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会穿越的戒指 第二章 1910年的大清朝 第三章 这边的治安这么差么? 第四章 你就不怕我骗你? 第五章 现代社会的初次采购 第六章 高调进城 第七章 治病与大恩 第八章 你就估个价吧 第九章 在清朝的第一次交易(求推荐票) 第十章 利润是不是太凶残了点? 第十一章 不经花的一千万(求推荐票!) 第十二章 医疗合作计划(上) 第十三章 医疗合作计划(下) 第十四章 干脆把庄园买下来吧 第十五章 庄主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章 萧规曹随一切照旧 第十七章 回城攒实力 第十八章 精品百货(四K大章求推荐) 第十九章 挟洋自重分股权 第二十章 戒指升级了 第二十一章 一个亿万富豪的诞生 第二十二章 不如移民? 第二十三章 收拾心情再出发(上) 第二十四章 收拾心情再出发(下) 第二十五章 店铺被抢了? 第二十六章 去城外 第二十七章 你还搞不清楚现在的状况么? 第二十八章 空手圈地 第二十九章 文盲队伍不好带啊 第三十章 纪律问题没商量 第三十一章 换药不换汤的新地主制 第三十二章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第三十三章 倍增教学法 第三十四章 去南非买公司(二更求推荐) 第三十五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上) 第三十六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中) 第三十七章 不简单的新老板(下) 第三十八章 初购军火(上) 第三十九章 初购军火(下) 第四十章 特种作战连(上) 第四十一章 特种作战连(下) 第四十二章 马文的野望? 第四十三章 部队新风 第四十四章 初战开始 第四十五章 有惊无险的胜利(上) 第四十六章 有惊无险的胜利(下) 第四十七章 信任问题与南洋劝业会 第四十八章 匪夷所思的利润(三更) 第四十九章 太平府的新主人 第五十章 无非是给钱罢了 第五十一章 不请自来的女侠(上) 第五十二章 不请自来的女侠(下) 第五十三章 牺牲要有价值 第五十四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上) 第五十五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中) 第五十六章 橡胶风波狙击战(下) 第五十七章 示好光复会(上) 第五十八章 示好光复会(下) 第五十九章 洗脑很重要 第六十章 组建特务机构(二更5K求推荐) 第六十一章 李丽的来意(三更求推荐) 第六十二章 美丽是挡不住的 第六十三章 我的学校我做主 第六十四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上) 第六十五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中) 第六十六章 中医借壳复兴计划(下) 第六十七章 文工团的诞生(上) 第六十八章 文工团的诞生(下) 第六十九章 会杂技的女子特勤队 第七十章 私人军事禁区 第七十一章 对农民诱之以利 第七十二章 这里是全民皆兵 第七十三章 新中正式步枪 关于73章的修改 第七十四章 跨时代的兵工厂(7K求推荐) 第七十五章 其实是为了显摆 第七十六章 最高机密(上) 第七十七章 最高机密(下) 第七十八章 走马观花 第七十九章 光荣党的入党仪式 第八十章 赤果果的野心 第八十一章 小规模的初次阅兵 第八十二章 马鞍山改编 第八十三章 陶成章见闻(1) 第八十四章 陶成章见闻(2) 第八十五章 陶成章见闻(3) 第八十六章 陶成章见闻(4) 第八十七章 陶成章见闻(5) 第八十八章 改组光复会 第八十九章 这不科学啊!(求首订!) 第九十章 全城总动员! 第九十一章 天生将种!(二更求订阅!) 第九十二章 掌握主动! 第九十三章 南京起义 第九十四章 搅动风云的蝗虫流动战 第九十五章 燎原之势 终于被解禁了,明天回复更新!(都看看吧,本章不花钱) 终于解禁了,明天恢复更新 第九十六章 清廷退位(求订阅) 第九十七章 一国两府 第九十八章 三井密约 第九十九章 新福利与新考验 第一百章 最需要的四类人 第一零一章 你到底是什么人? 第一零二章 自我反省 第一零三章 你是外星人吗? 第一零四章 终于放心了 第一零五章 历史的惯性? 第一零六章 理念不同 第一零七章 该干嘛干嘛 第一零八章 革命就是异想天开 第一零九章 先军政治 第一一零章 世易时移 第一一一章 欺人太甚 第一一二章 疑惑与军演 第一一三章 都没准备好 第一一四章 李氏新政 第一一五章 李志高的财政问题 第一一六章 自由汇率与华银联 第一一七章 你能拿我怎么样? 第一一八章 一声叹息 第一一九章 公道自在人心 第一二零章 铁证如山的鲸鱼丸号事件 第一二一章 这太儿戏了 第一二二章 桂园对话 第一二三章 养虎为患! 第一二四章 已经不合时宜了 第一二五章 战争的阴云 第一二六章 大华超市 第一二七章 实力对比与经济奇迹 第一二八章 这算不算趁火打劫?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十七章 陶成章见闻(5)
《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作者:庄居易
更新时间:2024-02-05 10:08:29
字数:1218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 !

