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里河山别样红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返航遇难(一) 第一章:返航遇难(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一) 第二章:旧时重现(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三) 第二章:旧时重现(四) 第三章:暂居太清(一) 第三章:暂居太清(二) 第三章:暂居太清(三) 第三章:暂居太清(四) 第四章:世事烟云(一) 第四章:世事烟云(二) 第四章:世事烟云(三) 第四章:世事烟云(四) 第五章:初定行止(一) 第五章:初定行止(二) 第五章:初定行止(三) 第五章:初定行止(四) 第六章:乱世图存(一) 第六章:乱世图存(二) 第六章:乱世图存(三) 第六章:乱世图存(四) 第七章:时代序曲(一) 第七章:时代序曲(二) 第七章:时代序曲(三) 第七章:时代序曲(四) 第八章:原始积累(一) 第八章:原始积累(二) 第八章:原始积累(三) 第八章:原始积累(四) 第九章:隐现锋芒(一) 第九章:隐现锋芒(二) 第九章:隐现锋芒(三) 第九章:隐现锋芒(四) 第十章:鲁麟洋行(一) 第十章:鲁麟洋行(二) 第十章:鲁麟洋行(三) 第十章:鲁麟洋行(四)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一)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二)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三)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四)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一)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二)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三) 第十二长:四海实业(四)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一)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二)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三)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四) 第十四章:再铸根基(一)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二)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三)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四)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一)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二)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三)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四)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一)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二)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三) 第十六长:戮力同心(四)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一)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二)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三)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四)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一)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二)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三)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四)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一)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二)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三)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四)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一)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二)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三)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四) 第一章:远赴美国(一) 第一章:远赴美国(二) 第一章:远赴美国(三) 第一章:远赴美国(四) 第二章:南洋陈氏(一) 第二章:南洋陈氏(二) 第二章:南洋陈氏(三) 第二章:南洋陈氏(四) 第三章:风雨如晦(一) 第三章:风雨如晦(二) 第三章:风雨如晦(三) 第三章:风雨如晦(四) 第四章:石峰水泥(一) 第四章:石峰水泥(二) 第四章:石峰水泥(三) 第四章:石峰水泥(四) 第五章:匪患丛生(一) 第五章:匪患丛生(二) 第五章:匪患丛生(三) 第五章:匪患丛生(四) 第六章:张网以待(一) 第六章:张网以待(二) 第六章:张网以待(三) 第六章:张网以待(四) 第七章:摧枯拉朽(一) 第七章:摧枯拉朽(二) 第七章:摧枯拉朽(三) 第七章:摧枯拉朽(四) 第八章:战后忙碌(一) 第八章:战后忙碌(二) 第八章:战后忙碌(三) 第八章:战后忙碌(四) 第九章:连番兵祸(一) 第九章:连番兵祸(二) 第九章:连番兵祸(三) 第九章:连番兵祸(四) 第十章:变革肇始(一) 第十章:变革肇始(二) 第十章:变革肇始(三) 第十章:变革肇始(四)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一)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二)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三)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四)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一)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二)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三)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四) 第十四章:巩固发展(一)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二)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三)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四)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一)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二)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三)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四)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一)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二)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三)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四)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一)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二)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三)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四)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一)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二)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三)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四)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一)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二)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三)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四)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一)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二)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三)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四)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一)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二)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一) 第一章:再入美国(二) 第一章:再入美国(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四) 第二章:大浪淘金(一) 第二章:大浪淘金(二) 第二章:大浪淘金(三) 第二章:大浪淘金(四) 第三章:置地得州(一) 第三章:置地得州(二) 第三章:置地得州(三) 第三章:置地得州(四) 第四章:公司状况(一) 第四章:公司状况(二) 第四章:公司状况(三) 第四章:公司状况(四) 第五章:洪门大佬(一) 第五章:洪门大佬(二) 第五章:洪门大佬(三) 第五章:洪门大佬(四) 第六章:史海钩沉(一) 第六章:史海钩沉(二) 第六章:史海钩沉(三) 第六章:史海钩沉(四) 第七章:安泰机械(一) 第七章:安泰机械(二) 第七章:安泰机械(三) 第七章:安泰机械(四) 第八章:海外大略(一) 第八章:海外大略(二) 第八章:海外大略(三) 第八章:海外大略(四) 第九章:风暴前夜(一) 第九章:风暴前夜(二) 第九章:风暴前夜(三) 第九章:风暴前夜(四) 第十章:危机爆发(一) 第十章:危机爆发(二) 第十章:危机爆发(三) 第十章:危机爆发(四)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一)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二)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三)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四)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一)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二)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三)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四)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一) 