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说明 第一章 穿越成了光绪皇帝 第二卷 准备毒杀慈禧 第三章 慈禧死了 第四章 开始掌权 第五章 金融投机 第六章 开始改革 第七章 廷前的辩论 第八章 一系列措施 第九章 大捞一把 第十章 思考海军舰队 第十一章 计划建立新军 第十二章 中俄谈判 第十三章 将领名单 第十四章 购买二手军舰 第十五章 两个会议 第十六章 棉麦大借款 第十七章 越南的来信 第十八章 签订中越章程 第十九章 训练新军 第二十章 备战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第二十二章 各项军事准备 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 第二十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二十五章 劫持嗣德帝 第二十六章 纸桥之战 第二十七章 双方调兵遣将 第二十八章 怀德保卫战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怀德保卫战 第三十章 怀德失守 第三十一章 蝴蝶效应 第三十二章 马尾海战开始 第三十三章 港内的激战 第三十四章 港口的苦战 第三十五章 炮台保卫战 第三十六章 血战金牌山 第三十七章 屠杀与精神崩溃 第三十八章 赫德出场 第三十九章 孤拔舰队的灭亡 第四十章 北宁之战开始 第四十一章 血战榄山 第四十二章 反攻榄山 第四十三章 决战即将开始 第四十四章 兵败北宁 第四十五章 台湾的防御 第四十六章 基隆失守 第四十七章 月眉山保卫战 第四十八章 保住了月眉山 第四十九章 山西战役 第五十章 恶战山西 第五十一章 法军攻城 第五十二章 大爆炸 第五十三章 舌战 第五十四章 双方排兵布阵 第五十五章 放弃太原 第五十六章 汪惠的狙击 第五十七章 谅山之战 第五十八章 奇穷河南岸之战 第五十九章 放弃谅山 第六十章 即将镇南关大战 第六十一章 地雷战 第六十二章 地雷攻防 第六十三章 山头苦战 第六十四章 趟地雷 第六十五章 出卖同盟军 第六十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六十七章 夜袭炮兵阵地 第六十八章 舆论宣传 第六十九章 准备偷袭 第七十章 欲望与偷袭 第七十一章 偷袭得手 第七十二章 活捉了尼格里 第七十三章 死守大青山 第七十四章 法军投降 第七十五章 独裁者的独白 第七十六章 外交谋划 第七十七章 投名状与美色 第七十八章 独裁万万岁 浪子的几句话 第七十九章 曾宝协议 第八十章 独裁准备工作开始 第八十一章 近卫军的建设 第八十二章 使臣与女杀手 第八十三章 工业化与个人崇拜 第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 第八十五章 炮打天安门 第八十六章 大屠杀是正能量 第八十七章 水晶之夜 第八十八章 人民会很乖的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第九十一章 出使朝鲜 第九十二章 形势开始复杂 第九十三章 日本,动乱,以及犹太人 第九十四章 关于缅甸问题 第九十五章 划分成分与日本间谍 第九十六章 窥破日本阴谋 第九十七章 屠杀犹太人的伟大理想 第九十八章 外交战的开始 第九十九章 两个代表团 第一百章 两面开弓 第一百零一章 日本之野望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扩军和火车追尾 第一百零四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纷至沓来 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大乱在即 第一百零七章 朝鲜乱起 通知并且拜年 第一百零八章 大局在手 第一百零九章 占据先机 第一百一十章 稳坐钓鱼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狱就在前方 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狱之门正在打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狱在人间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战争狂热 第一百一十五章 隐蔽战线的收获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刑伺候 第一百一十七章 近卫军与万言书 第一百一十八章 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中华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打击暹罗 第一百二十一章 誓除暴君 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争,快要来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的前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准备就绪 第一百二十五章 腰斩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代号"猎狐"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黑石十二生肖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政变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围攻 第一百三十章 控制汉城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日军登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宣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卯兔 第一百三十五章 秋山好古的雄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城乱战 第一百三十七章 湄公河 第一百三十八章 粮食问题好解决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万民如豚犬 第一百四十章 荣成湾海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胜利之后的刺杀! 请假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一首歌 关于本书,兼回答佐罗塔亚同学 第一百四十三章 醍醐灌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放弃汉城 实地考察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弃守万象 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击与防御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血战 上架感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 本书要做些修改 第一百四十九章 谷干城之死 第一百五十章 城南的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庐山计划大成功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万象之战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秋夜私语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黑暗中的谍战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戊狗现形 第一百五十六章。惊天的绝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暹罗跪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战前的准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武士道是一种愚昧 第一百六十章 把平壤变成西伯利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鸭绿江!鸭绿江! 第一百六十二章 沉默就是实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知道错了 第一百六十四掌 山县有朋的新策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突袭与反突袭 第一百六十六章 目标,山东半岛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吹响反击的号角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准备肉弹攻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性命相搏 第一百七十章 舰队出击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上大决战要开始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上血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伤累累 第一百七十五章 联合舰队溃败 第一百七十六章 日本海军的末日 第一百七十七章 日本骚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反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山东作战军的灭亡 第一百八十章 日军走向地狱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皇集团的本质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不如死 第一百八十三章 庆祝与谈判 第一百八十四章 横滨,火的炼狱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北京条约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日本内战前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准备进攻缅甸 第一百八十八章 前方,曼德勒 第一百八十九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九十章 中英协商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放眼亚洲 第一百九十三章 黑石会出动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被平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西藏战役 第一百九十六章 达赖集团出逃 今天请假一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决心与俄国一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俄国突然翻脸 第二百章 中国开始备战 第二百零一章 大扩军 净网行动开始了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俄国突然出手了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作者:东非浪子
更新时间:2024-01-21 18:51:34
字数:740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1884年8月11日,中华帝国正式进行货币改革,实行金本位制度。规定1元人民币的含金量为750毫克。白银作为辅币,在国内将逐渐停止使用。