    李志高从一开始就注重农村建设,经过半年多的发展,至少在李志高的直接辖地里,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建设的相当不错,就算拿到后世也算合格了,更不用说在这清末。

    首先,在李志高那两个直辖实验村里,由于大量使用农用机械,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劳动力也得到大量的解放,很多种地等工作,都是妇女老人去做,已经不需要太多劳动力了,再加上使用高产粮食作物,这里的两个村,粮食产能已经超过了十个村。

    特别是高产作物,虽然经历了八月份的涝灾,但由于及时排涝抢收,水稻产量还是达到了惊人的亩产586公斤!也就是1172斤!

    这可是个惊人的产量,此时太平府当地的亩产量,就算是水稻,就算是丰收年,平时亩产也不会超过三百斤,一般的亩产都是在两百斤出头,现在遭受了涝灾,还能亩产千斤,这直接就吓住了所有的知情村民。

    之后,再三确认后,所有的村民就从吃惊到欢呼,对李志高更加感恩戴德!

    因为按照之前的协议,粮食还是按照四六分,也就是上缴六分,留下四分,这一千一百多斤粮食,就算四成,那也是四百六十多斤,比平时多了好多倍,这能不让他们高兴么?

    更不用说,李志高还提供免费教育等优惠措施,可以这么说,在粮食丰收之后,对李志高最铁杆的,就是这两个村的村民,谁要是敢反对李志高,这两个村的村民就先不答应。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两个村粮食大丰收,而且亩产这么高,立刻就引起了周围人的羡慕嫉妒恨,于是新一轮的打土豪,求收留的风暴开始了。

    前文说过,李志高虽然圈了不少地皮,但多是没多少人的山头,看重的是里面埋藏的铁矿跟煤矿等矿产,至于农田,李志高只是把马鞍山附近划了一万五千亩,再多,一来是李志高暂时精力不足,能力有限,二来,就是过了这个数,大多数都是其他人口比较稠密的乡村,当地的宗族地主势力很大,他们是宁可当鸡首,也不肯卖地的。

    对这些当地的宗族地主势力,李志高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不是不能,而是没必要,反正当时他的接纳能力就有限,加上不想过多刺激外界,这才闷头自己搞了一万五千多亩地试验田,其中的优惠措施,也只是对贫困人士有吸引力。

    正因为李志高的试验田土地上待遇很好,对那些地主吸引力虽然不大,但其他佃户可是羡慕的不行,可惜他们没有田地可献,只能跑去卖劳力,于是纷纷都跑去李志高的底盘,就算不种地,哪怕当兵当工人也很不错。

    这样一来,那些地主就慌了,于是纷纷转变成恶霸,靠打手强行看住那些佃户,不许他们随便跑路,而这些佃户往往有家有业,也很难只身逃亡,加上当时李志高实力有限,暂时断了继续招工的口子,于是这才暂时稳定住了局势。

