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48:43
字数:744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想了很久,袁世凯才答道:"据臣所知,朝鲜高宗懦弱,权柄皆在闵妃一党手中。而闵氏现在极为亲日,刚成立了新军'别枝军',教官清一色的日本人。日本公使花房义质,纵横朝廷,文有开化党,武有别枝军,上有闵氏亲日,下有日本商人、浪人大举渗透。其势已成,非同小可。如前所言,臣一定会鞠躬尽瘁,但若要掌控朝政,使闵氏听命于我国,臣心中实无把握。"

    丁云桐非常欣赏袁世凯的坦率,没把握就是没把握,这就是实用主义。不像那些清流党,说起来胸脯拍的震天响,要玩真的,马上就屁滚尿流,原形毕露了。比如那清流名人张佩纶,一向是愤青,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骂这个,骂那个,喊打喊杀,等到了马尾战场,跑的比谁都快。不过倒也艳福不浅,老牛吃嫩草,娶了李鸿章的小女儿菊藕为妻,年龄差了十八岁。不过正因为这段婚姻,才有了一个著名的孙女,叫张爱玲。

    丁云桐微笑着说道:"爱卿不必多虑,别看日本此时气焰嚣张,自以为万事顺手。但朕确信,不出数月,朝鲜的局势就将大变。朝鲜民众积怨已久,恨日本入骨,管别枝军叫倭别枝,形势一触即发。而别枝军待遇优厚,老的亲军却粮饷拖欠,长此以往必生动乱。只要祸乱一起,日本势力就会遭受重创,爱卿便可趁机扭转大局。今年乃是壬午年,朕料定,祸乱就在今年!"

    袁世凯不明白,皇帝哪里来的自信,能够如此斩钉截铁的断定,今年朝鲜会有动乱,而且是冲着日本人去的。

    他表面唯唯诺诺,心里却半信半疑,总觉得皇帝说的太玄乎。

    丁云桐知道他不以为然,也不多说,还是让事实来教育他。他心里暗笑:"老子穿越而来,靠的就是这个未卜先知,玩的就是江湖算命先生的把戏。我要是告诉他,最后他是得尿毒症死的,还不把他给说傻了。"

    丁云桐又勉励了几句,说道:"前段时间,朕让舰队重新涂装,准备前往仁川停泊,此时已经涂装完毕了。也罢,就让舰队护送你去朝鲜,这样你也可震慑闵氏,威吓日本,有利于你做事。"

    "臣遵命。"

    "好,有事多和马建忠商量,多禀报于朕。若是事出紧急,来不及报告,可以先斩后奏,朕不会怪你。但有一条你要记住,这两年国内事情还很多,陆海军准备还未就绪。所以凡事要注意尺度,既不能让日本得逞,又不能跟日本撕破脸,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袁世凯跪下磕头:"谢皇上信重,臣绝不让朝鲜失之我手。"

    看着袁世凯退下,丁云桐伸个懒腰,现在要好好思考工业化的步骤了。

    所谓工业化,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世的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下来,就从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四位,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这是因为苏联毕竟还是有沙皇俄国的工业底子在,说俄国工业差,那是相对于英法德等而言,事实上还是有较强工业实力的,弱的是工业母机的制造能力,跟中国的一穷二白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丁云桐把工业化的目标,定在初步建立工业体系上,工业总量的追赶目标应该是欧洲列强里工业实力最差的意大利。

    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知道前世的日本,这样掠夺,这样玩命发展,最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没追上意大利呢。

    到了1913年,日本制造业只占世界份额的1%,而意大利是2.4;人均工业水平也不如意大利;钢铁产量25万吨,不到意大利93万吨的三分之一。更是不到奥匈帝国的十分之一;唯一超过意大利的,只有能源的消耗量。

    当然对中国来说,人口,资源、土地、消费市场都远远大于日本,追赶起来应该不会这么辛苦。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三个前提。

    第一.绝对的中央集权。

    如果搞民主协商,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一人一个几把,各尿各的尿,到最后只会一事无成。只有中央集权,才能全国一盘棋,调动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要做到中央集权,就必须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这就有独裁的必要性。

    第二.要有合适的外部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市场饱和,要有强烈的出口欲望,不仅仅是工业产品,还包括机器设备和制造技术。前世的苏联工业化,正好碰上经济危机,西方资本需要投资出路,尤其需要用出口来带动经济和就业,使得苏联能够成功"抄底"。

    第三.要有发展的资金。

    有了决心,有了好的环境,但自己还要有钱才行。别人的机器设备再好,技术再先进,愿意卖给你,你也得有钱买才行,那钱从哪里来呢?

