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51:29
字数:762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1884年7月28日,〖日〗本九州久留米,〖日〗本政府军两个师团和叛军“复国军”主力在此决战,双方总兵力超过了六万,在一片湿滑泥泞的丘陵地带,疯狂的互相拼杀着。

    数天之前,儿玉源太郎集中了三个师团,在九州岛集中围剿“复国军”片冈健吉、江藤新平,岛义勇等叛军头目,眼看局势吃紧,不得不放弃了佐贺根据地,企图全军撤到九州南部的山区坚守。

    但儿玉源太郎判断出其意图,率领第十二和十四师团在久留米截住了叛军,双方展开了殊死的决斗。

    山泉流淌,溪石嶙峋,竹林葱茏,本是一派清幽美景,现在却是阿鼻地狱般的杀戮战场,残肢死尸遍布山林,汩汩流下的也不再是清泉,而是无尽的血水!

    激战持续了很久,无人投降,无人求饶,直到片冈健吉苦战而死,岛义勇重伤之下,告诉江藤新平不要再抵抗了“〖日〗本人的鲜血已经流得够多了”。

    战斗结束了,活着的人,不管是叛军还是政府军,大家都放下了武器,拥抱在了一起,彼此热泪滚滚。都是大和民族的同胞,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自相残杀呢?

    久留米战役,政府军在付出了两千多人死亡的代价后,终于彻底击败了“复国军”从而基本平定了〖日〗本南方的叛乱。

    8月1日,儿玉源太郎率领政府军主力五万人,开始乘船北上,准备要进攻东京附近的“天道军”了。

    就在此时,〖日〗本自卫舰队内部居然也发生了叛乱。

    首先由于长期物质供应不足,〖日〗本海军的伙食标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官兵们已经很久没吃过白米饭了,每天吃的不是小麦饭就是小米饭,而且从一日三餐,变成了一日两餐,最后变成了只有黄昏一餐。要知道很多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之所以来当兵,就是因为能吃到白米饭,因此不满情绪不断累积。

    但〖日〗本军方也是非常无奈,〖日〗本的主要稻米产区福岛,气仙沼,秋田,仙台等地都在东北,由于儿玉源太郎的战略是放弃东北,导致所有的稻米产区都被"〖自〗由军"控制。〖日〗本政府自然无法供应足够的大米,而且现在的内战主力是〖日〗本陆军,海军只是辅助力量,因此少量的大米也优先供应了陆军,这让本已矛盾重重的陆海军更生怨恨。

    其次,一些海军官兵也受到〖自〗由或宪政思想感染,认为拯救国家必须推翻天皇集权,也利用大家的不满情绪,煽风点火,推波助澜。

    终于各种矛盾在8月2日集中爆发了。

    这一天,甲铁号和龙骧号战舰从大阪出发,护送着"东洋丸"号运输舰前往东京品川港。船队刚驶出濑户内海的纪伊水道,一个消息在甲铁号上流传开来:东洋丸上满载着大米和各种调料,准备供给镇守东京的第十二师团。

    一时间饥肠辘辘的士兵们,充满了对食物的渴望以及对陆军的嫉恨,他们奔走相告:"凭什么陆军能吃米,我们不能!?"〖自〗由主义者趁机挑拨,使局势迅速扩大。

    船队驶到伊势湾时,甲铁号终于失控了,官兵们捆绑了企图阻止的舰长角羽重雄,公推大副工柴矢八为首,拦住了东洋丸号。而龙骧号在明白经过后,官兵居然感同身受,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

    二舰开始只是要求能得到几桶大米,但工柴矢八仔细一想,劫夺军米就是叛乱,自己更是叛乱首谋,事后必死无疑,因此拼命鼓动大家干脆劫持东洋丸,直接叛逃到东南亚去。

    就在此时,千代田形、凤翔、满珠、千珠等四舰完成任务回航,意外撞上了这场叛乱,双方立刻发生了炮战。

    激战中,千代田形上也发生剧变,突然掉转炮口,加入了叛乱行列。一番对轰,竟击沉了满珠号炮舰。

    眼看大事不妙,正好东乡平八郎指挥着浪速号闻讯赶来。凭借浪速号的超强实力,东乡迅速掌控了局面,片刻工夫就击沉了千代田形。龙骧号和甲铁号只好分别向东南和西南逃跑,东乡平八郎命令分头追击。

    甲铁号没逃多久就被浪速号追上,作为木制战舰,甲铁号外面包着90至140毫米厚的锻铁装甲,可以说是亚洲海军史上第一艘铁甲舰,但这种几十年前的战舰,如何是浪速号的对手,其锻铁装甲很快就被浪速号的260mm重炮击穿。