第十二章:洛克菲勒(二)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三)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四)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一)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二)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三)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四)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一)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二)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三)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四)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一)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二)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三)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四)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一)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二)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三)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四)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一)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二)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三)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四)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一)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三)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四)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一)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二)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一) 第一章:乱世山东(二) 第一章:乱世山东(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四) 第二章:任重道远(一) 第二章:任重道远(二) 第二章:任重道远(三) 第二章:任重道远(四) 第三章:北上西行(一) 第三章:北上西行(二) 第三章:北上西行(三) 第三章:北上西行(四) 第四章:实业赈灾(一) 第四章:实业赈灾(二) 第四章:实业赈灾(三) 第四章:实业赈灾(四) 第五章:紧锣密鼓(一) 第五章:紧锣密鼓(二) 第五章:紧锣密鼓(三) 第五章:紧锣密鼓(四) 第六章:涉足关外(一) 第六章:涉足关外(二) 第六章:涉足关外(三) 第六章:涉足关外(四) 第七章:中原大战(一) 第七章:中原大战(二) 第七章:中原大战(三) 第七章:中原大战(四) 第八章:胜败之机(一) 第八章:胜败之机(二) 第八章:胜败之机(三) 第八章:胜败之机(四) 第九章:战后乱局(一) 第九章:战后乱局(二) 第九章:战后乱局(三) 第九章:战后乱局(四) 第十章:落脚晋绥(一) 第十章:落脚晋绥(二) 第十章:落脚晋绥(三) 第十章:落脚晋绥(四)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一)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二)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三)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四)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一)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二)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三)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四)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一)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二)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三)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四)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一)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二) 第十四章:趁需而入(三)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四)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一)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二)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三)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四)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二)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三)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四)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一)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二)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三)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四)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一)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二)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三)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四)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一)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二)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三)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四)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一)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二)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三)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四) 第一章:多重准备(一) 第一章:多重准备(二) 第一章:多重准备(三) 第一章:多重准备(四) 第二章:预警东北(一) 第二章:预警东北(二) 第二章:预警东北(三) 第二章:预警东北(四) 第三章:再克宁夏(一) 第三章:再克宁夏(二) 第三章:再克宁夏(三) 第三章:再克宁夏(四) 第四章:异军突起(一) 第四章:异军突起(二) 第四章:异军突起(三) 第四章:异军突起(四) 第五章:战机再现(一) 第五章:战机再现(二) 第五章:战机再现(三) 第五章:战机再现(四) 第六章:立党为民(一) 第六章:立党为民(二) 第六章:立党为民(三) 第六章:立党为民(四) 第七章:西北惊雷(一) 第七章:西北惊雷(二) 第七章:西北惊雷(三) 第七章:西北惊雷(四) 第八章:震索视矍(一) 第八章:震索视矍(二) 第八章:震索视矍(三) 第八章:震索视矍(四) 第九章:大车以载(一) 第九章:大车以载(二) 第九章:大车以载(三) 第九章:大车以载(四) 第十章:如期爆发(一) 第十章:如期爆发(二) 第十章:如期爆发(三) 第十章:如期爆发(四)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一)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二)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三)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四)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一)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二)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三)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四)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一)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二)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三)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四)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一)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二)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三)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四)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二)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三)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四)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一)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二)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三)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四)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一)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二)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三)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四)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一)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三)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四)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一)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二)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四)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一)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三)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四) 第一章:长城抗战(一) 第一章:长城抗战(二) 第一章:长城抗战(三) 第一章:长城抗战(四) 第二章:限制接触(一) 第二章:限制接触(二) 第二章:限制接触(三) 第二章:限制接触(四) 第三章:蓄力西北(一) 第三章:蓄力西北(二) 第三章:蓄力西北(三) 第三章:蓄力西北(四) 第四章:厉兵秣马(一) 第四章:厉兵秣马(二) 第四章:厉兵秣马(三) 第四章:厉兵秣马(四) 第五章:东西进击(一) 第五章:东西进击(二)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一)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一)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九章:纵横交错(四)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万里河山别样红》
作者:东风浩然
更新时间:2024-01-21 11:41:12
字数:1661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万里河山别样红 !

