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会穿越的戒指 第二章 1910年的大清朝 第三章 这边的治安这么差么? 第四章 你就不怕我骗你? 第五章 现代社会的初次采购 第六章 高调进城 第七章 治病与大恩 第八章 你就估个价吧 第九章 在清朝的第一次交易(求推荐票) 第十章 利润是不是太凶残了点? 第十一章 不经花的一千万(求推荐票!) 第十二章 医疗合作计划(上) 第十三章 医疗合作计划(下) 第十四章 干脆把庄园买下来吧 第十五章 庄主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章 萧规曹随一切照旧 第十七章 回城攒实力 第十八章 精品百货(四K大章求推荐) 第十九章 挟洋自重分股权 第二十章 戒指升级了 第二十一章 一个亿万富豪的诞生 第二十二章 不如移民? 第二十三章 收拾心情再出发(上) 第二十四章 收拾心情再出发(下) 第二十五章 店铺被抢了? 第二十六章 去城外 第二十七章 你还搞不清楚现在的状况么? 第二十八章 空手圈地 第二十九章 文盲队伍不好带啊 第三十章 纪律问题没商量 第三十一章 换药不换汤的新地主制 第三十二章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第三十三章 倍增教学法 第三十四章 去南非买公司(二更求推荐) 第三十五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上) 第三十六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中) 第三十七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下) 第三十八章 初购军火(上) 第三十九章 初购军火(下) 第四十章 特种作战连(上) 第四十一章 特种作战连(下) 第四十二章 马文的野望? 第四十三章 部队新风 第四十四章 初战开始 第四十五章 有惊无险的胜利(上) 第四十六章 有惊无险的胜利(下) 第四十七章 信任问题与南洋劝业会 第四十八章 匪夷所思的利润(三更) 第四十九章 太平府的新主人 第五十章 无非是给钱罢了 第五十一章 不请自来的女侠(上) 第五十二章 不请自来的女侠(下) 第五十三章 牺牲要有价值 第五十四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上) 第五十五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中) 第五十六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下) 第五十七章 示好光复会(上) 第五十八章 示好光复会(下) 第五十九章 洗脑很重要 第六十章 组建特务机构(二更5K求推荐) 第六十一章 李丽的来意(三更求推荐) 第六十二章 美丽是挡不住的 第六十三章 我的学校我做主 第六十四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上) 第六十五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中) 第六十六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下) 第六十七章 文工团的诞生(上) 第六十八章 文工团的诞生(下) 第六十九章 会杂技的女子特勤队 第七十章 私人军事禁区 第七十一章 对农民诱之以利 第七十二章 这里是全民皆兵 第七十三章 新中正式步枪 关于73章的修改 第七十四章 跨时代的兵工厂(7K求推荐) 第七十五章 其实是为了显摆 第七十六章 最高机密(上) 第七十七章 最高机密(下) 第七十八章 走马观花 第七十九章 光荣党的入党仪式 第八十章 赤果果的野心 第八十一章 小规模的初次阅兵 第八十二章 马鞍山改编 第八十三章 陶成章见闻(1) 第八十四章 陶成章见闻(2) 第八十五章 陶成章见闻(3) 第八十六章 陶成章见闻(4) 第八十七章 陶成章见闻(5) 第八十八章 改组光复会 第八十九章 这不科学啊!(求首订!) 第九十章 全城总动员! 第九十一章 天生将种!(二更求订阅!) 第九十二章 掌握主动! 第九十三章 南京起义 第九十四章 搅动风云的蝗虫流动战 第九十五章 燎原之势 终于被解禁了,明天回复更新!(都看看吧,本章不花钱) 终于解禁了,明天恢复更新 第九十六章 清廷退位(求订阅) 第九十七章 一国两府 第九十八章 三井密约 第九十九章 新福利与新考验 第一百章 最需要的四类人 第一零一章 你到底是什么人? 第一零二章 自我反省 第一零三章 你是外星人吗? 第一零四章 终于放心了 第一零五章 历史的惯性? 第一零六章 理念不同 第一零七章 该干嘛干嘛 第一零八章 革命就是异想天开 第一零九章 先军政治 第一一零章 世易时移 第一一一章 欺人太甚 第一一二章 疑惑与军演 第一一三章 都没准备好 第一一四章 李氏新政 第一一五章 李志高的财政问题 第一一六章 自由汇率与华银联 第一一七章 你能拿我怎么样? 第一一八章 一声叹息 第一一九章 公道自在人心 第一二零章 铁证如山的鲸鱼丸号事件 第一二一章 这太儿戏了 第一二二章 桂园对话 第一二三章 养虎为患! 第一二四章 已经不合时宜了 第一二五章 战争的阴云 第一二六章 大华超市 第一二七章 实力对比与经济奇迹 第一二八章 这算不算趁火打劫?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七十八章 走马观花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作者:庄居易
更新时间:2024-02-05 10:08:21
字数:1273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

