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48:47
字数:826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1882年,4月8日,日本东京,明治天皇御前会议,外务卿井上馨正在慷慨陈词:"此番朝美签约,支那侧身其间,左右逢源,完全视我帝国如无物。长此以往,日朝关系如何发展?帝国必须采取坚决手段扭转颓势,绝不可听之任之。"

    此时日本对中国的藐视和仇视情绪日益增加,已经不再以"中国"相称,而改称"支那"了。

    参议黑田清隆更是宣称:"帝国应立刻向支那抗议,声明朝鲜为独立之国,要求立即停止干涉朝鲜内政。"

    内务卿伊藤博文却不同意:"中国刚刚打胜了法国,虽然法国乃是远隔重洋而来,但中国实力委实不容小觑,帝国实力不足,军备还不够充实,此刻与中国闹翻,实非明智之举。"

    他是唯一不称中国为支那的大臣,倒不是出于尊重,而是他认为没必要用蔑称来侮辱敌人。

    参议兼文部卿西乡从道却不能赞同:"伊藤卿所言不准确。法国海军封锁了整个支那海疆,只不过陆军冒进才遭受挫折。法国因为要应付德国,不愿意拖延下去,才匆匆了结。交趾支那可还在法国手中,我们不必长他人志气。"

    右大臣岩仓具视也是稳健派:"公使的电报说的分明,支那的舰队停泊仁川,军容鼎盛,实为帝国之大患啊。万一发生事端,帝国海军可有必胜把握?"

    话音未落,参议兼海军卿川村纯义就接上来了:"支那舰队共有主力舰船七艘,全是英法二手军舰,没有一艘是新建造的,技术落后,航速也慢,不必忧虑过度。而且帝国还有几艘新舰正在建造,只要完成交付,便可完胜支那。"

    司法卿山田显义也说道:"支那之司法改革颇为诡异,尤其是户籍管理制度,严禁人员自由流通,似乎是针对我帝国而来,这对我国间谍乔装深入其腹地极为不利,想必情报来源更加艰难了。"

    大藏卿大隈重信却自信满满:"不必多虑,帝国的间谍,已经成功监控对方的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以后支那若有新动向,帝国可随时掌握,这亦是有利于我。"

    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则是忧心忡忡:"支那正在修建从北京至奉天,以及奉天至安东的铁路,一旦完成,只怕朝鲜已非我所有了。"

    陆军卿山县有朋这时才缓缓说话,此时在明治政府中,他主要负责军制的改革和训练,在以"皇军"为立国之本的日本,份量显得越来越重了,俨然胜过了名义上的大臣之首三条实美:"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目前我陆海军初具规模,但还不敢言必胜。朝鲜于我帝国至关重要,乃帝国生死存亡之利益所在。如今世界大势,弱肉强食,支那显然已经开始着意经营朝鲜,若帝国不再奋发振作,不出数年,朝鲜必为支那之一行省而已。到那时,则我帝国将复与谁维持其独立,与谁共语其富强?"

    山县有朋的危言让会场一片静寂,片刻后一直沉默的明治天皇睦仁发声了:"朕登基之初,便发下誓言,要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如今朝鲜形势愈演愈烈,只怕终究要有一战,国防之事愈加急迫,苟患一日,或将遗百年之悔。为保证必胜支那,即便节衣缩食,每日一餐,也必须全力扩充海陆军,虽国家力不能胜,既属必要之大计,亦只有断然行之。从今后,朕节省内廷之费,每年从内库拨下三十万日元,以晓谕帝国臣民朕之决心。"

    一时群情激奋,山呼万岁。

    随后,日本政府便订出一系列计划,大力扩军,增加海陆编制。

    正式通过新的预算<扩充军备案>,将当年财政收入的40%,作为军费。

    陆军要尽速开始从镇台制到师团制的改革,大力扩军。目标是做到"一旦有事,数万大军可迅即出动,并有后备之兵源源而至。"为此,日本制定法律,退役老兵仍要定期接受军事训练,作为战争的预备队。

    海军方面在原先的军舰订单上,再次增加新舰计划,务必要求在三四年内,海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要稳胜中国。

    外务卿井上馨提出,鉴于支那正在修建从奉天至安东的铁路,必须立刻促使朝鲜同意修建,从汉城到釜山的京釜铁路,这样一旦有战事,帝国军队从广岛出发,朝发夕至,沿京釜铁路北上便可掌控大局。

    伊藤博文也提出,可以邀请中国舰队来长崎访问,一边探其虚实,一边提倡友好,以麻痹中国的斗志。

    这两个提议得到迅速的执行,日本政府同时使出两手,一边命令花房义质,指使开化党怂恿闵氏同意修建京釜铁路。一边发报驻中国临时代理公使田边太一,正式发文邀请中国海军舰队访日。