    ??连在大同遭到西北空军打击后,日军战机已不再向大同以南的同蒲线出动。而人民军之所以夜间开赴朔县布防,为的却是避免西北出兵虚实被过早透露出去。但华北方面军的寺内寿一等人还是在第二天获得了西北出兵的消息。安插在太原的情报人员报告说据可靠消息,9日夜,西北军队进驻朔县,前后出动军列4辆,内载火炮数十,车辆过百,兵员数目不详,但应在万人以上……”

    寺内等人此前已经西北与阎锡山之间只是有限合作,人民军并不听从二战区的命令,太原的情报人员能及时发回这样的消息已属难得了。

    尽管寺内不愿意承认,可西北现在确实有空军优势,再加上万人以上的兵力和数十门火炮,察哈尔派遣兵团若仅以偏师沿同蒲线推进,恐怕会打得很艰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寺内命冈部直三及早将有关情报通报给了板垣和笠原幸雄,提醒其早做防备。

    板垣对此并未太过在意,只对参谋长西村利温说道万余兵力,装备再好也是有限,对眼下战局并无大碍。提醒笠原君注意下就是了。”

    而笠原接到有关消息后,却在心里直犯嘀咕。察哈尔派遣兵团现在靠不上航空兵了,大同也没拿下,同蒲线上却又在朔县多出了虚实不明的人民军,这实在不是好事。

    从天镇到大同之间平绥铁路及附近公路被破坏殆尽的情况看,届时同蒲线方向也肯定好不了多少。而要想修复这沿途的铁路、公路,不但需要大量物资投入,更需要充足的人力。可晋北的民众,特别是交通干线附近的民众,已大多被山西当局迁移走。留下来的少量人口不是年老体弱故土难离的,就是家财难舍的乡绅地主,其中也不乏一些媚日投敌,想借机从日本人这里捞点好处的。靠这些人是提供不了劳力的,只能从察哈尔、河北等占领区强征了。笠原已经将沿途交通毁坏、劳力严重不足的情形上报给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可寺内近期却也无法解决。

    除了眼下战事需要强征劳工不说,华北一带已进入秋冬季节,正是秋收、秋种的时候,寺内为了几十万大军今冬明春的吃食考虑,也不能强征太多劳力去修路。而再过一两个月,又是大雪封地的严冬,哪怕寺内不顾惜中国人力,可这进度肯定会极慢。

    而在这个时代,严冬条件下修筑的公路能够使用,可铁路可就有些不保险了。一旦来年开春化冻,一些地方的路基肯定会出现问题,那可是会导致火车出轨、车毁人亡的

    笠原在大同前线思前想后心中踌躇,而进驻朔县的人民军61师则开始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涉。

    朔县境内的晋绥军已经撤走,可县长郭同仁、公安局长白生成、商业协会会长贾成德等人却带领着一班人仍在县城内未走。郭同仁等人已经接到人民军要来的消息,可在阳方口的阎锡山没说让他们走,他们也不敢在阎锡山眼皮底下开溜。

    “郭县长,二战区不是组织晋北民众撤离了吗?朔县还有这么多人?”第二天一早,61师师长陆东梁见到郭同仁后就皱眉问道。朔县即将成为战场,可朔县县城和周围村庄里却仍有许多民众未走。

    “朔县原有18万多民众,已经走了11万多了。剩下的这些民众一来觉得小鬼子还没打,想忙完秋收、秋种;二来大家对贵军有信心,觉得贵军进驻后不也会让小鬼子打进来,就滞留未走。”郭同仁送上了高帽,又笑着说道,“再者,朔县与神池等地邻近,真有个万一,大家去贵方区域也来得及不是?”

