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4:58
字数:713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柳城之东有座和龙山,晋时又称龙山,山高二百丈,林木繁茂、群峰争秀,是一处避暑的极好所在。和龙山上有处寺庙,名曰龙翔寺,是晋永和元年(345年)燕主慕容皝所建。龙翔寺是关外第一座佛寺,又出过高僧昙无竭西行天竺求取真经的盛事,其历程早于玄奘法师西行二百零七年,因此,这里又被奉为关外辽东佛教祖庭。

    龙翔寺常年香火不断,就算是战乱年间,无论是汉人也好、奚人也罢,亦或是契丹人,都对这座寺庙礼敬有加。可这几日,龙翔寺却闭上了方便之门。不单龙翔寺,事实上三条进入和龙山的山道都被营州军中营护军都封锁了起来,不许外人擅自进入。

    按照小凌河作战计划,营州军全军以和龙山为假想条件,在山中开展为期半月的模拟作战训练,而龙翔寺,则成为营州军战役指挥部的临时驻地。根据总部虞候司行人处的考察,和龙山中的环境与小凌河流域松岭河谷地区相似,因此,虞候司制定了包括山地行军、隐蔽潜行、趟涉河水、山丘攻防、穿插设伏等多个科目,实际上,这些训练科目的设定主要是由李诚中完成,虞候司对设定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并将之备案,留作未来训练和作战的指导手册。

    事实上,当营州军演练正式开始之后,李诚中反而无事可做,军中的一切事宜都交由虞候司、教化司和作训司联合指挥,演练计划、进度考核、后勤供给、装备分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总部三司的设立,是李诚中自后世带来的一项重要军事变革,三司行使的职能,实际上就是参谋本部的职能。

    在战斗部队之上设立职业的参谋本部,以大量职业参谋军官的团体协作来取代主将个人的谋算,是近现代军队和古代军队的又一重要区别。与古代军队相比,其根本区别在于,这种制度下,参谋军官的权力得到了明确,其职责得到了细化。就是这么一点区别,将传统意义上的谋士和策士转变为了职业军事参谋。让军务便得更加专业、更加细致,能够提供给主将的参考信息更加完善和丰富。同时,参谋们还将大量重复性、日常性、规律性的军队行为从主将的身上剥离下来,在理顺了军队繁琐而纷乱的事务同时,让主将能够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决策和权衡中,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整体效率。

    参谋制度的意义还在于,他将作战的重点放在准备阶段,将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战前分析研究、战斗计划制定上,设定出完善、周密的作战目的,并将之细化和分解。当战斗真正发生时,主将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宏观决策之中,具体的战术指挥交由参谋本部来完成,其指挥的过程则更强调对计划监控和监督,各部队带兵主官也演变成了战术目的和战术任务的执行者。

    最后,当参谋制度建立起来后,一支军队实际上已经摆脱了对带兵军官的人身依附,对于士兵而言,他的军饷、粮食、职级待遇等问题已经与带兵军官彻底脱钩,在升迁、考功、奖励、训练等方面也并不由带兵军官完全说了算,这样的士兵不再完全依赖于带兵军官,他们的效忠对象已经由对个人而转化为了对军队本身这个集体。

    而专业化的参谋军官的加入,则让每一个人的权责都相对减弱,权力的使用更多是以集体的方式来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尽最大可能的杜绝了权归一方的军中山头主义现象。可以说,随着营州军总部三司制度的逐渐完善,这支军队将越来越忠诚与营州军本身,当然,这个忠诚目标必须以一个实际对象来具体化,营州军是由李诚中一手建立的,李诚中就是代表着营州军这个集体的具体符号。

    当然,参谋制度需要大量接受过正规训练的专业军官,这些军官属于军中文职,所要求的职业素养高于普通士兵。目前三司的参谋人员还很少,需要不断挖掘人才来充实这支领先这个时代上千年的特殊团体。但仅以目前情况而言,李诚中的总部三司已经创立,虽然开头比较费心,但逐步走上正轨后,便让他解脱了许多。

    联合指挥部在张兴重、姜苗和周坎的带领下,正在龙翔寺中紧张的忙碌着,李诚中则忙里偷闲,来到山中参观起了摩崖佛龛。和龙山的摩崖佛龛规模并不宏大,但雕琢却十分精细,与后世动辄就缺鼻子掉耳朵的那些石刻佛像相比,李诚中看到的是完整无缺的原件。他一边随心而看,一边听龙翔寺住持善行法师讲述一尊尊石刻背后的故事。善行法师佛学精湛,识见渊博,一个个生动富含佛理的故事信手拈来,显得趣味盎然。

