主席后,鲍斯就着手建立一个民族计划委员会,提出“重建印度,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国家工业化”等国大党新的经济纲领,形成同甘地那种以手工纺车为代表的消极经济主张之间的尖锐对立。鲍斯的这一经济主张,遭到了国大党内部保守集团的强烈反对,但鲍斯并没有被压服,他一方面为的经济和政治主张辩护,一方面仍继续在印度各地宣传,动员群众,为进行民族解放斗争而做准备。

    在38年底,鲍斯提出的一项旨在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激进行动计划,使国大党激进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再难调和。尽管在39年初,鲍斯击败了甘地支持的右派领袖帕达比?西达拉马亚,再度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却遭到了甘地的带头反对。整个国大党工作委员会除一人外,全部拒绝与鲍斯合作并集体辞职。

    无奈之下,鲍斯于4月份辞去国大党主席一职,并于6月组织“前进集团”同甘地的国大党决裂,准备把全印度的激进派别都集中在这一集团里,继续同英国殖民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而作为决裂的代价,鲍斯也被国大党开除了党籍。

    打败英国人的人民军进占山南已经有一年多,民众党的主张鲍斯也听人说过一些,加上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又从新疆方向陆续获得来自民众党的帮助,因而在二战爆发后,信奉“敌人的敌人是”的鲍斯便想到人民军占据的吉大港等地寻求民众党对其反英运动提供支持。

    在原本历史上,鲍斯是在40年7月因反英活动再次被监禁,并在41年初寻机逃出加尔各答,经阿富汗抵达莫斯科,寻求斯大林对其反英运动的支持。遭到拒绝后,鲍斯又经德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帮助,去柏林寻求支持。其后,鲍斯在二战中因投靠德、日而招致骂声一片,甚至后世曾有人将其比作“印度的汪兆铭”。

    但实际上,这个比方是不恰当的。汪兆铭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中央政府二号人物卖身投敌而成为“汪逆”的,其卖国求荣损害的是中国的国家、民族利益。

    而鲍斯只是一个谋求实现印度独立的激进分子,反对的是英国殖民政府,且印度当时并非主权国家,鲍斯的行径也就谈不上卖国。

    至于印度的民族利益,在英国殖民者统治下与在日本所许诺的帮助下实现印度独立相比较,鲍斯的选择虽有让人诟病的地方,但却也不是汪兆铭可比。在后世,印度国会议事堂前钱德拉?鲍斯与甘地、尼赫鲁的肖像并列,就可见其在印度的评价究竟如何。

    对于林成楼、陈致远报告的鲍斯寻求民众党、人民军支持其反英的情况,赵振中虽有些意外,却也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人民军此前在山南虽然与英国当局签订了协议,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缓和,但那只是就实际控制去达成的停火协议,与该区域权属确认问题无关。

    若只从权属问题考虑的话,民众党只需将来与英国人达成协定就够了,但若想让把山南纳入中国的版图并使周边地区接受、尊重这一事实,那民众党还要在印度、缅甸当地的政治势力下番功夫,最低程度也要避免临近地区出现**势力。

    事实上,赵振中此前通过马步芳对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提供帮助,也是为了使印度当地穆斯林力量承认民众党、人民军在山南存在的现实,通过缓和并加强与穆斯林联盟间的关系,为将来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打下基础。而钱德拉?鲍斯现在到吉大港寻求支持,则为民众党将来发展对印关系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而就近期来说,通过扶持以真纳为代表的穆斯林势力,以及鲍斯为代表的印度教徒反英势力,换取其双方对人民军进占山南的认可,并加强对这两个势力的影响力,至少能使民众党将来在对英谈判中掌握更多的筹码,获得更大的利益。

    “老赵,以承认换支持,这法子确实不,可我觉得似乎有些熟悉呢?”周明远在听了赵振中的设想后,挠头说道。

    “山南问题可不是台湾问题。台湾是想分离出去,而山南是要纳入我国版图。”赵振中笑道,“将来我们建国后,外国要和我们建交,首先就要承认山南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这个承认主要是做给周边国家和地区看的,省得它们制造麻烦。”

    “我说呢!”周明远恍然,又道,“马步芳是穆斯林,去真纳那边没问题,我们现在可没印度教徒能派给鲍斯!”

    “我们这次不派人,只提供一些物资供其反英即可!另外,对于鲍斯的求助,交由山南委员会的林成楼、陈致远代表我党、我军出面解决。”赵振中摇了摇头,又接着着说道,“穆斯林人口在印度当地属于少数,真纳他们现在又以印度西北几个省份为主要活动区域,我们提供的帮助多一点只会对我国将来有利。而印度教徒人口太多,若在山南周边扶持起一个强大的印度来,那不符合我国长远利益!不管是现在扶持反英势力,还是将来对印、巴的区别对待,我们只牢记‘扶弱抑强’便是!”

    赵振中这边确定了应对鲍斯的方略,又给林成楼、陈致远发去了明确指示,林、陈二人也就清楚了该如何处理。

    鲍斯抵达吉大港并与人民军接洽上后,就在等待和参观中度过了几天。在短短几天里,鲍斯通过翻译人员的介绍,耳闻目睹了吉大港在人民军控制下已恢复生机和繁荣的现实,初步了解了民众党、人民军的有关情况,对此行的信心也明显提高了不少。

    不过,当9月12日,鲍斯与民众党山南负责人林成楼、人民军山南战区司令员陈致远会谈时,双方的条件列明后,他多少还是有些犹豫。除了民众党因不通印度当地民众语言和习俗而无法派出人员协助外,令鲍斯感到有些为难的是林、陈二人所提出的山南权属承认问题。

    对于山南的权属问题,民众党从历史、文化、人种、现实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有较强说服力的主张。

    从历史上看,阿萨姆地区本就不是印度固有领土,而是英国人自缅甸手中夺取的、被缅甸灭亡的阿洪王朝故地。而这个阿洪王朝乃是中国云南一带的傣族在1228年迁移到阿萨姆当地并统一当地部族后建立的。与中国具有历史渊源。

    从文化上来看,阿萨姆当地居民的传统与中国云南一带傣族民众存在非常多的相似性,其使用的文字也汉字异读发展而来,属于中华文化圈。

    从人种来看,阿萨姆当地居民与中国民众同属黄色人种,与印度当地的棕色人种有本质不同,也与伊斯兰教人口有极大差别。

    从现实来看,人民军进入山南时,除了剩余不多的阿萨姆本地居民外,并未见到穆斯林或是印度民众,人民军占领的是疫情爆发后被英国人弃置的、处于无主状态的“死地”! 民众党在消除山南地区疫情、开发当地上付出了极大代价,是不可能再把这一区域拱手送人的!

    而且,出于对英斗争的需要,卡西山地以南、加尼尔河与梅克纳河以西、布拉马普特拉河以东的那片疫、鼠、洪多灾并存的三角“绝域”将作为缓冲警戒地带而纳入人民军的控制范围!

    (未完待续 .. 89免费小说阅《》)

    ..

    ..

    是 由】.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