    可到了现在,李志高的领地上已经开办了大大小小的工厂,招工需求旺盛,加上武装力量强大,因此许多附近的佃户都跑了,跑去李志高的底盘里当工人,别说没有地的佃户,就连那些有土地的中农富农,也为了逃避税负,纷纷抛弃田产,跑到李志高的底盘去讨生活。

    之所以形成这种用工潮,主要是跟李志高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钢铁工业有关。

    李志高之前虽然买了不少设备,但由于本地的人还没吃透这些技术,因此产能一直上不来,但随着好学的技术人员对技术越来越懂,随着工人越来越熟练,随着一座座高炉跟转炉的开工,本地的钢铁产量也是节节升高。

    目前,李志高的钢铁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本地铁矿石以及小煤矿为原材料,以高炉跟纯氧顶吹转炉为主的钢铁体系,不过这些钢铁主要是民用,军用钢还是用电炉。

    钢铁体系发展起来后,李志高又在附近发展小五金以及五小工业,也就是把技术资料给一些实力比较强的民间资本,然后让这些民间资本依托自家的钢铁重工业基地,发展小五金工业。

    除了发展小五金,其他小煤矿、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也大量开放给民间资本,鼓励民间办厂。

    由于李志高这边的重工业体系越来越健全,原材料不缺,所以其他配套企业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用工缺口,缺人自然就要提高工人待遇,这样一来,工人待遇远远高于农民,这才是佃户以及其他少地农民来这里求发展的主要原因。

    当然,除了薪水更高外,在李志高的地盘上,其他方面的吸引力也很强,比如要是去工厂当工人,不但工厂包伙食,还能享受子女免费上学,享受减免的医疗服务等,这些待遇对以前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丝毫不比薪水的吸引力低。

    过去,是因为李志高自己断了招人口子,别人没法子,才继续在原地呆着,现在李志高摆明了来者不拒,那还不可劲儿的跑?

    这样一来,很多周围的地主就发现,自家土地上的佃户越来越少,都跑去李志高那里了,如果人都没有了,光有地皮有啥用?可这些地主又不敢强行派人抓人,因为李志高已经放话,不准这些地主随意约束自由人,否则就要进行惩罚!

    开玩笑,李志高的军队最近剿匪十分凶狠,现在又实力大增,连洋人跟朝廷都怕了他,自己在他底盘讨生活,怎么敢不听话?

    就这样,很多地主也想开了,干脆卖地皮给李志高,然后也去开工厂,或者直接加入李志高的农场联合会,类似连锁加盟形势的农场主。

    所谓的农场联合会,主要是针对地主的,也就是说,地主加入这个联合会以后,就好比是加盟商,地皮还是地主的,地皮上种什么,怎么种,依然是地主说了算,到时候,如果土地上有收成了,那么工作的劳务农民会得到三成,联合会拿三成,加盟地主拿四成。

    虽然地主拿的地租少了,但是加盟后,联合会可以给加盟地主以成本价提供各种高产作物的种子幼苗,各种成本价的农药化肥,还能以低价租用各种农用机械,这样一来就会极大的增加产量,总起来说肯定只会比过去更好。

    另外,在地主土地上干活的农民,也得由地主提前按月支付薪水,让他们衣食无忧,等土地有收成之后,再从干活农民的分成里扣,至于最低收成保障,这个地主跟农民都有,这部分由农场联合会总会负责。

    也就是说,这其实还是大农场制度,或者大农业公司制度,只不过地主以土地作价加盟,种什么虽然是总会说了算,但产量如何却还是地主自己说了算。

    如果地主上心点,多购买联合会提供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多留心农产品市场,多监管自家土地的农民,监督他们好好干活,让农民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去做,提高农民的生产率,那么土地上的收入只会比过去更多;但如果懒散,任由农民自己糊弄,那收入就会很低,只能吃保障,而如果连续三年吃保障,就会被踢出农场联合会,再也享受不到相关的加盟商待遇了,而一旦不是加盟商,最起码一个高产作物种子就买不到了。

