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6:26
字数:717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二月十日,大军越过泥水,由此进入新罗国朔州。

    真正进入新罗之后,李诚中才知道新罗乱到了什么程度。新罗多山地,是以此次大军南征的主力为步卒,真正的骑军只有怀约联军一千骑及营州骑兵营。沿大峰山脉一路向南,沿途所有村寨全部被乱兵付之一炬,所过之处尽是残垣断壁,一片萧索。其间常能看到躲藏于破屋中的百姓,亦或是见到大军便立刻逃之夭夭的乱兵匪盗。

    世镇南京的杨氏早已与新罗王室相约,新罗兵部大监金顺吉早已偷偷越过乱兵控制的地区,到泥水河口等待,此刻便伴随在李诚中身边以为向导。

    金顺吉叹道:“前两年我曾经去渤海南京求援,一路上都还算太平,今年却已然如此,实在令人不忍视之。”

    杨玄恩在一旁问:“为何如此?”

    金顺吉道:“此为北原乱兵与松岳乱兵交战所致。当年梁贼于北原起兵,弓裔投之,随后弓裔借梁贼之力得势,于松岳称伪王。梁贼不忿,起北原兵攻之,不想弓裔所部善战,大败北原兵,随后追入北原之境,导致如今千里涂炭,民不聊生。”新罗一直不承认弓裔自称的故王子身份,所以只称呼他为弓裔,而非金弓裔。

    金顺吉是新罗真骨贵族,兵部大监的职位相当于兵部侍郎。新罗人共分两类,一为王京人,二为地方民。整个新罗实际上是由王京人在统治,自王庭中央直至地方都督,主官均为王京人,重要的次辅官也是王京人——王京人就是祖居王京的新罗人,地方民只能担任不起眼的小吏,而且还必须是地方豪族——比如北原起兵的贼帅梁吉。

    王京人也是出生后就被分出品级的,在新罗,王京人又分三类,即真骨和三头品贵族、三品平民以及奴婢。真骨为王室及大贵族,四、五、六头品为中、小贵族,一、二、三头品为普通百姓。真骨掌握了重要的官职,三头品则辅佐真骨,至于下三品,基本上与官职绝缘。这就是新罗人的骨品制,仿自魏晋士族品级,只不过隋唐之后士族官制已被废除,而新罗却沿用至今。

    金顺吉所说的,就是自去年开始的新罗北方贼兵内乱,金弓裔所部取得了重大胜利,攻入了梁吉的控制区域,如今梁吉已经被困北原京,整个朔州全是高举“高丽”旗号的松岳贼兵。很快,大军便遇到了其中一支。

    虎飞岭下,金周元率三千溟州豪族兵摆开了阵势。他是溟州豪族,当年金弓裔占据溟州以为资本的时候,金周元果断带领本族子弟相投,如今已是一方重将,归征伐北原的大军统帅王建节制。这次攻伐北原的战事中,金周元所部不是主力,他们的任务是绕过北原,将北方之地纳入掌中。金周元听说渤海派兵跨过了泥水,要干涉新罗的战乱,于是急忙带领本部来到虎飞岭阻挡。

    金周元多少听说过一些渤海军士的传言,据说这些军队徒有华丽的甲胄和兵刃,但打起仗来一触即溃,所以他很是兴奋,想要给部下“换装”。松岳贼军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大王金弓裔直领的崛山门僧兵,二是王建所带的义军,三是金周元等溟州豪强的豪族兵。金周元曾经参与过金弓裔对新罗王庭的讨伐,王庭的花郎道兵也是穿戴着整齐的甲胄出来应战,结果却一败涂地,只遗留下满地的甲胄和兵刃。这些装备都被金弓裔收缴后配发了崛山门僧兵,所以金周元很羡慕,他渴望将手下的豪族兵也配发起威武的甲胄来,所以此刻心情多少有点激动。

    当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主将,他还是比较慎重的,仔细向手下的斥候询问了敌军的人数。

    “有很多,一大片,占据了虎飞岭下的出口,小奴看了,不比咱们人少。”斥候是金周元家生子的奴仆,秉承了新罗人作战的习俗,用“一大片”这种词汇来描述敌军的人数,他做的已经很好了,至少还补充了一句“占据了虎飞岭下的出口”。所以金周元对他很是满意,赏了块肉给他,斥候欢天喜地的离开了。

    根据斥候的描述,金周元一瞬间便初步判断出了渤海军的规模,大致在三千到五千人。虽然比自己要多一些,但金周元很有信心击败对手,他的信心来源于一个很直观的对比:新罗和渤海是并立两百多年的对等之国,既然大王能够以五千僧兵击败装备豪华的一万新罗花郎道兵,那么自己的三千人也应该能与六千至八千名敌军对阵,更何况金周元的部属中还有八百阿郎,都是溟州各大豪族护寨勇士组成,战力更高。

