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章 贝州(下)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2:29
字数:716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十多个身着甲胄的大汉举盾护着指挥周知裕也躲入了城门洞内。周知裕一进来,便大声喝道:“怎么不杀出去?”

    李诚中忙将城楼上有敌军射箭阻止的事情说了,周知裕咬着牙向身旁众人道:“谁愿再去,只需将吊索砍断,此战便可大功告成!罗游击就在城外,须臾便可入城。立此功者再升一级!”

    周知裕身旁窜出条人影来,大声答应了,招呼众人一起上去抢吊桥,李诚中一看,正是本都的任都头。任都头带队往外冲,李诚中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了过去。

    吊桥离城门洞只有十来步,但这十来步却极不好走。七八人刚冲出去一半路,城头便射下几支羽箭,箭箭咬肉,霎时射翻了三、四个,虽说大伙儿冲出来时顶了盾牌,但这箭的准头比李诚中刚才往外冲的时候要强得多了,稍不留意便会钻了进来。很明显,守军意识到这里是关键,调集了擅长弓箭的好手过来。

    被逼到绝境上,李诚中也豁出去了,毕竟是当过兵的,使出穿越前部队里学到的行进战术动作,居然没有中箭。等李诚中紧跟着任都头冲到吊桥边,却无奈的发现,这吊索是铁质的。他和任都头两个一人砍一边,跳着脚砍了几刀,没半分用处,只能无奈的又跑回了城门洞中。

    冲出去的七八人回来就只剩了李诚中和任都头两个,任都头臂上还插着一支羽箭。周知裕亲眼看了经过,也知道此路不通,只能皱眉苦思。此刻城内街道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开始了短兵相接,魏博军整队正面沿街推了过来,卢龙军士卒在有经验的军官指挥下,拼命抵挡着,逐渐退向城门附近,不时传来战死者中刀中箭时发出的惨呼声。

    周知裕眼见无法可想,便大声吩咐召集附近人手,要亲自带队沿甬道登城。

    任都头将周知裕拦了下来,道:“指挥不可亲身犯险,待某前往!”

    周知裕也知道自己是城内主将,若是一旦就此身陨,攻入城内的弟兄们转眼就要溃散,只好用力拍了拍任都头的肩,沉声道:“珍重!”

    任都头一笑,道:“若是某折在此处,还请指挥今后多加关照老父,替某尽些孝道。”言罢,大声招呼城门附近的弓箭手向上仰射城头,自己将身旁可战的十来人叫到一起,叮嘱大伙儿跟在他身后,便出了城门洞口,折向甬道杀了上去。

    贝州虽为重镇,但并没有高墙大城,墙只高两丈挂零,一条斜斜的甬道由北门左侧伸向城楼,二十来步便能上去。只是此刻城门处是守军布防的重点,甬道上虽然无人,但城门上不知有多少弓箭对准了这里。任都头等刚冲上甬道,便迎来一阵箭雨。

    这次任都头学了乖,早已吩咐大伙儿携带了盾牌顶在头上,要求务必首尾相接,连李诚中也得了一面,顶在头顶上,他身后则是同样顶盾的姜苗。十来人前后跟得极紧,盾牌在头顶连成一片,几乎没什么空隙,防箭的效果自然大好。就这样一路上到甬道尽头,居然也没人中箭,眼见着再往前一步就能登上城墙。

    任都头大喝一声,合身往上一跃,整个人连着盾牌压在了防守的第一排魏博军刀枪之上,他身后的卢龙军弟兄,连同李诚中和姜苗,都按照之前吩咐一般,使劲往前送力,硬生生将任都头推入了魏博军人群里。

    甫一短兵相接,任都头施展出了家传的刀法,转着身子四面横扫了一圈,将周围的魏博军卒逼退了几步,让后续的卢龙军弟兄一个一个登了上来。等最后面的李诚中和姜苗也登上了城墙,任都头便带领大伙儿状如疯虎般杀向了拉住吊索的辘轳处。

    除了任都头、李诚中和姜苗外,那七八人都是平素护卫在指挥周知裕身旁的亲随,是跟着周知裕来到健卒前营的老兵,经验十分丰富。这般短兵厮杀起来,便将盾阵排开,按照以往护卫主将冲阵的法子,护着任都头向前冲杀。李诚中和姜苗反而被包在了盾阵里面。两人干脆就挤到任都头身旁,一左一右,奋力向前。

    城门上密密麻麻全是魏博军卒,放眼望去,足足一二百人,个个瞪着眼睛往卢龙军杀上城门的十来个人这里挤。要说李诚中不害怕,那是假的,但事已至此,毫无退路可言,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随同任都头往前冲了。

