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49:31
字数:745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6朝鲜半岛位于亚洲的东北部,与大陆相隔着鸭绿江和图们江,几乎没有陆地连接,仿佛是被一条狭窄海峡隔开的大岛。整个半岛多山和高原,平地只占了20%,尤其是北部,更是丛山峻岭,一望无际。仅有的平原几乎全部位于半岛南端,因此粮食几乎都产自南方,尤其是位于东津江与万顷江游域的全罗北道,拥有朝鲜半岛最大的湖南平原,号称半岛的粮仓。所以前世朝鲜粮食困难,在地理上就先天不足,因为主要的粮食产地都在韩国。

    朝鲜半岛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仿佛一只大脚,从亚洲大陆伸出来,踹向海洋中的日本列岛,而且与日本相距不远,从日本九州出发,只需一天就能抵达釜山,可以说朝发夕至。

    正由于此,历史上日本曾经无数次入侵朝鲜半岛。早在公元200年的时候,日本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统治者神功皇后,就以“毅然”侵略朝鲜而世世代代受到日本人的崇拜。

    尤其是从公元四世纪开始,日本更是连续大规模入侵,从朝鲜半岛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人口图书等。到了公元5世纪,日本人甚至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一个叫“任那”的殖民政权。

    侵略的狂潮最终被强盛巅峰的唐王朝终结了,公元663年,日本军队在白村江战役中被唐朝军队彻底击败,数万日军被歼灭。

    这次战役,意义不亚于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彻底领教了唐帝国的强大,随后不断派来“遣唐使”,向唐朝学习,从此之后,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再也不敢进犯亚洲大陆。

    直到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再次进攻朝鲜,多年苦战,最终还是被明朝击败,丰臣秀吉又气又急,一病而死,日军残军泱泱撤回,日本不得不再次收敛了三百年。

    历史的轮回又再次上演了。

    1883年8月21日,在朝鲜北方重镇平壤北郊的牡丹峰上,中国建设部下属铁路局的局长詹天佑,正在紧张的看着图纸,关注着山脚下的铁路建设。

    按照原计划,铁路将从西北方向,穿过平壤,一路往东南延伸。但是丁云桐发来的密电,命令要尽快完成平壤地区的铁路建设。而平壤的东面是大同江,西面是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原计划是要在普通江上修建铁路大桥,虽然技术难度不小,但建成后意义重大,首先正好能沟通两岸,其次铁路线能受到平壤的掩护,从经济和军事上讲,更为有利,但同时必然要耗费大量时间。

    鉴于形势紧迫,经过丁云桐的批准,詹天佑不得不采取替补方案,让铁路线拐一个弯,从北方绕过牡丹峰脚下,再进入平壤地区。由于避开了普通江,施工难度降低,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但弊端就是,铁路线和平壤城,平行排列于大同江西侧,一旦敌人从北方渡过大同江,就能截断铁路线。但为了赶时间,也只好这样了。

    同一时间,袁世凯也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

    8月25日,他正把诸多事大党成员,集结到了一起,进行紧急商议。由于担心如果诸大臣出城前往袁世凯驻地慕华馆,容易引起开化党及日本人的警惕,因此袁世凯把集会地点放在了工曹判书赵宁夏的家中。所谓工曹判书,相当于建设部部长,而赵宁夏的威望虽然不如事大党三巨头,但此人可以说,是朝鲜内部最亲华的人。以他的理念,中朝是藩属关系,压根儿就是一国君臣,朝鲜国王是自己的王,中国皇帝就是自己的皇帝,其认识之彻底甚至要超过三巨头。

    除了赵宁夏,还有金允植、金弘集、鱼允中、金炳始、沈舜泽,还有一些亲华的闵妃族人,如闵台镐、闵泳穆、闵泳骏等,加上新军四个营的指挥使李祖渊、韩圭稷、尹泰骏、闵泳翊。事大党核心汇聚一堂。

    袁世凯提出,准备要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推行三大特别法令:防谷令,限金律和禁布谕。

    这个意见一提出,各人反应不一。像赵宁夏、金炳始、沈舜泽等极端保守派,早已恨日本入骨,求之不得。金允植、金弘集、鱼允中等,出于国家利益考虑,眼见日本的经济掠夺愈演愈烈,原则上也同意了。只有闵氏族人却顾虑这样做会导致与日本决裂,最终会影响闵氏的权力地位。

