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宋兵器谱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死去活来 第二章 家徒四壁 第三章 相濡以沫(上) 第三章 相濡以沫(下) 第四章 吴健 第五章 灾难 第六章 打压 第七章 悬赏 第八章 第一件武器 第九章 登徒子 第十章 生财之道 第十一章 猎熊(上) 第十一章 猎熊(下) 第十二章 贪心 第十三章 扔进熊窝 第十四章 归信县 第十五章 领赏 第十六章 流风大盗 第十七章 走出山坳 第十八章 刁难 第十九章 打赌 第二十章 吴氏军工(上) 第二十章 吴氏军工(下) 第二十一章 珠算问世 第二十二章 一鸣惊人 第二十三章 当头儿了 第二十四章 霹雳弹 第二十五章 齐云社 第二十六章 齐大保 第二十七章 发财了 第二十八章 留一手 第二十九章 回易 第三十章 借鸡生蛋 第三十一章 财源广进 第三十二章 机会来了 第三十三章 绝不同流合污 第三十四章 出兵灭盗 第三十五章 流风盗现 第三十六章 肩负重任 第三十七章 万分危急 第三十八章 杀无赦 第三十九章 霹雳弹发威 第四十章 解救,开始! 第四十一章 一网打尽 第四十二章 扭转局势 第四十三章 雷霆手段 第四十四章 定计灭盗 第四十五章 炸!炸!炸! 第四十六章 火器之威 第四十七章 迟来的援军 第四十八章 青云之路 第一章 雄心万丈 第二章 宋神宗 第三章 宋神宗的期许 第四章 好男莫当兵 第五章 副指挥使 第六章 这是兵么? 第七章 立威 第八章 获得军心(上) 第八章 获得军心(下) 第九章 前程似锦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上)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中) 第十章 吴骥练兵(下) 第十一章 大宋第一 第十二章 开个小灶 第十三章 最好的弓 第十四章 正式回易 第十五章 大唐遗风 第十六章 辽国的阴谋 第十七章 名刀问世 第十八章 斩虏刀 第十九章 传承的是雄风 第二十章 奇才!奇才! 第二十一章 王韶 第二十二章 千古悲歌 第二十三章 嚣张的契丹人 第二十四章 痛打辽狗 第二十五章 千古憾事 第二十六章 周世宗 第二十七章 纳贡馆 第二十八章 拜访林洪 第二十九章 打上门来 第三十章 斩虏刀扬威 第三十一章 放马过来 第三十二章 燕赵男儿 第三十三章 自投罗网 第三十四章 认罪 第三十五章 罪证 第三十六章 扬眉吐气 第三十七章 满载而归 第三十八章 太好了!太好了! 第三十九章 耶律洪基 第四十章 耶律洪基的怒火 第四十一章 山雨欲来 第四十二章 吴氏采矿法 第四十三章 大军压境 第四十四章 战云密布 第四十五章 辽军攻城 第四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四十七章 炸死你! 第四十八章 硬仗 第四十九章 气贯长虹 第五十章 血战!血战! 第五十一章 翻身仗 第五十二章 雄州激战(上) 第五十二章 雄州激战(下) 第五十三章 再度围城 第五十四章 妙计守城 第五十五章 司马光 第五十六章 血战归信 第五十七章 入城者,死! 第五十八章 死亡时刻 第五十九章 奇迹 第六十章 犯大宋者,必诛! 第六十一章 复仇的怒火 第六十二章 天大的胜利 第六十三章 雄州危急 第六十四章 耶律洪基的底牌 第六十五章 危急关头 第六十六章 各怀机心 第六十七章 唯一的希望 第六十八章 增援雄州 第六十九章 神兵天降 第七十章 里应外合 第七十一章 关门打狗 第七十二章 活捉耶律明 第七十三章 雄州大捷 第七十四章 大宋第一胜仗 第七十五章 希望破灭时 第七十六章 汴京的怪现象 第七十七章 你,可以滚了 第七十八章 吴骥!吴骥! 第一章 声名鹊起 第二章 胜利的滋味 第三章 晋升将军 第四章 天子门生 第五章 大宋秘辛 第六章 宋朝的谋划 第七章 未来之星 第八章 耶律洪基的决断 第九章 招兵买马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上)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中) 第十章 组建骑兵(下) 第十一章 痛并快乐着 第十二章 陌刀 第十三章 突飞猛进 第十四章 破虏弓 第十五章 演武(上) 第十五章 演武(中) 第十五章 演武(下) 第十六章 劫岁币? 第十七章 岁币交接 第十八章 归信军出动 第十九章 皮室军 第二十章 设伏 第二十一章 目标,皮室军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上)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中) 第二十二章 硬仗(下) 第二十三章 意义非凡 第二十四章 再接再励 第二十五章 先辈荣光 第二十六章 凯旋而归 第二十七章 传说中的军队 第二十八章 便宜行事 第二十九章 响亮的耳光 第三十章 身膺重任 第三十一章 不服气? 第三十二章 震慑 第三十三章 还有谁不服? 第三十四章 是齐云社? 第三十五章 精兵之路 第三十六章 以战养战 第三十七章 大干一票 第三十八章 齐云社首领 第三十九章 强强联手 第四十章 出其不意 第四十一章 作威作福 第四十二章 收获丰厚 第四十三章 大劫特劫 第四十四章 江山如画 第四十五章 筹谋 第四十六章 大谋划 第四十七章 新的开端 第四十八章 朕准了! 第四十九章 致命威胁 第五十章 强硬回应 第五十一章 大练兵 第五十二章 火炮 第五十三章 惊天大爆炸 第五十四章 意外之喜 第五十五章 秋风起,大军动 第五十六章 大军出动 第五十七章 大掳掠(上) 第五十七章 大掳掠(下)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上)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中) 第五十八章 血战不断(下)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上)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中) 第五十九章 恶战(下) 第六十章 天大的胜利 第六十一章 王师来了! 第六十二章 我们会回来! 第六十三章 胜利班师 第六十四章 惊怒交加 第六十五章 轰传天下 第六十六章 喜悦无边 第六十七章 太祖誓碑 第六十八章 西夏的谋划(上) 第六十八章 西夏的谋划(下) 第六十九章 针锋相对 第七十章 曹太后 第七十一章 出狠招 第七十二章 惊天谋划 第七十三章 相互算计 第七十四章 王韶面君 第七十五章 王韶说宋神宗 第七十六章 宋神宗的誓言 第七十七章 种师道 第七十八章 紧锣密鼓 第七十九章 曹太后干政 第八十章 这是机会 第八十一章 何时动手? 第八十二章 司马光的恐惧 第八十三章 时间确定 第八十四章 大举进军 第八十五章 大幕拉开 第八十六章 清除、暗杀 第八十七章 抵达涿州 第八十八章 大军云集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一)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二)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三)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四)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五)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六)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七)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八)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九)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一) 第八十九章 除夕流血夜(十二) 第九十章 新年新气象 第九十一章 