    于是,金周元信心满满的带领着三千溟州兵来到虎飞岭,堵住了南下的通道。

    有营州军为后盾的渤海军和之前的渤海军是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一个有士气,一个没有士气。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区别相当大,几乎可以导致两支军队在战斗力上差别一个层次以上。

    联军正按照指挥部虞候们拟定的计划井井有条的埋锅造饭,忽然得到了前方斥候的回禀:“有一群乱民拦住了岭下向南的通道,人数为三千。”稍后,斥候在指挥部虞候们的询问下详细解释了“乱民”这种说法。之所以称呼为乱民,是因为前方负责游骑的斥候属于营州军斥候都——李诚中不太敢将斥候这一关键任务交给渤海军来完成,所以按照这些精锐斥候们的观点,前方拦路的应当不是军队,他们没有甲胄、没有队形,乱糟糟毫无军纪可言,甚至只要少部分人手中拿着兵刃,大部分只有木棍、铁耙、镰刀等,似乎其中还有一些人手中只拿着几块石头......

    李诚中端着碗在喝汤,没有说什么,他喝汤喝得很认真,对于他来说,这些事情自有钟韶等人打理,还轮不到他这个主将发话。事实也是如此,钟韶立即将一旁的新罗兵部大监金顺吉拉了起来,赶到前方查探。不多一会儿,两人回来,金顺吉介绍说,这是松岳乱兵中的一支,号称“赤裤军”。钟韶向李诚中请示是否“驱散”,李诚中已经喝完了汤,他本来只要点点头就行,可是忽然来了兴趣,决定去阵前看一看。

    李诚中出马,那阵势自然了不得。数万大军立刻整理行装,按照各军先后次序涌出了虎飞岭。

    金周元已经率部在岭口等候了半个时辰,许多部下都坐倒在地上休息,只是冲岭口内鼓噪,时而破口大骂。新罗不似渤海,他们的等级差异很大,只有真骨和三头品贵族能够有资格学习唐言唐文,并将之立为“国学”,作为贵族出任官职必须掌握的才能,至于下三品及地方民,连学习“国学”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们的喝骂声几乎无效——渤海军士听不懂。

    就在金周元等得烦躁,正要挥军进攻的时候,虎飞岭终于有了动静。就见之前与自己对峙的渤海军阵后列源源不断的开出了一队又一队军士,他们分别向左向右排列出来,将正面完全站满,放眼望去,何止“一大片”!虎飞岭下站满之后,还有更多的军士继续露面,将左右山坡也布得满满当当,无数的旌旗在山坡上和山坡下竖立,无数刀枪如林而列!

    过不多时,金周元便已经看得呆住了,不单是他,就连他手下的三千部属全部怔在了当场。不能怪金周元眼界小,他凭借手下三千人已经横行北方朔州、汉州、溟州几乎无有可抗之敌了,何曾见过那么多军队?三千人在新罗已经可以称得上大军了,如果是三万呢?金周元没有见过那么多敌军,去年随同金弓裔大王南征的时候,王庭的花郎道兵出动一万大军,在金周元眼中已经是铺天盖地!

    忽听对面齐声呐喊,声震山谷。紧接着敌阵中间闪出一条通道,数十名顶盔贯甲的军将簇拥着一杆大旗出现在金周元眼前。金周元是溟州豪族,勉强忍得一些唐文,他仔细看了看,这才大吃一惊,只见大旗上“大唐营州都督李”几个大字随风摇摆,晃得他一阵头晕。乖乖,原来是唐军!

    李诚中来到军阵之前,瞄了瞄对面的“乱民”,不禁有些诧异,这帮乌合之众就是新罗国兵部大监金顺吉口中的“松岳贼兵主力之一”?他又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原来之所以称为“赤裤军”,是因为这些乱兵大部分都没有裤子穿。他又有些佩服对手,大冬天的也不嫌冷!

    “这伙乱民倒是很有几分勇气。”李诚中夸的是对手抗冷的勇气。

    钟韶误会了,点头道:“是,面对大军居然还敢结阵,果然有几分胆色。”其实他误会的不仅是李诚中的意思,对眼前的乱兵更是误会到了天上!赤裤军哪里是有胆色在大军面前结阵,他们先是不悉军情的莽撞,然后是熟悉了军情之后的震惊,震惊得都忘了逃跑了,与“胆色”二字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李诚中懒得向钟韶解释自己的本意,他越看心里越冷,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然后撇了撇嘴,向钟韶道:“驱散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