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03
字数:7176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身处大军军阵之中,抬眼望着三丈高的厌次城墙,怀约联军述律营指挥阿平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自从臣服营州都督李诚中后,阿平就进入了白狼山军校,对于击败自己部族的这支汉人军队,阿平怀有深深的敬意,他急切的想知道汉人是怎么打仗的,所以在白狼山军校的三个月里,阿平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一切知识,他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中。

    原来打仗还有那么多门道!

    战前需要准备那么多事务,作战时要制定那么多计划,后勤上需要那么多安排......

    一个农夫怎么在短短几个月里成为一名士兵,这些士兵需要遵守什么样的纪律,怎么与其他人相互配合,怎样才能让士兵畏惧军棍甚于杀头......

    军官怎样才能做到如臂使指,怎样将军令快速传递到最底层的士兵......

    军队应该怎么总结经验,应该怎么评论功绩,应该怎么晋升和赏赐......

    阿平的作战经验丰富,但从来没有成系统的接触过这些军事知识,他感到自己收获极大。以前出战的时候只是大略定一个方向和目标,然后就领兵出发了,很少会在战前将方方面面的东西计算清楚,而且很多过去觉得是好的经验,现在看起来却是错误的,很多过去从来没注意过的细节,现在才发现竟然对作战的影响如此之大。

    在白狼山新一期高级培训班上,李城中曾经讲过的一句话让阿平觉得特别适合自己,那就是自己已经从经验主义进入到了理想王国。

    后来李都督成为了李节度,阿平也随着李节度入关。这是阿平第一次见识到关内的大唐,他不禁深深为之着迷。繁华的街道、高耸的城墙、数不尽的人流、看不够的货物,无不让阿平目眩神迷。

    怀约联军南下武清后,阿平一路上见到了望不到尽头的田野,当时正逢天复二年秋收之际,那些大片大片金黄的麦黍随风摆荡,让阿平快活得想要嚎叫。后来阿平有机会去过一次芦台盐场,当他看到族民们奉若珍宝的雪白盐粒就这么随意的铺满了视野之内的盐田中时,他当时就目瞪口呆了,身边的很多述律营战士当场就大哭起来。

    而最冲击阿平心灵的,则是这次南征棣州,他这才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后勤!

    不说别的,光是聚集起来的25000名战兵,总数就超过了述律部的全部族民,每个人手上的兵刃、穿戴的军甲都远超当年的契丹精锐,更别提出征前每人还免费发放了一套夏季常服!这需要多少铁?需要多少布?需要多少人去生产?阿平对此实在无法想象。

    大军开到厌次城下的时候,阿平再一次见识到了他曾经在饶乐山下见到的奇迹,短短三天工夫,大军就修筑起了一座坚固的营寨,而且不仅是北门,听说东门和西门外同样修筑了营寨。阿平也终于近距离的看到了这座营寨是怎么立起来的,然后他再一次陷入了无法计算的苦恼之中——这些后勤营士兵携带而来的部件究竟是什么时候生产的?究竟有多少人在制造这些东西?

    今天,阿平继续接受着震撼性的冲击——眼前密密麻麻的攻城器械为何那么大、那么壮观?长达数里的平整土路为何修整得那么快捷迅速?身处这些攻城器械的背后,双脚踩在平坦的道路上,阿平由衷的感到踏实和心安,他和许多述律营的战士一样,拼命压抑着上前顶礼膜拜的冲动,心中生起了最近常常发出的感慨:这就是大唐啊!

    阿平统属的述律营是步卒,作为攻城先登的主力,他们列阵聚集在高大云梯后面,时刻等待着军令的下达。

    阿平目不转睛的盯着前面的投石机。后勤营的士兵们飞快的在投石机的前方用铁铲垒出了一道平缓向上的土坡——如果在草原上,这些铁铲能换多少匹马呢?阿平又是一阵计算。

    土坡垒好后,这些后勤营士兵飞快的从后面的奚车上抬出来一个很沉重的皮袋,绑在了投石机长臂的一端。然后一左一右各两名士兵飞快的绞动绞盘,皮袋绑系的这端便缓缓抬升起来,另一端空着的勺状臂头搭落下来。

    一名士兵很吃力的抱着一个十多斤重的石弹安放在勺子上,然后一名手掌小旗的军官左臂向前平伸,竖起拇指,左眼和右眼各闭一次,喊道:“再搅五圈”。四名负责绞动绞盘的士兵努力转动了五次,军官手中的小旗向下一挥,喝道:“放!”士兵们猛的撒手,绞盘飞速回转,投石机长臂在空中划了一个半圆,石弹“嗡”的一声向城头飞去。

