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2:31
字数:764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与广德靖王同时向李诚中高呼的还有汴州刺史刘扞,不过与广德靖王朱全昱不同,刘扞是在高喊自己的冤屈。说起来,刘扞才真是冤枉到了极点。这个人在梁王帐下也是老资格,素来以胆子大出名。

    当年宣武军伐刘仁恭,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河北藩镇变节所致。河北素来一体,又有大河天险,朱全忠很难染指河北。如果不是刘仁恭要统一河北诸镇,魏博军也不会向宣武求援,引来“外寇”。当时宣武军在魏博军的接应下进入河北以后,刘扞受朱全忠派遣,单人独马直入成德,说服节度使王镕倒向宣武,正是成德军在永济渠畔的伏击,让卢龙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宣武军二次北伐卢龙的时候,又是刘扞单人独马直入王处直大营,说服王处置倒向了宣武,同时帮助王处直打败了侄儿王郜,夺下了义武军节度使的位子。

    后来宣武军围困凤翔,此君再次单枪匹马进入城内,最终说服李茂贞向宣武屈服,将天子送了出来。

    为了酬谢刘扞的功劳,梁王让其担任宋州刺史,顶了袁象先的官职,袁象先则转调相卫。宋州是河南最富庶的州郡,袁象先对此是十分不情愿的,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只能放弃了宋州,全心全意到相卫做买卖去了。

    去年年中时,担心蒋袁不稳,梁王干脆又让刘扞出任汴州刺史,顶了蒋玄晖的官职。

    有这么两件事,蒋袁二人对刘扞自然是恨得牙根儿痒痒,大兵一入汴州,刘扞就位列第一批抓捕名单之中。

    其实刘扞在听说上党大战的结果后,就已经在私下里紧锣密鼓的准备“反正”了,只可惜事情的发展让他始料不及,反正不成,却碰上了如狼似虎的蒋玄晖和袁象先,被直接扔进了囚车,成了二人的一份“功绩”。

    是以刘扞就在囚车中高呼“冤屈”。

    不过李诚中也暂时没工夫顾及他,就算他是真个冤屈,也不可能就此放了他,比起刘扞来说,蒋玄晖和袁象先更有用处,作为鼓励和示范的效用也更高。

    李诚中挨个看下来,直接走到了一名绝色美妇面前。这名美妇单论姿容,绝对不在李诚中的三位妾室之下,而且更显端庄华美。虽说年岁似乎大了些,但那份成熟的风韵,却让人更是不忍转视。

    实话实说,李诚中真个是被美色所惑,露出了少许“猪哥”神态。不过因为他之前受降时的表现非常完美,此刻的举止反而被人误会了。

    “这便是朱氏之妻,名张惠,为梁国夫人。殿下也曾听说过吧?朱氏虽然悖逆,但此女却素有贤名,其德天下皆知。”蒋玄晖向李诚中介绍时,袁象先也在一旁附和,并且有许多降官不顾身份,冒险进言,恳求李诚中能够宽恕梁国夫人。

    梁王市井痞子出身,是个脾气暴躁的人,真正能够管得住他的,只有夫人张惠。许多梁王帐下的文官武将都有险些被梁王“拖出去砍了”的经历,全赖张惠挨个劝解,才保住了性命。因此,梁国夫人在河南官员中很有德望,为上下尊崇和敬佩。

    李诚中从美色恍惚中清醒过来,恍然道:“原来是她......”看了看周边跪下恳求的大群降官,于是慨然道:“既是梁国夫人,便立刻解了囚车,送回府邸好生安置,一应食水衣用,都不可差池了。”

    立刻有军卒上前打开囚车,牵过一辆大车,将梁国夫人搀扶进去,驶回王宫。梁国夫人不发一言,紧咬嘴唇,看向李诚中的目光中似乎有话要说,却终于没有说出口。

    望着临别时梁国夫人韵味十足的丰姿,李诚中立时有些心猿意马,也没工夫再看其余,匆匆入驻新扩的梁王王宫,其余交接仪式,自有手下代劳,倒也不需他分神。

    到了夜晚掌灯时分,李诚中就有些睡不着了。

    他居住的是修武殿,属于梁王本人的寝宫,而梁国夫人则居住在贤德宫。汴州此刻还没有扩大到后世宋朝时的范围,梁王本人一直惦记着洛阳,对于汴州宫室的修筑也没放在心上,只是让人将原来的节度府扩建少许便算了事。因此,所谓的贤德宫和修武殿之间便只隔了一个园子而已,可谓近在咫尺。

    “要不要把这个梁国夫人招来侍寝呢?”李诚中脑子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身为堂堂的燕王殿下,招个美妇陪睡既不会背上道德骂名,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李诚中其实没少干这种事。尤其是作为征服者,享用失败者的一切包括妻子,都是为社会所理解的行为。最多有敌对之人背地里骂一声“荒淫”而已,但恐怕艳羡者反而会占据绝大多数。

