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51:40
字数:752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这是最悲惨的年代,极目所及,到处是荒村萧寺,残垣断瓦,腐烂的尸体,隐约出没的野狗,远处孤儿凄厉的哭声仿佛尖锐的猿啼,简直不像是人间。

    这里是1884年9月初的〖日〗本关东地区,战乱后的整个大地只剩下一片片废墟。曾经人烟稠密,市井繁华的宇都宫,大宫,浦和,神奈川等地,都在战火中沦为空巷瓦砾。

    这真是最凄凉的年代,福泽谕吉在自己诗中慨叹:战火纷飞连几重,斜倾旌旭燃不终。

    只叹峰雪硝烟路,焰衬樱huā别样红。

    但是悲剧却还在高潮中,〖日〗本政府军经过剿抚并用,已经将一度号称数十万之众的“天道军”分化得支离破碎,一股股相继被歼灭,剩下三股主力最后也分道扬镳了:高岸善吉一军向政府军投降,大井宪太郎一军则被儿玉源太郎围歼,只剩下田代荣助一军苦苦支撑,眼看用不了多久,整个关东地区都会被平定,此时,斗争意志最坚决,发誓要推翻天皇政权的“〖自〗由军”出于唇亡齿寒之忧,同时又想一举攻占东京,竟然倾巢出动,从东北地区冲了下来,与田代荣助军会合,向政府军发起反攻。

    最终在9月4日,于东京北方两百公里处的白根山,政府军与叛军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会战。

    这是〖日〗本内战爆发以来真正决定〖日〗本命运,决定天皇集团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儿玉源太郎调动了三个师团,而叛军也集结了所有的精锐力量。双方兵力相当,总数超过了十万。

    叛军高举着红白蓝三色旗,视死如归般冲向政府军。红色代表博爱,白色代表平等,蓝色代表〖自〗由,这是模仿西方共和国的理念,他们认为只有推翻封建专制的天皇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新政府,才能拯救存亡之秋的〖日〗本。

    政府军则是挥舞着旭日旗,呐喊着"天皇万岁!",以最大的献身精神英勇作战。他们同样认为自己在挽救这个国家,内忧外患,生死关头,不能有半步后退。如果他们输了,天皇就完了,国家的凝聚力就没了,大和民族也就散了。

    双方都认为自己代表正确的一方,都是为正义而战,因此战况也格外的惨烈,战场上到处是双方将士同归于尽的场面。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好几天,双方在白根山两侧来回冲杀,双方力量相当,对峙不下。

    这个时候,政府军的战术素养和战术纪律展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不断地调动、策应、掩护、迂回、机动,以各种战术动作来消耗叛军。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军在后勤供应方面的正规化优势也显露无遗。

    政府规定每人每天兵粮准备一升米、一撮盐,还有味噌5勺。具体到兵粮运输和调配工作的执行,政府军是利用驮马队,称作“小荷驮”。“小荷驮”在军队战斗之前负责将一天所需军粮分发到每个士兵的手中。在队伍出发之后“小荷驮队”就尾随在军队后面,直到第二天战斗之前,又一次分发军粮,周而复始,直到战争结束。

    领到军粮的士兵要把食物挂在腰间,因而这种军粮被称之为“腰兵粮”。通常情况下“腰兵粮”里面放的是煮熟晒干的干饭、炒米、山芋和味噌等。士兵吃饭时,只需把这些冬西放进用清水煮开的味噌汤里,再加盐一搅和就大功告成了。

    由于军粮每天更新,相对政府军方面的战场饮食更新鲜,更营养,口感更好,对士兵们的士气和体力都大有好处。

    而在叛军方面,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军粮调度体系和制度,只能依靠各地方自己征集调度军粮。因为运输能力不足,所以饭团就成了叛军军粮的主要形式。

    饭团最大的优点的是便于携带,食用的时候也方便,用不着什么容器和筷子,拿着就能吃。制作饭团也很简单,就是将大米用手团成团,在手心里反复压实就可以。里面还要放上一小粒梅子,更高级的外面则要用切成小块的海苔包起来。

    这些饭团都是用长条的干粮布包裹起来,按照一个饭团管一顿饭的标准,用绳子在干粮包外面打上结,最后斜系在士兵肩上,需要食用时,只要拉开绳结,就可取出食用,这种携带兵粮的布袋名为“腰便”。

