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52
字数:7172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天佑元年四月,春意盎然,山岭中到处都是勃勃生机,李小喜骑在高大的战马上,不停打量着险峻的峡谷,默默盘算着两边的山林中究竟何处可以藏兵。战马产自辽东铁黎部,棕褐色的马身,黝黑直立的马鬃,配上四只纯白的马蹄,显得异常神骏。

    大队大队的军士从他马下通过,沿谷地蜿蜒向前。

    如今的李小喜可谓春风得意,自从沧州南原、魏州城中连续取得赫赫功勋后,他所部的军马终于获得了卢龙军事体系的认同,得到了一个番号——幽燕保安军。别看只是一字之差,这代表他和部下们由编外转入了编内,正式在军事参谋总署挂上了名号。

    于李小喜本人而言,这意味着他终于踏入了卢龙高级军官的行列,有了正经的官职告身——幽燕保安军都指挥使,比照预备军官阶别,他的衔级被定为游骑将军,仅仅比野战军主官的游击将军衔级低半格。

    从此以后,他可以挺着胸膛,坦然接受别人恭敬的尊称他一声“李将军”了!

    结束了近十年东奔西躲的流亡生活,李小喜对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满意,除了官职上的跃迁之外,他的财富也在迅速积累之中。两年的营生,让李小喜身家暴增,除了幽州城内有一套三进宅院外,还在幽州东面二十余里外的潞县境内购置了一处两百亩大小的田庄,并且通过赵在礼的门路,攀上了营州都督周知裕的门庭,在东医巫闾山外圈下近二十顷的草场,开始做起了牧马的营生。

    除了上述产业外,李小喜还在幽燕联合钱庄开具了一个户头,存款达到五千贯!按照李小喜自家的算盘,他准备联合保安系众军官,比照营州社会发展福基金会、幽燕文化艺术基金会、河北红十字总会,也搞一个基金会。唔,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东北拓路基金会,也玩一玩开路的生意,囊括辽东跟河北,比劳什子的营州基金、幽燕基金、河北总会都要来得更大!

    除了吸纳自己麾下的张景韶、纪文允等所有营级以上军官加入外,还要拉拢辽东保安军的赵在礼、张龙和毛璋等人,如果能把跟自己关系不错的警卫局巡察使乞活买也拉进来,那就更好了。

    想要成为理事,每人先缴纳两千贯!想要成为副理事长,每人缴纳三千贯!想要成为理事长......呃,那是给自己留下的位置,这个就不能送出去了......

    等这次作战结束后,就立刻筹备东北拓展基金会,揭牌的时候仪典一定要办得敞亮、要做得体面,要比河北红十字总会更上档次!

    一想到这次作战,李小喜不禁又喜笑颜开。

    天子迁都洛阳的消息传出来后,天下震动,梁王篡逆之心,已经路人皆知。当此之时,举国愤慨,刚刚与宣武达成盟誓的淮南杨行密,忽然间又调兵北上,隐隐有讨伐之势。就连与宣武走得最近的西川王建,也态度暧昧起来,不声不响的开始修缮出川的栈道。

    往日里向宣武臣服的山南、江南诸道藩镇们,心思也开始游动起来,相互间停止了联合的关系。据说荆襄节度使赵匡凝、荆南留后赵匡明兄弟对梁王此举异常痛恨,正在筹谋起兵;梁王的铁杆——武昌军节度使杜洪、武安军节度使马殷则受了梁王密令,严密监视赵氏兄弟;至于武贞军节度使雷彦威,这厮是个骑墙派,正在坐视双方角力。

    这些消息来自于日渐成熟的调查统计局,已经登上将军之位的李小喜也同样接收到了相关情报。鉴于此,燕王李诚中向军事参谋总署下达了调兵作战的命令,为此,虞侯司制定了相关方略,并于四月开始施行。

    这份方略提出了三个作战目的:一是调兵于外线,通过主动寻求作战的方式,将宣武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战场上来,避免成功挟制了天子的梁王将重点用兵方向集中到河北;二是抽调各军所属部队参战,通过实战形式获取作战经验,增强军队实战能力;三是与友盟军队配合作战,通过并肩作战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与盟友的联合。

    为了达成这一系列作战目的,军事参谋总署选定了河东与缁青两处战场,其中河东战场位于沁水流域的上党和晋城盆地,也就是河东道的泽潞二州;缁青战场选定在济水之南,背靠博昌,南向齐州、淄州一线。

    这两处战场呈东西向,以犄角之势威逼河南,再加上有河东军和平卢军呼应配合,足可令宣武疲于应付。如此一来,可以尽最大程度减轻宣武军由中路相卫二州北渡黄河的压力。

    李诚中在听完军事参谋总署的方略汇报后,心中若有所思,脸上渐渐露出诡异的笑容,令总署各级虞侯参谋们面面相觑。不过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李诚中的笑容并非要否定这一方略,相反,他很爽快的予以批准,但却为这一方略取了个代号。

    方略的代号为——两河轮战!

