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48:40
字数:781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丁云桐看着手里的抄家单子,嘴里凉气直冒。

    抄来的财富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所有的官员都遭受到了严刑逼供,尤其是那些王爷贝勒们,个个身家丰厚。他们招认的庄子、票号、当铺、酒家、银楼,以及各种字画珍玩,古董文物,数不胜数。抄没的田地更是达到了将近百万亩。总价值完全无法统计。

    光是现金,包括抄来的黄金白银,以及帐面上存放在北京、上海、香港、广州等各处的款项,总数粗略算来,达到了惊人的一亿两千多万两!

    虽然,丁云桐事先已经有所预计,但如此巨大的收获,还是让他喜出望外。本来,华夏银行里的钱已经很紧张了,近卫军新的部队不断的训练、装备和建立,需要不断投入巨大的资金。民间的各项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工厂、开矿、各大水系的防洪设施等等,就像一张张填不满的嘴。郑观应和胡雪岩等人,已经一再禀报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

    这也是丁云桐迫不及待采取行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有了这一大笔巨额财富,资金的问题终于可以暂时缓解了。

    这一轮清洗下来,朝廷中敢于反对自己的人,基本扫荡一空,尤其是那些满族贵族中的实权人物,是这一次打击的重点。尤其是阴谋集团,还没完全组织好,就被全部灭杀了。

    相信剩下的文武百官,自然会噤若寒蝉,只能老实干活,不敢乱说乱动了。

    那些没有参与阴谋集团的王爷贝勒们,比如敦亲王奕誴、恭亲王奕?,贝勒载沛、载瀛、载泽等,丁云桐就暂且放过去,也是传递一个信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要乖乖听话,还是能保住性命的。

    当然了,公开的定性也是必要的。

    官方媒体<寰球时报>在25日刊登了一篇社论,称"一小撮丧心病狂的狂妄之徒,企图通过炮击天安门,发动阴谋政变,谋朝篡位,但天子圣明烛照,阴谋被迅速粉碎。其幕后主谋以及支持者,已经全部被逮捕。这些阴谋家们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个别人顽抗拒捕,已被就地镇压......。"

    社论并没有说明阴谋者都是哪些人,没人知道其简短的文字背后隐藏了多少血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所有的贵族区、富人区仍然禁止通行,各个城门还是严格检查进出人等,大批行动队员满城搜捕那些贵族官僚的家属。

    到了3月初,局势渐渐平静了下来,这期间到底死了多少人更是没人知道了,只有城西的焚尸炉在日夜不停的烧化尸体,黑烟昼夜不息。

    到了3月中旬,戒严已经松了很多,老百姓也跟往常一般,该干活的干活,该做买卖的做买卖,街市繁忙,坊间喧嚣,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路上对人员的盘查询问,大大加强了。

    而<寰球时报>,还在日复一日大篇幅的报道国计民生,各项经济建设成就,以及皇帝如何亲切慰问,正在受旱灾折磨的贵州人民。

    只有在3月2日报纸的最后一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刊发了一条几十个字短讯。内容是:皇太后慈安,于3月1日晚子时,薨于钟粹宫,上尊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圣显皇后......。

    政府中所有的人都被打了招呼,对于发生的事情,不得打听,不得信谣传谣,任何好奇心强,敢于去打听的人,马上就会面临政治打击。

    稍有政治嗅觉的人,都明智的选择了沉默,只管干自己的事,也不管有多少同僚奇怪消失了,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什么也不知道。

    时间缓缓的过去,北京城平静的就像那条永定河一般,河水静静的流淌,没有一丝的波纹和起伏。

    除役令引起的风波,也自动平息了。八旗子弟们仿佛一夜之间,都变得通情达理,温柔和婉了,没有人再抗议,没有人再发牢骚。

    这就像前世的天朝,一纸红头文件,该分流的分流,该买断的买断,该优化组合的优化组合,数千万人说下岗就下岗了。

    当奴隶们知道反抗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会平静的接受自己命运,他们会自己安慰自己的,并设身处地的为奴隶主寻找理由,最后,要杀要剐请随意。

    只要够残忍,够聪明,人民会很乖的。

    健忘的人们很快就忘记了这一切,没有目击者,没有幸存者,没有痕迹,没有问题......

