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48:33
字数:834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片刻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丁云桐轻轻咳嗽一声,说道:"你这样的女儿身,现在是回不到军营去了,你有什么打算?"

    王雪慧低头不语,也许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丁云桐又说道:"你已经无家可归了,这样吧,朕且封你为殿前侍卫,做朕的随从,同时再慢慢寻找你的哥哥,这总好过你自己大海捞针,你看如何?"

    王雪慧犹豫了片刻,想想也只能如此,终于说道:"谢皇上恩典,雪慧遵命。"

    丁云桐大为满意,今天收了一个猛将当卫戍司令,又找了个美女神枪手当贴身保镖,收获不小。

    马上就要到1882年,按照计划,到明年年初,宣传工作会达到一个高潮,当然个人崇拜是要持之以恒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效果。而户口管理工作却会进展神速,因为中国的基层,此时主要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流动性不大,只要没有饥荒,谁愿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

    另一方面,等近卫军改编一完毕,土地就开始交割,忠诚度必然大幅度上升,同时八旗兵也大举裁撤,有什么不满也无可奈何了。

    这几件事情一做好,大规模的工业化就要启动了,不过现在可以先进行一些舆论上的宣传,丁云桐准备自己亲自写一篇社论,作为未来工业化的纲领性文件,他得好好酝酿一下。

    1881年12月11日,又一个新的部门,内务部成立了。

    丁云桐对这个部的定位是民政部和秘密警察的结合体。首任部长是赵秉钧,丁云桐之所以选择此人,是因为历史上袁世凯当政时,赵秉钧就专门负责警察民政方面的工作,是第一任内务总长。而且此人只知道奉命行事,忠诚意识很强,工作能力也强,“生性慧黠,强悍而心细”,是个非常能干的奴才,要不前世袁世凯也不会让他代替唐绍仪担任内阁总理。

    还有一点,赵秉钧在收复新疆的作战中,东征西讨,勇猛顽强,立功不小,但也受了重伤,基本丧失了男人的功能,这也让他的心理非常压抑。在以后的岁月中,显得办事狠辣,手段残忍,不计后果,包括暗杀宋教仁。

    这样一个既忠心,又凶狠的人担任部长,是最合适不过了。

    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实施,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始在城乡全面推行,其基本流程是清查户口,然后统计在档案里,划定辖区,分割管理。而四个重要的配套措施也在丁云桐的策划下同时推进,也就是丁云桐引以为傲的"新四大发明":户口本、粮食本、调职单、通行证。

    户口本就是人口档案,详细登记了每家每户的人口档案。以此为基础,将人口严格限制的固定的区域,想要移居异地,需要内务部开具的准迁证。

    粮食本,即粮食关系。户口关系决定粮食关系。民以食为天,将这个天抓住,民就无处可跑。户口在城市者,为城市粮食关系,户口在农村者为农业粮食关系。出外办什么事,得带粮票,粮票是粮食关系的附属品,没有粮票,出外就得饿肚子,有钱也没地方买去。

    调职单,是对工作调动的控制,一个人离开单位,想去别处工作,需要内务部出具的调职单。有了这个调职单,才能转户口、转粮食关系。这样任何人都不能想辞职就辞职,必须经过批准才能放行。

    通行证,如同古代的路条。这是由内务部开具的一种函件。城市之间的旅行、出差办事、走亲访友,都必须持有通行证,否则都不能住旅馆客栈。这个措施也能防范间谍,没有内务部的通行证,外国间谍的行动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除了这四个以外,其实还有一个秘密措施,叫政审表,是针对国家公务人员的,也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专门用于政治审查:政治倾向是什么,过去做过什么事,有没有可能是间谍,拥不拥护皇权等等,事实上就是政治档案。

    有这"五指山"抓下去,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控制就会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才有可能。

    同时宣传部也在大力宣扬继续推进各项工作,以及即将开始的工业化。

    在丁云桐的思维里,一个落后国家想要快速发展,追赶发达国家,中央集权是必然的选择,独裁是唯一的捷径。只有保证集权和独裁,才能实现工业化,快速追赶发达国家。

    而随着各项制度的推进,部分知识分子群体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报刊上、朝廷中都出现了一些对国家政策的质疑之声。

    所谓风至而沉沙起,水落则礁石出。那些意识形态迥异的官僚和知识分子们,这个时候都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跳了出来。有些人主张自由,有些人则保守。