    参观完重工业部,李志高又去了轻工业部等其他研究部门,虽然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且他也给了研究人员很多鼓励,赞扬了他们的研究精神跟研究进度,但这么一圈走下来之后,从心底里来说,李志高却有些失望。

    原因无他,只因为进度太慢了。

    李志高可是提供了全套的详细技术资料,也提供了很多必要的设备,而且他们还有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先进的辅助设备,可就算在这么多好东西的辅助之下,他们的各方面进度依然很慢,很多部门可以说毫无进展。

    当然李志高也明白,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已经够努力了,可毕竟李志高提供的东西太过先进,而这些人对现代科学的理解又很少,就好比不学无术的学生去做数学题,你就算把课本拿给他抄,把公式定理啥的敞开给他看,他也抄不会。

    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等于在培养抄袭生,起码让他们知道怎么抄,抄哪里,这样就足够了,而要做到会抄袭,还需要很多时间,不是一朝一夕能行的。

    这样其实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李志高想早点有成果,就得去找基础知识扎实的人进来,可那样的人难找不说,也很难保证忠诚度,自己培养呢,又无法立刻见效,所以只能靠时间慢慢磨。

    不过李志高也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他们必然要走的阶段,东西跟知识可以给他们,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慢慢吃透,等这些人把基础知识学牢固,知识水平能到高中生以上的时候,技术就该吃的差不多,研究速度应该就会快一点了。

    换个思维想一下,他们接触这些才最多一两个月的时间,能有这种成果,比如最起码把武器生产线跟钢铁厂办起来,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能太苛求。毕竟像石油化工之类的工厂不像钢铁厂以及武器生产线那么简单,只是把设备安装好,然后按照艹作手册艹作就行,而是复杂度相当高,必须吃透技术才能做。

    之后,李志高着部分玉器跟黄金准时的回了一趟现代,在现代社会处理了一点小事儿,又照例在现代社会按照计划的赶点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学完一堂课,就接着学下一堂课,等时间差不多,才小睡个两小时,而一旦两小时的睡眠时间一过,继续再次起来学习,等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才从现代的仓库里带回早就预备好的物资,重新回了1910年。

    也就是说,李志高一天的行程安排相当紧,在1910年还好说,相对总有一点自由时间,可反而在现代社会,他却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因为他除了要处理公司的业务,跟人谈走私之类的事儿外,就是紧张的参加各种训练班,学习各种技术。

    这也是没办法,很多东西必须他亲力亲为,否则很难让1910年的人尽快了解,而出于保密,他不可能带其他现代人过去,所以只能难为一下自己,亲自去学各种知识了,好在异于常人的精力,给了他这种支持,倒也暂时不算难熬。

    回清朝之后,时间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七点钟,李志高照例是先找到早早起床打拳的尹锐志,先一起吃了个比较简单的早餐,然后就开始新一轮的视察。

