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里河山别样红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返航遇难(一) 第一章:返航遇难(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一) 第二章:旧时重现(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三) 第二章:旧时重现(四) 第三章:暂居太清(一) 第三章:暂居太清(二) 第三章:暂居太清(三) 第三章:暂居太清(四) 第四章:世事烟云(一) 第四章:世事烟云(二) 第四章:世事烟云(三) 第四章:世事烟云(四) 第五章:初定行止(一) 第五章:初定行止(二) 第五章:初定行止(三) 第五章:初定行止(四) 第六章:乱世图存(一) 第六章:乱世图存(二) 第六章:乱世图存(三) 第六章:乱世图存(四) 第七章:时代序曲(一) 第七章:时代序曲(二) 第七章:时代序曲(三) 第七章:时代序曲(四) 第八章:原始积累(一) 第八章:原始积累(二) 第八章:原始积累(三) 第八章:原始积累(四) 第九章:隐现锋芒(一) 第九章:隐现锋芒(二) 第九章:隐现锋芒(三) 第九章:隐现锋芒(四) 第十章:鲁麟洋行(一) 第十章:鲁麟洋行(二) 第十章:鲁麟洋行(三) 第十章:鲁麟洋行(四)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一)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二)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三)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四)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一)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二)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三) 第十二长:四海实业(四)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一)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二)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三)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四) 第十四章:再铸根基(一)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二)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三)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四)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一)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二)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三)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四)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一)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二)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三) 第十六长:戮力同心(四)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一)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二)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三)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四)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一)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二)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三)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四)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一)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二)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三)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四)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一)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二)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三)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四) 第一章:远赴美国(一) 第一章:远赴美国(二) 第一章:远赴美国(三) 第一章:远赴美国(四) 第二章:南洋陈氏(一) 第二章:南洋陈氏(二) 第二章:南洋陈氏(三) 第二章:南洋陈氏(四) 第三章:风雨如晦(一) 第三章:风雨如晦(二) 第三章:风雨如晦(三) 第三章:风雨如晦(四) 第四章:石峰水泥(一) 第四章:石峰水泥(二) 第四章:石峰水泥(三) 第四章:石峰水泥(四) 第五章:匪患丛生(一) 第五章:匪患丛生(二) 第五章:匪患丛生(三) 第五章:匪患丛生(四) 第六章:张网以待(一) 第六章:张网以待(二) 第六章:张网以待(三) 第六章:张网以待(四) 第七章:摧枯拉朽(一) 第七章:摧枯拉朽(二) 第七章:摧枯拉朽(三) 第七章:摧枯拉朽(四) 第八章:战后忙碌(一) 第八章:战后忙碌(二) 第八章:战后忙碌(三) 第八章:战后忙碌(四) 第九章:连番兵祸(一) 第九章:连番兵祸(二) 第九章:连番兵祸(三) 第九章:连番兵祸(四) 第十章:变革肇始(一) 第十章:变革肇始(二) 第十章:变革肇始(三) 第十章:变革肇始(四)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一)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二)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三)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四)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一)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二)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三)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四) 第十四章:巩固发展(一)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二)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三)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四)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一)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二)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三)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四)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一)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二)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三)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四)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一)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二)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三)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四)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一)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二)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三)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四)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一)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二)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三)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四)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一)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二)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三)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四)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一)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二)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一) 第一章:再入美国(二) 第一章:再入美国(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四) 第二章:大浪淘金(一) 第二章:大浪淘金(二) 第二章:大浪淘金(三) 第二章:大浪淘金(四) 第三章:置地得州(一) 第三章:置地得州(二) 第三章:置地得州(三) 第三章:置地得州(四) 第四章:公司状况(一) 第四章:公司状况(二) 第四章:公司状况(三) 第四章:公司状况(四) 第五章:洪门大佬(一) 第五章:洪门大佬(二) 第五章:洪门大佬(三) 第五章:洪门大佬(四) 第六章:史海钩沉(一) 第六章:史海钩沉(二) 第六章:史海钩沉(三) 第六章:史海钩沉(四) 第七章:安泰机械(一) 第七章:安泰机械(二) 第七章:安泰机械(三) 第七章:安泰机械(四) 第八章:海外大略(一) 第八章:海外大略(二) 第八章:海外大略(三) 第八章:海外大略(四) 第九章:风暴前夜(一) 第九章:风暴前夜(二) 第九章:风暴前夜(三) 第九章:风暴前夜(四) 第十章:危机爆发(一) 第十章:危机爆发(二) 第十章:危机爆发(三) 第十章:危机爆发(四)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一)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二)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三)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四)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一)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二)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三)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四)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一) 