    随着石弹的飞出,投石机被长臂的力道带得向前一滑,冲上了前方垒砌成的小土坡,然后又滑了回来。几名后勤营士兵立刻上前调整投石机的位置,重新将四个角上的轮子对准之前标注的白点上。

    十多架投石机依次投石,整个场面壮观不已,令述律营的契丹战士们顿时感到一阵没来由的热血沸腾。

    有些石弹落在了护城河里,激起巨大的水花,有几枚石弹直接砸在城墙上,顿时砸出一片四处横飞的泥土。还有一枚石弹直接扔上了城头,顿时传来守军的惨叫声。

    过了一会儿,有几名后勤营的工匠挨个检查了一番投石机,然后第二轮发射又再次开始。

    厌次城墙在一轮轮的石弹下不停抖动着,碎石和泥土四溅,不到半个时辰,城墙便坑坑洼洼,尽显丑陋之态。

    随着石弹向厌次城头一轮轮的投掷,城下怀约联军歩厢、马厢各营都发出了一阵阵惊叹声和欢呼声,他们都是来自关外的各族军队,基本上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器械攻城战法,看得那叫一个刺激、一个惊奇。

    实际上不仅是城下的怀约联军,就连卢龙军本身也绝大部分没有见识过这种战法,见过的都是当年刘仁恭时期的卢龙军士卒,其中就包括李诚中,这些士兵大部分早在当年就战死了,剩下的也多数集中在李小喜和赵在礼的两大保安公司中,此刻均不在城下。

    当年刘仁恭攻打魏州的时候,就大量采用了攻城器械,让还是新丁一员的李诚中看得直呼过瘾。不过就算是当时攻打魏州一战中,鼎盛的卢龙军也没有集中过如此大量的攻城器械,而且当时的攻城器械也远远没有经过李诚中亲自指点而改进后的那么犀利。

    比如现在卢龙军使用的投石机,当年在魏州城下一共打造了五具,使用的是人力拖拽的方式,每一具投石机都需要庞大的人力的马匹退拽到城下,然后在聚合近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喊着号子合力拉动,才能将十斤左右的石弹发射出去,不仅准头奇差,而且容易损坏,投掷的距离也不大,常常处于城头魏博军的箭雨威胁之下。

    这次攻打厌次,李诚中便亲自指点后勤司下属的兵器研发处的工匠们进行了改进。首先是将巨大的投石机拆分成十多个部件分别筑造,以方便携带和搬运;然后在投石机的架子下面安装大木轮,以方便拖拽;最大的改进在于加入了绞盘和滑轮组,运用简单的机械和杠杆原理增加射程和力度,并在实验时进行投掷量化,确定投掷射程的远近概率,依照概率制定射程标准。

    李诚中自己不知道的是,他实际上已经将另一个时空里后世出名的“回回砲”给弄了出来。说起来这种改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但威力却上了一个台阶,不仅操控的人手从动辄百人以上下降到了十来人,而且射程大大增加,准头也超出了很多。

    为了这些攻城器械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军事参谋总署还从全军抽调曾经参与过当年魏州攻城战的老卢龙军士卒,在这些士卒中进行筛选和培训,专门编城了一个工程营。营指挥由当年随李诚中在白狼山起家的张老匠之亲传弟子担任。

    小半个时辰过后,十多架大型投石机已经发射了五轮石弹,工程营军官下令暂停发射,然后进行了一轮大规模检查。其中有两架投石机的绞盘出现了裂纹,还有三架投石机使用的牛筋也快要断折了,此外还有数架投石机的基座木轮承受不住巨大的力道而断折,于是工程营立刻用奚车运来后备部件,当场进行更换。

    石弹向城头投掷的时候,因为准头出乎意料的高,而且威力也大,城头上的宣武军第一时间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当场便有数十人被巨石砸死砸伤,所以刘重霸无奈,只得命令守城军卒下城,到城下躲避石弹的攻击,城头上只留了少数警戒士卒。等投石机不再发射石弹了,他才连忙下令士卒重新登城防守。

    过了一个时辰,投石机维修完毕,随着工程营指挥的一声令下,十多架投石机再次火力全开,向厌次城头投掷石弹。

    城头上的宣武军再次进入被石弹洗礼的苦闷之中,刘重霸相当无语,只得再次命令守城的部下重新回到墙下躲避。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