    按照李志高的说法,党员干部分布各地,要召集起来需要时间,所以先等一等,中午再给他办入党仪式,这之前么,可以继续带他参观一下别的部门。

    接下来,李志高带尹锐志分别参观了其他不那么敏感的工厂,比如用现代设备的纺纱厂,织布厂,还有用现代设备的肥皂厂、火柴厂、卷烟厂等轻工业的工厂,依然让尹锐志惊讶了一路,也让李志高继续爽了一路,感觉压力瞬间就小了很多。

    看完工厂,李志高又带尹锐志去参观在这边的自办学校,这个名叫马鞍山综合学校的地方,顾名思义,是综合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诚仁夜校这几个级别的学校职能,高中则暂时没有。

    这里的学校,教材都是从现代弄来的修改版,老师是一些从城里请来的读书人,学生则除了那些佃户工人军人的孩子们外,也有不少成年人,比如那些有空的佃户工人啥的,也都会来这里学习。

    暂时来说,这里只是按部就班的教授基础知识,要求也不高,只求这些学生在方面能认多点字,数学方面会基本的四则运算,历史方面起码知道中国过去的基础历史,不会把宋朝放在唐朝之前就行。

    除了学基础知识外,这里的学校跟太平学府不同的地方有很多,首先这个学校不是封闭化教学,学生学完了可以放学回家。其次教授的对象基础知识更差,更广泛,除了教孩子,也教大人,基本都是在教文盲,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扫盲班。当然最不同的一点就在于,这里不但教授普通基础知识,还培训其他职业技能,比如学生会根据基础知识掌握的多少,要分别学习开汽车,开农用机械,开挖掘机等机械,还要学会使用柴油抽水机、打井机等设备。

    这一下子,就连尹锐志自己都看出来,太平学府那里,李志高是真正的在办教育,注重的是基础教育,而在这里,李志高分明是在办职业培训学校,要的不是知识姓人才,只是知识型工人。

    还真让尹锐志说对了,李志高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因为他明白,城里的人知识相对扎实,那是要放长线钓大鱼,而这些城外的农民么,本身基础知识就太差,指望他们重新跟城里人比不太现实,不如直接培养成产业工人,那对自己的贡献更大。

    要不说呢,李志高这一万五千多亩地的私人领地,连兵带民加起来也六万多了,说句不好听的,就凭现在的条件,别说一万五千亩,更别说这里实际的耕地只有六千亩不到,就算一万五千亩全是最好的水浇地,也养不活六万多人。这里的人说实话,吃的喝的都是李志高从现代社会弄来的粮食在支撑,暂时来说是消耗大于产出。

    那么,李志高为啥要在这么少的土地上养这么多人呢?很简单,他并不是在搞慈善,而是在做试点,在以这些土地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以及预备役。

    谁都知道,产业工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先把种子工人培养出来,然后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工带工。

    如果只是招收难民当工人或者士兵,根本不用那么麻烦,花钱招收就是了,但那不是李志高需要的,他需要建立一种新秩序,那就是不但要有工厂里的工业工人,农村土地上也要培养出合格的,会进行现代农业艹作的农业工人。

    李志高这一万五千多亩的私有领地,除了核心的军营跟工业区外,还划了两个试验村,进行的都是现代化的新农村改造。

    也就是说,这两个试验村里,村民有自己可以自由选举农会成员,而农会呢,暂时不但有村委会的职能,也因为还管理最低收成保证金,并且有自由兑换银元卷的功能,所以也有农村信用社外加保险公司的职能,是一个权力很大,职能很复杂的基层部门。

    这样的一个农会组织,农会的会长权力很大,因此除了要村民推选外,最重要的是要经过李志高的点头认可。也就是说,你村民选出来只是第一步,李志高不认可,那就当不成会长,而一旦成了农会的会长,就必须加入光荣党,成为光荣党的党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不得有丝毫反抗跟违背。说白了,农会的会长就是类似村支书的存在,副会长则是村主任一样的存在,而农会的会长从一开始诞生的曰子起,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民选干部,农会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民选组织,只是李志高控制农村,强行推行他那套新方案新政策的组织。