第十二章:洛克菲勒(二)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三)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四)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一)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二)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三)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四)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一)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二)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三)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四)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一)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二)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三)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四)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一)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二)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三)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四)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一)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二)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三)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四)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一)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三)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四)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一)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二)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一) 第一章:乱世山东(二) 第一章:乱世山东(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四) 第二章:任重道远(一) 第二章:任重道远(二) 第二章:任重道远(三) 第二章:任重道远(四) 第三章:北上西行(一) 第三章:北上西行(二) 第三章:北上西行(三) 第三章:北上西行(四) 第四章:实业赈灾(一) 第四章:实业赈灾(二) 第四章:实业赈灾(三) 第四章:实业赈灾(四) 第五章:紧锣密鼓(一) 第五章:紧锣密鼓(二) 第五章:紧锣密鼓(三) 第五章:紧锣密鼓(四) 第六章:涉足关外(一) 第六章:涉足关外(二) 第六章:涉足关外(三) 第六章:涉足关外(四) 第七章:中原大战(一) 第七章:中原大战(二) 第七章:中原大战(三) 第七章:中原大战(四) 第八章:胜败之机(一) 第八章:胜败之机(二) 第八章:胜败之机(三) 第八章:胜败之机(四) 第九章:战后乱局(一) 第九章:战后乱局(二) 第九章:战后乱局(三) 第九章:战后乱局(四) 第十章:落脚晋绥(一) 第十章:落脚晋绥(二) 第十章:落脚晋绥(三) 第十章:落脚晋绥(四)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一)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二)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三)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四)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一)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二)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三)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四)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一)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二)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三)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四)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一)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二) 第十四章:趁需而入(三)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四)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一)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二)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三)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四)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二)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三)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四)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一)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二)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三)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四)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一)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二)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三)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四)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一)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二)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三)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四)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一)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二)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三)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四) 第一章:多重准备(一) 第一章:多重准备(二) 第一章:多重准备(三) 第一章:多重准备(四) 第二章:预警东北(一) 第二章:预警东北(二) 第二章:预警东北(三) 第二章:预警东北(四) 第三章:再克宁夏(一) 第三章:再克宁夏(二) 第三章:再克宁夏(三) 第三章:再克宁夏(四) 第四章:异军突起(一) 第四章:异军突起(二) 第四章:异军突起(三) 第四章:异军突起(四) 第五章:战机再现(一) 第五章:战机再现(二) 第五章:战机再现(三) 第五章:战机再现(四) 第六章:立党为民(一) 第六章:立党为民(二) 第六章:立党为民(三) 第六章:立党为民(四) 第七章:西北惊雷(一) 第七章:西北惊雷(二) 第七章:西北惊雷(三) 第七章:西北惊雷(四) 第八章:震索视矍(一) 第八章:震索视矍(二) 第八章:震索视矍(三) 第八章:震索视矍(四) 第九章:大车以载(一) 第九章:大车以载(二) 第九章:大车以载(三) 第九章:大车以载(四) 第十章:如期爆发(一) 第十章:如期爆发(二) 第十章:如期爆发(三) 第十章:如期爆发(四)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一)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二)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三)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四)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一)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二)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三)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四)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一)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二)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三)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四)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一)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二)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三)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四)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二)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三)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四)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一)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二)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三)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四)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一)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二)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三)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四)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一)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三)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四)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一)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二)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四)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一)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三)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四) 第一章:长城抗战(一) 第一章:长城抗战(二) 第一章:长城抗战(三) 第一章:长城抗战(四) 第二章:限制接触(一) 第二章:限制接触(二) 第二章:限制接触(三) 第二章:限制接触(四) 第三章:蓄力西北(一) 第三章:蓄力西北(二) 第三章:蓄力西北(三) 第三章:蓄力西北(四) 第四章:厉兵秣马(一) 第四章:厉兵秣马(二) 第四章:厉兵秣马(三) 第四章:厉兵秣马(四) 第五章:东西进击(一) 第五章:东西进击(二)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一)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一)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九章:纵横交错(四)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万里河山别样红》
作者:东风浩然
更新时间:2024-01-21 11:45:08
字数:1190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