    郭同仁话里透着亲热,也试探着陆东梁的口风,希望能为朔县剩余民众保留一个去西北的机会。

    “我部进驻,并不意味着朔县就固若金汤了。”陆东梁正色说道,“这边的工事远不如我军驻防的晋西北9县,郭县长最好还是早点组织民众离开。天镇县城可是被小鬼子一把火给烧成了白地,要不是那里民众撤离得早,肯定都得遭难”

    61军纵火烧了天镇,而阎锡山的二战区却对外宣称是日军所为。这也激起了晋绥军以及山西民众对日军的仇恨,激发了民众奋起抗战的决心。西北高层赵振中、周明远等人虽也知晓其中究竟,可对这种有利于抗战的事情也没有揭穿的必要,也就将“日军火烧天镇”当做教育人民军官兵的一个事例。

    “郭县长官声不,对民众也确实爱护,想必也不愿见到朔县治下民众遭难。”61师副师长顾景明也出言劝道,“太原公署贾秘书长正组织晋北等地民众转移到我们西北,陈敬棠又长驻榆林居中协调,郭县长也用不着担心我们会对朔县民众不利。”

    郭同仁在高平做县长时,为给当地民众求得公道,曾数次和孙殿英部驻军抗争,并迫使孙殿英部将刘月亭把手下作奸犯科的二、三十人给枪毙了。在他的事迹传到太原后,阎锡山因其执法严明,曾破格授予郭同仁军衔、勋章和佩剑,以示表彰。

    在原本历史上,当日军攻向朔县时,郭同仁指挥朔县军民奋起抗击,堵塞城门,誓与城池共存亡但最终,日军动用重火力打破城防突入朔县县城,郭同仁及三千多民众惨遭日军屠杀郭同仁这样的县长,不但二战区仅有,就是全国也不多见。

    “郭某区区薄名,不值一提。”郭同仁摆手谦逊完,却又道,“有贾秘书长和陈主持其事,我们也没有不放心的。我们再尽力动员一番便是。但若仍有民众不愿离开的,还望贵军能担待一二。另外,郭某等人未奉上命,不能擅离职守,还要带一班人留下,也希望能对抗战出点力”

    人民军进驻朔县是为了抗日,可不能小鬼子没见着先把县长等人给轰走了。否则,阳方口那边的阎锡山肯定会另有想法。陆东梁稍一沉吟,便决定道郭县长愿意带人留下协助抗日,我们不反对,但为了我军能专心对日作战,朔县必须实行军管一是县里的电报、等通讯设备要由军队接管;二是要清查县境内可疑分子和亲日分子,提前对其进行监控;三是对蛊惑人心、造谣惑众的要严惩不怠”

    “都是为了抗日,就依陆长官若还有事项,陆长官尽管说,郭某一定尽力”虽然答应人民军在朔县实行军管,等于把郭同仁作为县长的权限给变相剥夺了,可他思量之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在郭同仁看来,既然阎锡山都能让人民军进驻朔县,还把晋北等地民众转移到西北,那他答应陆东梁的这点条件简直算不了。

    “烦请郭县长找几个熟悉朔县地理情况的人帮忙,我军也好及早完善工事,进行布防。”陆东梁说道。此前人民军工兵曾在朔县境内勘察过地形,也构筑了一些工事,但因关系,这些工事远未到完善的地步。现在阳方口防御工事告一段落,六纵、十二纵的工兵已经腾出了手,正好可利用日军南下之前的把有关工事进一步完善。

    “要说对朔县地理的熟悉,郭某和白局长都算一个。这几年我们基本上把朔县的边边角角都跑遍了。”郭同仁略带自得地和白生成对视一眼后,又笑道,“若有用得着我俩的地方,尽管说”

    “那好,我们就说定了”陆东梁也开始对眼前这个为民尽力的务实县长欣赏起来。

    朔县西部是管涔山脉北端,海拔两千多米的黑驼山就位于朔县西北十多公里处。该县东南部则是恒山以及内长城一线。朔县县城就位于管涔山和恒山之间的谷地之中。在该县县境内,有源子河、马关河、桑干河、黄水河等众多河流。

    陆东梁等人拟订的部署方案就是依据朔县的山河形势,在管涔山、恒山、内长城之间,沿源子河、桑干河、黄水河等地,以及交通要点进行布防。同时,有关防御工事将和阳方口一线建成的工事有机联结成一个整体。但如此一来,朔县境内的神头——清河寺——窑庄——南榆林——野猪洼一线的外部区域将处于61师防区之外。一旦日军向人民军发起攻击,61师防区之外的区域肯定将被战火波及,这也是为何陆东梁此前坚持要郭同仁将该县民众迁移的一大原因。

