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宋兵器谱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死去活来 第二章 家徒四壁 第三章 相濡以沫(上) 第三章 相濡以沫(下) 第四章 吴健 第五章 灾难 第六章 打压 第七章 悬赏 第八章 第一件武器 第九章 登徒子 第十章 生财之道 第十一章 猎熊(上) 第十一章 猎熊(下) 第十二章 贪心 第十三章 扔进熊窝 第十四章 归信县 第十五章 领赏 第十六章 流风大盗 第十七章 走出山坳 第十八章 刁难 第十九章 打赌 第二十章 吴氏军工(上) 第二十章 吴氏军工(下) 第二十一章 珠算问世 第二十二章 一鸣惊人 第二十三章 当头儿了 第二十四章 霹雳弹 第二十五章 齐云社 第二十六章 齐大保 第二十七章 发财了 第二十八章 留一手 第二十九章 回易 第三十章 借鸡生蛋 第三十一章 财源广进 第三十二章 机会来了 第三十三章 绝不同流合污 第三十四章 出兵灭盗 第三十五章 流风盗现 第三十六章 肩负重任 第三十七章 万分危急 第三十八章 杀无赦 第三十九章 霹雳弹发威 第四十章 解救,开始! 第四十一章 一网打尽 第四十二章 扭转局势 第四十三章 雷霆手段 第四十四章 定计灭盗 第四十五章 炸!炸!炸! 第四十六章 火器之威 第四十七章 迟来的援军 第四十八章 青云之路 第一章 雄心万丈 第二章 宋神宗 第三章 宋神宗的期许 第四章 好男莫当兵 第五章 副指挥使 第六章 这是兵么? 第七章 立威 第八章 获得军心(上) 第八章 获得军心(下) 第九章 前程似锦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上)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中)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下) 第十一章 大宋第一 第十二章 开个小灶 第十三章 最好的弓 第十四章 正式回易 第十五章 大唐遗风 第十六章 辽国的阴谋 第十七章 名刀问世 第十八章 斩虏刀 第十九章 传承的是雄风 第二十章 奇才!奇才! 第二十一章 王韶 第二十二章 千古悲歌 第二十三章 嚣张的契丹人 第二十四章 痛打辽狗 第二十五章 千古憾事 第二十六章 周世宗 第二十七章 纳贡馆 第二十八章 拜访林洪 第二十九章 打上门来 第三十章 斩虏刀扬威 第三十一章 放马过来 第三十二章 燕赵男儿 第三十三章 自投罗网 第三十四章 认罪 第三十五章 罪证 第三十六章 扬眉吐气 第三十七章 满载而归 第三十八章 太好了!太好了! 第三十九章 耶律洪基 第四十章 耶律洪基的怒火 第四十一章 山雨欲来 第四十二章 吴氏采矿法 第四十三章 大军压境 第四十四章 战云密布 第四十五章 辽军攻城 第四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四十七章 炸死你! 第四十八章 硬仗 第四十九章 气贯长虹 第五十章 血战!血战! 第五十一章 翻身仗 第五十二章 雄州激战(上) 第五十二章 雄州激战(下) 第五十三章 再度围城 第五十四章 妙计守城 第五十五章 司马光 第五十六章 血战归信 第五十七章 入城者,死! 第五十八章 死亡时刻 第五十九章 奇迹 第六十章 犯大宋者,必诛! 第六十一章 复仇的怒火 第六十二章 天大的胜利 第六十三章 雄州危急 第六十四章 耶律洪基的底牌 第六十五章 危急关头 第六十六章 各怀机心 第六十七章 唯一的希望 第六十八章 增援雄州 第六十九章 神兵天降 第七十章 里应外合 第七十一章 关门打狗 第七十二章 活捉耶律明 第七十三章 雄州大捷 第七十四章 大宋第一胜仗 第七十五章 希望破灭时 第七十六章 汴京的怪现象 第七十七章 你,可以滚了 第七十八章 吴骥!吴骥! 第一章 声名鹊起 第二章 胜利的滋味 第三章 晋升将军 第四章 天子门生 第五章 大宋秘辛 第六章 宋朝的谋划 第七章 未来之星 第八章 耶律洪基的决断 第九章 招兵买马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上)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中)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下) 第十一章 痛并快乐着 第十二章 陌刀 第十三章 突飞猛进 第十四章 破虏弓 第十五章 演武(上) 第十五章 演武(中) 第十五章 演武(下) 第十六章 劫岁币? 第十七章 岁币交接 第十八章 归信军出动 第十九章 皮室军 第二十章 设伏 第二十一章 目标,皮室军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上)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中)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下) 第二十三章 意义非凡 第二十四章 再接再励 第二十五章 先辈荣光 第二十六章 凯旋而归 第二十七章 传说中的军队 第二十八章 便宜行事 第二十九章 响亮的耳光 第三十章 身膺重任 第三十一章 不服气? 第三十二章 震慑 第三十三章 还有谁不服? 第三十四章 是齐云社? 第三十五章 精兵之路 第三十六章 以战养战 第三十七章 大干一票 第三十八章 齐云社首领 第三十九章 强强联手 第四十章 出其不意 第四十一章 作威作福 第四十二章 收获丰厚 第四十三章 大劫特劫 第四十四章 江山如画 第四十五章 筹谋 第四十六章 大谋划 第四十七章 新的开端 第四十八章 朕准了! 第四十九章 致命威胁 第五十章 强硬回应 第五十一章 大练兵 第五十二章 火炮 第五十三章 惊天大爆炸 第五十四章 意外之喜 第五十五章 秋风起,大军动 第五十六章 大军出动 第五十七章 大掳掠(上) 第五十七章 大掳掠(下)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上)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中)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下)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上)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中)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下) 第六十章 天大的胜利 第六十一章 王师来了! 第六十二章 我们会回来! 第六十三章 胜利班师 第六十四章 惊怒交加 第六十五章 轰传天下 第六十六章 喜悦无边 第六十七章 太祖誓碑 第六十八章 西夏的谋划(上) 第六十八章 西夏的谋划(下) 第六十九章 针锋相对 第七十章 曹太后 第七十一章 出狠招 第七十二章 惊天谋划 第七十三章 相互算计 第七十四章 王韶面君 第七十五章 王韶说宋神宗 第七十六章 宋神宗的誓言 第七十七章 种师道 第七十八章 紧锣密鼓 第七十九章 曹太后干政 第八十章 这是机会 第八十一章 何时动手? 第八十二章 司马光的恐惧 第八十三章 时间确定 第八十四章 大举进军 第八十五章 大幕拉开 第八十六章 清除、暗杀 第八十七章 抵达涿州 第八十八章 大军云集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一)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二)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三)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四)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五)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六)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七)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八)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九)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一)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二) 第九十章 新年新气象 第九十一章 