    丁云桐认为,自己通过一系列措施,初步实现了中央集权,暂时没有公开的反对派。第一个条件满足了。

    而此时的西方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德国和美国,工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但却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生产的东西没地方卖,殖民地早就被英法抢光了。德国正是因为没有地盘,消费市场都被英法占据了,才会打第一次大战。如果中国搞工业化,那么西方,尤其德国和美国将成为最好的供货商。所以第二个条件也满足了。

    最麻烦的是第三个,钱从哪里来。

    华夏银行的那一亿多白银,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但从长远角度来讲,还只是几个小钱而已。要知道,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可不是几亿,几十亿就能够用的。

    当工业化开始时,中国将从西方引进技术、机械设备、外国工程师,甚至会整厂整厂的引进。将会兴建大量的钢铁厂、水电站、化工厂等,包括电讯、冶金、农机、化工、机床、电力、石油和煤炭等所有方面的工矿企业,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完成重工业的建设,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这一切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从哪里来呢?

    所谓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对于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工业化是依靠残酷掠夺农民,用粮食来换工业品,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是谷物。

    苏联的工业化也是靠掠夺农民来获取资金,而且更加的残酷血腥。就是以国家核定的低价收购粮食,苏联政府强制收购的谷物价格仅相当于其成本的13.2%,土豆价格仅相当于其成本的7.5%,然后通过不断的出口粮食,以获取资金推进工业化。

    同时取缔农民对余粮的拥有和贸易权,但这个"余粮"事实上没有任何标准,其实也强行夺取了农民的口粮以满足定额。因此大饥荒在所难免。

    原先许多专家倾向于,最保守估计仅在1932至33年就饿死了五百万以上。但后来解密的1937年的克格勃档案,"粮仓"乌克兰是最严重的灾区,共饿死了七百多万人。导致2006年11月28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认为这是一种"种族灭绝"。但就在同一年,苏联向美国出口了四万吨的小麦,以换取资金和设备。

    通过掠夺来的粮食出口,苏联向西方换取五年计划所需的各种工业设备,甚至包括整套工厂设备,比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哈尔科夫电机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企业、第二巴库联合企业、尼科波尔特钢厂、莫斯科“阿芙乐尔”钢铁厂等等。

    日本明治维新同样如此,进行地税改革,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政府向地主征收货币,地主却向农民征收实物。而政府又滥发货币导致通胀,使货币贬值,最后农民受到极重剥削。同时政府将税率订的极高,是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好几倍。通过重税来剥削人民,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直接的证据就是明治维新初期十年内,平均每年农民暴动达到了24次。

    在这一点上,颇像前世的天朝,通过重税来剥削人民,暂时性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并以此来供养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来维持政府的统治。

    两者的区别是,明治维新的利益集团是财阀和寄生地主。天朝则是世袭官僚集团,以及与官僚结合的洋买办与土财主。

    总而言之,要想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金,就必须压榨农民,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以饿死几百几千万人为代价,征集粮食,以换取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毋庸讳言,这不是长久之计,但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工业化,这是必由之路,没有别的捷径。

    无论是帝国主义,还是哪个主义,虽然披着不同的外衣,但在这方面本质相同,手法类似。区别的只是谁比谁更残忍,谁比谁更血腥,当然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独裁者在上,万民皆是蝼蚁。蝼蚁也是生命,蝼蚁饿死个千百万,又有谁会同情。

    丁云桐决心已定:"要想有大炮,就不能要黄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接下来该挨饿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