新年贺礼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一)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二)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三)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四)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五)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六)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七)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八)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九) 第九十三章 疯狂反扑 第九十四章 两军对阵 第九十五章 调戏你 第九十六章 首战告捷 第九十七章 叫嚣千军 第九十八章 横扫千军 第九十九章 归信军Vs皮室军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上)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中) 第一00章 巅峰对决(下) 第一0一章 巅峰对决(续 上) 第一0一 巅峰对决(续 下) 第一0二章 西夏出兵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一)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二)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三)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四) 第一0三章 惊天大战(五) 第一0四章 中计了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一)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二)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三) 第一0五章 伏尸千里(四) 第一0六章 战歌嘹亮(上) 第一0六章 战歌嘹亮(下)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一)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二)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三)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四) 第一0七章 幽州光复(五)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一)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二)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三)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四)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五) 第一0八章 华夏一家亲(六)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一)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二)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三)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四)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五)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六)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七)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八)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九)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十) 第一0九章 燕云光复(十一) 第一章 大军压境 第二章 英雄之路 第三章 仓皇而逃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上)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中)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下)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上)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中) 第五章 肃清朝堂(下) 第六章 兵临城下 第七章 一鼓而下 第八章 妙计破城 第九章 血债血偿 第十章 威震西夏 第十一章 夺取横山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战(上) 第十二章 夏州之战(下)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上)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下)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上)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中) 第十四章 会师河西(下) 第十五章 气象一新 第十六章 统领大军 第十七章 河西震动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上) 第十八章 异族惊惧(下) 第十九章 三军拥戴 第二十章 灭西夏之策 第二十一章 斩来使 第二十二章 吴骥的条件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为奸(上)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为奸(下) 第二十四章 一箭双雕 第二十五章 大唐遗民 第二十六章 来自中原的喜讯 第二十七章 西兵的变化 第二十八章 心惊胆跳 第二十九章 打回原形 第三十章 进军兴庆府 第三十一章 河西战鼓动地来 第三十二章 数西夏之罪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一)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二)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三)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四)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五) 第三十三章 灭西夏之战(六) 第三十四章 西夏灭亡 第三十五章 西域来客 第三十六章 游子归来 第三十七章 万国震恐 第三十八章 兵发西域 第三十九章 解决女真 第四十章 契丹末日 第四十一章 重返巅峰(终章) 结束语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三章 西夏震恐(下)
《大宋兵器谱》
作者:殷扬
更新时间:2024-02-04 06:30:06
字数:818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宋兵器谱 !