    但有一个问题,有一个幸存者。

    是内务正大臣景善的长子恩珠,此人好赌爱嫖。那个"水晶之夜",他从一个狗洞里逃了出来,跑到一个平日里交好的妓女那里,躲了起来。

    他侥幸得脱大难,但知道京城不可久留,幸亏婊子仗义,藏了他半个月,躲过了几场搜捕。最后,在一个相熟的天主教徒的帮助下,闯进了美国驻北京的大使馆。

    此事在中美之间掀起了一场秘密的外交风波,最后如何了结无人得知。但是各种关于北京政变的传闻,开始在在华的洋人圈里流传,关于天安门炮击,关于流血事件等等。

    一时间波云诡谲,内幕重重。

    随后宣传部下令,国内所有的报刊书籍都受到严厉的审查,任何文章都不得提及类似话题,许多字都成为了禁忌,比如天安门、事件、北京、大清洗、血洗、炮击、政变等等,一些文字组合,比如正友也成为敏感字。甚至一些数字,比如223,224等,会被怀疑是有所指而遭到限制。

    3月21日,广州的<岭南时报>还发生一场"南报风波",原因是万木草堂的康有为写了篇文章,探讨宪政问题,评论了在洋人中流传的一些谣言。认为只有实行宪政,才能将权力关进笼子,避免密室政变,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等。

    这篇文章本来要被<岭南时报>全文刊出,但宣传部派来的监审,未经编辑们的同意,直接对稿子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使文章面目全非,愤怒的编辑们集体辞职了。

    而"宪政研究会"的严复,也在上海的<申报>上发表了一篇不伦不类的散文,大谈特谈儿时听到的一桩悬案,受害者横死,凶手却无从得知。但在文章的最后,严复意有所指的点出:谁最后得利,谁就是凶手。

    而这篇文章,也很快被放到了丁云桐的御案上,他冷笑着:"左派的那些保守势力,已经被杀掉一大批,相信一段时间内是恢复不了元气了。但这些右派还是很嚣张的,不过这些人大都是有用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暂且还需要他们。等到工业化告一段落,他们的末日就到了。"

    不管是左派,或者是右派,说起来个个自以为忧国忧民,为民请命。但对独裁者来说,都是危险分子,都是异端。独裁者要的就是现在,既然已经独裁了,就是即得利益的拥有者,拥有最美好的时光,没有任何需要改变的。从本质上,就会抵触任何形式的改革,不管是往左或者往右。

    所以无论左派右派,自以为一颗红心向太阳,忠心耿耿为社稷,但在政府看来,完全是眼中钉,肉中刺,独裁者难道还需要听取你们的意见?真听你们的,那还是独裁吗?

    丁云桐暂且放下此事,陷入了沉默。

    慈安太后的死,多少给他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阴影,他有时候梦里还会梦到,慈安是如何被用白绫活活勒死的。

    他本想让慈安自杀,但她就是不肯自裁。他只好命令手下动手,"帮太后一把"。

    现在看来,慈安是故意如此,诱使他亲手下令杀人,让他有负罪感。这也算慈安最后的一点反抗了,事实上慈安也达到了目的。

    他现在只能多做事,少想心事,来排解情绪。

    丁云桐想了想,传旨给盛宣怀,要他速速搞定与丹高大北电报公司的谈判,尽早在各大城市建立电话交换所。

    此时有线电话应用正在逐渐开展,前世直到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才出现市内电话。电话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其快捷简便都要远远超过电报。其发明者事实上并不是贝尔,前世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

    当然现在的电话,还没有发明拨号装置,只能借助电话交换所,代价较为高昂,还无法真正应用于普通人。但丁云桐认为,电话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是极大的利器,越早推广使用越好。

    前段时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奉天,以及香港等城市之间的电话电缆已经开始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初步形成一个电话网络,而天津至日本的海底电缆,也正在规划中。

    此时两条铁路大动脉已经全线贯通了,到了明年,京奉铁路以及安奉铁路(奉天至安东)也将通车,这样就能从陆路向朝鲜迅速调兵和运送物质,这对未来的中日战争是极为有利的。

    改善信息和交通,这些都能极大的增强军队的战力。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可不光靠大炮口径和部队数量。

    正想着,下人来报,原驻日公使何如璋求见。

    丁云桐点点头,两个月前,他就已经下令调何如璋回国,公使一职由使馆参赞黄遵宪担任。

    "何如璋回来,那个日本间谍楢原陈政想必也跟着过来了。这着棋终于可以使用了。"丁云桐心中暗笑。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