    李诚中听罢,道:“大师佛理通彻,讲得极好。”

    善行法师合十:“将军谬赞了,佛理艰深,贫僧离‘通彻’二字尚远,恐怕毕生钻研也难窥其妙境一二。但今日得见将军,却知将军是个与佛有缘之士,将来解救众生,解民倒悬,一行之功足抵吾等万语之德。”

    李诚中一笑,只听这一句话,便可知道这位善行大师除了佛学精湛外,世俗相处也是个极高明的。当下也不废话,直接道:“说起来,龙翔寺也是营州第一的庙宇,但我观贵寺屋瓦有些破损,佛像剥离褪色,院墙也残了几处,怎么不好生修缮一番?”

    善行法师心中暗喜,实际上龙翔寺虽说破旧,但并不至于损坏到如此地步。前几日他得知寺庙要被李诚中征用后,连忙命令阖寺僧侣对寺庙进行了加工再建,只不过这种加工再建是往破损处折腾,而不是正经意义上的修缮,屋瓦摘掉一些、敲碎一些,立柱栏杆抹上黑灰,院墙残缺处将缺口加大,等等等等,不一而同,其目的就在于等待李诚中今天自己提出来的这句话。

    “阿弥陀佛,寺庙残破,佛像不光,此乃贫僧之过也。只是贫僧虽想修缮寺庙,奈何如今天下战乱,信者香火凋零,庙产又少,实是无法可施。”

    “大师可曾派遣僧侣外出化缘?”

    “也有的,可是化来的香火供奉很少,加上庙产所出,勉强够维持而已。”善行法师便将近几年外派云游僧侣的情况讲述了一遍,尤其对远路的艰难、说服百姓施舍及寺庙中的清苦做了重点说明,他口才极好,描述十分到位,对于寺庙里的账目开支等都理得明明白白,说到难处,不禁喟然长叹:“不瞒将军,自打上月起,敝寺僧众已经快揭不开锅了,整日里只能以清粥度日。贫僧忝为住持,心中有愧啊。”

    李诚中看了看善行法师油亮的光头,心道也不知这和尚每日里吃了多少油水,才养出这幅油光满面的好气色,但此刻也不说穿,只是配合道:“果然艰苦无比。大师,我身为柳城之主,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善行暗喜,脸色却坚毅无比:“虽然艰苦,但敝寺僧众向佛之心却从未稍减。”

    李诚中点头:“佩服,佩服!大师,我有个想法,不知大师怎么看。”

    善行心道戏肉终于来了,忙问:“将军尽管说就是,但有所命,无敢不从。”

    李诚中道:“刚才大师说过,曾经遣派了许多高僧往四处云游化缘,不知都去过哪些地方?”

    善行道:“向北去过松漠,向东曾抵渤海国西京,向西到过云州等处。贫僧的徒弟禧永,年初之时乘海船去往江淮,至今未归,也不知安稳与否。”

    李诚中道:“大师,我心慕佛法,想要选送些人手到龙翔寺修行,希望拜在大师座下,为此,我打算每月向贵寺捐赠香火钱百贯,助大师重修庙宇。”

    善行大喜,面上却愈发谦恭:“贫僧何德何能,受将军如此看重,实在惭愧。但贫僧向将军作保,必尽全力向他们传授佛法,请将军放心。”

    李诚中又道:“只需传些粗浅的入门知识便可,以两月为期。学成之后,请贵寺再出僧侣,带他们云游四方,传经说法,腿脚钱我包了,化来的香火钱由贵寺支配,不知可好?”

    善行刚开始听说为期只有两个月,意味着他只能得到两百贯,心中不免很是失落,但随即又听说云游四方的路费由李诚中来出,化来的香火钱则归龙翔寺,跌落下去的心情重新好转,当即合十:“阿弥陀佛,将军行此善事,必有大功德,贫僧焉能不尽绵薄之力。”心头盘算着,要尽可能的将寺中僧众都一一分派出去,无论是否能够化到香火,但至少可以省下大笔的饭食钱。

    其实善行也隐约猜测到了李诚中的打算,但他既不敢问,又不想说,有时候揣着明白当糊涂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处世之道。

    只听李诚中又道:“具体的细节,自有我手下一个叫高明博的人与大师商议,还望大师多多支持,多多配合。”

    善行诵了声佛号,颌首示意,一脸肃穆,宝相庄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