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里河山别样红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返航遇难(一) 第一章:返航遇难(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一) 第二章:旧时重现(二) 第二章:旧时重现(三) 第二章:旧时重现(四) 第三章:暂居太清(一) 第三章:暂居太清(二) 第三章:暂居太清(三) 第三章:暂居太清(四) 第四章:世事烟云(一) 第四章:世事烟云(二) 第四章:世事烟云(三) 第四章:世事烟云(四) 第五章:初定行止(一) 第五章:初定行止(二) 第五章:初定行止(三) 第五章:初定行止(四) 第六章:乱世图存(一) 第六章:乱世图存(二) 第六章:乱世图存(三) 第六章:乱世图存(四) 第七章:时代序曲(一) 第七章:时代序曲(二) 第七章:时代序曲(三) 第七章:时代序曲(四) 第八章:原始积累(一) 第八章:原始积累(二) 第八章:原始积累(三) 第八章:原始积累(四) 第九章:隐现锋芒(一) 第九章:隐现锋芒(二) 第九章:隐现锋芒(三) 第九章:隐现锋芒(四) 第十章:鲁麟洋行(一) 第十章:鲁麟洋行(二) 第十章:鲁麟洋行(三) 第十章:鲁麟洋行(四)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一)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二)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三) 第十一章:移交暗影(四)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一)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二) 第十二章:四海实业(三) 第十二长:四海实业(四)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一)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二)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三) 第十三章:百年大计(四) 第十四章:再铸根基(一)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二)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三) 第十四章:再铸基石(四)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一)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二)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三) 第十五章:有限合作(四)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一)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二) 第十六章:戮力同心(三) 第十六长:戮力同心(四)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一)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二)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三) 第十七章:青岛大学(四)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一)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二)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三) 第十八章:潜流激荡(四)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一)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二)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三) 第十九章:历史拐角(四)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一)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二)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三) 第二十章:鲁王宝藏(四) 第一章:远赴美国(一) 第一章:远赴美国(二) 第一章:远赴美国(三) 第一章:远赴美国(四) 第二章:南洋陈氏(一) 第二章:南洋陈氏(二) 第二章:南洋陈氏(三) 第二章:南洋陈氏(四) 第三章:风雨如晦(一) 第三章:风雨如晦(二) 第三章:风雨如晦(三) 第三章:风雨如晦(四) 第四章:石峰水泥(一) 第四章:石峰水泥(二) 第四章:石峰水泥(三) 第四章:石峰水泥(四) 第五章:匪患丛生(一) 第五章:匪患丛生(二) 第五章:匪患丛生(三) 第五章:匪患丛生(四) 第六章:张网以待(一) 第六章:张网以待(二) 第六章:张网以待(三) 第六章:张网以待(四) 第七章:摧枯拉朽(一) 第七章:摧枯拉朽(二) 第七章:摧枯拉朽(三) 第七章:摧枯拉朽(四) 第八章:战后忙碌(一) 第八章:战后忙碌(二) 第八章:战后忙碌(三) 第八章:战后忙碌(四) 第九章:连番兵祸(一) 第九章:连番兵祸(二) 第九章:连番兵祸(三) 第九章:连番兵祸(四) 第十章:变革肇始(一) 第十章:变革肇始(二) 第十章:变革肇始(三) 第十章:变革肇始(四)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一)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二)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三) 第十一章:鲁中新风(四)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一)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二)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三) 第十二章:转战沂蒙(四) 第十四章:巩固发展(一)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二)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三) 第十三章:巩固发展(四)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一)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二)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三) 第十四章:山中砺刃(四)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一)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二)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三) 第十五章:洞若观火(四)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一)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二)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三) 第十六章:沂蒙新莱(四)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一)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二)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三) 第十七章:根基初成(四)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一)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二)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三) 第十八章:坚固堡垒(四)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一)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二)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三) 第十九章:初露峥嵘(四)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一)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二) 第二十章:时局变幻(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一) 第一章:再入美国(二) 第一章:再入美国(三) 第一章:再入美国(四) 第二章:大浪淘金(一) 第二章:大浪淘金(二) 第二章:大浪淘金(三) 第二章:大浪淘金(四) 第三章:置地得州(一) 第三章:置地得州(二) 第三章:置地得州(三) 第三章:置地得州(四) 第四章:公司状况(一) 第四章:公司状况(二) 第四章:公司状况(三) 第四章:公司状况(四) 第五章:洪门大佬(一) 第五章:洪门大佬(二) 第五章:洪门大佬(三) 第五章:洪门大佬(四) 第六章:史海钩沉(一) 第六章:史海钩沉(二) 第六章:史海钩沉(三) 第六章:史海钩沉(四) 第七章:安泰机械(一) 第七章:安泰机械(二) 第七章:安泰机械(三) 第七章:安泰机械(四) 第八章:海外大略(一) 第八章:海外大略(二) 第八章:海外大略(三) 第八章:海外大略(四) 第九章:风暴前夜(一) 第九章:风暴前夜(二) 第九章:风暴前夜(三) 第九章:风暴前夜(四) 第十章:危机爆发(一) 第十章:危机爆发(二) 第十章:危机爆发(三) 第十章:危机爆发(四)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一)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二)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三) 