新年贺礼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一)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二)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三)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四)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五)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六)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七)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八)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九) 第九十三章 疯狂反扑 第九十四章 两军对阵 第九十五章 调戏你 第九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九十七章 叫嚣千军 第九十八章 横扫千军 第九十九章 归信军Vs皮室军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上)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中)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下) 第一0一章 巅峰对决(续 上) 第一0一 巅峰对决(续 下) 第一0二章 西夏出兵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一)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二)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三)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四)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五) 第一0四章 中计了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一)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二)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三)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四) 第一0六章 战歌嘹亮(上) 第一0六章 战歌嘹亮(下)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一)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二)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三)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四)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五)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一)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二)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三)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四)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五)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六)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一)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二)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三)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四)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五)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六)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七)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八)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九)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十)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十一) 第一章 大军压境 第二章 英雄之路 第三章 仓皇而逃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上)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中)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下)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上)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中)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下) 第六章 兵临城下 第七章 一鼓而下 第八章 妙计破城 第九章 血债血偿 第十章 威震西夏 第十一章 夺取横山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战(上)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战(下)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上)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下)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上)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中)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下) 第十五章 气象一新 第十六章 统领大军 第十七章 河西震动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上)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下) 第十九章 三军拥戴 第二十章 灭西夏之策 第二十一章 斩来使 第二十二章 吴骥的条件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为奸(上)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为奸(下) 第二十四章 一箭双雕 第二十五章 大唐遗民 第二十六章 来自中原的喜讯 第二十七章 西兵的变化 第二十八章 心惊胆跳 第二十九章 打回原形 第三十章 进军兴庆府 第三十一章 河西战鼓动地来 第三十二章 数西夏之罪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一)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二)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三)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四)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五)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六) 第三十四章 西夏灭亡 第三十五章 西域来客 第三十六章 游子归来 第三十七章 万国震恐 第三十八章 兵发西域 第三十九章 解决女真 第四十章 契丹末日 第四十一章 重返巅峰(终章) 结束语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下)
《大宋兵器谱》
作者:殷扬
更新时间:2024-02-04 06:27:19
字数:768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宋兵器谱 !

