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46:44
字数:748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1876年(光绪二年)6月16日,在养心殿东暖阁里正在发生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应对马嘉理事件,就在昨天,由于对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李瀚章的调查结论不满,英国公使威妥玛离开北京去了上海,以此来威胁中国政府。这让朝廷感到很大压力,所以今日朝会一定要能拿出解决办法,关键是要不要接受威妥玛提出的条件。

    在北京的重要大臣几乎在场,亲王奕譞、奕忻,贝勒载澍、载治,御前大臣伯彦那谟祜、景寿,军机大臣文祥、沈桂芬、李鸿藻,内务府大臣英桂和崇伦,弘德殿行走徐桐、翁同龢,南书房行走潘祖荫、黄珏,内阁学士孙毓汶、陈宝琛,翰林院编修张佩纶和张之洞,总理衙门行走兼军机章京徐用仪,户部主事袁昶,吏部主事唐景崧,直隶总督李鸿章和湖广总督李瀚章等,将东暖阁站的满满的。

    丁云桐面无表情的坐着,看着下面正在大声嚷嚷的军机大臣李鸿藻。

    “微臣以为,英人船坚炮利,非我大清能敌,昨日公使离京,便是警告我等,再要拖延,恐怕有不测之祸。若等其大兵云集,此事更难善了。”

    “李大人言之有理,我等万万不可轻易取衅,予英人以口实。”说话的是孙毓汶。

    “两位大人所言差矣,如今俄国虎视北境,东面有日本窥伺,现在英法又染指西南,若再做退让,长此以往,终有一日会任人宰割,到时我等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和天下百姓?”

    丁云桐看看,是编修张之洞。

    沈桂芬也同意张之洞的看法:“英人的条件实在是太为苛刻,实在难以接受。”

    李瀚章冷笑:“两位确是壮志可嘉,只是他日英军兵临城下,不知两位大人愿意出城迎敌否?”

    户部主事袁昶:“李大人此言何意,我等就事论事,即便英军犯境,兵来将挡便是,何必虚言恫吓。”

    军机章京徐用仪高叫:“两位李大人实为老成谋国之言,洋人势大,望皇上太后明察。”

    弘德殿行走徐桐也说道:“自道光年间始,中英多次交恶,我军胜少负多,人员装备都居劣势。万一惹起战端,大清社稷将毁于一旦,臣以为不妨忍辱求和,英人所提要求都答应下来,留得青山在,再从长计议。”

    吏部主事唐景崧大喊:“请太后下懿旨,先斩徐贼,再与英人计较。”

    御前大臣景寿怒斥:“唐景崧,你简直放屁。”

    一时间,朝堂上一片混乱嘈杂,众大臣相互指责,争吵不休,就好像一群在街头厮打的泼妇。

    慈安太后没了主意,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时候,丁云桐从自己的座位上蹦了起来,将座位前的一只掐丝珐琅鹤形香炉一把推倒了。然后对着下面一群人大骂:“一群混账,平日里四书五经摇头晃脑,张嘴就来,一有不同意见就相互攻击斯文扫地。君父当前,这样吵闹谩骂,忠孝之道还要不要?”

    众人一片错愕的看着暴怒的小皇帝,一时寂静了下来。

    这时,丁云桐才开始缓缓而谈:“此番事变,起因是英人擅自进入我西南边境,犯我领土在先,挑衅生事在后,道理在我,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只要我等勇敢以对,便是问心无愧。此其一也。

    如果一味妥协退让,英国人的条件通盘接受,就等于明白告诉列强,他们想怎样就怎样,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自然就会人人效仿,到时我大清永无宁日了。所以即便以后英国真的派兵来犯,我国损失更大,也不能退让。绝不能让对方凭一张嘴就能获利。此其二也。

    而且即便退让,英国人尝到甜头,得寸进尺,将来必定在别的地方制造事端,一退再退,伊于胡底?就像拿骨头喂饿狼狗,狼狗永无餍足,而骨头已尽,到时候如何是好?此其三也。

    何况列强并非铁板一块,群狼环伺,只想把消息传出去,他们相互也有牵制。眼下那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事一触即发,英国也不见得会大动干戈。此事已经争执了一年多,英国人也只是口头威胁而已,由此可见一斑。此其四也。

    有以上四点,朕决不会让英国得逞。当然适当做些小让步,也不是不可,让英国也能有台阶下。总之,坚持立场有可能吃大亏,也有可能只吃小亏。但若不坚持,必定吃大亏,而且将来还得吃。”