第十一章:诸番收获(四)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一)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二)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三) 第十二章:故人臂助(四)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一) 第十二章:洛克菲勒(二)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三) 第十三章:洛克菲勒(四)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一)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二)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三) 第十四章:纽约州长(四)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一)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二)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三) 第十五章:华美银行(四)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一)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二)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三) 第十六章:资源方略(四)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一)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二)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三)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四)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一)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二)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三) 第十八章:绸缪南洋(四)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一)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三)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四)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一)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二) 第二十章:相约有期(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一) 第一章:乱世山东(二) 第一章:乱世山东(三) 第一章:乱世山东(四) 第二章:任重道远(一) 第二章:任重道远(二) 第二章:任重道远(三) 第二章:任重道远(四) 第三章:北上西行(一) 第三章:北上西行(二) 第三章:北上西行(三) 第三章:北上西行(四) 第四章:实业赈灾(一) 第四章:实业赈灾(二) 第四章:实业赈灾(三) 第四章:实业赈灾(四) 第五章:紧锣密鼓(一) 第五章:紧锣密鼓(二) 第五章:紧锣密鼓(三) 第五章:紧锣密鼓(四) 第六章:涉足关外(一) 第六章:涉足关外(二) 第六章:涉足关外(三) 第六章:涉足关外(四) 第七章:中原大战(一) 第七章:中原大战(二) 第七章:中原大战(三) 第七章:中原大战(四) 第八章:胜败之机(一) 第八章:胜败之机(二) 第八章:胜败之机(三) 第八章:胜败之机(四) 第九章:战后乱局(一) 第九章:战后乱局(二) 第九章:战后乱局(三) 第九章:战后乱局(四) 第十章:落脚晋绥(一) 第十章:落脚晋绥(二) 第十章:落脚晋绥(三) 第十章:落脚晋绥(四)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一)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二)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三) 第十一章:四通八达(四)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一)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二)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三) 第十二章:东风渐进(四)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一)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二)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三) 第十三章:意图所在(四)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一)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二) 第十四章:趁需而入(三) 第十四章:趁虚而入(四)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一)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二)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三) 第十五章:剿匪清乡(四)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二)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三) 第十六章:进退之间(四)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一)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二)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三) 第十七章:变乱迭起(四)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一)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二)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三) 第十八章:紧急应对(四)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一)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二)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三) 第十九章:陇东攻伐(四)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一)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二)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三) 第二十章:奠基西北(四) 第一章:多重准备(一) 第一章:多重准备(二) 第一章:多重准备(三) 第一章:多重准备(四) 第二章:预警东北(一) 第二章:预警东北(二) 第二章:预警东北(三) 第二章:预警东北(四) 第三章:再克宁夏(一) 第三章:再克宁夏(二) 第三章:再克宁夏(三) 第三章:再克宁夏(四) 第四章:异军突起(一) 第四章:异军突起(二) 第四章:异军突起(三) 第四章:异军突起(四) 第五章:战机再现(一) 第五章:战机再现(二) 第五章:战机再现(三) 第五章:战机再现(四) 第六章:立党为民(一) 第六章:立党为民(二) 第六章:立党为民(三) 第六章:立党为民(四) 第七章:西北惊雷(一) 第七章:西北惊雷(二) 第七章:西北惊雷(三) 第七章:西北惊雷(四) 第八章:震索视矍(一) 第八章:震索视矍(二) 第八章:震索视矍(三) 第八章:震索视矍(四) 第九章:大车以载(一) 第九章:大车以载(二) 第九章:大车以载(三) 第九章:大车以载(四) 第十章:如期爆发(一) 第十章:如期爆发(二) 第十章:如期爆发(三) 第十章:如期爆发(四)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一)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二)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三) 第十一章:不为瓦全(四)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一)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二)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三) 第十二章:大震遂泥(四)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一)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二)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三) 第十三章:迎难而上(四)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一)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二)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三) 第十四章:六路围攻(四)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一)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二)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三) 