    一把横刀当头劈来,李诚中举盾架住,反手一刀便朝盾牌下砍了过去,便如砍在皮革之中,也不知砍倒对手没有。来不及多想,盾牌使力前顶,右手抽刀向后,好容易才将横刀抽出来。眼角余光看到对面一刀砍向了身旁的任都头肋下,干脆合身扑过去,用盾牌将那刀势挡住,自己也摔倒在地,却被任都头一把拉了起来。任都头力气着实生猛,这一把抓在李诚中胳膊上,李诚中顿时疼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这种乱斗的战场之中完全看个人武勇,任都头自不必提,李诚中和姜苗也杀红了眼,三人齐头并进,身上也不知被割了多少刀剑口子,浑身都是鲜血。眼见着冲到盘缠吊索的辘轳之处,魏博军卒忽然往后退了退,腾出一片空场,一排手持长枪的军卒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往卢龙军盾牌阵里就是一阵乱扎。

    两个卢龙军老兵当场就被戳倒在地,护住任都头和李诚中、姜苗的盾阵立时就垮了一角,剩下几个老兵连忙收缩了一下,却怎么也禁不住乱枪往里硬戳,眼见着盾阵没几下就要被捅开。

    任都头大吼着就去解绑在辘轳上的铁索,刚解到一半,就被一枪捅在腰肋,顿时血流如注,缓缓坐倒在辘轳旁,眼睛却盯着辘轳上的吊索,不甘的伸手想要继续抓过去,却怎么也没有力气。

    李诚中挥刀挡格着戳过来的乱枪,看着倒在地上的任都头,心中又是激荡,又是悲愤,恍惚间没有挡住一根扎过来的枪头,本能的往身旁侧了侧身子,枪尖划破胸前的衣襟,一个小陶罐掉了下来。他打了个激灵,暗道怎么把这东西忘了,大吼着让姜苗帮他抵挡片刻,弯腰捡起陶罐,一把抓过辘轳边插着的火把,也不管是否烫手,直接点燃了陶罐上的棉线,抛进了眼前的魏博军卒中。

    一股浓烟顿时在城门上弥漫开来,烟雾所到之处,一片咳喘声响起,数十上百的魏博军卒趴倒在地上,鼻涕眼泪横流,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李诚中白天自制的简易催泪弹甫一出手,效果竟然出奇的好!他自己当然有所准备,早闭住了呼吸,将胸前区别身份的白巾捂在脸上,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摇动辘轳,将吊桥缓缓放了下来。

    任都头就在一旁坐着,连捂伤口的气力都没有了,任凭肋下鲜血流淌,咳嗽着,嘿嘿笑着,看着李诚中转动辘轳。

    等放完吊桥,李诚中费了好半天工夫,才将任都头和姜苗两人拽到了烟雾区之外。这时候,城门上的浓烟也逐渐消散开来,只见成片的魏博军卒跪倒在地上,兀自咳嗽喷嚏不止。再看身旁,姜苗逐渐好转了一些,渐渐能够说话了,只是任都头则早已救不活了。

    不多时卢龙军冲上了城墙,刀枪并举,砍瓜切菜一般将城墙上失去战力的魏博军卒放倒。李诚中趴到城墙边向城内看去,大队军兵通过城门,沿街向城内杀了进去,满眼都是熊熊火光,满耳都是厮杀声,其中夹杂着老人、妇女和孩子的哭喊。

    李诚中心头一动,连忙嘱咐姜苗照顾好任都头,自己沿城门甬道下了城墙,往街道里跑去。看着眼前纷乱的一切,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阻止大家滥杀无辜!

    转过街角,一条小巷中传来老人的呼救声,李诚中连忙拐了进去,就见两个胸前围着白巾的卢龙军卒正在挥刀向几个老人身上乱砍。李诚中大叫着“住手”,便要去挡格落下去的刀,却哪里来得及。他怒不可遏的大喊道:“怎么能屠杀老人?怎么能屠杀老人?”

    两个卢龙军卒愣了愣,随即怒道:“都是自家弟兄,少吃里扒外!这些老不死的,还有那些女人,害死了咱们多少弟兄,你不知道吗?”

    李诚中气道:“老人怎能害咱们,不可能!......”正说着,巷口涌进来五个人,赫然正是两个老人、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个个手持木棍、柴刀呼喝着就冲了过来。

    眼见持棍砸向自己的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者,李诚中脑海里一片茫然,愣在了当场,浑然忘了去抵挡。所幸身旁还有两个卢龙军士卒,帮李诚中挡下了这一棍,随即上前将这五人砍翻在地,也不管李诚中,继续向城内冲去。

    李诚中望着眼前死去的老弱妇孺,好半天才从浑浑噩噩间苏醒过来。再看眼前满城的火光,心下一阵黯然。

    大唐光化二年三月,卢龙军攻入贝州,因魏博军抵抗激烈,兼城中百姓反抗,致使损失较重,于是大军屠城。第二日,满城尸体投入护城河中,随清河漂走,河水三日不畅。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