    “吴都指挥,你不会是能造出这样的手弩吧?”郑太很是惊讶,大声问询,一双眼睛瞪得滚圆。

    此事的关键,就在手弩能不能达到要求,若手弩达到要求,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若是手弩达不到要求,一切都是枉然。

    “可以试试。”吴骥点头,道:“如今归信军装备的手弩,我发现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应该没甚问题。”

    在经过这一战之后,吴骥发现手弩应该作些调整,改进之后的手弩,射程应该更远,更有力道。用来装备骑兵的话,问题不大。

    “太好了!”郑太、皇甫嵩、齐大保三人齐声赞成。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在敌人够不着你的时候,而你能给敌人以有效杀伤,这其中的好处不用说了,好得不得了。

    “还有一点,我准备给骑兵装备长枪。”吴骥接着剖析,道:“你们想,在两军相接之时,眼下都是挥着刀准备砍杀。可是,这也可以利用利用。当骑兵冲锋时,先用手弩射,后用弓弩射杀,再端着长枪冲锋,不管对手是骑兵还是步兵,先狠狠捅上一下再说。”

    郑太、皇甫嵩、齐大保的眼睛放光了,越听越有味。

    “战马冲锋起来,很有力道,杀伤力特别大,要不利用利用,岂不可惜?”吴骥的声音有些高,很是兴奋。

    骑兵冲锋,会是惊天动地的,冲击力特别强,手里若是有一枝长枪,对着敌人狠狠一捅,那好处还用说么?给捅上了,不是筋断骨折,就是死亡。

    若不用长枪,而是挥着刀砍杀,这着实是一种浪费,经吴骥这一提醒,郑太再也忍不住了:“先不说能不能造成多少伤亡,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会让敌人产生混乱。在战场上,要堂堂之阵,才能胜利。一旦产生了混乱,就给了敌人以可趁之机,这是好办法呀!”

    战场上的混乱,一个不注意,会演变成溃败,若能给敌人造成混乱,绝对不能手软。

    “着实是好办法。”皇甫嵩、齐大保齐声赞同。

    “前朝的骑兵,就装备了马槊,冲击起来,战果真的是不错。”郑太有些叹息的是:“只可惜,本朝缺少战马,骑兵的使用越来越差,竟然向契丹人学了。契丹人的骑射之术是不错,来去如风,可是,遇到前朝的骑兵,伤亡惨重。武则天只派了一支偏师,就打得契丹人差点灭种,契丹人龟缩了几百年不敢有异动。”

    “还有这种事?”吴骥、皇甫嵩、齐大保很是惊讶。没想到,今曰横行的契丹人,竟然差点在唐朝手里给灭绝了。

    “是真的!”郑太重重点头:“前朝之时,说起骑兵战术,着实比契丹人高明得多,尽管契丹人是天生的骑手射手,在装备上比起前朝差得远。就是到眼下,契丹人虽有所提高,还是没有达到前朝的高度。”

    唐朝骑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巅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力惊人,冲杀起来犀利无敌。

    “如此说来,这装备长枪一事,就是势在必行了!”皇甫嵩很是赞同,下了结论。

    “那是自然!”郑太和齐大保齐声赞同。

    “吴都指挥能看出契丹骑兵的不足之处,虽是才从军没多长时间,这份眼力就不简单呀。就是王韶也没有这份眼力!”郑太是赞不绝口。

    整个宋朝,真正重视骑兵的将领并不多,运用骑兵最好的莫过于岳飞了,其次就算要狄青了。除些之外,很少有人重视骑兵,更别说倾力打造骑兵。

    究其原因,就在于马匹不足,而又马政败坏,不能养出优良的骏马,只得向辽国和西夏购卖,而这两国知道宋朝的短处,漫天要价,宋朝认为得不偿失,就转而制订了“以步制骑”的策略。

    这一策略简直就是骑兵的催命符,使得骑兵的地位一落千丈,重视骑兵的将领少之又少,能打造出一支精锐骑兵的,整个宋朝,只有岳飞一人了。岳家军人数不算多,却有一支战力比起女真骑兵还要强悍的骑兵队伍,这在宋朝是绝无仅有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就是,打造一个骑兵的花费可以装备五个步兵了。因而,宋朝为了省钱,而不是走精兵之路,转而全面推行“以步制骑”的策略,大量组量骑兵,范仲淹、韩琦、沈括这些人物,都支持这一策略。

    就连宋神宗、王安石、王韶都没有跳出这一窠臼。

    “过奖了!”吴骥谦逊一声,道:“这砍杀不够凶狠,这是明摆着的事情。雄州骑兵装备的是麻扎刀,太轻,力道不足,砍杀起来,不够凶猛。若是换上斩虏刀的话,那就不同了。”

    郑太率先赞成:“前朝的横刀比麻扎刀重,砍杀更加有力,更凶狠,有了斩虏刀,这问题就解决了。使用不得其法,又怎生说?”

