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7:49
字数:749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义儿军都指挥使刘守光离开军营前往中军后之后没有多久,夜色之中便出现了一队近百人的骑兵,十几支灯球火把迤逦而来,很快行至营门前。

    值守军士早已被骑队惊动,立于营门前向骑队不住张望。

    骑队还未完全停稳,当先一将便从怀中取出一支令箭,高声道:“某乃衙内军左厢指挥使司全爽,奉王爷钧令,有紧急军情,还不速速开门!”

    值守军官一眼便认出来人,正是左厢司指挥,当即躬身道:“司指挥稍待,某入营中通禀。”

    司全爽喝道:“衙内与王爷正在中军议事,如今营中主持者是谁?”

    值守军官道:“是毕都虞......”

    司全爽道:“某家此来有紧急军务,片刻都耽搁不起!你且开门,请毕都虞召集军中诸将速速应卯,某去中军帐等候。”

    值守军官道:“毕都虞与众将此刻就在中军大帐......”

    司全爽喜道:“如此甚好,省了诸多麻烦。”见那军官还在犹豫,当即将令箭抛了过去,道:“难道你不识得某家?这是王爷令箭,仔细看好,可曾有假?快些开门,耽误了大事尔等吃罪不起。”

    值守军官接过令箭匆匆看了一眼,不再怀疑,当下命令军士搬开鹿砦,收起拦马索,绞动车盘,将厚重的木门缓缓打开。

    这也是司全爽来得及时,义儿军众将还在中军帐内磋商,并未将“兵谏”的布置通传全军,是以这些普通军士还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巨变。

    司全爽带队涌入大营,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值守军官前面引路,那军官小心翼翼道:“司指挥,营中无令不得纵马......”

    司全爽点头,令身后骑队下马,那军官又道:“有劳司指挥独自入内,弟兄们便在此处稍候......”

    司全爽圆睁双目怒道:“你这军士好不晓事,尽在此处拖延,军情十万火急,还不速速引路!”

    那军官无奈,只得一路小跑着在前方引导,司全爽留了二十人在营门处,自率大队紧随其后,向中军大帐而去。营中军士们早已安歇,这近百人的脚步声急促而过,惹得许多被惊醒的军士掀开帐帘,露头观瞧。途中遇到几队巡营军士,都被司全爽和值守军官打发了去。

    司全爽等人走后,营门处的二十名衙内军忽然动手,将值守的几名军兵悄然打晕,一一杀掉,尸首拖出营外,然后不动声色间冒充当值。

    司全爽来到大帐之外,见帐中灯火通明,他低声问道:“毕都虞和诸将都在帐中?”

    那值守军官点头道:“正是,司指挥稍待,卑职入帐通禀......”

    司全爽一把将值守军官推开,大步向营帐迈去。帐外十多名义儿军横班护卫还没来得及拔刀,便被司全爽身后的军士以刀枪相胁,纷纷缴械。

    义儿军都虞侯、牙门将毕元福正召集众将商议,刘雁朗、胡令珪、张景绍等十余名刘守光心腹齐聚一堂,讨论有关明日兵谏的措置。

    众人七嘴八舌,正在激烈争议之时,就听帐外传来一阵喧哗,毕元福眉头一皱,正要着人出去看个究竟,却见帘幕一挑,一员大将顶盔贯甲,手按腰刀,雄赳赳迈步而入,他身后是同样身着战甲的十多名带刀大汉。众将一看,俱都认得,此人正是王爷心腹重将,衙内军左厢指挥使、云麾将军司全爽。

    如司全爽、杨师贵之流虽非一军之主,但因其为中军重将,王爷直领的左膀右臂,在军中地位极高,足以与刘守光、赵霸、赵敬等一军将主相提并论,此刻忽然之间出现在中军大帐之中,着实唬人一跳。又见其全身甲胄、携带刀军汉而来,似乎气势汹汹,帐中义儿军诸将猝不及防之下心中大惧,有些机灵一些的便立刻从帐门处向外溜走,但却又被密集的刀枪逼了回来。

    司全爽来到正前方帅案之后立定,十余名带刀大汉雁翅排开,一股肃杀之气充斥营帐之内。

    毕元福等人不需思索便明晓一切,联系到识才刘守光被连夜传至中军大营之事,立刻便知道事机已泄。什么也不用多说,唯今之计,只有拚死一搏!

    毕元福高喝道:“姓司的,此乃义儿军帅帐,不是你的衙内军左厢,你带兵擅闯中军,是要谋反么!”

    司全爽冷冷道:“奉王爷钧令,平灭叛乱,尔等还不束手就缚!”