    4月11日,北京,丁云桐正拿着一封电报沉默不语。

    原来就在这年初,丁云桐下令彻底停止科举。这几年时间,丁云桐提拔了大量新式学堂的优等生为国家公务员,使社会底层年轻人的当官渠道,逐渐从科举应试转移到新式学堂。这样彻底废除科举的时机也就慢慢成熟了。终于在两个月前,丁云桐正式下旨,停办科举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开始实行,到此时公元1882年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历史,这当中经历了无数的变化与改革,形式、内容、范围、待遇,与设立之初都已经大相径庭。科举无用,这一点早就有了共识,但科举制给那些下层青年,提供了一丝做官的机会,是独裁者用来舒缓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但现在时代变了,敌人已经不仅仅是国内,同样有外来的威胁,科举制已经无法给独裁者提供足够的人才,来抵御外来侵略。历史已经教会了丁云桐更好的方法来统治人民。

    但是总还有一些死硬的儒家信徒,认为废除科举,就无人再读孔孟,儒学就将灭亡。从三月开始,全国各地就不断有儒生士人集结抗议,但由于严禁人员流动,始终没能形成气候。

    但在湖南长沙,抗议风潮却愈演愈烈,儒生们抬着孔圣人像游街闹事,而湖南学政曹鸿勋,湖南巡抚卞宝第,湖南布政使庄赓良等人,却同情这些儒生,不肯镇压。到了四月初,已经有数千人开始在长沙市政厅门前的广场上搞绝食示威了。

    丁云桐心想:好好跟你们讲道理,只会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的,索性来干脆的。他下令,内务部组成工作组,赴长沙逮捕曹鸿勋、卞宝第、庄赓良等人,同时近卫军调一个团随同前往,协助镇压。

    4月15日,长沙开始戒严,并对市政广场进行了清场,对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采取了坚决行动。当晚,曹鸿勋、卞宝第、庄赓良等11名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被秘密处决。

    4月16日,<寰球时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被称为"四.一六社论"。社论称,“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儒生制造混乱,“政府和全国人民都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团结起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社论并没有提到有多少儒生和群众被镇压,但一再强调动乱分子们是如何围攻戒严部队,甚至有几幅模糊的照片,注释是: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戒严战士,被动乱分子给活活烧成了焦炭。

    社论发表后,各地组织起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学习,来研究,来探讨,来领会社论的精神。各种学习班,研究座谈会都相继举行。报纸不断刊登对各阶层民众的采访,人民群众纷纷表示:强烈拥护政府维持社会治安,这些动乱阴谋分子都是狗不如的人间渣滓,恨不得将他们扔进火炉等等。

    在舆论大力宣传的同时,对各地的闹事人员也进行了坚决打击,社会秩序很快得到了稳定。

    丁云桐这边正在给驻四国公使发电报,分别是新任驻美公使容闳,驻法公使洪钧,驻英公使伍廷芳,驻德公使李凤苞,要求他们加快联络所在国的财团企业,所有有实力的垄断组织都不要放过,无论是什么康采恩、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等等,统统不要放过,这些垄断集团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主人。

    但这还不够,丁云桐认为还需要联络另一股势力,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欧洲犹太人财团的核心,一个隐藏在阴影里操控世界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梅耶?罗斯柴尔德与他的五个儿子,分别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各大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王国,事实上操控着欧洲甚至世界的金融市场。

    他们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通讯业、钢铁、煤炭、石油等各个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洲的各个角落。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以后,曾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54年,英国向他们借款1600万英镑,以应付在克里米亚同俄国的战争;1871年,法国向他们借款一亿英镑,以支付普法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铁路,所有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都是由该家族提供的;美国内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向他们借钱;英国政府收购苏伊士运河,向他们借钱;俄国迫害犹太人,日俄战争时,他们借钱给日本,不给俄国,使俄国财源枯竭而战败;他们也是日后犹太复国运动的主要资助者,在以色列有很多以“罗斯柴尔德”命名的街道;甚至连梵蒂冈教皇也向他们借钱。

    连上帝都要向他们借钱!

    他们的格言就是: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影子帝国。这是一个被正统教科书忽略的帝国。

    但未来的历史已经揭示了一切,直到前世的21世纪,这个家族仍然控制着全世界。

    丁云桐觉得,既然自己洞悉了历史,就有必要利用这股势力,因为自己手里有一张王牌,能让这个金融帝国跟自己合作,那就是:犹太复国主义!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