    李志高那些高产作物,都是后世弄来的杂交品种,只能是第一代能种,如果是丰收后留种,根本不行,因此也不怕别人偷去,因为那根本没用。

    换句话说,控制了种子,李志高就等于控制了这里的农业,控制了农民跟地主,他们必须得听自己的,否则就不卖种子给他们,这点跟他控制了特效药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技术型垄断!

    当然,这些主要是李志高底盘周围的人,更偏远一些的地方受影响还比较小,可在李志高的高产作物爆发产能之后,所有人都人心浮动了!

    因为,1910年这一年的年景并不好,进入六月份之后,一开始是旱灾,然后八月份又连降暴雨来了涝灾,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可那些农民一点保障都没有,过去有官府以及地主武装压制着,还敢怒不敢言,只能自己去当流民,但当李志高掌握了太平府,给穷人撑腰,不准地主武装随意约束佃户之后,农民的心气就高了。

    就在知道李志高的土地制度后,那些没加入农场联合会的地主土地上,佃户都开始闹腾了,好一点的,是集体去地主家请愿,差一点的,直接就暴力抗争,至于那些地主团练,因为有李志高部队的警告,都不敢乱动,如果被强逼的狠了,干脆就跑路了,因为谁也不想当出头鸟,被李志高的民兵给枪毙!

    要知道,李志高的主力部队还好,平时约束很严格,但李志高那些警察部队、党卫军部队以及许多民兵部队,可都是眼里不揉沙子,平时也最恨这些地主恶霸的团练武装,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镇压农民,那铁定是抓起来枪毙,这种事儿已经发生过多次,他们可不敢再次顶风作案。

    换句话说,在太平府李志高控制的区域,不再允许地主招募团练武装,过去建的团练武装暂时不追究,但不准对任何本地农民动武,特别是对有身份证的农民更加不能乱动,动了,就得执行太平府的新法律,到时候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点没商量余地。

    就这样,所有的地主也看清了形势,纷纷加入农场联合会,也就是说,太平府至少在当涂县区域,所有的地主几乎都加入了农场联合会,受联合会的制约跟指导,可以预见的是,因为有了高产作物,如果第二年的粮食产量能有实验村的产量,哪怕只有一半,就算地租少了,但地主们过的也能比过去好。

    当然,这里面肯定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农场联合会也是采取自治选举的原则,李志高只是提供高产作物种子以及农药化肥跟各种农业设备,具体分配却由农场联合会的会员联合决定。

    具体说来,地主加盟之后,你本身就成了会员,不但享受会员待遇,也可以参与只能会员参加的农场联合会议,会议上可以选举会长,也可以选举其他干部,甚至自己去竞选。

    农场联合会的会议定期举行,会长以及联合会的干部也定期选举,选上的干部呢,有分配物资以及审查联合会会员的权力,这样一来,增加了大家参政的热情,上传下达更快,一些小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纠正,保证让大多数人满意。不过呢,跟军队一样,农场联合会的会员就罢了,但要当会长,必须先成为光荣党党员,只有光荣党的党员,才能被选举为会长,而会长的权力是最大的。

    这一点,农场联合会跟农村保障联合会在某种情况是一样的,首脑都必须是党员,只不过农村保障会的会长更像是村支书,规模小一点,但权力更多;而农场联合会的会长更像是农业公司的执行总裁,权力可能不如农村保障会的会长,但规模更大,不局限在一个村。两者其实不冲突,也可以一人兼任。

    除了这些让陶成章自己也发蒙的各种农业政策,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让陶成章看到十分心惊,因为马鞍山附近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据说光施工队的工人就超过十万人,这十万多工人每天都在用各种机械跟新材料卖力的修铁路,修公路,修房子……总之,看这个架势,马鞍山附近正在快速兴建起一座新城市!