    毕元福大叫:“王爷乱命,某等不受!”刘雁朗、胡令珪、张景韶等十余义儿军将领也纷纷鼓噪。许多人都拔出腰刀,欲以武力对抗。

    司全爽杀伐果断,知晓今日必须极快稳住住这帮军将,自己身在对方大营内只是占了出其不意之机,一旦对方缓过劲来必定有变,当下便使了个眼色,两名带刀军士抢上,举刀便砍,顿时将毕元福剁成肉泥,首级割下交给司全爽。

    司全爽提着毕元福人头,眼神冷冷扫视帐中:“王爷有令,此番平叛只诛首恶,尔等莫要自误!”

    这一手当即震慑全场,帐中义儿军诸将都暗吸冷气,相互对视,一时犹豫不定。

    司全爽又大声道:“如今刘守光、毕元福等首恶已除,便无需牵连他人。明日大军就要出兵,为不致军心动摇,司某还请诸位尽力协助,掌控好军士们。当然,司某也恐发生意外,今夜便请诸位在帐中陪伴。诸位入座,稍安勿燥。来呀,将姓毕的尸身拖出去。”

    在司全爽咄咄逼人的目光中,在环伺帐内的刀光之下,十余名义儿军将领心神复杂的坐回到各自的绣墩之上,大帐中默然不语,鸦雀无声。

    为了缓和氛围,司全爽坐到帅案之后和义儿军诸将开始拉起了家常。

    “无论出兵应援与否,都是咱卢龙诸位兄弟的自家事,非要闹到这般地步,诸位何苦来哉?当然,某也知道诸位做不了主,都是衙内和姓毕的牵头捣鬼,诸位都是无奈附从,待明日见到王爷之后,司某必定向王爷讨个人情,为诸位免罪,诸位尽可放心。如今衙内已被王爷看束在中军之内,此为王爷家务,与咱们无干......”

    “义儿军还是王爷的义儿军,不会有甚变化,诸位效忠衙内也好,效忠王爷也罢,都是效忠老刘家,都是咱卢龙军的好汉......”

    “王雁朗,某记得你原来也是王爷在妫州镇守之时的老兵了吧,如今竟然也是一厢指挥了,与司某平齐,真是不易啊......”

    “某记得上次和老胡在居庸关饮酒已是五年前了,这日子过得还真快......”

    “景韶老弟是何时由蓟门调入义儿军的?某真真有些意外......对了,听说营州都督府都虞候张兴重是你家旁支,你老张家可真出人才......”

    司全爽一个一个套着近乎,逐渐将义儿军诸将纷乱不安的心情抚平,义儿军诸将一边应付着司全爽的问话,一边思索着“兵谏”的消息究竟是哪里透露出去的。他们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义儿军、霸都骑军、蓟州军三方密议其实并未泄露,就连主事之人司全爽都不知晓,真正的原因便如他之前所言,确系“家务”。果然是历史比小说更加神奇。

    差不多安定了诸将之心后,司全爽开始套问义儿军谋反的详情,结果一问之下大吃一惊,原来果如王爷所言,义儿军、霸都骑军、蓟州军三方起事“只在眼前!”他连忙唤过身边心腹之人,急忙向中军大营禀报,同时传令自己统帅的衙内军左厢紧急调动。

    司全爽的左厢早就布置于义儿军大营周遭,以备事机不顺时强行攻打,他此刻已然掌控全营,便准备将左厢调动至霸都骑军和蓟州军两营的西侧,与杨师贵统帅的右厢呈一东一西之势,威吓两营。他知道王爷已经调动范阳刘守文、李承约等几支生力军赴援,同时也知道后军周知裕部已经向中军大营靠拢,心下估算了一番,推测王爷平叛的时机应为明日戊时左右。

    司全爽以为义儿军早就做好了反叛的准备,所以在安抚过诸将之后便打算稳住基层军将,同时看看能否干脆将义儿军也用起来参加平叛。他让几名带来的衙内军军士“护送”王雁朗前往毕元福的军帐,毕元福是义儿军都虞候,全军将士名册便在毕元福帐中。

    等名册取来后,司全爽开始点名,按照名册中所列的名单,分别将各营的队正、都头等军官连夜传唤至中军大帐。

    自义儿军左厢山字营开始,破军都、狼行都、巨马都、云骑都、忠义都等军队的都头、队正等军官分别被陆续唤醒,至中军帐点名应卯,一都点完后打发回去,然后传另一都军官再次点卯。一营军官点卯完毕后,再去唤醒另一营军官。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基层军官私通串联,也为了避免发生夜间炸营啸变。

    每都连都头、队正约莫三至五人,依次入帐。由司全爽亲自按花名册点序后,好生安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