第十五章:防守反击(四)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一)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二)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三) 第十六章:事变丛生(四)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一)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二)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三) 第十七章:鸿渐于逵(四)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一)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二)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三) 第十八章:纷纷扰扰(四)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一)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二)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三) 第十九章:驱马入疆(四)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一)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三)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四) 第一章:长城抗战(一) 第一章:长城抗战(二) 第一章:长城抗战(三) 第一章:长城抗战(四) 第二章:限制接触(一) 第二章:限制接触(二) 第二章:限制接触(三) 第二章:限制接触(四) 第三章:蓄力西北(一) 第三章:蓄力西北(二) 第三章:蓄力西北(三) 第三章:蓄力西北(四) 第四章:厉兵秣马(一) 第四章:厉兵秣马(二) 第四章:厉兵秣马(三) 第四章:厉兵秣马(四) 第五章:东西进击(一) 第五章:东西进击(二) 第五章:东西进击(三)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第六章:干戈四起(一) 第六章:干戈四起(二) 第六章:干戈四起(三) 第六章:干戈四起(四) 第七章:急转直下(一) 第七章:急转直下(二)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第七章:急转直下(四) 第八章:西北气象(一) 第八章:西北气象(二) 第八章:西北气象(三) 第八章:西北气象(四) 第九章:腾飞之翼(一) 第九章:腾飞之翼(二) 第九章:腾飞之翼(三) 第九章:腾飞之翼(四)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第十章:春雷惊蛰(二) 第十章:春雷惊蛰(三) 第十章:春雷惊蛰(四)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一)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二)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三) 第十一章:其势已成(四)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一)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二)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三) 第十二章:兵锋东指(四)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一)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二)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三) 第十三章:水到渠成(四)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一)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二)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三) 第十四章:天堑通途(四)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一)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二)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三) 第十五章:动荡局势(四)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一)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二)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三) 第十六章:星火燎原(四)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一)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二)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三) 第十七章:比邻天涯(四)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一)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二)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三) 第十八章:明修栈道(四)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一)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二)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三) 第十九章:孤注一掷(四)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一)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二)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三) 第二十章:振聋发聩(四) 第一章:关山飞度(一) 第一章:关山飞度(二) 第一章:关山飞度(三) 第一章:关山飞度(四) 第二章:大风起兮(一) 第二章:大风起兮(二) 第二章:大风起兮(三) 第二章:大风起兮(四) 第三章:多事之秋(一) 第三章:多事之秋(二) 第三章:多事之秋(三) 第三章:多事之秋(四) 第四章:局势转折(一) 第四章:局势转折(二) 第四章:局势转折(三) 第四章:局势转折(四) 第五章:独立自主(一) 第五章:独立自主(二) 第五章:独立自主(三) 第五章:独立自主(四) 第六章:多管齐下(一) 第六章:多管齐下(二) 第六章:多管齐下(三) 第六章:多管齐下(四) 第七章:末日灾难(一) 第七章:末日灾难(二) 第七章:末日灾难(三) 第七章:末日灾难(四) 第八章:烽火狂燃(一) 第八章:烽火狂燃(二) 第八章:烽火狂燃(三) 第八章:烽火狂燃(四) 第九章:明夷不明(一) 第九章:明夷不明(二) 第九章:明夷不明(三) 第九章:明夷不明(四) 第十章:义利之间(一) 第十章:义利之间(二) 第十章:义利之间(三) 第十章:义利之间(四)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一)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二)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三) 第十一章:易纵为横(四)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一)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二)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三) 第十二章:初战晋北(四)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一)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二)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三) 第十三章:雄关漫道(四)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一)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二)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三) 第十四章:横空而出(四)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一)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二)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三) 第十五章:砺兵鏖战(四)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一)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二)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三) 第十六章:破釜沉舟(四)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一)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二)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三) 第十七章:一念之差(四)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一)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二)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三) 