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50:01
字数:765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默然片刻后,丁云桐说道:“这极有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线索,要好好研究。”

    “皇上圣明。”

    等赵秉钧退下,丁云桐将这幅丝绢把玩了良久,方才放入了怀里。

    他越想越气,一拍龙床,狗日的黑石会,竟然杀到皇宫里来,真是心腹大患啊!

    还有,这加官晋爵,加官晋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四个斗大的字印在他的脑海里,怎么也褪不去。

    10月9日,日本陆军第六师团,开始在群山湾登陆,大批的运输船拥挤在海湾里,数十艘舢板来回运送着人员和物质,而在滩头上,早已人喊马嘶,物质堆积如山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近卫军第二师的苏元春旅,终于抵达了汉城,随同而来的还有朝鲜高宗的生身父亲大院君。

    随后朝鲜政府迅速进行了改组,以大院君为首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总揽朝政,宣布了一系列法令,详细规定了朝鲜各道各府官民应该如何配合中国军队,包括人力物力的支援,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地方官府必须服从中国军队的调度,一切牛马牲畜人夫,都要随时准备接受中国军队的征用等。

    同时高宗也遭到了关押,丁云桐早就对他的首鼠两端,忽亲忽疏感到极度的厌烦,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有着难得的一致。因此在大院君抵达汉城后,丁云桐立刻命令袁世凯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完全置于近卫军士兵的监禁之下,罪名很简单,就是袁世凯精心保存的那张小纸条“日兵来卫”,这个证据足以证明高宗企图借助日本破坏中朝宗藩关系。

    另外在军事方面,汉城地区近卫军的指挥权转移到苏元春少将手里,毕竟袁世凯还只是一个上校,他可以指挥毫无主见的少将吴兆有,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在接下来中日双方的大兵团对决中,袁世凯仍将回归他的参谋本色。

    之前的汉城战斗,只是区区的开胃菜,中日双方的对决才刚刚拉开序幕。

    1883年10月7日,日本特使青木周藏抵达了圣彼得堡,受到了俄国的隆重欢迎,俄国外务大臣吉尔斯,在码头举行了盛大的接待仪式。俄国皇家乐队盛装打扮,演奏了日本国歌《君之代》,年仅15岁的皇太子尼古拉,作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特别代表,参与了仪式。

    青木与吉尔斯手拉着手,坐着豪华马车前往圣彼得堡郊区,马路两旁插满了日俄两国国旗。

    自从前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身亡,亚历山大三世由于恐惧,搬到了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被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

    俄国的热情态度并非无因,其国内舆论越来越强烈地主张向远东扩张,政府内部也逐渐形成了共识:俄国在欧洲已经陷入了僵局,无法获得一个出海口,只能把希望放在远东,争取在朝鲜半岛南端能获得一个良港。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干涉远东的前提下,俄国政府正式确定了两项基本战略原则:

    第一,立刻对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计划,进行方案论证和资金,技术,工程方面的准备。

    第二,支持日本通过一场战争,破坏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

    在加特契纳宫,日俄双方仅用几天的时间,就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亚历山大三世最大限度得满足了青木周藏的请求,虽然俄国自身也欠了一屁股外债,但还是咬紧牙关向日本提供了一笔急需的低息贷款;同时还允许日本租用俄国在远东的民用船只,向日本派遣各方面紧缺的专家等。另外,俄国将向日本出售一批扫雷舰,并派遣扫雷专家。

    由于在荣成湾的海战中,日本日进号巡洋舰被水雷炸沉,而日本此时并没有专业的扫雷舰,而英法德美等国,纷纷以战时中立为由,拒绝向日本出售扫雷舰。因此俄国的这一决定,对日本简直是雪中送炭。

    10月16日,经过一周时间的抢运,日本陆军第六师团终于全军登陆群山,迎接他们的是从汉城溃退的高岛旅团残部,

    这些日本残兵败将,其狼狈惨状让第六师团指挥官谷干城少将极为吃惊。

    高岛旅团为了躲避中国军队地追击,特意选择渺无人烟的山野溪谷逃跑,数十人一伙,百十人一群,携带伤病弟兄跋山涉水穿林越峪,在无医无药、缺粮少炊的艰难状况下向群山方向摸索,一路上还不断遭到朝鲜军民的骚扰。等队伍到达群山时,已经完全不成建制,死亡和失踪人数达到了三分之二,秋山的骑兵部队也只剩下了一半,战马剩下不到10匹。

