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7:43
字数:786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天复元年的整个秋天,辽东郡王、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都在范阳坐镇,努力构筑大安山防线。

    自从老鸦堤惨败之后,卢龙军更显颓势,丢弃了河北南部的大片土地,向范阳、幽州一线退缩。所幸宣武军随即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长安,为了掌控中枢而打起了“勤王”大旗,自河北大地撤军,这才让卢龙军喘过一口气来。

    可宣武军随后向河东方面发起的攻击极大的震慑了自刘仁恭以下的卢龙诸将,于是卢龙山北行营撤销,驻守边墙的军队内调,充实和巩固范阳—大安山一线,以应对宣武军随时到来的进犯。

    到了秋末之时,范阳—大安山防线终于聚集起了三万战兵,另有四五万民夫支撑,这才让刘仁恭稍微松了一口气。但也仅仅是略微松了一口气而已,整个卢龙军上上下下都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辩之中,面对宣武军对河东军的疯狂进攻,诸将都在讨论一件事:是否应援河东?

    支持应援者占据了大义,他们从大局上分析天下形势,指出河东与卢龙之间天然盟友的关系,他们极力奉劝刘仁恭出兵河东,以解李克用之困境。反对者却也言之凿凿,卢龙军如今自身都难保,拿什么来应援?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几万军马,当真能够起到作用?

    支持应援者以义昌军节度使、刘家大郎刘守文为首,含妫州兵马使高氏兄弟、盐城守捉使李承约、洪水守捉使王思同等,反对者则以深州兵马使、刘家二郎刘守光为首,包括霸都骑军镇遏使赵霸、蓟州兵马使赵敬等,两边都是卢龙重将,各拥重兵,实力非凡。

    帅帐之内,刘仁恭闭目沉思,一点油灯忽明忽暗,火光不时跳动,发出细微的爆裂声。

    想得深了,刘仁恭忽然长长叹息,睁开双眼,眼中满是疲惫和焦虑。正在此时,亲卫禀报:“大帅,后军都指挥使周将军求见。”

    刘仁恭道了声:“传见。”

    帅帐门帘掀开,周知裕迈步而入。

    “好问来了?嗯,坐吧。”刘仁恭转了转身子,在帅案之后正了正身子,强行打起精神问。

    周知裕躬身施礼,然后坐到一张绣墩之上,向刘仁恭道:“大帅辛苦,夙夜操劳,现在已是子时末,却仍不得安歇,恕末将叨扰。”

    刘仁恭一挥手,道:“哪里话?如今局势日糜,怎么睡得着?好问不是一样辛劳奔波么?嗯,怎样了?”

    周知裕道:“从营州解来的一千马匹已经清点入营,末将点过,五百可战,五百可乘。是否如上一批同例,全数调入衙内军?”

    刘仁恭点头:“同上例吧。关外马匹都是好马,如今大军缺马,这一千匹全数配为战马使用。上一批已经给了左厢老司,他筹建了两个骑兵营,这一次就给右厢老杨,他已经向我叨叨了好长日子,营头都已经立好了,就等马匹。”

    周知裕道了声“是”,又笑道:“赵霸已经向我要了很多次......”

    刘仁恭哼了一声:“这个家伙,居然还有脸来要马?老鸦堤一战时,若是他兵进神速,咱们怎么可能败那么惨?你只管顶住,想要马?做梦!”他犹自记得当时那场惨烈空前的大战,赵霸的霸都骑军延误战机半个多时辰,导致中军崩溃,若非大军惨败太甚,刘仁恭当时就要拿赵霸开刀。

    周知裕当然知晓前因后果,在老鸦堤大战之后,卢龙军实力仍在的只剩赵霸的霸都骑和刘守光的义儿军,这两支军队在那场大战之中都没怎么出力,无论是什么原因和借口,都已经令刘仁恭感到了深深的忧惧和忌惮,所以刘仁恭没有追究战败的责任,反而好言抚慰了两人。

    那一段时日,周知裕眼看着刘仁恭消沉了很久,直到衙内军重新补足了建制,直到防守边墙的各支军队汇集范阳,刘仁恭才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一些往日的威严。

    但这种事情太过敏感,刘仁恭没有对他多说什么,他也不好妄加议论,只是埋头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同时暗自里也在准备,将心腹赵在礼从平州调到了范阳。

    周知裕道:“营州都督府长史冯道禀告,说按照自成的叮嘱,他们正在搜集第三批战马,预计下月就能送到范阳,到时是否仍旧归于衙内军?”

    刘仁恭重重点头:“左右厢,各一半。到时候衙内军骑兵便成了气候,谁也不怕了!”

    周知裕心头一凛,他立刻意识到大帅这句话中的意味,心中的猜想不免更证实了几分。

    只听刘仁恭又道:“自成不容易,以一军之力独面北地,如今还一茬接一茬往咱们这里送马......”