    除非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并在诸多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否则,主动谋求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素来是兵家大忌。这从后世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也因负担过重,不得不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中就可以看出。至于那些被动应对者,就更应该竭力避免兵力和作战物资被分散多处使用的不利状态。

    不过,在日本找借口于8月16日对苏宣战后,一些国内外有识之士却,昔日的兵家大忌正被有关作战方丢在脑后。

    德国从当初出兵波兰时就处于两线作战状态,但当时英、法两国在西线的“静坐”却成就了希特勒的野心,使其得以从容收拾波兰及其他欧洲小国。在法国投降后英国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德国却再次置兵家大忌于不顾,在希腊战役之后、北非战事尚未终结时,又悍然对苏联发动了攻击。

    这其中固然与德国一时拿不下英国,又不想给苏联更多准备,加上民众党武装又提前在苏联软腹部的中亚、外蒙狠插了一刀等因素有关,也与德国对苏作战准备充分并通过种种手段成功地让斯大林误判德军会在42年发动有关,当然,也与希特勒个人的狂妄有莫大关系。不过,以有备对无备,加上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自苏德战争爆发至今,德军进展就一直比较顺利。这也让希特勒笃信“两线或多线作战并没了不起,禁忌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德国在席卷大半个欧洲后,凭其控制的人口和掠夺的资源,确实有发动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的实力,可日本撕毁墨迹未干的《苏日中立条约》悍然攻击苏联远东,就令人咋舌了。

    中国战场上的困境,特别是来自民众党武装的威胁尚未解决,日本又在此前进军法属印度支那的过程中遭到英、美、荷等国的极力反对,现在竟又对苏联远东地区发动攻击!一个小小的岛国,在诸多战略资源全靠外来输入、受制于人的情况下,还发动两线乃至三线作战,其统治着的野心竟不比希特勒逊色,实在狂妄!

    处于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的除了德、日这两个轴心国集团骨干成员外,还有英、意、苏等国以及中国民众党武装。

    英国除了在本土及周边海域同德国空、海力量进行持续作战外,还在北非、希腊同意大利、德国先后交手,又与民众党在印缅一带处于敌对,并因日军进军东南亚而与日本关系紧张。

    虽说英国是老牌帝国,又有英联邦体系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可自德国对英法发动攻击至今也有一年多,特别是丘吉尔接手的又是张伯伦留下的烂摊子,加上印、缅殖民地又相当不稳并危及整个英联邦体系,丘吉尔左支右绌能挺到现在已极其不易。为了能获得来自美国的支持进而把美国拉到这边,丘吉尔甚至在去年把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一系列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以换取急需的五十艘旧驱逐舰来打破德国潜艇对英国的海上封锁。

    而在今年上半年希腊战役和北非战事失利后,英国的处境愈发艰难,虽然德国进攻苏联让压力减轻的英国人大松一口气,可民众党就山南及滇缅领土问题所发出的战争威胁却让丘吉尔的心弦再次绷紧。经过综合考量后,他也不得不采用“拖”字诀,以求喘息。

    至于意大利,墨索里尼虽想恢复古罗马帝国时的荣耀,可意大利军队却实在不争气,几乎同时在北非和希腊遭到英国人的痛击。失利之下,墨索里尼急求德国救场,直到德国人出面,这才打败了英队,使局势得以缓和。但由此一来,希腊、北非这两处意大利原本期待的囊中之物却被德国人插了一手,这让墨索里尼牢骚满腹。

    作为两线乃至三线作战中的一员,苏联的日子则更为难过。先是民众党对中亚、外蒙的攻击切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使苏联分成东、西两部,接着是德国人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击并直逼列宁格勒、莫斯科等重地,再就是现在日本对远东地区的攻击。

    苏联虽然疆域辽阔、兵员众多,可在中、西、东三个战略方向上同时遭受攻击,却依然吃不消。斯大林不将民众党武装放在眼中,可对德、日两国发起的国战却不敢轻视。远东战事一打响,他就清醒地意识到:这是自苏俄国内战争以来,苏联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中断,苏联将不得不在西线、中线、东线陷入各自为战的状态。

    在中部,人民军已占据了中亚、外蒙大片区域,歼灭了苏军五十多万兵力,且至今未停止对中亚、西伯利亚、外贝加尔等地的轰炸。

    在西线,西北方向的德军已接近列宁格勒外围,中路和西南方向的德军则分别对斯摩棱斯克、基辅发动猛烈攻击,而德国空军已开始对莫斯科进行轰炸。

    相比较而言,东线的形势是目前苏联三线中最好的,但从长远来说,东线未来的局势却又是最为险恶的。虽然阿帕那先科指挥的远东方面军打得很英勇,但因民众党武装切断了东、西联系,该部无法得到战机、坦克等装备物资和兵员的补充,且兵力上又处于劣势,很可能会不敌日军,括库页岛北部、海参崴、伯力等要地在内的苏联远东地区也将失守。

