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49:45
字数:794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1883年9月22日,汉城,景福宫后园,庆农斋,此地背靠北岳山,青山绿水,景色优美宛若仙境,袁世凯正在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根据逃回的朝鲜士兵报告,平泽已经出现了大批日本骑兵,也就是说这两天日军的大部队就会赶到平泽,这个速度要快于预期。让袁世凯郁闷的是,朝鲜新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甫一接触,四分之一的兵力就完蛋了,指挥官闵泳翊更是彻底失踪,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这样的部队完全是凑数的,袁世凯顿时有了很大的危机感,他有些担心单凭仅有的一个团只怕守不住汉城。

    皇帝已经下了命令,让他坚守汉城,直到后方的援军赶到,但援军此刻还在平壤,平壤和汉城之间又没有铁路,不是几天功夫就能赶到的,而日军却已经近在咫尺了。

    怎么办呢?

    这时马建忠提出,放弃仁川,把张光前的一个团也调来汉城。陈树棠表示反对,放弃仁川的话,日军后续部队有可能会从仁川直接登陆。

    但袁世凯权衡利弊,日军新的部队应该不会这么快,而汉城的危机却已经迫在眉睫了,如果丢了汉城,即便仁川守得再好,也没什么意义了。最后他拍板决定暂时放弃仁川,把张光前团立刻调来。

    在平泽,日军高岛部队已经抵达。秋山好古通过骑兵的侦察,发现有大批朝鲜人在汉江北岸修建防御工事,他向高岛鞆之助强烈建议,部队必须立刻发起进攻,否则时间拖得越久,汉江的工事就会越坚固完善,进攻的难度也会更大。

    高岛觉得有理,立即下令全军不在平泽停留,继续向北前进,准备对汉城发动突击!

    在双方的军事准备之外,外交上的斗争也不含糊。

    9月23日,英国内阁就中日战争召开会议,主持者是首相,自由党党魁威廉?格莱斯顿,在他面前放着两份文件,一份是驻华公使巴夏礼发回的长电,一份是日本特使青木周藏的信。

    会议就英国在战争中的政策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最后巴夏礼的电报,以及中国工业化的订单发挥了作用,中国政府的决心、善意和市场份额,让英国人认为如果中国胜利了,对英国相对有利。因为以中国皇帝的坚决态度来看,即便中国输了,日本也一定会元气大伤,这样亚洲就没有人有力量牵制俄国了。

    因此会议决定拒绝日本关于贷款的要求,但又允许日本接收已经建造完成的军舰,这也是青木的要求之一。按照战时中立原则,第三国应该拒绝交付军事订单,但英国希望中国在战争中也遭受损失,这更符合英国在亚洲的利益。

    青木周藏当天就收到了英国政府的回复,对于没能获得英国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支持,他深感失望。之前,他试探了德国和法国的口气,但显然都不愿意得罪中国,青木向国内报告,应该试试俄国方面的运气。

    同一天,在北京的皇宫中,丁云桐却还在考虑别的事情。

    在年初,美国十大报纸之一,<波士顿环球报>用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连载了一本奇书<锡安长老会议定书>。这本书以一群犹太长老的口吻,描述了犹太人是如何阴谋统治整个世界的。刊登之后,很快引起了美国舆论的轰动,虽然有很多人怀疑书是虚构的,但对美国刚刚兴起的反犹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事实上背后的策划者却是丁云桐,书稿很早就在俄国流传了,丁云桐派人将其翻译出来,然后用五万美元的赞助,同时暗中又给<波士顿环球报>的主编塞了一万两千美元,最终让这本书以连载的形式刊登,这个影响力要远远胜过出版单行本。这样的反犹思潮,会导致一部分犹太知识分子转而前往中国和丰沙里。

    丁云桐又觉得现在是一个成立老挝土著武装的好时机,放在平时,有可能会引起犹太人的疑心,现在正好可以借口防御暹罗。成立佬族的武装,将来可以用来对抗犹太人,因为随着犹太移民的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犹太人与当地佬族土著的矛盾冲突。

    想来想去,现任驻暹罗公使唐景菘,是最好的组织人选,他熟悉中南半岛的风俗人情,在越南战争前的操作,也体现了他的组织能力。

    于是,丁云桐电令唐景菘立刻前往老挝北部考察,并尽快把相关计划拟定出来。至于他驻暹罗公使的职位,将从国内调外务部副部长容闳接任。

    容闳接到通知之后,皇命紧急,决定马上回府,交待他的夫人谷氏收拾行装,等他进宫见驾,商讨方略之后立即动身。

    他平日里忙于公务,每天都要到了天黑才能回府休息,今日提早回家,没想到却意外撞破了一桩奸情。等他带着人踹开小柴房的木门,竟发现自己的夫人谷氏,和自己的外甥王立,两个人正赤裸相拥,拼死交媾。

