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9:59
字数:7518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这段时间里,孟徐兴和王义簿几乎天天前往作训司报到,软磨硬泡的督促着作训司抓紧新兵训练和军官培训的进程,弄得周坎不胜其烦。周坎干脆在作训司里划了一间空房给两人喝茶,让很多不明所以的作训司新丁还以为这两位是司里的什么大人物。

    其实不用孟徐兴和王义簿催促,周坎及作训司以下数百人早已忙得焦头烂额。今年第一期新兵已经征募完成,在三大训练基地内开始了训练,卢龙节度府白狼山军校第四期(军中俗称新四期)学员也从各军中抽调完毕,入住白狼山培训一个月了。

    新四期新兵以沧州站场上俘获的五千魏博牙兵为主,这些兵底子非常好,在个人武艺和小战斗配合上相当娴熟,按照与他们有过实战经验的沧州军钟韶以下诸将的评价,素质非常高!因此,新四期的练兵课程有别于以往,取消了单兵素质的训练,加强了军令、纪律和阵型上的培养。

    按照作训司的调配计划,这些魏博牙兵不可能单独成军,将会由各军瓜分,其中,沧州军、莫州军、营州军和幽州军各分一千,剩下一千连同各军抽调出来的兵力将组建一支新军,魏州军。

    军事参谋总署在征求了李诚中的意见后,初步定下了主官的任命安排,沧州军都教化使刘金厚转任魏州军都指挥使,他空下的职位由副都指挥使李承约填补。和刘金厚搭班子的是沧州军老营指挥使文嗣朔。

    作训司现在已经开始安排义武降卒和成德降卒的整训事宜。魏州新兵训练营计划于三月底建成,届时卢龙军的新兵训练能力将达到每三个月八千人的规模。这两支降军共计约两万六千人,预计年底全部整训完成,大部编入新立的三军,冗余人员编为预备旅和预备营。

    后勤司这段时间也相当忙碌,除了转运粮食外,还要解决军队的装备问题。幽州和营州是卢龙军两大军械生产基地,各大作坊已经热火朝天的生产了一年,赚得盆满钵满。今年的生产任务同样不轻,后勤营今年的军甲采购总额达到三十多万贯,让各大采购作坊的东主们摩拳擦掌。

    除了军甲之外,军队也到了更换夏季常服的时候了。

    按照李诚中定下的后勤制度,每名军卒一年必须配发两套常服,一套是冬装,一套夏装,这也是卢龙军的福利之一。单单为了换装问题,后勤司便要花去十多万贯军费,让赵弘德心疼不已。

    另一个繁忙的部门是调查统计局,从去年开始,高明博便开始向外镇布局。首先设立的是定州、赵州、魏州情报站,如今义武、成德、魏博三镇已属成德,高明博便将这三个站点裁撤,转而向河北之外谋求发展。

    今年正旦刚过,定州情报站原班人马便进入了河东地区,接着开设粮铺的伪装,在晋王李克用的眼皮子底下——晋阳的王府斜对面立住了根脚。赵州情报站的任务比较繁重,他们要肩负起在汴州建站的任务,并且还要分出部分人手到千里之外的长安和洛阳设立分站,并且在长安重建卢龙进奏院。魏州情报站的任务是前往缁青设立站点,具体地点需要等他们到达缁青后根据战况选择。

    除此之外,调查统计局还派出了大量情报人员,他们渡过黄河后进入河南各地,负责打探宣武军的消息。

    到了四月初的时候,当李诚中携同军事参谋总署来到魏州,向新成立的魏州军授旗之时,大量来自河南的情报交到了李诚中手上。

    宣武军方面,葛从周包围了兖州,朱友宁攻入了沂州,杨师厚已经进抵淮泗。

    平卢军方面,刘鄩坚守兖州,王师范收兵于青州,大战已经拉开帷幕。

    淮南军方面,王茂章率兵七千进入了河南境,正在海州,兵锋指向青州,准备和平卢军合兵一处。

    同时,淮南大将李神福已经在鄂州和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武贞军节度使雷彦威开始交战,洞庭湖周围全是汇集在一处的军队。山南和江南联军虽然人多,但听说战况不利,具体情形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如此凌乱的局势让人目不暇接,但无论如何,消灭刘重霸的时机已经到来,李诚中在魏州召开军事参谋总署会议,向沧州军和怀约联军下达了南下的军令!