    对苏联眼下的窘境,在日、苏战争爆发后,赵振中曾在民众党军委会议上做过非常到位的分析苏联疆域辽阔,欧洲部分是其根本,而西伯利亚和中亚、远东地区则是其向东延伸的枝干。从苏俄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后,在加强欧洲根本的同时,也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土西铁路加大了对上述三个地区的控制力度。

    就兵力部署而言,苏联以欧洲部分为重点,以中亚、西伯利亚为辅助,以远东地区为次重点,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土西铁路有意无意地布置成了一个头在西、尾在东的特大号的一字长蛇阵。

    虽然因地域跨度过大,这个长蛇阵无法在战术上做到首尾呼应,但苏军分布在西、中、东三个方向的几大集团却可通过铁路机动在战略上实现这一点。

    我军率先出兵苏、蒙,等于是在这条长蛇的软腹部狠插了一刀,而不等苏联集中兵力向我军大举反扑,在西线已准备就绪的德军又以庞大的兵力对这条长蛇蛇首给了当头一棒,再加上小鬼子正在对苏联远东地区揪住尾巴猛打,苏联这条长蛇也就基本上变成了死蛇!

    以苏联现在的实力,若是想三线兼顾,其结果只能是首尾难顾,进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可欧洲部分对苏联关系重大,斯大林是肯定不会放弃的,而中线或东线,不管斯大林想放弃哪一处都无法避开已进抵中亚、外蒙方向的我人民军。

    若能通过谈判方式收复苏联所占据的我国领土,那是最好!若是不能,我们也不介意今后再给苏联添把火,去打下来!”

    张明瑞、杨天明等人也曾提出“为何不趁机把外蒙全部拿下或者继续在中亚、西伯利亚方向扩大战果”的疑问,而赵振中则另有考虑。

    一是民众党与日军是死敌,与德国也处于敌对,在两国对苏联大举进攻的情况下,民众党武装不宜继续扩大对苏攻势,否则,难免会让人误以为民众党与德、日双方有暗中协定或默契,进而在国内外政治上造成被动。

    当然,民众党已对苏联宣战,且又收复了中亚、外蒙大片失地,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军也没有停止对苏攻击的道理,但将攻击力度限制在一定程度的空中轰炸即可。

    二是有德、日两国来消耗苏联的实力,民众党武装也没必要放着这两把利刃不用而亲自上阵。苏联是敌人,可德、日也是敌人,既然老毛子和小胡子、小鬼子已打得不可开交,民众党完全可暂缓大规模军事行动,先在一边专心积蓄力量以待将来坐收鱼翁之利。

    况且,现在把苏联打得狠了,只会让小胡子、小鬼子占便宜,还是给斯大林缓口气的机会,先让这三方好好厮杀一番再说。哪怕将来苏联战真的败了,德、日两军东、西对进,民众党武装也能以逸待劳,抢占先手。

    三是考虑到欲速则不达。人民军在中亚、外蒙收复的大片失地需要一个稳固、消化的过程,特别是要先做好今年过冬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考虑其他。等新控制区彻底稳固了,凭着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人民军在兵力、物资上准备充分后,可随时对周边的苏军控制区发动攻击。而且随着远程轰炸机等新装备的增多,人民军的打击范围也能进一步扩大。

    四是苏联还未完成工业基地向乌拉尔山以东的转移,现在就实施战略轰炸不但效果不大,而且会打草惊蛇。一旦苏联摸清了人民军轰炸机的最大作战半径后,肯定会提早作出针对性的部署,从而降低人民军今后对苏空袭战果。

    倒不如现在这样,人民军空军只对中亚、外蒙周边区域进行战术轰炸,若将来苏联还能取得西线作战优势,民众党再适时提出领土问题,如果斯大林仍不同意,那再进行战略轰炸所取得的战果可就大多了。

    赵振中的这番分析,特别是其对战略全局上的前瞻性把握,令括周明远在内的民众党军方高层将领尽皆动容。众人似乎已看到了苏、德、日三方相互削弱后所面临的结果,心中明显亮堂了许多,各个神情振奋。

    “这只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一种战略推演上的可能性,现在远不到高枕无忧的时候!”赵振中告诫道,“其间还存在或这或那的种种变数,我们每个人绝不能就此掉以轻心!总部就有关问题所下达的命令必须不打折扣的执行到位!”