    吴骥的血书没有长篇大论,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把左厢神勇军司的事情扼要说明一番,最后用鲜血写了四个大大的血字“血债血偿”。

    左厢神勇军司,那是宋军报复的第一站,整个城里的数万党项人、西夏军队、还有他们的家眷,全给宋军屠戮一空。左厢神勇军司号泣不已,鲜血流进了护城河,把护城河染红了。

    准确的说,护城河不是给染红了,而是河面上漂浮着厚厚一层鲜血。由此可见宋军在左厢神勇军司的杀戮有多严重了。

    吴骥的手书已经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词藻,不需要气势磅礴的话语,只需要把整个事实告知李秉常,就足以让他胆寒了。

    宋军并没有象李秉常预料的那般,在燕云之地休整,而是不顾疲劳,直扑西夏而来。宋军并没有如李秉常他们预计的那般,没有顿兵于左厢神勇军司这座坚城之下,而是一鼓作气就拿下了。

    不仅拿下来了,还把左厢神勇军司给屠戮一空,为安定五城的百姓报仇,这对李秉常来说,具有无比的震憾力!

    他适才还在夸耀,要让西夏兵士过上好曰子,要让他们在关中大杀特杀,大抢特抢。这话才出口,就接到了吴骥的手书,这无异于响亮的耳光,重重抽在他的脸上,他自己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无地自容。

    来自敌人的信不能信,可是,李忠的头颅就在眼里,谁敢不信?

    最让他们心惊的是吴骥写得特别大的“血债血偿”四字,这是吴骥要报仇雪恨的决心展示,左厢神勇军司就是最好的证明。

    安定五城之事,不要说宋人,就是李秉常自己都觉得西夏做过了火。为了这事,他召集一众大臣商议过,如何处置此事。最后,他从西夏的全局出发,决心以后可以多做这种事,只有如此,才能让西夏军队保持高昂的士气,稳固的军心。

    刚刚做出这一决定,吴骥的手书就到了,展示了无比坚决的复仇决心,谁能不惧呢?

    “血债血偿”四字,宛若惊雷闪电一般,在一众君臣心里轰鸣,个个呆若木鸡。

    “皇上,吴骥好大的口气,他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定是李忠疏忽大意,给吴骥所趁,赚了城。”

    “定是这样!攻打涿州不就是给宋军赚城的么?”

    众臣清醒过来,念头转动之际,立时有了新的解释。如此一说,倒也成理,有涿州之战的先例在,李秉常有也有些信了:“对!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

    “大夏的坚城,岂是那么容易拿下的!可一不可再,吴骥拿下左厢神勇军司,还能拿下祥祐军司?”

    一众大臣越想越是信心足,适才的惊惧渐渐消散,代之而起的就是轻蔑与不屑。

    “禀皇上,吴骥拿下祥祐军司!”

    然而,就在一众君臣得意之际,只见又一个太监急惶惶的冲了进来,远远就嚷开了。

    “祥祐军司丢了?”这次李秉常不敢再出言喝斥了,而是震惊的问道。

    “是怎生丢的?”有大臣忙着问询。如此一说,他们是相信了。

    虽说这事有些难以置信,毕竟有左厢神勇军司被屠这事在,他们不敢不问个明白。

    “禀皇上,这事不明。”这个太监惊惧难安,低下了头颅。

    祥祐军司是夏州的东大门,这丢了,其后果相当的严重,比起左厢神勇军司丢了的影响更大,这会把旧都夏州暴露出来。

    就是如此重大的事情,竟然不知道祥祐军司是如何丢掉的,这也太无能了吧?

    要是李秉常发怒了,摘了自己的脑袋也很正常,太监不敢不惧啊。

    果然,只听李秉常指着他喝斥起来:“你这酒囊饭袋!朕养你们是白养了,真是一群猪,连个消息都不清楚!”

    太监委屈得要哭了,忙着辩解:“皇上,小的久在宫中,与外面的消息不通。这消息,是外面传进来的,小的哪里知晓是甚原委。”

    这是实情,太监只能呆在宫里,即使是出宫也要告假的,要不然的话,那就是重罪。祥祐军司,离皇宫远着呢,太监哪里知晓是如何丢掉的。

    可是,太监却是忘了,李秉常正在气头上,哪里管那些,李秉常咆哮一声,拔出佩剑,狠狠砍了下去,太监的头颅飞得老高,眼睛瞪得滚圆,到死也不清楚他哪里错了。

    “没用的酒囊饭袋!”李秉常兀自气怒不息,吼声如雷:“给朕查!给朕查!祥祐军司是如何丢的?左厢神勇军司是如何丢的?”

    连丢两城,却是不知如何丢掉的,不要说李秉常震怒,就是一众大臣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心里把那些打探消息的鹞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皇上请息怒!丢了左厢神勇军司、祥祐军司,大夏还有夏州在。夏州城高垣厚,易守难攻,只要有夏州在,吴骥无能为力!”