    这个王立方面大耳,貌似忠厚,容闳从在外做官一直到中央工作,都把他带在身边,想好好培养他当个部下,没想到今日却这般无耻败伦。盛怒之下,容闳扇了王立一个耳光,命令手下将他和谷氏都看管起来,等他见驾回来再重重惩治。

    至于夫人谷氏,倒不为贪图王立什么,只是自己年老色衰,容闳又早已有了其他年轻貌美的女人,深闺寂寞,这王立平日里也甚为殷勤,索性来个露水夫妻罢了。

    王立知道,此番算是大难临头了,等老爷回来,就等于束手待毙。情急之下,挣脱了麻绳,逃出牢笼,跑到内务部在这一带的办事处,举报容闳意图谋反,大逆不道。

    工作人员立刻层层上报,很快消息就报告到了赵秉钧这里。赵秉钧觉得涉及高级官员,事情重大,告密者说得更是有鼻子有眼的,他立刻向丁云桐电话请示。

    经过批准,内务部迅速采取行动,将刚刚踏进家门的容闳逮捕了,并在他家里进行了彻底的大搜查。

    最终在容闳书房里的书桌夹层中,发现了与告密者所说相符合的证物。

    一枚十二生肖令牌,"卯兔"!

    24日的凌晨,丁云桐淡然地坐在龙椅上,听着赵秉钧的报告:"......告密者叫王立,是容闳的外甥,他与容闳的夫人谷氏有奸情。那个谷氏告诉王立,容闳有一次酒后梦话,说自己参加了一个叫黑石会的秘密组织,宗旨是要推翻当今皇朝。经过内务部的突审,容闳招供确有其事,而且这个黑石会有十二个核心成员,以十二生肖作为代号,而他自己就是其中的"卯兔",但他并不知道其他十一人的真实身份。"

    丁云桐又问道:"这些都核实了吗?"

    "回禀陛下,内务部用的都是最有经验的审讯员,也使了很多手段,如果他知道什么,是绝对无法隐瞒的。不过,他说起这个黑石会的发起人,是叫"子鼠",不过这个"子鼠"知道好几个人的真实身份,为了安全,现在已经逃到国外去了。而且"子鼠"在几句话中,曾经透露出黑石十二生肖身份不同,政治立场也不一。"

    丁云桐默默点头,心说:"看来,是反对我的力量大集结啊,政治立场不一,说明左派右派都有。而且他们聚会也罢,负责人逃出国外也罢,想必通行证等各种手续都天衣无缝,说明这个黑石会在官府中势力很大,绝不会是容闳一个副部长了事。"

    丁云桐突然有了一个感觉,黑石会和日本、暹罗一样,都是自己的重大对手,不,比日本和暹罗更可怕!因为这个对手躲在阴影里,他第一次有了点脊梁骨发凉的感觉。

    想了想,丁云桐又问道:"他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认识,那他怎么入的会?"

    "回禀陛下,据他交待,将他引入黑石会的,是曾国藩的弟弟,原陕甘总督,已经退休回家养老的曾国荃。曾国藩在世时,曾与容闳交好,还曾委派他赴美国采购机器,因此其弟曾国筌也与容闳熟识。本来这"卯兔"的位置应该是曾国筌的,但他认为自己垂垂老矣,才转而介绍了容闳。"

    "那曾国筌呢?"

    "内务部已于两个时辰前突袭过曾国筌的府邸,但老头子已经服毒自尽了,据估计毒药应该是时刻随身携带的,不排除朝廷内部有人提前通风报信了。从曾国筌家中也搜出了一枚令牌,也是兔子,但只是长耳兔,还不是十二生肖,估计是给非核心成员使用的。"

    "嘿,动作还真快。"丁云桐心里对黑石会的评价更高了一层,"这么说,线索又断了?"

    "回皇上,内务部正在对曾国筌生前的人员交往进行排查。"

    丁云桐点点头,暗叹:"真是内外交困啊!"

    这边丁云桐还在感慨,那边汉城保卫战要开始了。

    9月23日清晨,日军大部队已经前进至汉江南岸,与对岸的中朝军队遥相对峙。

    发源于太白山麓的南汉江与发源于金刚山的北汉江,在距汉城35公里处汇合,从汉城南部穿过,最后再与临津江汇合,流入黄海,其汉城区域水道的最宽处达到了一公里。

    此时日本陆军少将高岛鞆之助,和秋山好古大佐正站在汉江南岸的牛眠山上,观察对岸的防御态势。

    中国军队显得非常淡定,眼看日军已经赶到,仍然只管监督朝鲜百姓修工事,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而工事也已经初具规模,沿着江岸连绵几公里的战壕,在战壕的前沿还用土石垒起来一道胸墙,虽然不是很牢固,却可以有效的抵御枪弹。

    胸墙加上壕沟,除非用大量重型火炮猛轰,否则绝对是难啃的骨头。

    高岛和秋山一时间觉得非常的为难。Z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