    在和郭同仁等人敲定相关事宜之后,六纵的工兵队伍也开入陆东梁等人指定的地点,并在61师官兵和郭同仁的帮助下加紧施工。而随着19军撤离大同的临近,工兵们也乘火车赶到大同附近,由北向南拆卸同蒲路上的铁轨并经由火车运向朔县等地加固有关工事。在西北空军的保驾护航之下,有关防御工程昼夜施工,进展很快。

    人民军在抢工,而日军也正向二战区前线官兵发动猛攻。

    10月10日,日军第14师团攻占石家庄;11日,第20师团攻占井陉。至此,香月清司指挥的华北方面军第1军在结束平汉线北部战事后,开始沿正太路向山西攻击前进。

    若非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此前已进入山西,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又沿正太路败退入山西,娘子关一线简直有被日军一鼓而下的可能战况之紧急,不但让坐镇娘子关的黄绍竑心惊肉跳,就是身在阳方口的阎锡山也紧张万分

    “俊如,可把你们给盼来了”也就在10月11日,当衣衫褴褛的卫立煌出现在阳方口二战区前方司令部时,阎锡山不顾其身上的邋遢,抓住卫立煌的手就一个劲的摇。

    “我来晚了让阎长官担忧,罪过,罪过”卫立煌苦笑着表示歉意,“来得匆忙,仪容不整,还请阎长官见谅”

    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本来在8月中奉命增援南口,可他们半路上却遇到日军的阻截,还差点被包了饺子。在南口失守后,卫立煌又接到增援保定的命令,等他带部队突破日军的拦截,却刘峙已经把保定给丢了其后,十四集团军又奉命赴援石家庄,可该部刚到石家庄外围,日军就占领了曲阳、定县,切断了该部去往石家庄的通道。没奈何,卫立煌又奉老蒋电令转进山西。

    就在十四集团军于11日进抵太原时,日军已经关上了山西向东通外外界的大门,兵临娘子关。要是卫立煌部行动迟缓几天,或者日军行动提前几天,那十四集团军势必被日军阻隔在山西之外届时,阎锡山兵力不足,肯定难以抵挡板垣和笠原的联合攻势,而卫立煌部也将面临结束平汉线和津浦线北端战事的日军疯狂反扑整个华北正面战场上的抗战形势也将急转直下可以说,形势确实是紧张到了极处

    “不晚,不晚,来了就好啊戎马倥偬,俊如这才是英雄本色啊”阎锡山长出一口气,心中暗道侥幸”

    稍一停顿,阎锡山又关切地问道部队现在到了哪里?需要休整多久?”

    “眼下部队已经到了太原,我让弟兄们在那里稍微整顿一下。”卫立煌苦笑着解释道,“从奉命增援南口至今,快有两个月了。弟兄们现在都快成叫花子了,总要换身衣服。等后天,就可以顶上来了”

    阎锡山巴不得十四集团军眼下就开赴前线,可嘴里却道近两个月转战奔波,部队确实疲惫了,应该休整几天的。”

    “救兵如救火,休息就不必了。”卫立煌正色道,“弟兄们到山西,为的就是打鬼子”

    卫立煌如此表态,让阎锡山的心彻底落到了肚子里。他之前虽然嘴上说的不,可心里却生怕卫立煌坐待晋绥军覆亡后再对日作战。一旦没了晋绥军做后盾,即便将来抗战胜利,这山西也不关他阎某人事了

    不过,阎锡山的心刚放下没两天,却因晋北战事紧张而又猛然给提到了嗓子眼儿

    就在14日夜里19军王靖国部撤离大同、怀仁,经山阴退守雁门关之后,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随即于15日分兵行动。其中,酒井镐次率领独立混成第1旅团北上攻击绥远;混成第15旅团步兵第16联队后藤十郎大佐率领步、骑、炮、工各兵种总计三千多日军,外加两个伪蒙军骑兵师沿同蒲线南下;笠原则率领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从怀仁、应县东部南下,攻击茹越口。

    赵振中此前曾建议过阎锡山,前方部队要在怀仁多顶些时候,逐次后撤,并沿途布置上地雷、炸药以迟滞日军行动。可19军王靖国部在后撤时,却没有走应县去茹越口,也没有派人沿途布置。当笠原所部绕过大同到怀仁之间的雷区后,由应县到茹越口之间便再无阻拦

