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2:13
字数:747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天佑二年十月中,高平战事进行三个月后,以梁军为主的诸侯联军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在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下,朱友宁终于占领了界牌岭。随着界牌岭的失守,燕军逐步退出了两侧的悬壶、石嘴头,以及后方牛山等多处防御要地。

    随后,诸侯联军兵临高平城下,猛攻三日后一举占领高平。

    梁王大喜,催动大军进入高平,梁王临时行在也随之迁入城中。数十万大军集于高平左近,人腾马嘶、旌旗如林。

    眼看胜势已显,在梁王的严令下,诸侯各军终于正式加入了战斗,马殷之荆军、王宗佶之蜀军、赵匡明之楚军等纷纷填入战场,开始攻打长平通道。

    一日而下箭头,两日攻克寺庄,三日占领长平村,四日入土门岭,大军气势如虹,一举打到了石后堡前。

    在石后堡,诸侯联军遇到了燕军殊死抵抗,荆军、蜀军、楚军等皆无寸进,齐、岐、吴等各军又消极怠工,梁王无法,只得重新将梁军投入战场。

    与此同时,一支大军出武乡而北,出石会关,开始了攻略河东的战役。

    平遥,古属太原郡,今为汾州之地,距北都晋阳二百里。

    十月十日,钟韶统帅的西征大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了平遥城下,旋即猛攻城墙。西征大军由沧州军、魏州军、赵州军、怀约联军、辽东保安军为主力,辅以十个后勤营及二十个补充营,李存勖、郭崇韬收编的三王联军降卒也新立一军,给予番号晋州军,跟随出兵,总兵力八万余人,骑军达两万余骑!

    平遥城墙为夯土所筑,又年久失修,极易攀爬,燕军又是趁其不备,只在呼吸间,便有数十名怀约联军步卒口衔刀刃,连木梯都不用,踩着凹凸不平的墙壁攀援而上,跃上城头,转眼便杀散守军,放下吊索。

    燕军蜂拥而入,不到半个时辰便完全占领了这座古城。

    钟韶马不停蹄,继续指挥大军奔袭八十里外的州城,第二天午时赶到,将州城四面围住。汾州已经得到了平遥失守的消息,此刻有所戒备,而且相比平遥来说,汾州州城更要坚固许多,一时间不好下手。

    钟韶一面命令赶制登城器械,一面让李存勖前往城下劝降。到了傍晚时,李存勖的劝降见了效果,汾州城门大开,原大同防御使、今汾州刺史李存璋背缚双臂,率汾州官吏于城下请降。

    钟韶好言安抚李存璋一番,随机挥军入城。

    第二天,钟韶让李存璋及所部两千余人随军,顺沁水南下直指介休。介休守军为李存璋部曲,李存璋出面后,立刻开城投降。

    十月十四日,灵石守军归降;十六日,霍邑归降;十七日,赵城归降;十八日洪洞归降。九天时间,燕军连下七城,大军顺顺利利抵达晋州州城,将晋州团团包围。

    晋州刺史是统领代北兵的李嗣恩,他是吐谷浑人,虽为李嗣昭统辖,在这次三王分晋中被划入了郑国,但却与同为胡族的李嗣源关系密切,素来交好。燕军沿汾水南下,兵贯神速,九日攻占七城的消息刚刚传到晋州,李嗣恩还没来得及聚拢代北兵,便被燕军为了个严严实实。

    李存勖和李存璋上前招降的时候,李嗣恩一直在追问三王的下落,当听说李嗣昭降、周德威和李嗣源战死的时候,默然片刻,旋即拒绝向燕军投降。

    李存勖询问究竟,李嗣恩坦言:“某与邈吉列为***代北叛乱时,邈吉列赦免了某之族人,使某族血脉不绝。如此大恩,某岂敢背其而去?今求效死,以宽其心!”

    钟韶感叹,于是下令攻城。

    李嗣恩在晋州城内只有八百牙军,大部分代北兵都没来得及收拢,如何挡得住燕军的攻打。燕军从四面城墙同时登城,光登城点便有上百个,不到片刻工夫,便在城墙上立足。源源不断的燕军登上城墙,最后将李嗣恩和十多名亲卫困在北门城楼上。

    钟韶感他这份忠义,让李存勖再次劝降,却被李嗣恩拒绝,李嗣恩最终调转刀口自刎,跟随他的亲卫无一例外,尽数自尽。

    李嗣恩身死后,州城落入燕军手中,驻守晋州各地的代北兵传檄而定。钟韶指挥大军越过襄陵,进入绛州。

    原河东军主力大多数集中在李嗣源、李嗣昭和周德威手上,只有几支能战之兵散落在河东各处,其中李存璋投降、李嗣恩战死,剩下的李嗣本在晋阳、李存进在雁门,钟韶暂时不用去考虑他们。

    因此,实际上整个河东都没有了什么可以抵抗的力量,钟韶统领燕军一路向南,占领了整个绛州全境。

    十月二十五日,八万燕军及裹挟而出的近万河东兵直下蒲州,占领风陵渡,打通了河东至都畿的通道。钟韶命赵霸率赵州军从风陵渡出发,沿黄河北岸东进,绕行王屋山南麓,直扑都畿道东北的怀州治所——河内!