    所有官兵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疲惫凄惨之状给新到朝鲜的日军以极大震撼,让那些狂热的官兵们大感震惊和沮丧。最后高岛鞆之助也以剖腹自尽,承担了兵败的责任。

    谷干城得到大本营的指令,要求尽速北上攻占汉城,以振作帝国陆军的士气。

    10月18日,日军第六师团开始向汉城移动。

    在汉城,苏元春参考了袁世凯的意见,进行了相应的军事部署:

    根据之前的经验,由于汉江能够有效地防御汉城南端,所有日军轻易不会正面强行渡江,极有可能会采取类似的战术,从汉江上游进行迂回,从西面或北面发起进攻,而且同样会包抄中国军队的后路。

    苏元春认为不能像以前那样,任凭日军截断补给线,这种事情可一而不可再,具有极大的被围歼的风险,因此近卫军不能再固步自封,龟缩于汉城,而应主动出击,选择一点伏击日军,破坏日军的部署。

    那么选择哪一点呢?

    首先要确定日军会在什么位置渡过汉江。经过仔细地分析,从汉城往西是汉江和临津江汇合的三角地带,再过去就是仁川,水网密布,沼泽众多,不利于大部队隐蔽迂回,因此日军不会在汉城西部渡江。汉城往东三十多公里,是汉江与北汉江的交叉口,过了这个叉口,日军要渡过两条江,也很麻烦。

    所以苏元春和袁世凯一致认为,日军会在这三十多公里之间渡江,如果在交叉口附近埋伏下一支部队,等日军渡江中途,突然发起进攻,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此时吴兆有部总共还有两千余人,苏元春就把汉城交予吴兆有和袁世凯防守,他自己亲自率领部下这个旅,前往汉江和北汉江交叉口的小镇龙潭里埋伏。

    这个方案得到了丁云桐的赞许,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苏元春的指挥经验的确要好于袁世凯,打仗更主动,袁世凯还是作为一个参谋,更能发挥他的才智。

    丁云桐一边要关注朝鲜的战事,一边仍旧日夜琢磨那一幅丝绢,将“加官晋爵”四个字来来回回的思索研究,就像一串珠子拆掉换个顺序又连起,连起又拆掉。

    这四个字被姬昌星藏在贴身内衣的夹层里,定然有它特殊的含义。如果是那“戊狗”给姬昌星事成之后的承诺,然后姬昌星隆重地藏起来,那他也太幼稚无脑了,这种可能性可以排除。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姬昌星把这幅丝绢留在身上,是希望一旦自己被人害死,朝廷有机会能看到这幅丝绢,从而为破案留下线索。

    所以这四个字应该是在暗示凶手,但是凶手会是谁呢?

    丁云桐脑袋想得生疼,,但总是不得要领。

    这时首领太监范长禄进来了,他也算是丁云桐身边的老人了,多年来勤勤勉勉,做事认真本分,深得丁云桐的信重。

    范长禄跪下说道:“陛下,今晚欢迎晚会的压轴节目还等着圣裁呢。”

    丁云桐突然想起来,今天建设部特地为一批新到的犹太人专家,举办欢迎宴会,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

    为了表示隆重,也是显示中央政府的重视,文艺表演的压轴节目由皇帝亲自指定。

    丁云桐拿过候选节目单看着,随手就点了一个京剧名旦杨玉楼的《千里走单骑》,戏名下面是内容介绍:关公云长千里寻兄,汉寿亭侯封金挂印。说的是三国关云长把曹操赏他的金银官印都留下不要,千里迢迢过五关斩六将去找刘备的故事。

    丁云桐对这种戏曲毫无兴趣,在他看来戏曲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旧时代的人民业余生活太无聊所致,在他这个穿越者来说,看这种慢节奏的玩意儿完全是浪费生命。

    丁云桐把节目单扔给范长禄,冷笑一声道:“这些无聊东西糊弄一下洋鬼子倒也不错,五颜六色的看个新鲜罢了。”

    范长禄接过单子赔笑道:“皇上所言甚是,这些唱戏的为了对仗,又是关公云长的,又是汉寿亭侯的,汉寿亭侯不就是关云长吗?实在是废话太多。”

    范长禄随口的一句话,却把丁云桐说楞了。

    “关云长就是汉寿亭侯,汉寿亭侯就是关云长。”丁云桐喃喃自语着,竟一下子傻在了那里。

    突然,“嘶啦”一声,仿佛有一道闪电在丁云桐脑海中闪过,心中的迷雾烟消云散,他一下子犹如醍醐灌顶,瞬间明白了“加官晋爵”四个字的含义。

    他,终于知道“戊狗”是谁了。Z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