    对此,袁世凯拍着胸脯保证,无论出了什么问题,一切后果完全由中国来应付。还允诺,皇帝已经下令,一旦发生什么后果,在场的诸大臣都可以去中国继续做官,荣华富贵可保无虞。

    解除了后顾之忧,最终众人达成了一致。

    第二天,袁世凯与众大臣直入昌德宫,面见高宗和闵妃,陈述了要适时下达这三道命令的请求。

    袁世凯更是直言:中国此举无他意,只为排除日本而已。不管出什么问题中国会一力承担;事成之后,等朝鲜局势平稳,中国不但会从朝鲜撤军,而且将大院君带往中国,永不放回!并出示了写有相关内容的皇帝亲笔电文。

    袁世凯开出的条件,正挠中了闵妃的痒处。

    之前闵妃对日本和开化党有所倾向,但只是为了牵制中国而已,她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权位,对国家利益豪不在意。她仔细衡量,中方答应事后撤军以及带走大院君,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此事不管怎样,风险都由中国来担保,并且皇帝亲笔许诺,想必不会变卦。

    因此,闵妃很快就打定了主意,在她的唆使下,高宗最终同意了袁世凯以及众大臣的要求,并根据袁世凯的要求,写下了命令诏书,交付给金允植,但却没有填写日期。

    也就是说,只要袁世凯一个指令,诏令就可随时下达。

    袁世凯松了一口大气,虽然皇帝已经明示,闵妃等人不会有更好的选择,但毕竟此事关系重大,影响全局,眼见高宗就范,终于达成目标,他马上向国内打电话报告。

    接到报告后,丁云桐大喜,此时刘步蟾的“葡萄牙舰队”已经抵达了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港,这个早已废弃的古代海上丝绸港口,现在已经成了中国海军的秘密港口,在中法战争中也曾发挥奇效,用来隐藏舰队是再好不过了。

    同时,由沈寿堃指挥的主力舰队,也在威海卫等待命令。

    陆军方面,也基本准备就绪了。

    丁云桐把近卫军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准备先期入朝作战的,这部分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第二师的苏元春旅,正在秘密横渡鸭绿江,两天后就能集结于义州郡,只需一声令下,便可乘火车南下,随行的还有数千名壮劳力。

    第二个层次是金顺的第七师和刘锦棠的第九师,已经通过修建完毕的安奉铁路,被运送到了安东,随时可以入朝参战。

    第三个层次是吴长庆的第四师和马玉昆的第六师,驻扎在奉天,将等待命令开赴安东。

    第二部分是作为战略预备队,将视战局发展而决定行程。

    这部分军队包括:

    驻扎在山东的刘铭传的第三师;

    驻扎在大沽口的宋庆的第五师;

    驻扎在京郊的冯子材第一师以及聂士成的第八师。

    丁云桐的战略计划是:海战初期规避决战,以骚扰周旋为主,陆战则采取“添油战术”,让兵力缓缓进入朝鲜半岛,在这过程中,一边杀伤日军有生力量,一边拖延时间,让日军的主力能够进入朝鲜半岛,随后再打出“葡萄牙舰队”这张底牌,与日本海军进行决战,一举打断日军海上补给线,彻底歼灭其陆军主力,奠定中日未来的历史。

    现在,所有战争的前提都已经具备了。

    盛宣怀领导的电讯部门,正在全力维护四通八达蛛网般密布的电报电话线路,这其中包括常规军队通信系统,总参谋部军法处的密探系统(简称军统),中央内务部的谍报系统(简称中统),三个系统三位一体,使丁云桐能随时准确掌握战场内外的一切情况。

    而正在欧洲的唐绍仪,也发回电报,与犹太财团的谈判也取得重大进展,很快就会签署第一期借款合同,金额为500万英镑,折合白银1750万两。

    这个借款合同金额并不是很大,但意义却是非同小可。它是一个政治宣言,代表着在未来的东亚战争当中,国际犹太金融集团将站在中国一边,也就断绝了日本的大部分经济外援。

    不过丁云桐明白,犹太人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之所以会取得重大进展,是因为之前中国明确表达支持建立犹太武装力量,进一步取得了犹太人的信任。

    事已至此,与日本的扯皮闹剧可以结束了。

    这个时候,中日之间的会谈已经达到了高潮,双方已经基本定好了条约的框架,其条款对日本极为有利。

    伊藤博文等人诡计得售,正洋洋得意,以为可以建立东亚新秩序了。浑然不知这勾心斗角的一切,只是一场超级盛宴前的一杯白开水而已,连开胃菜都算不上。Z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