第十八章:兵势如水(四)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一)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二)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三) 第十九章:激水漂石(四)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一)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二)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三) 第二十章:虽远必诛(四) 第一章:前所未有(一) 第一章:前所未有(二) 第一章:前所未有(三) 第一章:前所未有(四) 第二章:兵戈再起(一) 第二章:兵戈再起(二) 第二章:兵戈再起(三) 第二章:兵戈再起(四) 第三章:主客之势(一) 第三章:主客之势(二) 第三章:主客之势(三) 第三章:主客之势(四) 第四章:此伏彼起(一) 第四章:此伏彼起(二) 第四章:此伏彼起(三) 第四章:此伏彼起(四) 第五章:四方云动(一) 第五章:四方云动(二) 第五章:四方云动(三) 第五章:四方云动(四) 第六章:纵横相间(一) 第六章:纵横相间(二) 第六章:纵横相间(三) 第六章:纵横相间(四) 第七章:新仇旧恨(一) 第七章:新仇旧恨(二) 第七章:新仇旧恨(三) 第七章:新仇旧恨(四) 第八章:时移世易(一) 第八章:时移世易(二) 第八章:时移世易(三) 第八章:时移世易(四) 第九章:南征北战(一) 第九章:南征北战(二) 第九章:南征北战(三) 第九章:南征北战(四) 第十章:大河滔滔(一) 第十章:大河滔滔(二) 第十章:大河滔滔(三) 第十章:大河滔滔(四)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一)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二)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三) 第十一章:载覆之道(四)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一)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二)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三) 第十二章:秋冬攻势(四)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一)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二)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三) 第十三章:纵横驰骋(四)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一)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二) 第十四章:遍地烽烟(四)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一)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二)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四)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一)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二)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三) 第十六章:对苏宣战(四)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一)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二)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三) 第十七章:兵分数路(四)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一)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二)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三) 第十八章:连锁反应(四)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一)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二) 第十九章:纵横交错(三) 九章:纵横交错(四)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一)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二)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三) 第二十章:利令智昏(四) 第一章:大洋惊涛(一) 第一章:大洋惊涛(二) 第一章:大洋惊涛(三) 第一章:大洋惊涛(四) 第二章:城下之盟(一) 第二章:城下之盟(二) 第二章:城下之盟(三) 第二章:城下之盟(四) 第三章:迎头痛击(一) 第三章:迎头痛击(二) 第三章:迎头痛击(三) 第三章:迎头痛击(四) 第四章:海空鏖战(一) 第四章:海空鏖战(二) 第四章:海空鏖战(三) 第四章:海空鏖战(四) 第五章:拦腰切断(一) 第五章:拦腰切断(二) 第五章:拦腰切断(三) 第五章:拦腰切断(四) 第六章:一记重锤(一) 第六章:一记重锤(二) 第六章:一记重锤(三) 第六章:一记重锤(四) 第七章:声南击北(一) 第七章:声南击北(二) 第七章:声南击北(三)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第八章:空前激烈(一) 第八章:空前激烈(二) 第八章:空前激烈(三) 第八章:空前激烈(四) 第九章:大幕拉开(一) 第九章:大幕拉开(二) 第九章:大幕拉开(三) 第九章:大幕拉开(四) 第十章:席卷千军(一) 第十章:席卷千军(二) 第十章:席卷千军(三) 第十章:席卷千军(四)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一)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二)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三) 第十一章:攻守易势(四)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一)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二)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三) 第十二章:排山倒海(四)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一)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二)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三) 第十三章:曙光已现(四)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一)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二)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三) 第十四章:雷霆之势(四)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一)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二)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三) 第十五章:千里跃进(四)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一)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二)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三) 第十六章:重心转移(四)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一)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二)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三) 第十七章:破冰而行(四)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一)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二)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三) 第十八章:秉以直道(四)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一)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二)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三) 第十九章:压顶之势(四)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一)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二)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三) 第二十章:北方大局(四) 第一章:大势滔滔(一) 第一章:大势滔滔(二) 第一章:大势滔滔(三) 第一章:大势滔滔(四) 第二章:新的征程(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七章:声南击北(四)
《万里河山别样红》
作者:东风浩然
更新时间:2024-01-21 11:46:04
字数:1243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万里河山别样红 !