    此前丁云桐一直认为,应该等到从〖日〗本获得赔款之后,有了足够的"准备金",才能推行金本位制。

    但事实上,由于〖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西方欧美各国纷纷投资〖中〗国市场,同时为了争取〖中〗国的订单,这些国家还提供大笔的贷款。这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也让华夏银行拥有了货币改革的资本。

    金本位是一种金属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实行金本位的意义就在于一个国际政治现实。在世界贸易中,从19世纪70年代起,欧美等国相继采用金本位,银价不断下跌,导致银本位国家货币贬值和汇率不稳,白银不断的贬值,其购买力越来越低,越来越不值钱,而金价却始终保持稳定,这样白银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自然受到汇率的"剥削"。

    丁云桐一直就想改变这种状况,苦于黄金储备不足。因为实行金本位,将黄金与货币挂钩,那就意味着发行的所有货币,都必须有相应的黄金储备作担保。

    比如规定1元人民币的含金量为750毫克,就意味〖中〗国每印刷一元钱,银行里必须要有750毫克黄金。各国货币就用这种含金量的差异来计算汇率。

    由于英国此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其英镑作为外汇,同样具有类似黄金储备的功能,因此在过去的这两年,〖中〗国政府全力以赴的增加外汇,除了贷款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出口。

    在国内的经济建设中,为了解决资金压力,强调中外合资,甚至外国独资。但这些投资都有严格的限制,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条款,不会影响主权,与以前殖〖民〗主义的经济侵略有本质的区别。

    比如,正在修建中的成都到昆明的成昆铁路,就是利用了五千万法郎的法国贷款。而法国则由此将获得铁路七年的独家经营管理权,以及五年的合作管理权,前后一共十二年。在此期间,法国能获得铁路营运的巨额利润,因为成昆铁路建成,川贵之间的物质流通将增快数十倍,其带来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

    还有正在东北齐齐哈尔建设中的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美国投资占了七成。建成后可以生产各种涉及冶金、矿山、水电、火电、石化、煤化、加氢等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矿山设备、输送设备、破碎机、喂料机、振动筛、重型机械装备,甚至包括舰载火炮等军事装备。根据合约,机械厂建成后美国拥有十年的优先贸易权,就是说在价格相近时,〖中〗国要优先采购美国原材料,在利润相当时,产品也要优先供美国选择。

    总之,各种各样灵活的融资方式,极大的减轻了资金压力,使外汇储备得以迅速增加。资金问题解决了,华夏银行里已经拥有将近七千万的英镑,为〖中〗国建立金本位奠定了财政基础。金本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一环,是与其他列强角逐世界市场的金融标志。

    同时,一个新的部门成立了,中华帝国科技部,首任部长是化学家徐寿。说起这个徐寿,"氧气"的名称就是他命名的。

    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更多的是"拿来主义",而没有多少发明创造。丁云桐觉得〖中〗国的民族特性里,就缺乏探索精神和认真的态度。另外〖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余毒无尽,凡有疑问处,只要无法解释,统统归于神魔鬼幽,感慨一下世事无常而已,从不会穷究背后原因。至于将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那就是未知数了。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丁云桐命令新成立的科技部,以"光绪奖"为名,专门设立五个特别的奖项:光绪数学奖,光绪物理奖,光绪化学奖,光绪生理学或医学奖,光绪经济学奖。

    这五个奖是国家最高级奖项,如果有谁得奖,不但能获得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奖金,而且还能得到皇帝接见,在政治上还能获得"免死金牌":只要不是刑事犯罪,任何政治错误都能得到赦免。

    丁云桐设置这些奖项,是借鉴了前世的诺贝尔奖,但增加了数学奖,删除了文学奖与和平奖。

    诺贝尔出于对数学的轻视,或者认为已经有国际奖项,甚至有可能女友被数学家抢走,因此没设置数学奖。

    而文学奖这种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从来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喜欢不喜欢之分。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充其量也只是几个诺贝尔奖评委喜欢的东西而已,几个老头喜欢就能代表全人类?

