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2:41
字数:703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自晋阳崛起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出身的李氏门阀取得了天下大权,建立了大唐帝国。作为关陇势力的代表,李氏本身又需要削弱这一势力对自己的掣肘,这是上位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故此,在大唐初期的八十年中,皇室在东都处理政务的时间达到了四十五年,反而超过了作为国本之地的西京。

    得益于此,洛阳的营造就算略微不及长安,却也差不到哪里去,尤其是武皇执政之时,洛阳的繁盛甚至隐隐然超过了长安,成为了天下中心。

    肃代之后,因为安史系军事集团的割据,离河北较近的洛阳便逐渐远离了作为国都的定位,虽然名义上仍然保留,但实际功能不脱一州之效。因此,洛阳才渐渐萧条起来。不过也正是源于此,近三十年来长安遭受反复破坏的悲剧并没有在洛阳上演,也使得洛阳的保存情况要良好得多,虽说曾经在安史之乱其间被回鹘人破坏过一次,但破坏程度远远低于长安。

    梁王近几年一直打着改朝还代的主意,他的计划便是定都于洛阳,所以天复元年以来,整个河南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在向着洛阳集中,将衰败的洛阳几乎修葺一新。只可惜这番举动最终成了为人嫁衣,梁王种下的桃子没能自己亲手采摘。

    天佑三年六月初一,洛阳戒备森严,幽州军统制孟徐兴、点检王义簿、司马薛继盛各自就位。幽州军是前天入城的,入城后驱散了天子征募的所谓禁军,很快便接掌了整座洛阳。三人各有分工,孟徐兴负责外城防务,王义簿负责皇城防务,薛继盛则负责宫城的掌控。

    孟徐兴站在定鼎门城楼上,挨个观望各处要点,见军士们都布置妥当,于是点了点头。掌旗兵将一面满是灰尘的土黄色五爪金龙唐旗从城楼上降下,升起了一面同样的旗帜,但却更新,周边以金线缝纫,尤其是中间那个“唐”字,在耀眼的阳光下反射着夺目的金辉。

    九通震耳欲聋的大鼓之后,定鼎门外驶来一队车马,旌旗招展,彩罗飘飘。百名盛装武士各执斧钺戟锤为先导,其后由数十名文武官吏簇拥着六马车辇缓缓而来。伞盖下端坐着一位少年,好奇地左顾右盼,却正是太子李祯。

    为太子李祯御车的是新晋宫苑使张茂安,太子左首边跟车行进的依次是左枢密使韩全诲、右枢密使张居翰、宣徽使张承业。太子御辇右侧,则是骑马伴驾的燕王李诚中。

    定鼎门外有五十余名官员正在等候,为首的是刚刚起复获职的张濬,天子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位在首宰,乃百官之先。张濬身后是尚书右仆射裴枢、门下侍郎独孤损、中书侍郎柳燦。如今朝堂式微,定鼎门外的这些官员,已经是洛阳城内七品以上的所有官身了,如果不是天子临时将罢黜已久的张文蔚、崔远、杨涉等十多人招来,迎候仪式会显得更加寒酸。

    张濬率百官上前,跪拜太子乘舆,十岁刚出头的太子略显紧张的看向身旁的韩全诲,韩全诲低声道:“殿下,就按之前的议程来就好,别紧张。”太子又望了望右边骑马的李诚中,李诚中向他微笑示意,于是太子鼓起勇气,开口道:“众卿免礼!”

    张濬等起身,又向李诚中躬身施礼,李诚中下马,将这些朝官逐一虚搀而起。

    车辇再次启动,穿越定鼎门,沿定鼎大街向北而行,过左右十二坊,径直来到天津桥。

    洛阳横跨洛水之上,洛水东西流淌,将洛阳城分割为南北二区。过了天津桥,便踏上了北城,面前好大一片校场,一座巍峨森严的皇城出现在眼前。

    王义簿率上千甲士林立于御道两侧,远远向李诚中颌首示意,李诚中于是让张茂安驾车,直入端门。端门之内便是皇城,天街御道长五百步,官衙排列在天街御道两侧。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居左,其中尚书六部倒占了大半地方;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御史台,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五监,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九寺,诸如这些机构则排列在御道右侧。