    吴骥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抿着嘴唇,想了想,声调陡然转高:“兴许,这就是大宋武功不振,老是给契丹人压着打的原委所在了!”

    “啊!”这话太惊人了,郑太三人齐声惊呼。

    宋朝打不过辽国,给辽国压着打了上百年,宋朝就找了上百年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说法非常之多,就没有一种如吴骥这种说法的,把宋朝武功不振归功于对骑兵的使用不得其法。

    宋朝打不过辽国,更多的人倾向于宋朝[***]无能,而不是归结于骑兵。

    “这话怎讲?”郑太率先发问,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打量着吴骥。

    “我了解雄州军的使用,他们是把骑兵分散的,分到各个营,用来支持步兵作战。”吴骥猛的站起身道:“这简直就是犯罪!”

    “吴都指挥,大宋的骑兵都是这样用的啊,他们也没错!”皇甫嵩有些不赞成吴骥的说法,为雄州军辩解。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宋的武功就不振了!”吴骥有些气愤,道:“就是雄州军这样的精锐,仍是免不了把骑兵分散使用,其他的军队呢?还不分得很散?”

    “着实如此。”郑太点头道:“就是禁军,也是把骑步分散的,诸班直,都有一定数量的骑兵。更可恨的是,诸班直的骑兵,有马者不过三成,余者没马,虽有骑兵之名,却无骑兵之实。”说到此处,郑太不住摇头,很是惋惜。

    “竟有这种事?”吴骥很惊讶。禁军,是宋朝最精锐的军队,用来护卫京师的,禁军的骑兵有马不过三成,没马的达到七成,这也太扯淡了。

    “千真万确!”郑太狠狠点头。

    “如此分散,不如打散了重组,把骑兵集中起来,组成真正的骑兵。”吴骥马上就想到了应对之策。

    “不是没人提出过,却是没人敢动。”郑太耸耸肩,有些无奈。

    “算了,我们还是说我们的事吧,禁军的事儿不归我们管。”吴骥很懊恼:“我的看法,就是把骑兵集中起来使用。哪里需要,就派到哪里去。若是象雄州军那般,分散使用的话,这骑兵有与没有,没差别。”

    冷兵器时代,骑兵是王牌兵种,以其高速机动能力、惊人的冲刺力而闻名。有了一支精锐的骑兵,就有了来去如风的本钱,就可以对敌人的弱点下手。

    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把骑兵集中使用。秦汉隋唐之世,中国拥有很多骑兵,动辄出动数万、十万、十数万,这是何等的惊人。这些骑兵集中使用,利用骑兵的惊人机动能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是汉武帝击破匈奴的关键。

    有了骑兵,还需要有相应的骑兵理论。卫青、霍去病之辈,就是掌握了骑兵大军团作战的天才,在他们的率领下,强汉大军纵横驰骋,打得匈奴束手无策。

    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号称可以在马背上过一辈子,在强汉大军面前,还是不给生生击破?并非匈奴强,而是汉朝找了更好的骑兵使用办法,给骑兵比匈奴更精良的装备,更灵活的战术。

    秦汉隋唐之际,骑兵都是集中使用的,是作为主力兵种在使用。而步兵,只能担负起辅助作用,用来帮助骑兵作战。是以,秦汉隋唐取得了惊人的武功。

    而宋朝,正好相反,把骑兵的地位一降再降,一直降到无人问津,沦落成了步兵的辅助兵种。把集中使用骑兵的准则给抛到脑后去了,骑兵成了辅助兵种,用来支援步兵作战。

    这一颠倒,结果就是截然不同了,秦汉隋唐之际鼎盛的武功一下子没了,宋朝给异族压着打,最后还给蒙古人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把坦克集中起来使用,组建装甲集群,进行攻坚突破。而英法联军,其拥有的坦克数量与质量,都比德国人的坦克要多要好,可是,在纳粹德国的闪电战面前,却是溃不成军,根本组织不起抵抗。

    正是因为宋朝把骑兵分散使用了,遇到契丹人的进攻,就是处处遭到契丹袭击,却是无可奈何,不能反击。

    吴骥的提法,是自唐朝灭亡以来,对骑兵最为正确的使用方法。若宋朝改变“以步制骑”的做法,把骑兵集中起来使用,组建数万精锐骑兵还不是问题。再加上宋朝的科技优势,要改变整个形势并非不可能。

    (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