    周知裕道:“毕竟是咱们卢龙的军将,这是应当的。末将是大帅带出来的兵,自成是末将带出来的兵......”

    刘仁恭叹道:“哪里有什么应当的?如今很多人,在面临危局之时,只顾明哲保身、保存实力......不提也罢......自成攻略渤海和新罗的奏章,某早已呈文长安,可你也知道,长安之乱,更甚其余,至今不曾有个说法,某恐朝廷是顾不过来了,本来还打算为自成求一个冠军大将军的封赏,为好问求一个侍中加衔,可如今......”

    周知裕忙躬身道:“大帅厚爱,末将代自成恭领了。其实朝廷是否封赏,并不重要,只要大帅愿意照拂自成,自成便当铭感五内了。大帅将北地重任托付于他,对他何尝不是一种激赏。”周知裕说得没错,朝廷的封赏再高,如今也已经到头了,除了加衔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毕竟李诚中属于卢龙将领,再怎么封赏,也不可能比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反倒是刘仁恭托付李诚中独面北地的重任,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封赏,在将防务交给李诚中的同时,也彻底将李诚中募兵的限制取消,让营州方面可以名正言顺且竭尽所能的募兵,这才是最大的封赏。

    刘仁恭道:“听说自成正在准备北略契丹,也不知进展如何?说来惭愧,咱们这些老家伙在南边屡战屡败,他这个年轻人却在北边百战百胜,呵呵......”

    周知裕道:“这次随同战马过来的消息,说自成上月已经率军北进,目标是饶乐山和扶余城,他打算一战定草原。等将草原平定之后,自成便要挥军南下,应援范阳,到时候营州军听从大帅调遣,可为大帅掌中之利器!”

    最后一句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显,不禁让刘仁恭心头大喜,他深吸了一口气,望着周知裕,连连道:“很好!很好!”

    过了良久,心情渐好的刘仁恭问道:“好问,是否应援河东,你有什么想法?”

    周知裕想了想,道:“大帅,是否应援河东,以末将看来,关键还在大帅,末将也不知当不当说。”

    “说吧,有什么就说什么,某何曾因言罪人?”

    “是。某想知道大帅的想法,是宁愿委曲求全、听命他人而得保荣华富贵,还是竭力抗争以待将来?”

    “接着说。”

    “东平郡王此人,出身黄贼乱军,素有草莽之气。这种人非常顾惜颜面,也喜好招揽他人为己所用,这些年来,他平定河南、山南、淮北、都畿大片土地,对各方节帅、刺史很少滥杀,只要向他臣服,他便不计前嫌加以启用,说起来也算胸怀宽广,此乃其立身之基。就以此战为例,魏博、成德、义武等镇都向东平郡王投降,其节帅各自身兼旧制,并无黜落,原来做什么,现在仍旧做什么。如果大帅以河北之地纳诚,想必东平郡王必会照拂有加,荣华富贵仍旧在大帅手中。”

    刘仁恭眼神微动,犹豫道:“向朱全忠匹夫投降,那某家将来岂不是须听令行事......”

    周知裕接口道:“正是,将来大帅便要听他的号令,万万不可违背,否则必遭横祸。”

    刘仁恭摇了摇头,道:“好问继续说。”

    周知裕深吸一口气,道:“若是大帅还有与天下藩镇一争雄长之心,还有继续号令河北之念,则必须应援河东!河东与河北为犄角之势,河东一旦沦于宣武之手,咱们卢龙就将陷入两面夹击之势,宣武军可从南面和西面两路出兵,甚至可遣一军出云州,自北面而下,我卢龙将身处绝境!”

    “可如今咱们兵力不盛......”

    “无论如何,大帅要想保全卢龙,必须出兵!哪怕是作势,也要威胁宣武军侧翼,让其放不开手脚,不能全力攻打河东。”

    “咱们周围还有义武、成德、魏博,要想应援,尚需击破这三处藩镇......”

    “义武、成德都是小镇,唯一可虑着乃是魏博,但如今三处兵力都被抽调了许多,随同宣武正在攻伐河东,正是咱们卢龙出兵的好时机,只要胜了,河东东面之围便解,以晋王的能耐,大帅认为晋王还立不住脚跟么?”

    刘仁恭仍在深思,周知裕决定给这个几乎就要丧失信心的主帅打打气:“大帅,难道大帅觉得,咱们卢龙军打不赢义武、成德和魏博了?”

    周知裕的激将法奏效,刘仁恭瞬间恢复了几分神采:“笑话,若不是宣武捣乱,咱们前年就拿下魏博了!至于义武王处存、成德王镕,都是鼠辈,什么时候敢于正视咱们!好问,某决定了,咱们不守了,这次,咱们应援河东,倒要让李克用看看,某刘仁恭是不是真个就是忘恩背信的小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