    ??费章节(20点)

    从7月下旬开始,侵华日军反常的开始了大规模调动。不仅处于民众党武装两大战略集团之间的华北方面军调兵南下豫北、豫东,而且驻武汉及周边区域的第11军也开始沿平汉线南段和武汉——襄阳公路开始调动。甚至就连远在华东的日军第11军,也通过长江水道向武汉方向调动了两个师团的兵力。而日军第5飞行师团第1飞行团的百多架战机更是大举出动,对长江沿岸以及鄂北、豫中、豫南等地重庆当局的部队进行持续侦察和小规模空袭。日军这一系列举措让重庆当局、民众党、中共同时警觉起来。

    老蒋顾不得失礼,在匆匆会见了代表罗斯福来华处理中美合作的劳克林?柯里一行后,便召集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李宗仁、陈诚等一干要员分析日军动向目的所在。

    起初,一得到日军大举调动的消息,老蒋还以为畑俊六是要准备对民众党武装下手了,心中着实添了不少欢喜。毕竟,就现在对日军构成的威胁而言,民众党武装已远远大于重庆当局。而在人民军主力尚未及时调回西北,护卫军这几年又因粮食紧张而暂缓攻击势头的情况下,老蒋认为,畑俊六和冈村宁次是没有理由放过这一良机的。

    但在确认日军是增兵华中及豫中、豫南方向后,老蒋的心就凉了一大半。虽然日军从其所占据的豫东地区也可以对护卫军控制的豫东、鲁西南地区发动攻击,但老蒋却不认为畑俊六和冈村宁次会放着更有利于对护卫军发动攻击的冀中、苏北方向不用,而增兵华中日军这分明又是朝着重庆当局来的

    尽管对畑俊六和冈村宁次把当软柿子捏感到极为愤懑,可老蒋在骂了一连串的“娘希匹”后,也只能召集手下大将急商对策。毕竟,日军向华中方向调集重兵,这其后的攻击选择可就多了,不管其兵力指向豫、陕还是鄂西、川东,要是一个判断不准,那小鬼子可就打到重庆的家门口了

    “从目前得到的情报来看,日军此次向华中、豫中、豫南等地集中了华北方面军、第11军、第13军共约三十多万兵力。如此声势,所图非小。”会议一开始,老蒋便忧心忡忡地把问题摆到了桌面上,“此次召集诸位来,就是想找出日军的主攻方向,并拿出切实可靠的作战方案,以打退日军即将发动的攻势。大家可畅所欲言。”

    畑俊六和冈村宁次打算动用十一个师团、两个旅团,加上一个飞行团,总计二十六万多兵力对重庆当局一战区、八战区发动歼灭性打击。但老蒋并不清楚日军作战方案,而将第11军横山勇所部的七个师团、一个旅团全部算在日军用兵之列,这无形中就把日军的威胁给夸大了许多。特别是自抗战以来,凡是日军动用兵力在三十万左右的诸如淞沪、武汉等大型会战,重庆当局就没有赢过。这就更给老蒋及其军方大员们增添了心中阴影。