    不管怎么说,实验村成立后,各个实验村的村民,就会以农会为纽带组织起来,让孩子都统一送到这边的学校免费上学,享受免费教材免费校服以及免费的三餐。大人除了老年人外,不论男女,都要上夜校,进行统一的扫盲培训,也就是说白天给孩子上课,晚上给大人上课。

    此外,成年人中的青壮除了上夜校扫盲外,还要统一学习新农业技术,统一进行现代化的耕作外,还要进行统一的军事训练,这些都是强制要求的,男女都得参加,不过为了照顾此时的风俗习惯,女子不会跟男子混编,而是单独组织一支全部是女人的红色娘子军,去参加生产以及进行战斗,以此最大限度的增加劳动力跟战斗力。

    所有这些政策,必须严格执行,一旦有人因为不满而进行抵制反抗,就会立刻全家被踢出村子,再也享受不到村里的待遇了。

    因此,李志高之前对尹锐志所说他能力有限,暂时只能收容这么多人,意思不是他养不起更多的人,而是目前的试点暂时只能这么大,再多就控制不来,毕竟这里最关键的是学校教育,而如果地方再大,人再多的话,教育质量就会下降了。

    虽然李志高也不认为他这两个实验村以后能立刻全国推广,但这毕竟是一个思路,是一种比照,正如李志高之前说的,学他者生,像他者死,有这么个参照物,以后推广更灵活的新农村政策,就有一定的参考,特别是那些基层农会组织,以后绝对要推广出去,那是自己实力的基础保证啊!

    除了这种扫盲学校,在这里还有一种特殊学校,那就是军校。

    这里毕竟除了佃户工人外,还有不少军人,而军人是李志高目前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所以对于提高军人的战斗力,他一直都是不遗余力。

    这里的军校名叫太平军校,军校地点则建在陈家庄老训练营里。

    太平军校目前主要是教授陆军,对象都是军队中的骨干,这个军校除了进行基础教育,也就是扫盲教育外,还会进行军事方面的教育,而教材则是李志高从后世弄来的。

    有意思的是,这个军校的校长虽然是李志高兼任,但副校长却是马文个美国人,而且,这里的教官有一半多都是美国人。

    可以这么说,当初马文弄来的美[***]官,现在全都成了这个军校的教官,不再负责部队的具体训练。

    李志高这么做,除了集中利用这些美[***]人的学识,更好的教导自己的士兵,充分发挥这些美[***]人的剩余价值外,还有一点最重要的,那就是保密!

    没错,事到如今,李志高已经显露出不少先进东西了,别的不说,光说之前那次打巡防营的战斗,那一顿劈天盖地的炮火,不但让自己人吓住了,就连那些参加战斗的美[***]人也吓住了。

    虽然事后李志高解释说,他是提前埋藏了火药在附近,但显然无法让那些懂行的美[***]人满意,后来没办法,为了不得罪这帮美国人,为了以后更好的合作,他才吐露了火箭炮这个武器。

    当然,火箭炮本身相当简陋,关键的是火箭弹,而因为当初火箭弹的射程很短,因此李志高将错就错,干脆就说火箭弹的射程不超过一千米,而且还从现代搞了些山寨的火箭炮。比如火箭炮的弹头虽然填装黄色火药,但推进剂却成了黑火药,而不是铝热剂等现代推进剂,而这些山寨的减弱威力的火箭炮生产出来后,还让那些美国人亲自试了试。

    结果不用说,推进剂变成黑火药,爆炸威力虽然差不多,但准头太差了,超过二百米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而且距离太短,最多也就是飞四百来米,只能当做近距离支援武器。

    这一下子,美国人瞬间就没了兴趣,虽然爆炸威力不错,但距离太近,准头太差,这种武器对中国人来说或许不算啥,但对美[***]人来说,这样的武器太危险了,弄不好敌人没打到,先打到自己人了。

    按照美[***]人的理解,射程这么近,根本就没多大用处,因为自己的大炮可以远距离摧毁你,而在这个时代,大炮,特别是远程巨炮才是真正的战争之王,如果没有足够的射击距离,爆炸威力再强也没用,要不然,西方国家难道生产不出这种武器?纯粹是没必要!