    15日夜,笠原趁34军杨澄源所部疏于防范时,一举攻占了茹越口,并从北侧向繁峙方向发起攻击。尽管杨澄源指挥34军所部拼命阻击笠原所部,但先机已失,茹越口一线再难挽回。

    而茹越口一失,前方正在平型关一线与板垣所部作战的15军、17军、33军、35军都面临后路被断,遭受日军两厢夹击的危险

    阎锡山焦虑万分,却强做镇定,向卫立煌问道俊如,十四集团军还能赶得及吗不跳字。

    “阎公,来不及了前头部队刚赶到崞县,后边的还没过原平。”卫立煌满是懊悔地说道,“早知如此,我就不该让部队休整两天”

    “怪不得你”阎锡山也懊恼地说道,“要怪也怪我当年不该在石家庄修那个机场现在竟被日本人用来轰炸太原和周边的同蒲铁路”

    本来卫立煌算得不,这边有同蒲铁路,从太原北上内长城一线用不了多长。可谁知,日军竟利用石家庄西北大郭村的机场,于14日开始轰炸太原及同蒲线这样一来,就迫使卫立煌部夜间乘车北上。而同蒲线在原平之后就拐向了宁武,十四集团军要想赶往平型关前线,还要换乘汽车或者步行,由原平经崞县、代县、繁峙等地前往。这就影响了部队开进的速度。

    而日军用于轰炸太原的石家庄大郭村机场原本是阎锡山于28年修建的。期间曾因长期不用而被荒废。在日本挑起华北事变后,南京当局出于战备需要又重新开始修建了这个机场。但中国军队在此前的抗战中没用到这个机场,现在反而被日军用来攻击太原

    “阎公,俊如,眼下茹越口已失,繁峙也岌岌可危,平型关已无法再守下去。而一旦东、北两路日军合兵一处,其势力必然大涨。代县这边防御工事又不得力,我军恐怕无法在内长城一线持久。”战区参谋长朱绶光建议道,“是时候让前方部队撤下来了。届时,我军在代县和雁门关以西、以南地区同日军作战,还能得到西北空军的支持,要比眼下这个样子好得多。”

    “可从代县往南,都是平原谷地,这样的地势正利于日军坦克、装甲车辆的冲击。即便我军有来自西北的空中防护,恐怕也难以持久除非再向南,利用忻口一带的地势进行防御作战。”卫立煌却另有看法,“若能说通西北空军出动,掩护我军在忻口一带集结并抓紧构筑工事,局势仍有可为啊”

    阎锡山和朱绶光两人相互看看,都对方神色间的感慨。叹了口气之后,阎锡山说道我曾在忻口一线建设有永固工事。当初是为了防止占据晋西北的人民军南下突袭太原,现在却要用来对付日本人了”

    阎锡山还有话没说出来,赵振中在年初就曾提醒他加强忻口防御工事。虽然阎锡山后来也确实照办了,但那是出于有备无患的心理,他实际上对赵振中的建议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可自从日军进入山西后,战局的发展却一步步印证了赵振中眼光的精准、独到就说眼下阳方口一线,日军尚未突破平型关,人民军却准备构筑东向防御工事。阎锡山原本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在撵走,可眼下战局的发展却又再次证明了西北的超前眼光

    “不管当初如何,现在能用来对付日军就好”卫立煌笑道,“我看,就让前方部队逐次抵抗,交替掩护,向忻口一线集结。让14军和19军在雁门关和代县一线阻击敌军”

    14军李默庵部是十四集团军的主力部队,该部除了此前在北上增援南口时曾与日军交战过外,并无多大损失;而19军王靖国部虽说在大同前后坚持了13天,可在加固工事和西北空军的防护下,也并未遭受太大损失。卫立煌让这两部来打阻击也是眼下最恰当的。除了14军、19军是眼下临近代县的有生力量这一原因外,此举还意味着晋绥军、中央军联合抗战,而若加上为雁门关一线提供空中防护的西北,则是三方共抗日军的局面。

    阎锡山号称不倒翁,这些年早就磨练的浑身是心眼,转瞬间便明白了卫立煌的用意,便点头说道俊如有心了。就这么办吧”

    参谋长朱绶光忙着和楚溪春起草命令,阎锡山却环顾这个前方司令部后,感慨道在这里呆了一个半月了,眼下到了该走的时候了。就不时候能再看看”