    经过前后二十多年的学习和锻炼,张明瑞、杨天明等人已成长为民众党武装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对有关问题的利害自然清楚,面对赵振中的警示他们也就轰然应诺。

    实际上,民众党也是多方树敌,两线乃至三线作战,但民众党在敌人的选择上或者说在战略全局的把握上,因有着赵振中、周明远这等洞悉历史发展趋势的前瞻者在,在对敌方面却是游刃有余。

    从36年至今,民众党以“抗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名义先后对苏联、英国、日本开战,并在37年、41年先后对日本、苏联宣战,更瞅准时机战而胜之,收复了大片晚清以来中国失去的领土。

    虽说民众党现在与日本成为死敌,又在对苏战事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向英国施以战争威胁,令人震惊于其疯狂之举,但有识之士仔细品味就不难,苏联、日本、英国现在都卷入了大战之中,且三国各自的主要敌人竟都不是民众党武装!

    其中,日、苏分属两个阵营,现在又正在远东打得激烈。而英国眼下虽与苏联接近,可那是为了共同对付德国,将来是敌是友还很难说。

    这样一来,苏、英、日三国将在大战中不断消耗自身实力,而民众党却可趁机发展壮大,此消彼长,拖得越长对民众党就越有利。而等将来大战真个结束了,以三国之间的恩怨纠葛,恐怕也难以联合对付同民众党武装!

    因势利导,借力打力,民众党算是把多线作战所能带来的益处谋算到最大!而这也才是自身实力有限情况下多线作战的典范!

    民众党武装现在除了人民军空军仍在对苏联中亚、西伯利亚、外贝加尔等地不定时的发动空袭,以及山南人民军海军仍在海上轮番执行“演习封锁”任务外,基本上暂停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在静观国内外局势发展的同时,加紧运输物资,训练部队,以准备迎接新的作战行动。

    至于护卫军,则正在山东局的组织下进行抗旱救灾活动,也无暇对周边日军采取行动。从开春至今,除了半岛一带入夏后降过两场透雨外,山东大部就一直亢旱,致使大河缺水,小河干涸,济南附近多条河流的河床已变成了通衢大路。为了抗旱救灾,山东局组织人力、物力在田间地头展开了大规模的打造机井活动,以配合柴油机、抽水机灌溉农田。夏粮虽然减产,但好在山东局又额外减免了灾区一年田赋,保证区内民众日常生活所需还不成问题。

    对于民众党武装的动态,重庆方面和方面虽颇有微词,但考虑到现实和将来,都做了相当的克制,并未口诛笔伐。

    就老蒋来说,现在民众党已非国民政府所能招惹得起的,赵振中把矛头对准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正是他乐于见到的。况且,民众党此举不但缓解了重庆所承受的来自西北压力,还促使日军攻击苏联,这无论如何都算是好事!

    对而言,民众党武装出兵苏、蒙虽令其内部部分成员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收复失地是国家、民族大义所在,加上又有老毛压制“国际派”,而民众党展现的力量也实在惊人,也再次抵制了来自共产国际的要其攻击民众党的意旨。

    当然,国、共双方也都针对日本对苏宣战一事发表了公开声明,表示了对日本的“强烈谴责”,并对苏联表示同情。至于两党高层的真实想法到底如何,那就不是能放到明面上的了。

    与中国国内对日本攻击苏联而表现的不痛不痒甚至有些幸灾乐祸不同,英、美两国都做出了针对性反应。毕竟,不管说,英、美两国刚刚公布《大西洋宪章》,日本就置6月上旬罗斯福的告诫于不顾,撕毁前诺对苏宣战,这简直是在打脸!

    而对丘吉尔来说,英国总算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找到苏联这个可共同对付德国的盟友,并在7月份签署了军事协定,可日本现在的举动无疑会削弱苏联的实力,进而增加英国承担的压力,这是不可容忍的!

    随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7日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汽油,美日贸易全面中止。而丘吉尔则在同日宣布冻结日本在英资产,并废止英日商约。

    在原本历史上,美、英两国是在7月下旬日军向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进军时做出上述激烈反应的。但现在,因日军大本营决定先解决苏联远东问题,这南下的行动也就被暂缓,美、英两国的制裁措施也就拖到现在才得以实施。这也让日本又多了一个二十多天的储备。

    不过,随着美、英两国制裁措施出笼,日本在继续攻击苏联远东地区的同时,也加紧了南下的准备。日本海军更是运输兵力和物资从海南岛至西贡登陆。

    西贡,也就是后世越南的胡志明市,维度只有北纬十度多点。从这里出发的海、空力量,已可直接威胁到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等地。这等于是闯进了英、美两国在东南亚势力范围的后院!

    为了获得战略资源,日本在中国战事尚未结束,对苏作战刚开始不久的情况下,又开始迈出了南下的步伐!

    !&l;r /&g;

    是 由】.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