    自由派如美国回来的容闳,从英国回来的严复,伍廷芳,郭嵩寿等人,纷纷主张明定国是,君主立宪,提倡西方的民主,经济上也是倡导自由主义模式,避免国家调控干扰。认为目前的各项举措越来越严苛,不符合世界的潮流。

    而保守派,像翁同龢,李秉衡,大学士恩承,以及原先被调离中央的徐桐、刘锡鸿等人,则各自上书,称这些措施,尤其是所谓工业化,完全不符合儒家传统,大违祖制。

    总之,自由派也好,保守派也好,都不赞成丁云桐的主张。

    作为回应,1882年,1月2日,<寰球时报>全文刊发了丁云桐亲自纂写的评论文章,题目叫<落后必然挨打>。这篇文章阐述了中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思想,以及未来的道路的该怎么走。

    文章首先提出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西方的工业化已经初步完成,中国已经落后了150年至200年,无论在经济,军事,科技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走正常的道路,是不可能追上发达国家的,那么中国该怎么办?

    文章认为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走捷径",西方工业化的顺序是先轻工业,纺织业、食品业、造纸业等等,逐步过渡到重工业,发展均匀平衡效果好。

    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所以中国必须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较短的时间跑完西方用一百多年走完的道路。这个"跑"字很重要,中国必须冲刺,"要么我们能够赶上去,要么我们永远被踩在脚下。"

    文章严厉的驳斥那些保守派,思想僵化,头脑顽固,坚持要让国家处于落后的状态不可自拔,这实际上是变相的帮助了敌人,拖了国家发展的后腿,成了民族的罪人。

    同时也批判了那些自由派,认为在中国这样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国家,要想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重工业上,必须依靠国家权威,而集权是唯一的途径。文章回顾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及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无不是中央集权,依靠国家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推行政策。因而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倡导自由化,不管是什么样的出发点,都是严重的错误。

    发展决定一切,发展压倒一切,这是本阶段最大的爱国主义。

    服从并忠实执行皇帝对于国家发展的部署,是本阶段最大的爱国主义。

    也就是说,忠君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

    只有忠君,严格服从皇帝的命令,所有的力量才能拧成一股绳,国家才能发展。

    文章以一句话作为结尾:落后必然挨打。

    这篇社论,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舆论,因为大多数人都开始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

    同时个人崇拜工作也已经开始升华。

    在所有的城市乡村,关于皇帝的神话故事开始广泛传播;

    任何文字印刷品,凡是提到皇帝就必须以粗体显示;

    一系列宣传皇帝恩德的歌曲民谣也开始流传;

    任何公职人员都必须佩戴皇帝的徽章;

    无论任何公共场所,甚至所有色家庭都必须悬挂的皇帝的画像;

    报纸上到处都是皇帝的恩德如何创造人间奇迹,重病待死的病人听到了皇帝的训令,立刻痊愈如初。饥饿乏力的战士一听皇帝的圣谕,马上就能精力过人,生龙活虎。

    而连续大旱的灾区,向皇帝画像虔诚跪拜上千次后,马上就会大雨倾盆而下等等。

    而学校是宣传的主战场,因为对幼儿的教育有可能会烙印一生。每个小学,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位置是否偏僻,都有一套由政府制定颁发的<节日祭祀仪式规章>,都要认认真真地组织学生们学习对皇帝的礼仪。每个小学生在看到皇帝画像时都要停下来进行跪拜。久而久之,这些硬性规定的礼仪便也成为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最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皇帝的画像更是神圣不可侵犯,万一有什么意外的灾祸,保护画像的安全甚于生命。

    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上,更是强调忠君爱国的意识,比如中学第一篇课文<无形的进城>,需要学生全文背诵的。它以一个母亲的口吻写道:“我亲爱的孩子,越南东京已经攻陷了,你也一起进城吧,尽管你已经粉身碎骨,也不会再发出声音了。身体充满了火焰,鲜血染红了大地,你还在高呼‘皇上万岁’。亲爱的孩子,你没有离开我们,你也和大家一起进城了,你的生命将在天安门的忠烈祠里得到永生......。"

    一股又一股的个人崇拜热潮,正在神州大地上四处蔓延,愈演愈烈。

    丁云桐深知中国人的个性,缺乏自我,缺乏安全感,崇拜英雄,迷信权威,仰视大师。人民需要偶像,人民需要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什么?因为人民没有力量,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力量。

    他们需要有人来拯救,需要有人来指引,需要圣明天子,需要青天大老爷,需要伟大领袖,大海航行靠舵手,需要领导不断的指出方向......

    丁云桐将填补空白,满足他们空虚的灵魂。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