    首批抽调进入河东参加轮战的军队为营州军左厢步卒第二营、第三营,莫州军右厢弓箭营、骑兵营,一营长枪兵、一营刀盾兵、一营弓手、一营骑兵,总计两千人,军事参谋总署组建上党行营,莫州军都教化使赵原平任行营总管,营州军左厢指挥使、契丹人斡麻里任行营监军兼司马。

    同时,统战处韩延徽代表军事参谋总署虞侯司向李小喜发出征募令,以一万八千贯的出价雇佣幽燕保安军一千五百人随同作战三个月,纳入上党行营节制之列。为了打好处境作战的第一战,李小喜亲自统带自家亲军——幽燕保安军幽州旅首批出关,为上党行营开道。

    幽州旅自滏口陉向西,进入太行,在鼓山和元宝山相夹的谷地中跋涉两日,终于赶到河东控制下的东阳关。东阳关扼守滏口陉西出口,是河东重镇,关城虽小,却驻有六百名军士守备。潞州是河东大将李嗣源的地盘,东阳关守将则是李嗣源的心腹,也是李嗣源的义子,当然也就姓李。

    李都头早已得了命令,将关门敞开,因为李小喜所部连带民夫有两千余人,关城内驻扎不下,便干脆让幽州旅东门入、西门出,直接驻扎在了关城西边的一处山坡上。幽州旅通关的过程并不繁杂,但却让守关的河东军人人瞪红了眼,近百辆奚车尾随在幽州旅身后穿过关门,军甲辎重堆在车上如小山一般高。

    李都头陪在李小喜身边督促军队通关,看着这些满载辎重的奚车,眼睛都直了。尤其是后面的几十辆大车上,一袋袋粮包、一车车腌菜、一串串肉干......天!最后十辆大车上是什么?是活羊、活鸡和活鸭......

    李小喜还在一旁吆喝着:“小心些、仔细些......哎呀,轻点,别压着了,都是活的!一会儿记得喂食,这才刚走了两日,便瘦了,都没什么油水了,晚间怎么吃得下去?”

    李都头彻底无语了。驻守东阳关一年,他早从过关的商贾处知晓卢龙的富庶,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人家竟然这么富庶......瘦了的活羊和鸡鸭就没法吃下去了?这叫如今还维持两日三餐的河东军情何以堪?

    到了傍晚时分,幽州旅在山坡上终于安顿下来,军士们在民夫的帮助下搭建起简易灶台,开始生火做饭。

    东阳关内的李都头望着远处升起的袅袅炊烟,在部下们的极力撺掇下,终于咬着牙来到幽州旅营地前,请求拜见李将军。

    李小喜正在亲自指挥亲卫们动手捣鼓“叫花鸡”,这种做法是将活鸡去毛掏脏后,以酱料包塞入鸡腹,用荷叶包裹捆紧——李小喜甚至专门带了一口袋荷叶,埋入事先挖好的坑中。然后在埋鸡的地方生火,约莫一个时辰之后,把鸡挖出来便可食用。工序不繁琐,但却很耗时,不过这种做法真是香,李小喜第一次尝过后便立刻学了过来。当然,这种做法能够风靡河北,除了好吃以外,更重要的是由李诚中所创,上行下效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李都头求见的时候刚好是“叫花鸡”熟透的时候,李小喜正在让亲卫们将香喷喷的整鸡挖出来。“叫花鸡”配上烤熟的羊腿、肉干炖的油汤、热乎乎的面饼,以及一钵腌菜,那股鲜香扑到李都头等几个河东军官的面门上,将他们馋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

    “来来来,李都头,某正要和弟兄们用饭,你们几位便一起入座吧!九郎,跟外面说一声,添些面饼和腌菜来,嗯,羊腿再弄一只,某要招待贵客。”

    李都头和几个河东军官们顿时大喜,围着李小喜就坐了下来,须臾,人人面前添上一张折凳,以凳为案,布上饭食。几个人眼巴巴的望着李小喜,就等李小喜邀请开食。

    李小喜道了声:“诸位请用,不需客套。”自己先端起小木碗,美滋滋的啜了几口肉汤,回味便可,将木碗放下,正要说话,却见几个河东军官嘴里早已塞满了吃食,李都头的腮帮子撑得都变了模样,陡然间似乎胖了几分。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