    “日军从华北、华东向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集中兵力,且自武汉至宜昌间的公路上,车辆往来频繁,我认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很可能会宜昌向西。”作为湖北省政府主席兼第六战区司令官的陈诚率先表明的看法,并进一步说道,“因沿江地势不利于大兵力展开,日军很可能会以一部兵力沿江而上,牵制我军部署于鄂西和川东兵力,另以主力攻击恩施方向,以扫清我军部署在四川外围兵力,为其后续的入川作战做准备。因此,我建议加强六战区和川东方向兵力,凭借地利把日军给挡在四川之外。”

    若是日军要攻击四川,那最近的道路便是经由鄂西攻击川东地区。但因巴东及三峡一带地势过于险要,日军是不可能从这里大举进兵的。剩下的就是陈诚所说的攻击恩施、咸丰,进而由川东南的黔江迂回攻击涪陵、重庆。

    当然,作为湖北省主席兼六战区司令官,陈诚多少也有几分私心。不管日军主力是否真的选择由鄂西西进,只要能加强六战区的兵力,陈诚坚守的把握就多了几分,而且与会众人也都无法否认鄂西、川东的重要性。至于日军在河南方向发动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陈诚认为,在日军已打通平汉线的情况下,一战区和五战区存在的作用只是给四川外围多增加一些保障,扩展一下周旋空间罢了,两者的重要性是无法同挡在四川家门口的六战区和八战区相提并论的。

    “恩施和川东方向确实重要,但也不能忽略鄂西北方向。”李宗仁提出不同意见,“如果日军从襄阳向西,攻占老河口后继续向西挺进陕南,并从那里攻击川东北方向,危害同样不小而以五战区仅有的兵力,是难以挡住日军三十多万重兵的”

    李宗仁现在指挥的五战区虽说仍有四个集团军,可其中由李品仙指挥的桂系主力第21集团军远在大别山中,与老河口之间还隔着日战区,该部除了在背后牵制一下日军力量外,是肯定无法加入主战场的。而其他第2、第22、第33几个集团军也均非老蒋嫡系,且连年作战损失严重,凭眼下二十万左右兵力,确实挡不住日军以优势重兵的攻击。

    “单凭五战区现有兵力,确实有些勉强。不过,一战区与五战区邻近,是能够及时增援的。”陈诚提醒道。

    “增援?”白崇禧嗤笑道,“日军现在占据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又有空中优势,一战区部队能在敌人空中打击下,靠双腿翻山越岭增援五战区?再说,这仗一打起来,日军是不会放着一战区不动的。一旦蒋铭三和汤恩伯部也牵连其中,一战区又有多少兵力增援五战区?”

    从地域上看,六战区位于鄂西南,而一战区则在豫西南,两者分别位于五战区南、北。但因日军占据了交通干线,五战区与其他两个战区的之间便就只剩下山地相隔。横亘在五战区、六战区之间的是荆山、大巴山,而位于五战区和一战区之间的则是伏牛山。

    “要不,让二战区向晋东南和黄河北岸佯动,牵制一下华北日军,再让八战区的兵力往东顶一顶,做好接应一战区或五战区的准备。”见陈诚一时无言,何应钦便提议道,“至于六战区方向,让九战区部队向湘西北靠拢一下,做出威胁日军侧后的姿态。随后,再根据实战当中敌人兵力配置和各战区作战情况,及时调整兵力部署。”

    “暂时也只能如此了。畑俊六这是摆明了利用其在交通上的优势来对付我们”面对眼下态势,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也只能叹道,“若是我们重点关注某一方向,日军可凭交通便利随时调整主攻方向,对我军兵力薄弱地区率先下手我敢肯定,作战一打响,日军一定会在鄂北、鄂西、豫中、豫南,甚至晋东南方向发起大范围的攻击在把我军各处兵力牵制住后,日军会从容调整主攻方向,选择某一区域进行重点突击届时,我们就是想调整兵力,可有山区阻隔也来不及了”

    白崇禧的分析让与会众人大为震惊,可仔细想想却竟果真如此。老蒋急切问道健生,难道就真的没有可行之法?”