    棣州横跨黄河南北,东临渤海,北接沧州,南邻缁青,是宣武军进攻河北的重要通道,镇守棣州的是棣州刺史兼兵马使刘重霸,所部五千余人。

    刘重霸镇守棣州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北防卢龙,二是南控缁青,但这样的重任却成了刘重霸的枷锁。

    从历史上来看,平卢军与李诚中颇有渊源,平卢军最早设镇的地方,就是李诚中起家的营州。天宝年间,朝廷在河北设有两镇,一为范阳,主理关内,二为平卢,应对关外,安禄山当年就兼领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后来范阳节度使更名为卢龙节度使(因本官为幽州刺史,又称幽州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平卢镇地南迁至缁青,所以又称缁青节度使。

    平卢军起兵之前刘重霸的形势还不算太差,棣州南部接壤的是河南道的齐州、淄州和青州,其中缁青由平卢军掌控。刘重霸原先的打算是王师范一旦发难,他就尝试着攻击缁青腹背,如果攻击不顺,就从齐州西撤,争取全身而还。

    但这个打算在卢龙军统一河北之后就陷入了半流产状态,如果从背后攻击缁青的话,卢龙军会不会从他的背后给他一刀呢?很显然,卢龙军恐怕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因此,刘重霸打消了攻击缁青的念头,他准备从齐州撤离。

    说实话,腹背受敌之势很难受,想要安全撤回宣武控制区就必须做许多准备工作,否则仓促逃离棣州的话,也很有可能被卢龙军追击。刘重霸的准备工作很完善,先期安排船只护送粮草辎重过河,然后进行了几次兵力佯动,以迷惑卢龙。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刘重霸也许真能成功,可惜一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棣州——兖州被平卢军奇袭成功!这个消息打破了刘重霸的全盘计划,让他进退维谷。

    兖州位于齐州西南,是齐州连接河南腹地的通道,兖州被占,意味着齐州被平卢军包围在了黄河边上,刘重霸无法全师而回了。果然,没过多久,齐州也紧接着落入了平卢军手中,刘重霸陷入了困境。

    奇袭兖州的是平卢军节度府行军司马、牙将刘鄩。这个时代,牙将不是谁都能担任的,所谓牙将,就是主帅的亲兵统领,是主帅最新任和最倚重的心腹。比如梁王朱全忠的牙将就是王彦章和王晏球,两人分别统领元从亲军和厅子都,其武勇天下知名。

    身为王师范的牙将,刘鄩不负重托,奇袭兖州得手后,又迅速攻下了沂州,一改平卢军窝居于海边的颓势,将平卢军的战略纵深向西推进了两百里!

    刘鄩奇袭兖州的情节在后世看来颇为狗血,但却十分实用。他亲自带领精锐牙兵化妆成货郎、挑担徒、行商等等,混入兖州城内,然后一举发难,攻下了本就兵力不足的兖州。兖州得手后,他故技重施,再次夺取沂州。这种攻城方式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难度很高。数百人不可能集中入城,需要几天时间分批进入,进城之后还要把分散于各处的牙兵串联集合起来,这些步骤都需要对牙兵的精确控制能力。另外,大规模携带兵刃入城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目前,刘鄩坐镇兖州,正与宣武军葛从周、贺德伦、张归厚集团对峙。

    刘鄩的兵不多,只有五千人,他需要面对的是宣武军五万人,兵力为一比十。实际上整个平卢军的兵力都不多,统共加起来才三万多一点,刘鄩能够单独带领五千人,足见王师范对他的信重了。

    也正因为平卢军力不足,当朱友宁率军十万杀奔沂州的时候,王师范才放弃了刚刚夺下来的沂州,聚兵于青州抵抗朱友宁。

    刘重霸一点都不怀疑兵力孱弱的平卢军会最终失败,他只要隔着黄河遥遥坐视便可,等到平卢军最虚弱的时候,他甚至可以渡河从后背上给缁青来一记狠手。但是他无法确定平卢军能够坚持几个月,一个月?三个月?或是更久?令他困扰的是,卢龙军究竟什么时候南下,如果卢龙军南下,自己又能撑到什么时候?

    四月十五日这天,刘重霸连续接到了两个坏消息。

    首先传来的是平卢军李嗣业率军北上的消息。这个李嗣业并非天宝年间的陌刀将李嗣业,而是平卢军节度副使李嗣业,是王师范的左膀右臂。李嗣业带了三千平卢军来到黄河南岸,与北岸的厌次隔河相望。

    刘重霸连忙登上厌次城头,向大河对面眺望。这里已经临近黄河入海口,河面很宽,刘重霸是看不清什么的,只能隐隐看到对面似乎有人影晃动。刘重霸让快船前去河对面打探,之后军士回禀,说缁青兵正在修筑营垒。

    刘重霸不担心缁青兵渡河,实际上这一带数十里上下的船只都在他手上,大大小小近百支,缁青兵是没有能力渡河的。故此,刘重霸认为,缁青兵的目的是防范自己的攻击。

    到了夜暮时分,另一个坏消息也传到了厌次:卢龙军终于动手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