    甲铁号最后拒绝投降而被击沉,而另一边的龙骧号炮舰,却成功逃脱了凤翔和千珠二舰的追击,投向了茫茫大海。这艘侥幸逃生的叛舰,将来竟成了中日关系的新焦点。

    此次海军内乱被称为"大米叛乱",导致三舰沉没,一舰叛逃,让本已经十分单薄的〖日〗本海军更加雪上加霜。

    8月初,儿玉源太郎集中了四个师团兵力,开始对东京周围的"天道军"剿抚并用。

    天道军声势浩大,人数多达数十万,政府军兵力有限,不能一味强攻,儿玉源只能利用其"清君侧"的思想,不断分化瓦解。

    与此同时,伊藤博文也正式推行政治改革,以缓和官民矛盾。

    8月5日,〖日〗本政府颁布了帝国宪法,定义了政府架构,正式实施责任内阁制,伊藤博文为第一任首相,同时召开国会,选举议员。以此显示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基本法尤其规定天皇为绝对的领袖,完整控制行政、外交政策、教堂事务以及军事武力,限定了国会的政治位阶,国会议员一半由选举产生,另一半由内阁指派,法律制定必须经由国会与内阁核准,惟最终必须由天皇的圣谕才能生效。

    政治改革的推出,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像福泽谕吉之类的知识分子,以及相对温和的"天道军"各部都认为,天皇政府已经释出了善意,说明国家还有希望。

    但是,斗争意志更坚定的北方"〖自〗由军",却认为所谓的改革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因为国会的选举方式,决定了国会不可能制约天皇的权力,而且司法权没有独立,证明了天皇不准备接受任何监督。用宇田成一的话说,就是"天皇将非法的独裁合法化了。"

    不管怎样,宪政改革已经影响到了战局,"天道军"下属的一些部队相继向政府军投降,一些强硬派最后不得不逃往北方,"天道军"被歼灭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此时西藏战役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昌都被近卫军合围,整个拉萨一片大乱,英国驻拉萨的领事向国内报告:"整个拉萨人心惶惶,惊恐万状。人们向四面八方逃跑,有的携带着自己的财物,有的拖着有用的物品……大街上的牛栏马棚都已无人照料了……"

    噶厦政权万般无奈,只能一边命令拉旺多吉死守昌都,一边让扎西达吉告诉张荫恒,表示噶厦接受一切条件,只要先暂时停火,张荫恒迅速向北京做了报告。

    丁云桐开始只要求接管军事和外交“和平占领”但现在形势已经变了,条件自然也要变了,不但外交,内政也要接管,更要彻底铲除藏族武装,他给前线下达命令:“继续进攻,直到武力夺取拉萨!”

    8月6日,三路近卫军对昌都发起了总攻,在火炮的掩护,士兵们冲入了昌都城内。喊杀声震天动地,回荡在雪山和大江上。早已斗志全失的藏军溃不成军,狼奔豕突。

    不到三个小时,数千藏军被歼灭,拉旺多吉带着两千残兵退到了最后一个据点强巴林寺。

    聂士成派军官叶成林作为使者前去劝降,但顽固的拉旺多吉竟然将叶成林肢解,把头挂在旗杆之上!可怜叶成林黑旗军出身,今日却死在了西藏。

    愤怒之下,聂士成下令集中所有大炮,对准强巴林寺猛烈轰击,几乎将整座寺庙轰平了。

    强巴林寺始建于明朝年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一圣庙,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凝聚了历代无数艺术家的心血结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宗教文物古迹,最后竟毁于战火。

    猛烈的炮火炸死了三百多人,拉旺多吉实在坚持不住,这时才命人挂出白旗,但聂士成置之不理,命令继续炮击。

    拉旺多吉派了军官求饶,聂士成要求必须将下令杀害使者之人交出才行。这个要求让藏军发生了内讧,一阵大乱之后,噶伦拉旺多吉和几个军官被五huā大绑送了出来,聂士成命令将这些人全部就地千刀万剐。

    为叶成林报完仇,聂士成才接受了藏军的投降。整个昌都战役一共击毙藏军三千三百人,俘虏了七千余人,达赖集团武装力量的主力彻底被歼。

    昌都既下,三路近卫军立刻长驱直入,直扑西藏的中心拉萨。

    眼看大势已去,摄政达擦和噶伦拉鲁·伊喜罗布汪曲等人,从布达拉宫的金库里,取出大金砖一块,象牌金币五十枚、金螃蟹两只、金钟一个,以及大量金币,挟持着年幼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仓皇逃往西藏南部边境亚东口岸。

    另一个噶伦洛桑云丹,却不肯逃离故土,留在了拉萨。

    昌都一战,西藏大势抵定!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