    阎锡山很清楚,此番一去,除非等到抗战胜利,而且还能掌控山西,西北又恪守现有边界,这才能故地重游。

    “等过上三两年我们赶走了日本人,阎公随时都可”卫立煌宽解道。

    “希望如此吧。”阎锡山深深地叹了口气,心情黯然。

    16日,应阎锡山请求,周明远命令西北空军空二团出战雁门关、代县一线,与正对那里进行空中打击的华北方面军航空兵团独立飞行第9中队发生空战。

    这次空战可与大同空战缺乏地面指挥不同,通过架设在云中山脉海拔2400多米的大石人梁一带的雷达,西北空军能及时的获得东到繁峙、南到太原的广大空域的敌情信息,而洪飞也非常到位的对空二团进行了作战指挥,将铃木五郎大尉所指挥的8架95式战斗机和4架93式轰炸机全部给干掉

    西北空军出现在雁门关、代县一线,并再次全歼日军战机,这不但让板垣、笠原两部的攻势为之一滞,也让连失平型关、茹越口、繁峙的中国军队士气提升不少。毕竟,对于日军的重炮轰击,中国军队还可以躲,炮弹出膛后也依照弹道飞行,可飞机那玩意是能压在你头顶上追着你屁股打的在撤退之时,又缺乏有效防御工事,面对敌人飞机,大家可是连躲都没地方躲

    虽然损失了12架战机,可板垣、笠原西北空军并未对地攻击后,胆气登时又壮了起来,再次加强了地面攻势,由繁峙向代县攻击前进。

    就在内长城代县一线中、日军队打得火热的时候,61师却在酝酿着对日作战行动。

    “师长,这就是我们师侦察警卫营的秦平。他这两天带着一个排的弟兄从远处观察沿同蒲线推进的日军,了一些情况。我觉得我们可以集中火力搞一下这股小鬼子”61师直属侦察警卫营的魏泰崮两眼放光的建议道。

    在工兵去大同附近拆铁轨的时候,61师就出动侦察营在同蒲线两侧活动,了解地形并做出针对性的布置。秦平所带的排从13日就进入同蒲线西侧的山区,在王靖国带19军撤离后,他们就暗中跟随并观察日军的活动规律。

    由于铁路、公路被破坏,加上时不时遭遇到地雷,后藤十郎所率领的六千多日、伪军行进的速度并不快。15日一个白天只走出了27公里,停在了怀仁北部的里八庄一带。16日白天虽然多走出了一些距离,但后藤十郎却带队停在了金沙滩一带的日中城附近宿营。而且,在从怀仁离开时,后藤十郎的队伍中还多了一些对日军点头哈腰的汉奸,还多了十几辆大车。该部宿营之后,从日中城下风头能闻到明显的酒气。这便让秦平有了“搞一下”的想法。

    “你从金沙滩赶到朔县用了多长?”陆东梁问道。

    “我是6点从那边出发的,骑马赶到这边用了不到三个小时,估计距离有70多公里。”秦平显然特别留意过,很有把握的说道,“如果我们从这里出发,乘汽车到山阴,再急行军20多公里赶到金沙滩,估计也就3个小时左右。即便我们再休息一段,也完全可以在凌晨给日军一个惊喜”

    朔县以北的铁路已经被人民军工兵拆完,山阴以北的公路也被19军破坏,61师想赶赴金沙滩,除了在朔县和山阴之间可动用汽车,再步行外,就只能全部骑马了。可61师并没有骑兵团,全师上下也就能凑出8百左右马匹,而这还是因侦察营需要的缘故。

    “中间有地雷阻隔,我们最多在两侧对敌人进行打击,可汽车又无法靠近,我师骑兵又不多,我们解决敌人的骑兵?”陆东梁心中已有了逐一,但却考较道,“大老远的奔袭,又带不了多少重武器,就为了打个击溃战?”

    “师长,我们可以把全师的马匹集中起来,用做最后解决敌人的手段。”魏泰崮显然也琢磨出完整的方案,“只要用汽车向山阴运送一个步兵团,然后急行军到敌人外围埋伏,再将敌人向北的退路用地雷封死,只要我们每人携带一颗火箭弹,就完全可以把小鬼子打得半死不活剩下的就好收拾多了”

    是 由】.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