    “钧座,要想破解日军利用交通优势对我各战区的攻击,除非各战区现有兵力足够精锐,能够在和日军对抗中不落下风,或者各战区的兵力能再增加上一倍以上”白崇禧轻轻摇了摇头,叹息着说道,“而现在,只能希望前方部队多坚持一些,好让后方抓紧整训出更多的新锐补充投入了。”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的。”就在老蒋大为失望的时候,一直静思的徐永昌却提出了另一建议,“如果在日军发起攻击后,政府能够呼吁民众党武装以及中共方面对华北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则日军的攻势必将中断。眼前的困局也将彻底扭转”

    若是换了别人提出如此建议,老蒋一定会怀疑其别有居心。可对于徐永昌,老蒋却不做此想,只认为此公一心为国。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象徐永昌那样,数次甘愿自解兵权,几十年保持本色不变的。

    “次宸,莫要提了从抗战以来,赵振中除了和百川兄的二战区还算有些合作外,同中央就一直处于敌对。民众党想要的是彻底摧毁先总理倡导而我党奉行至今的三民主义和法统,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央若是妥协了,那我们是要亡党亡国的别忘了,光亭他们可还在缅北受苦呢”老蒋摆了摆手,叹息道,“至于眼下的作战,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就按敬之和健生的提议办吧。”

    根据老蒋的决定,何应钦等人拟定了一系列的作战方案并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其中,由朱绍良、胡宗南负责的第八战区在增强黄河河防以及陕南防御的同时,还要派出一部兵力加强到豫西的灵宝、卢氏,以便随时增援一战区或五战区。

    在豫西北老河口一带的李宗仁第五战区,则增强武当山以东地区的守备,控制进入川、陕的要道。

    由陈诚负责的位于鄂西南的第六战区,则在九战区的配合下,增强长江及其南北两岸要地的防卫,以扼守川东门户。

    会后,老蒋又召见了奉命从雅安赶来的刘文辉、邓锡侯。了解川西南和西康东部地区的建设情况,以便为万一重庆难守,政府继续西迁做准备。

    早在38年的时候,老蒋就对重庆政府的继续西迁,预先进行过准备。不过,刘湘因此前救助灾民等事与老蒋心生芥蒂,同迁到重庆的国民政府一直貌合神离,老蒋便把邓锡侯从前线调回,任命其为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协同刘文辉专门负责川西南和西康的建设,以备必要时将国民政府再行西迁。

    但随着人民军于38年夏季从西藏向东进军到同普、武城等地,而刘文辉等人因行动迟缓,只控制了金沙江上游以东、大雪山以西的西康东部地区,老蒋建设西康的设想便大打折扣。可眼下日军重兵西进在即,重庆又地处川东,老蒋也便顾不得太多了。至少,雅安那边要比这里安全许多。

    重庆当局因日军重兵进攻在即,一时忙得不可开交。而赵振中、周明远在觉察到日军意图后,却又根据有关形势对“暴风雪”作战进行了新的调整。

    “老赵,看这样子,似乎小鬼子真想实施‘五号作战计划’了”拿着截获并破译的日军往来电报,周明远带着几分自责说道,“年初曾经破译过华北日军的电报,可那时受以前所知影响,没太在意。现在看,有些大意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大意了,我又何尝不是?”赵振中苦笑了一声,又沉吟道,“现在看来,应该是美军轰炸日本本土后,没按原定计划降落到浙、赣一带,反而降落山东半岛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就是浙赣会战没了,日军兵力没有被调集、分散到东南沿海。这就让畑俊六和冈村宁次有了足够的兵力来发动‘五号作战’。不过,或许这也会给我军的行动带来新的机会。”

    “只要护卫军能以有力兵力在豫北切断平汉线并挡住南下日军退路,那冈村宁次除了布置在晋北、察南的驻蒙军,以及在冀中、冀南用于防范我护卫军的有限兵力外,整个平津地区基本上无兵可用。”周明远当即点头赞同道,“如果我军能提前发动,那么平津作战将会顺利得多”

    “不光是平津作战会顺利,若华北日军重兵南下,而我军又能恰当的把握时机,那么就此打通陇海线也并非不可能”赵振中却看得更远一些,又道,“而且,我们将华北日军阻隔在陇海线以南,又封锁了渤海湾,南下日军北上无路,便只能呆在华中。这不但会缩短我党整顿华北所需要的,还会为我军将来江南作战奠定基础。只是,江南的民众要多受些苦难了。”