    赵州军是纯骑兵编制,大军行动时声威鼎盛,沿王屋山南麓向东,经过了东都洛阳以北六十里外的河清。

    天子李晔正在河清练兵,自从春夏间分封诸侯之后,他总算是过了一段安稳日子,除了安稳以外,最让他欢喜的是,梁王竟然真个把都畿丢给了他,任事不管,一切全凭他做主。当然,梁王给他的都畿道并非完整的都畿道,陕州、怀州、汝州、郑州都被分割了出去,天子能够掌控的,只有河南府。

    但就算如此,天子也相当满意了。河南府有丁口十余万,连同洛阳城里的百姓,共计三十余万。天子雄心勃勃,想要重整北衙禁军,他强行征募了三万人,组建左右神策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每军五千人,共计三万。

    为了募集军饷钱粮,他发动河南府各县官衙大肆征掠,弄得十室九空,但就算如此,还是不够。于是天子干脆下令,让朝官捐输,朝官门自然不允,纷纷上书天子,说天子穷兵黩武,致“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天子大怒,干脆干起了抄家的勾当,一连抄了十多个大臣的府邸。朝官们终于顶不住龙颜震怒,有的变卖家产,有的转手向下面强征,为了交够天子的“定额”,想尽了一切手段。还有一些朝官实在凑不够数字,干脆连夜携家眷逃出了洛阳。

    天子也知道自己这么干是不行的,但他一个劲安慰自己,只说是“为致天下承平,百姓与卿等共朕同赴国难”,他口头发了无数次誓言,待将来收复河山后赦免天下钱粮,赦免的年限从三年到五年,最后干脆达到了十年。

    直到九月初,天子才勉强凑足了三万北衙禁军的钱粮,甲胄先不用去提了,那玩意儿太过“奢靡”,不是天子现在能够解决的,但至少每人一杆枪或是一柄刀是做到了,甭管好坏,总是有了就好。至于弓弩,也折腾出几百张来用。

    于是天子披肝沥胆,亲临三万禁军至河清整训——他吃够了军头反叛的苦,干脆自家领了“观十军军容使”的官职(天子的计划是将来募齐十军)。手下没有什么将才,天子又自觉“兵书战策娴熟”,于是亲自指挥操演。

    操演了一个多月,天子堪堪满意,觉得兵事也不过如此,于是又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应该向某个诸侯动手了?——再不动手,军粮堪忧矣!

    就在天子琢磨着要出兵的时候,赵州军到了。

    赵霸本来以为这里是诸侯联军的后方大营,直接指挥赵州军在大营之外列阵,准备踏营。上万铁骑是什么阵势?在平地上展开,简直是铺天盖地。赵霸还没下令呢,大营里的三万禁军就开始逃了起来,转眼间便全军崩溃,人人呼天抢地的拥挤着向洛阳方向逃跑。

    天子是在混乱之中得到的消息,说有一支铁骑正在猛攻大营,他倒也有几分胆色,愤怒之中带着百多名忠心的卫士赶到阵前,大声叱问赵霸意欲何为。

    赵霸一看搞错了,也有点不好意思,但他是何等骄横之辈?连马也不下,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自己要去征讨梁贼,请天子移驾还都,这座营寨嘛,燕军要征用。

    天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想要发火,但回头看看空空如也的营帐,只能忍下了这口气,最后被卫士们强行护卫着离开了河清。回到洛阳后,天子憋了半天还是没憋住,大骂了两句话,一句是“禁军不堪用也”,还有一句是“皇叔,实贼也”。骂完之后,天子口吐鲜血,卧床不起。

    赵霸占据了河清大营后,派出传令兵向后方的钟韶指示路径,随即催动大军直扑河内。自从梁王出征泽潞之后,诸侯联军已经北上进入泽州,最后一支留守的大军也在康怀英的统领下,于上个月进入了太行陉。此刻,河内并没有多少驻军。

    赵州军的进攻非常突然,河内还没来得及紧闭城门,就被赵州军的一个营冲了进去。驻守河内的梁军分散在各处,完全没有防备,转眼便被杀散,冲入城中的燕军甚至缴获了一万石正准备转运泽州的粮食——梁军根本来不及焚毁。

    赵霸的奇袭获得巨大成功,整个河内城没有一个敌军跑掉,全数被堵在了城里。拿下河内后,赵霸立刻向钟韶请令,询问何时进攻太行陉。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