    叛军从东北出发,打到现在粮食早已所剩无几,而且时日长久,残留的饭团很多都已经馊坏了,哪里比得上政府军每日饮食新鲜健康。

    随着军粮吃尽,叛军们只好把各种树的内皮、根和各种草的根、茎叶加入盐再煮沸后食用充饥。

    战斗打到后来,叛军各方面的都已经非常疲惫了,精力无以为继,士气也大受影响。到了9月8日,叛军各部已经坚持不住了,内部也出现争论,有的认为应该暂退北方,徐图再来,有的认为决战如果失利,后退就是等死。

    最后到了9月9日,叛军终于战败了,除了宇田成一率领一部分北撤,其余的一部分死战到底,全军覆没,还有一部分溃散了,田代荣助和河野广体都死在了乱军中。

    整个战役叛军七千人撤退,将近两万人战死,两万多人溃散。而政府军方面也有一万多人战死,弹药也几乎消耗殆尽了,可以说是惨胜。

    白根山战役决定了〖日〗本内战的结果,虽然北方还未平定,但叛军主力尽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蔓延全国的军事叛乱终于走向了尾声。

    到了这个时候,东京面临的军事威胁终于全面解除了,政府军的战略获得了成功。鉴于儿玉源太郎对整个战争的卓越指挥,〖日〗本政府除了将他升为陆军中将,还特意加封为男爵。

    要知道〖日〗本人对爵位是很吝惜的,军人们即使升到了大将也很难得到华族的地位,儿玉源还只是中将就贵为华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同时被加封的还有伊藤博文,这两人成为了天皇集团重振帝国的希望。

    根据伊藤博文的计划,政府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要尽快于9月中旬进行北伐,在10月底之前〖镇〗压〖自〗由军剩余部队,在十一月彻底平定全国各地的叛乱残余,提前实现"年底前结束内战"的宏愿。

    〖日〗本国内形势的剧变,也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之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媒体,都认为〖日〗本在中日大战惨败之后,既面临巨额赔款,又经历着大规模的内战,整个国家坠入了无底的深渊,已经没希望再爬上来了。

    没想到短短半年,〖日〗本国内的局势居然稳定了下来,天皇政权依然稳固,让所有的政治评论者跌破了眼镜。

    因此,英法德美等国对〖日〗本的态度,明显有了改善,从之前的不闻不问,到现在的嘘寒问暖,在9月10日和11日,〖日〗本外相青木周藏相继收到欧美各国的外交照会,希望能加强彼此之间的经贸合作等等。

    这些突如其来的善意,让天皇和新成立的伊藤内阁万分惊喜,所谓世人熙熙攘攘,都是势利眼。看〖日〗本要完蛋了,就懒得搭理,现在发现居然还有培养前途和利用价值,马上就换了一副面孔。〖日〗本政府感觉一下子就冰冷彻骨的寒冬,进入了温暖舒适的春天,似乎已经预见到大笔外国贷款即将滚滚而来了。

    这些微妙的变化,迅速被〖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传回了国内。

    9月12日晚,丁云桐看着报告,不禁皱起了眉头。他事实上对这样的变化不能说意外,但感觉来得有些快。因为随着〖中〗国崛起,在亚洲事务中日益活跃,欧美各国自然会渐生疑虑“〖中〗国威胁论”“黄祸论”已经开始在西方的媒体上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列强自然会乐于在〖中〗国的旁边,去扶植一个〖中〗国的敌人作为牵制。以前之所以没这样做,因为毕竟是在战争期间,难免直接激怒〖中〗国,像那个不了了之的“五国调解团”就是明证,而且〖日〗本输得太惨,让国际上觉得没什么扶植的价值。

    但现在〖日〗本在国内表现不错,虽然关东和东北地区还处于战争,南方的许多地区却已经开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了,表现出惊人的自我疗伤能力,让列强刮目相看。

    由此可见,未来在〖日〗本的形势会无比复杂,〖中〗国有没有能力排除欧美的干扰,单独解决掉〖日〗本呢?

    这是一个问题。

    幸亏在战争赔款方面,〖中〗国答应了〖日〗本长期分阶段付款,没有给西方资本以可乘之机,在这一点丁云桐有着很深的用心。

    丁云桐正在为这件事来回思虑,外务部突然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沙皇俄国在9月11日至12日,突然出动大批海军陆战队,占领了勘察加以南,从占守岛到得扶岛,原先由〖日〗本控制的整个北千岛群岛!

    丁云桐一下子有点没反应过来,怎么会这样?俄国不是一直在“温暖”地支持着〖日〗本吗?中日战争期间俄国不是唯一给〖日〗本贷款的吗?这到底是闹哪样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日〗本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了,丁云桐突然觉得非常好玩。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