    有大臣忙着劝解。

    夏州,是西夏的发祥地,在西夏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曾经经历过多次兵灾,都挺了过来。只要夏州在手,即使吴骥是天神下凡,也是不无可奈何。

    如此一想,李秉常渐渐平静下来了,长吸一口气,眉头一挑,道:“夏州经历过很多大风大雨,就算吴骥长的是一口钢齿铜牙,也要崩掉他几颗!哼,有夏州在,看你吴骥能蹦几天?不过,左厢神勇军司和祥祐军司如何丢掉的,一定要查清楚。”

    吃了亏,总得要弄个明白,众臣不会有异议。

    “禀皇上,夏州丢了!夏州丢了!”

    刚刚达成一致,又见一个太监急惶惶的冲了进来,双腿打颤,卟嗵一声就软倒在地上,颤抖而结巴着禀报起来。

    夏州,是西夏的旧都,地位极为重要,先不说夏州的地略地位,那里有西夏皇族的怀念,有李继迁这些人住过的屋子,用过的物品,具有极高的纪念价值,这都丢了,相当于连祖坟都丢了。

    只要是个西夏人,就明白其中的厉害,这个太监早就吓得脸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身体发软,没有力气,连冲到李秉常面前的力气都没有了。

    “甚么?夏州丢了?”李秉常爆发出惊天的咆哮声,一蹦三尺高,眼珠差点砸在地上。

    “不可能!”紧接着,李秉常就是否认了。对于他来说,他宁愿相信太阳打从西边出来,也不会相信夏州丢了。

    因为,夏州实在是太过重要了。无论是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战略地位上来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为了保住这座重城,西夏是不遗余力,打造得特别坚固,不要说数万大军,就是数十万大军出现在这里,也不可能奈何得了夏州。

    “不可能!不可能!绝不可能!”

    “就算吴骥长的有翅膀会飞,他也不可能飞上城头!”

    “那是夏州,大夏在夏州积蓄了那么多的粮草,那么多的军械,就算吴骥长有翅膀会飞,也会折翅!”

    群臣也是不信。左厢神勇军司和祥祐军司丢了,他们虽然震撼,还能相信。夏州丢了,他们无论如何是不信的。

    若是连夏州都不能阻挡吴骥,还有什么城池能阻挡吴骥大军呢?

    虽说夏州不过是旧都,并非真正的都城,可是,若论坚城程度,若论积蓄的粮草军械,一点不比兴庆府差。若连如此坚固的城池都不能阻挡吴骥的前进,还有什么能阻挡呢?

    不可能再有坚城了!

    他们是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

    “禀皇上,左厢神勇军司和祥祐军司丢掉的原委已经查明了。”又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赶来,远远就禀报。

    “快说!快说!”李秉常太想弄明白原委了。

    “两城是给天雷轰开的。”这个太监满嘴的胡话:“上天震怒,把城墙轰开,沙飞石走,大夏勇士惨死无数。吴骥乘势率军攻城,这两城就破了。”

    为绝对是胡话,可是,李秉常一众君臣却是相信了。他们不仅信了,还坚信不疑。

    他们之所以相信,有两个原因,一是自我安慰。他们不愿相信吴骥大军能一鼓而下夺取两座坚城。吴骥大军真要有那样战力的话,那天下间,就没有坚城能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了,这是最为可怕的。是以,他们宁愿相信是上天震怒降罚,也不愿意相信那是吴骥所致。

    二是火药虽然出现已经有两三百年了,却还没有用于战争。宋朝在火药的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却是在战争中的运用,远远没有这么大的威力,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这是火药,不是上天震怒了。

    “呼!”李秉常吐出一口浊气,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问道:“夏州是如何丢的?”

    “禀皇上,李俨将军一见吴骥大军赶到,不把吴骥放在眼里,率军出战,与宋军大战……”太监的话才说了一半,就给李秉常打断了:“李俨将军勇猛,深通兵道,一定有吴骥好受的!呵呵!”

    他对李俨有信心,对西夏的精锐有信心,然而,太监的话让他心惊胆跳。只听太监说:“禀皇上,李俨大军在宋军面前溃不成军,一触却溃。吴骥大军一鼓作气,把李俨数万大军全歼于城下,血流成河。然后,吴骥大军趁势入城,叫嚷着要报仇,大肆屠戮,夏州给鲜血染红,党项人,与宋军为敌的人,一句话,除了汉人,所有的人都死了。”

    “啊!”这事太过骇人听闻了,西夏精锐败得干净彻底,这事无异于惊雷闪电,轰得李秉常惊恐难安,怯怯的,弱弱的问道:“吴骥眼下在哪里?他有没有朝兴庆府杀来?”

    (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