    至少在李诚中征服草原、渤海、新罗等地时,就享受过很多次这种待遇。只是这次有点不同,因为张惠贤名太盛,对汴州文武极有恩义,李诚中很怕因此惹事。

    李诚中很喜欢《三国演义》,知道这本书里说过一个故事,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依附曹操后,丞相大人看上了张济的遗孀邹氏,将邹氏接到军帐中陪睡。结果引发了张绣的过激反应,直接导致猛将典韦的身死。同样是大龄熟妇,那么这次睡张惠会不会导致演义故事中的事件发生呢?就算汴州降臣们没有过激反应,那么会不会失去人心呢?毕竟张惠与邹氏还有所不同,张惠可是有恩于众人的。

    可是......梁国夫人的的确确太有味道了,啧啧,腰身修长、体量浑圆、脖颈雪白,整个身形都饱满而华丽,走路时似乎又有着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诱人之态,真是让人心痒难耐。再看脸蛋,由后世直白的话来讲,就是鹅蛋脸上挂着一种端庄的媚态,很矛盾很刺激!

    听说梁国夫人已经三十五六了,可怎么看都像二十多岁,但骨子里又有三十岁女人的成熟,既像姐姐、又像妹妹。

    正在苦苦思索之中,警卫头子乞活买进来禀告,说是梁国夫人前来拜见。

    李诚中眼神顿时就亮了!

    “看好宫城,别让人打扰。”李诚中向乞活买吩咐。

    乞活买一脸“我懂的”神色,将梁国夫人引入殿内,然后退出去,关闭了殿门。

    昏暗的烛光下,梁国夫人的身形笼罩上了一层光圈,显得更加诱人。过了半晌,她缓缓开口,语气极为坚定:“殿下,妾身罪妇之人,本不该有更多的请求,但身为人母,委实放不下孩子。若是殿下能放三郎一条生路,妾身必感激不尽,情愿给殿下做牛做马,以报大恩!”

    梁国夫人说的三郎,当然不是小名朱三的梁王,而是梁王三子、均国公朱友贞,此时年方十七岁。朱友贞是梁国夫人所出,虽说梁王的其他几个儿子,梁国夫人平素也待之若己出,但她很清楚,想要全部保全下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连自己亲生的这个儿子能否活命,也毫无把握。

    “做牛做马?”李诚中呼吸有些急促了。

    “妾身已不复青春,但蒲柳之姿,还算剩得几分,只愿殿下莫要嫌弃才好......”

    梁国夫人是个极有主见的女人,而且十分聪明,善于察言观色。见李诚中不答话,似乎还在犹豫,略一思索,立刻就明白李诚中的顾虑,因道:“殿下且宽心就是,此事关乎妾身名节,妾身是绝不会吐露出去的,想必殿下身边之人也当可放心。”顿了顿,旋即又凄然道:“其实透露出去又如何?败军之妻,又有几人不是男子的玩物?”

    一边说着,梁国夫人一边缓缓解开罗衫,几步间便已是赤条条一丝不挂。双腿修长笔直,腰身和胸部紧凑而圆润,看得李诚中脑子迷迷糊糊的,只是在想,要是穿上高跟鞋就好了。

    熟妇的妙处不用一一尽表,行家里手略看便知。李诚中不知不觉间在汴州呆了三日,直到军事参谋总署禀告,说一切就绪,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座重镇。临去之前,李诚中已经和梁国夫人谈好,将朱友贞放回她身边,二人暂且在汴州停留,待李诚中将来定下行止之后再迁往别处。梁国夫人算是从此成了李诚中没有名分的外室了。

    二月十二日,燕军会齐了后续大队人马后,开出汴州,兵分两路,向东挺进。

    北路由李诚中自将中军,统领军事参谋总署、赵州军、魏州军、莫州军、晋州军、辽东保安军及一百个补充营,连同十个后勤营及辎重等,共计十二万人,兵指兖州,讨伐葛从周集团。

    南路由钟韶统领,以沧州军为主力,连同幽燕保安军及二十个补充营,向徐州进发,兵指淮泗,以防吴王杨行密举兵北上。

    李诚中留统制孟徐兴、点检王义簿、司马薛继盛统带幽州军镇守汴州,以为大军后路。

    军事参谋总署授予汴州降卒“汴州军”番号,分左右两厢,暂不设统制。左厢都指挥使由蒋玄晖暂领,编入两万降卒,随钟韶南路军出征淮泗;右厢都指挥使由袁象先暂领,约莫万人,协助幽州军留守汴州。汴州军新设,一应编制都不可能按照燕军的正规体制来设立,这些工作只能留待将来,这也是军事参谋总署为适应新形势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地盘越大、降兵越多,如果都严格按照燕军体制来整编的话,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二月十五日,北路军越过曹州,二月十八日,先锋赵州军铁骑已经踏上了兖州地界。同日,南路军开入宋州州城。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