    可以预见,在失去华北,且又得到华北方面军南下兵力加强的情况下,畑俊六势必会纠集派遣军主力发动大规模的反扑作战。但因黄泛区和黄河的阻隔,加上护卫军重兵阻击,以及解决平津之后随时可以南下的人民军百万重兵,畑俊六只要脑袋没彻底进水就不会选择在如此不利形势下过早的进行战略决战。如此一来,只要老蒋不投降,重庆当局分散部署在南方的部队则理所当然的成为日军攻击的目标。届时,以畑俊六能调动的四、五十万日军向重庆方面发动攻击,江南战局将彻底糜乱。

    此外,一旦华北丢失,渤海湾被封锁,日军大本营也肯定会在震动之余做出激烈反应。除了调动关东军和朝鲜驻屯军对关内发动作战外,日军大本营最有可能的反应是抽调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部分兵力,加强到华南、华东,进而沿粤汉铁路和长江水道增兵华中。

    在日军大本营的这两种反应中,前者,民众党凭借其增调到华北的百万兵力足以粉碎关外增援日军的一切攻势,并为其后的东北和远东作战减少阻力;而后者,对重庆当局来说,却是雪上加霜

    周明远脑子反应也不慢,只片刻间便想明了赵振中设想中的利害关系,不由得咋舌叹道老赵,你这方案确实妙极先让小鬼子重创老蒋统治的核心力量,然后我们再南下收拾局面,这肯定会让我们将来进军江南的行动容易许多”

    “进军江南还有些遥远,就先让小鬼子替我们做一回恶人,把老蒋核心统治区梳理一遍。同时,也让更多的投机者、汉奸自动跳出来,将来我们南下后也好照单清理”赵振中挥手说道,“至于眼下,我们还是先好好考虑一下该如何调整原定的作战方案。既要保证平津作战的目标落到实处,又要把小鬼子堵在南方,还要争取打通陇海线”

    大体上来说,调整只涉及到护卫军西进兵力的多寡,以及空中力量和后勤补给的问题,对整个“暴风雪”作战方案的变动并不大。以护卫军冬季前后将达到一百多万的兵力,且又在华北日军重兵南下的情况下,增加护卫军西进兵力并不成问题,困难在于跨越黄泛区和黄河,并沿遭到破坏的陇海线向数十万冬季作战的大军补充作战物资。

    如果人民军届时不能自陇东出兵关中,并向东配合护卫军打通陇海线的话,那么就只能由护卫军从鲁西南向西调运物资。从鲁西南辗转至郑州,不算跨越新、旧黄河河道所增加的周折,仅路程便有两百多公里;若是延伸到洛阳,却是三百二十多公;西至潼关约为五百四十公里,到西安则近七百公里。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这足以对护卫军的作战行动带来不利影响。

    “既然我军能确保空中优势,为了确保西进作战顺利,在占据洛阳以后,可利用那里的机场,通过空军运输部队为其实施补给”赵振中决定道,“此外,只要日军进占西安,而朱绍良、胡宗南部又无法抵挡日军攻击,则我人民军可以‘出兵抗战’的名义,径直出兵东向控制宝鸡并沿陇海线西段东进,以争取与护卫军早日会师”

    “老赵,虽然这很来劲,可这会遭人非议的”周明远提醒道。

    “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地了?”赵振中不屑地一笑,又道,“叫得欢的无非是重庆当局及其御用文人罢了不用去管他他蒋某人的部队打不过小鬼子,难道还要拦着我们民众党武装消灭小鬼子不成?天下没这个道理”

    赵振中的这一决定,也意味着民众党政策开始产生了新的微妙的变化。

    而在陕北的老毛,得知日军的行动后,立即电令中共所部,明确要求放开大路,占领两厢,发扬我军运动战、游击战的优势,避免与敌优势兵力做正面交锋。另,趁敌进击,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尽一切可能壮大我党领导的力量,为迎接今后更大规模的作战早做准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