    就这样,火箭炮暂时糊弄过去了,而这也给李志高提了醒,那就是不能放任美国人乱看,所以就专门搞了个军校,把这些美国人供起来,让他们当老师,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

    别说,这些美国人当兵不行,对部队的控制力啥的都不足,但当老师还是很合格的,毕竟他们有成熟的近代军事技术,特别是对炮兵的使用以及后勤的理解很不错,在战争工事的修建方面也很有独到之处,特别适合打近代战争。

    当然,有了后世的知识,不可能光教授西方的军事技术,毕竟西方跟东方还是有些不同,所以李志高也增加了华人教师,这些华人教师原本不是军人,过去都是私塾先生,他们负责教授士兵文化知识以及历史知识,同时也照本宣科的教授李志高从现代弄来的军事理论。

    由于学员大都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李志高弄来的现代军事理论也没啥高深的,什么孙子兵法之类的统统没有,而是更实在的军事知识,其中主要就是**的六条战术原则,即:一点两面战术、四快一慢战术、三猛战术、四组一队战术、三三制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这些。

    这六条战术原则看起来简单,但却十分有用,特别适合中国地区的作战,也特别适合李志高目前给部队安排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一学就会。毕竟当初**的部队文盲率也很高,他的这些东西能行,自己这些人也一样可以。

    除了这些训练法外,李志高还结合后世我军五六十年代的训练方法以及军事守则,制定了部队的步兵艹典,教授给这些在军校的学生,毕竟这些人以后都是基层军官种子,以后扩兵什么的,都靠他们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在军校里学习的人,基本都是李志高当初第一批训练的老团练兵,说直白点就是那三百五十个变成巡防营步兵队的士兵。

    当初,为了更快的掌握太平府,所以部队灭了老巡防营之后,没有进行太大改变,而是让团联营直接进入太平府城,进行足够的镇压跟威慑,后来虽然又招兵买马,但依然让那老团练的主力呆在城里。再后来,当初的后勤兵变成了警察,而那三百五十人的主力部队却依然在巡防营的军营里进行封闭化训练,但那也只是为了应急。

    等后来,局势稳定了,光靠警察就能稳定城内,于是李志高又陆续把兵给调换了,也就是说,把新兵变成巡防营步兵队,而原来的巡防营步兵队,那些最早跟随李志高,并且打过仗见过血的老人,则统统塞进这个刚建好不久的军校里,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很明显,这三百五十个士兵,外加特别挑选过来学习的五十名原特种部队成员,这一共五百人的学员,就是李志高要培养的第一批种子军官,因此寄予了厚望,其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核心工业区。

    因为十分重视,所以不但李志高经常抽空过来亲自讲课,讲授近代中外战争的案例以及进行点评,也亲自讲授**的那六点战术原则,并多次跟他们进行互动,讲授爱国的重要姓以及中外目前的形势,甚至连大概什么时候造反,都讲的明明白白。

    可以这么说,这个军校是李志高最近来的最勤的地方之一,这些军校学生,也全部都已经加入了光荣党,是李志高最铁杆的支持者。

    这个太平军校,就成了尹锐志这次走马观花的最后一个参观点,稍后的入党仪式,也会在军校内举行。

    ————————

    ps:原本有很多要交代的地方,不过很多读者说进度太慢,为了加快进度,一些前面挖的坑就在这一章中简单交代了,之后会加快一点进度的,希望大家能满意。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