    相比长安来说,洛阳的官衙明显要小一些,但现在朝堂上本来就没有多少官,这些衙门如今很多都空有其名,徒有其表,压根儿连个履任的官员都没有。

    御道继续向前,很快就到了宫城。长乐门、应天门和明德门三座宫门由西向东,并肩排列,现在俱都大开。

    太子车辇至此便停了下来,李诚中下马,走到车辇旁,将手伸给太子李祯。太子李祯在幽州的时候,李诚中经常过来看望,还给李祯请了许多老师,包括李诚中本人,也兼了一门名为《思想品德》的课程。

    李诚中的教学方式很独特,通常是以说故事的形式给李祯讲课,故事采自《西游记》的比较多,还有很多《小猫钓鱼》、《三只小猪》、《三个和尚》、《乌鸦喝水》之类的小品,非常对李祯的胃口。很多时候,李诚中还带着李祯出去郊游打猎,时不时搞一个自助式烧烤。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比冯道等人的授课更令李祯欢喜,所以李祯每次都很盼望见到李诚中。李诚中出去打仗的时候,李祯也经常持笔,给李诚中去信,完成李诚中布置的作业。

    见李诚中伸过手来,李祯很自然的拉了上去,被李诚中牵下御辇。一个大人、一个孩子,牵着手就进了应天门,韩全诲等中官延后十余步,跟随而入。身后的官吏也各依文武,分自长乐门和明德门进入。

    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当然,比起后世李诚中所见的天安门广场,明显要窄小局促得多,不过就算如此,也足以体现皇家威严了。

    矗立在二十七阶高台上的乾元殿气象恢弘,让人望而生畏。李诚中拉着刚过腰间的李祯,指着乾元殿道:“你明天就要坐在大殿上,接受百官朝贺,前些日子让你学的话,都记得么?可别记错了,记错了,以后不给你讲故事了。”

    李祯仅仅攥着李诚中的手,怯怯的看向高大的乾元殿,犹豫着小声道:“记得的......亚夫,吾能不能不当皇帝?”

    “哦?为什么不想当皇帝?”李诚中有些好奇,这是李祯第一次跟自己提这件事。

    “冯师说的那些治国之道,吾都听不明白,不懂应该怎么当皇帝......而且当皇帝规矩很大,冯师教导的那些规矩约束,吾很难受,不自在......”说着,李祯低下头,如同犯了错一般轻声道:“亚夫别怪吾好么?吾听裴师说,年幼及帝,非国之福。如汉帝刘协、魏帝曹奂、宋帝刘准、齐帝萧宝融,各以冲龄登基,无不身死国灭......”

    来到这个世上,已经被历史知识熏陶过一遍的李诚中心中一动。李祯说的这几个历史上的幼帝,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为权臣所挟。如果非要拿来和现在比较的话,李诚中做的事情,相当于董卓之于刘协、司马昭之于曹奂、萧道成之于刘准、萧衍之于萧宝融。

    望着一脸乞求之色的小孩子李祯,李诚中心里就是一软。李诚中来自后世,让他把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推到风口浪尖上,心里便已经相当不忍了,他至今都还没想好怎么对待这个曾经依偎在自己身边听自己讲故事的懵懂小孩儿。说他妇人之仁也好,说他非枭雄之风也罢,总之是狠不下手来摧残这个小生命的,因此,他对将来如何处理李祯的问题,始终拿不定主意。

    “跟亚夫说说,不想当皇帝,你想做什么?”

    “吾想去远游!亚夫说的西游记很好,吾也想西游。看看那些奇人异事,看看那些风土人情,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啊......”说到“西游”,李祯立刻双眼放光:“亚夫不是说过,海外还有诸多邦国么?天地之大,远非中原一隅可比,吾不想当井底之蛙,一定要看看天边在哪里!”

    “唔......”李诚中看着越说越兴奋的李祯,揉了揉他的脑袋,笑道:“好吧,那你看这样行不行,等你长大了以后,我给你一支船队,让你去游历天下?”

    “太好了!这是真的么亚夫?拉钩好不好?”

    “当然是真的,拉钩......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先当一年皇帝。”

    “好吧,不过只当一年好不好?吾马上就要十一岁了,吾要多花些时间准备,等到十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出海了!四年的时间准备,也不知道够不够......”

    李祯欢快的笑声在宫城内回荡,引来诸多好奇的目光,不过李祯完全没有察觉,仍旧沉浸在兴奋和不能自持之中。

    就连李诚中的心情,在这纯真的笑声中也忽然间轻松了许多。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