    根据周正斌的陈述,新的城市以后就叫新太平市,这个新城市里,学校医院还有市政大楼等建筑,会建设在娃娃塘附近,而那个娃娃塘,现在已经被李志高正式命名为雨山湖。也就是说,根据规划,雨山湖区以后就是新城市的市政中心,属于居民区与商业区,而马鞍山附近,则是重工业区与军事管制区,即将完工的马鞍山港,则是未来的物流港口区。

    整体的城市规划,是李志高在后世找人设计的,具体建设方面,工程师还是那些美国工程师,他们搞工程建设还是很有一手的,而具体施工人员,则是雇佣的闲散劳动力,那十万人的规模,就是这个了。

    十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好在李志高现在啥都不缺,就是不缺钱,不缺钱,工人就不缺,实际上当建筑工人的收入不差。每个建筑工每月最少有五元银元卷,等于五块墨西哥鹰洋,这收入可以比拟此时的新军普通士兵了,而一个壮劳力,哪怕是当最普通的建筑工人,每月的收入在此时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五口。

    可以说,光给这些人开薪水,每月支出就要达到八十万元,还不算其他建设耗费,好在李志高现在不缺钱,这才能玩这么大手笔的建筑队!

    人手跟钱财不缺,而像钢筋水泥之类的东西,马鞍山的钢铁厂水泥厂等已经可以自产,虽然质量不如后世的,但搞建设还是可以的;而沥青等物,也是使用本地炼焦工厂的煤焦沥青,虽然质量差点,但铺路足够了;其他的像红砖、砂石等物,也是本地自产,但这些厂子一般都是把技术给民间资本,让他们搞民营,只有工程机械是从现代进口的。

    只是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建筑行为,就养活了大量的人口,刺激了大量消费,并带动了许多民营企业,顺便还收获了人心,可以说一举多得。唯一的不好,就是花钱有点多,但李志高有那些卖药以及卖各种不锈钢产品,各种手表,各种曰化用品的收入,完全可以撑得住,更不用说还有太平府本地的各种税收。

    实际上,李志高现在的收入已经是多元化,不仅仅是靠从现代倒腾轻工业品了,他靠后世的设备机器,在本地开设的许多工厂,也已经开始发力,但他自己主要是建设重工业,比如钢铁厂,发电厂,化工厂等,其他轻工业,他是以技术以及设备入股的形势,放开让民营资本进入,主要是一种扶持状态。

    到目前为止,李志高在辖地大力发展五小工业,其中技术加设备参股的工厂,就有水泥厂、机械厂、肥皂厂、火柴厂、卷烟厂、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面粉厂、味精厂等等等等新式工厂,除了这些工厂,也大力鼓励服务业,像餐饮业、酒店业、理发美容等行业也都大力支持、甚至连**澡堂等娱乐行业也进行了正规化管理,但像大烟馆、赌场等地却一律取缔。可以说,太平府每天都有新工厂或者新公司在开办,工业能力不断增强,人均生产总值节节攀高,只从这里看,就是一片生机勃勃。

    总之,陶成章在这里连续考察了十天,可以说能去的地方都去了,能看的地方也都看了,虽然其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但总起来说,还是一个让他十分满意的地方,觉得这才是未来中国要走的方向,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跟李志高合作的信念。

    而就在这时,多曰不见的李志高终于出现了,双方见面后二话不说,直接就开始了最直接的合作会谈,并很快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方案。

    ——————

    这几章个人觉得描写略显草率,不过这是为了加快进度,才把之前写的很多章节删掉,合并成这几章,算作一个简单交代。因为问过几个人,他们都反应如果继续细写,反而会觉得没意思,因此这里只要描述一个大概就好,不必深究。

    ;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