    至于和平奖更是扯蛋,所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都是罪犯,没有一个例外,坐牢的,流放的,逃亡的,攻击政府的。那么给这些罪犯的颁奖是基于什么标准?个人喜好?谁赋予的权力?经过全世界投票表决?

    〖中〗国人文化传统里,本身就不具备科学的基因。从孔子开始胡扯什么"君子不器,智者不惑",儒家把科技贬之为"奇技淫巧"。士农工商,除了“士”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视为小人职业。

    〖中〗国最发达的学科就是人际关系学,研究来研究去就是怎么搞死别人。〖中〗国思想只有〖道〗德训条,没有逻辑学,没有真正的哲学。

    老子的哲学就是"我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干,天天吹风,大家都别来往"。

    孔子哲学就是"你听我的,我听他的,大家全听皇上的"。

    孟子就是告诫大家怎样装逼,怎么做伪君子,藏好尾巴。

    庄子就是各种梦遗。

    总结起来两个字"扯蛋"。

    丁云桐希望凭借"光绪奖",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来促进科技的发展。他曾经希望自己前世的知识,来为知识分子们做一些前瞻性的提示。但想想还是算了,本身他自然科学造诣不深,光提供一些想法也没什么意义,这需要大量基础学科方面的积累,就好像达芬奇曾经创造了直升机,潜艇之类的设计图,但除了让后人惊叹外,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8月17日,在近卫军的拱卫下,驻藏大臣张荫恒趾高气扬地挺进了拉萨城,噶伦洛桑云丹带着残余的噶厦大臣们,诚惶诚恐地在路边迎接,两个代本的拉萨守军也全部放下武器,等候处置。

    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此番回师拉萨,张荫恒的气势大为不同,颇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气概,当天就把布达拉宫改为自己的办公厅。

    随后他宣布解散噶厦政府,一切官僚都听候差遣。正式组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以行使西藏地方政权职权。张荫恒担任筹委会得到主任,邀请洛桑云丹,扎西达吉,班禅丹白旺秋等人担任副主任。

    另一方面,张荫恒还让丹白旺秋派人给摄政达擦带信:"只要把达赖带回拉萨,未来的西藏自治区的区长就是你的。"

    8月21日,已经逃到亚东的达擦收到了张荫恒的亲笔信,冷笑一声就撕了个粉碎,随后带着小达赖喇嘛,逃往锡金首都甘托克。临走前,他还命令伊喜罗布汪曲,指挥残余的藏军部队,在藏南、康巴等地进行游击战。

    丁云桐收到了张荫恒的报告,此时,西藏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望风归顺了,只有山南、林芝等地还有残余藏军骚扰。他决定在西藏一边进行农奴制改革,一边平叛,只要把农奴们从枷锁和镣铐下解放出来,他们将成为政府最忠实的同盟军,才能彻底地平定整个西藏。

    此时,一个突然的情况,破坏了丁云桐的好心情。

    在外蒙古方面,本来同样进展顺利,刘锦棠已经打得札萨克图汗部无计可施,到了8月20日,三路大军已经逼近了杜尔伯特,外蒙古平定指日可待。

    但就在8月21日,沙皇俄国首相兼外长吉尔斯,突然紧急约见了〖中〗国驻俄公使杨儒,声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接到了求救信息,〖中〗国在外蒙古残暴的军事行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许多俄国公民,包括在外蒙古的俄国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俄罗斯帝国正式要求〖中〗国停止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外蒙古问题。

    同一天,俄国驻华公使博白傅,也向〖中〗国外务部发出外交照会,强烈抗议〖中〗国军队在外蒙古地区"侵犯人权"的行为,要求立刻查清事实,改正错误,并扬言"俄国保留采取必要行动的权力"。

    这些动作让丁云桐极为震惊,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了。要知道之前的分析,都认为俄国这个时候应该没有能力和精力来干涉〖中〗国才对,为什么情况会急转直下呢?

    历史的轨迹哪里出问题了?

    丁云桐非常的疑惑。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