    小皇帝一番长篇大论,让大家都听呆了,考虑的这样面面俱到,眼前小皇帝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所有人都忘了这还只是个小孩。有志于革新的大臣更是听得热血沸腾,心中都是感慨:我大清有望啊。

    慈安太后见丁云桐一副英明神武样,心中欢喜,看大家都不说话,便道:“此事就这样定了。”

    朝会散后,在钟粹宫中,慈安把自己的御赏印给了丁云桐,说道:“你的见识,已经远胜于我,以后政务你可自行处置了。只是你毕竟年幼,朝会上我还需垂帘听政,把把关。”

    丁云桐给慈安跪下磕头:“皇额娘,子臣一定夙夜在公,不负祖宗和亿万子民。今日朝堂之上,皇额娘也看见了,朝中有些大臣尸位素餐,懦弱无能,实在不堪重用,子臣想换掉几个。”

    慈安点点头:“这些你就自己做主吧。我把御赏印也交付于你,以后除非军国大事,其余政务不必事事都来告诉我了。”

    丁云桐和慈安又说了会话,就回了自己的养心殿寝宫。

    今天他收获巨大,首先召集众多大臣,就是要好好表现,提高自己的声望,等到英国人妥协,众人自然心悦诚服,对自己施行改革十分有益。

    其次,能让慈安对自己放心,虽然还是垂帘听政,但拿到了御赏印,就可能大展拳脚,不动声色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最后,通过朝会的表现,自己将来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换上自己想要的人。

    丁云桐借鉴前世的经验,在清朝末年,搞一场公开的变法维新,必定失败。因为许多人的顽固不化,为了自己的利益,是用任何道理也无法说服的。还不如去做一项项具体事务,让一切木已成舟,成为既定事实。用事实证明观点,用事实来改变大家。

    现在第一个目标,权力,已经基本达成。

    一切都可以进入正轨了。

    首先是改革的物质基础,钱。1876年,清朝的财政收入不到8000万两白银,中央财政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要建立新军,要造铁路,要办各种新式企业,要办军工厂,要聘请外国专家,要买军火,样样都要花钱,没钱都是空谈。怎么办?

    首先是裁撤绿营,选拔其中的精壮,组建未来的警察部队,同时逐步减少八旗的俸禄,这个措施应该能节省几百万两;商借洋人外债搞金融投机,大概也能捞一把;让大部分的工矿企业由民间资本参股,这个也能搞些钱;加上自己的两百多万,再从朝廷各部预算中挤一些出来,皇宫中所有的建设全部停下来,能省全都省下来。把钱凑起来,就算是华夏银行的启动资金了。

    想来想去,希望主要还得寄托在金融投机上。

    这样正算着帐,范长禄进来禀报,李鸿章,徐建寅,李凤苞,胡雪岩和郑观应,已经奉旨前来见驾。

    丁云桐点点头,他知道李鸿章正在联系赫德,购买英国的蚊炮船,后来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里,都有很多这种昂贵的垃圾货,自己绝不能让历史再发生一次。

    至于赫德本人,前世的很多史书都指称清朝卖国的证据是将海关权力让与外人,其实这种指责是不准确的政治宣传。他是作为清政府的雇员,来行使他的职权。他的管理不但使中国海关迅速现代化,而且成为最有效率、最少贪污的清朝官僚机构。前世为清朝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海关税收,在1861年达到496万两,1871年为1121万两,到1902年已达到3000万两,是中央政府最稳定、可靠的财源。在委靡腐败的晚清行政体系中,赫德管理的海关是最有秩序和效率的一个机构。糜烂到极致的清王朝,因为把海关交给了洋人,海关就成为了中国惟一廉洁的政府部门。

    丁云桐曾无限感慨的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人李泰国担任海关总税务司,上海的道台多次想拉其下水,比如两条商船一起到达口岸,上海道台就建议李泰国,双方一人一条船私吞关税,但始终不能得手。洋人的廉洁成为道台的眼中之沙,但始终无计可施。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丁云桐决定在跟英国彻底翻脸之前,不去动赫德的海关总税务司的位子。

    至于徐建寅和李凤苞则是未来著名武器专家,前世历史上,李凤苞在购买定远,镇远和致远舰时,被污蔑贪污六十万两白银,郁郁而终,这辈子不会再让他蒙冤了。

    另外,华夏银行创办在即,胡雪岩和郑观应自然也有很多问题要交待。

    等做完这些,军机处就要开始换人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