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9:02
字数:748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早在李诚中入主幽州之际,原营州官吏便开始了对整个卢龙辖境的文卷资料整理工作。在原节度府官吏的帮助下,新任卢龙节度判官冯道(周敬容带来的敕令中又加封御史中丞)总揽该项政务,直到三月下旬,才有了大致的眉目。

    不是营州官吏们无能,而是卷宗太过混乱,不同年份、不同事项的文卷堆积在一起,光是清理分类就让人痛不欲生。卢龙节度府二三十年前的卷宗还整齐一些,但近二十年来,李匡威、李匡筹、刘仁恭、刘守光、李诚中相继上台,又经历过对河东、对魏博、对宣武的连番大战,如今的文卷相当凌乱不齐,急需重新整理。、

    李诚中来自后世,又倚重冯道等文官,所以对文卷档案相当重视,在他的极力督促下,实际控制范围内的各州都纷纷将旧有的档案报了上来,以供节度府查阅。

    但是冯道所得出来的结论却让李诚中气沮,该结论认为:旧有的档案卷宗已经不堪使用,需要重新对各州进行土地和丁口普查,重新办理入籍。

    好吧,李诚中很无语,要想搞好内政,首先必须对家底有所了解,虽然李诚中很无奈,但这项工作还真的必须认真完成。好在原营州文武们曾经于两年前搞过一次营州普查工作,一切都循规蹈矩,所以在冯道的主持下,由原营州官吏为主、原节度府官吏为辅的近百个清查小组被很快派了出去。

    这次的卢龙普查工作共计动员幽州官吏二百余人、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军官三百余人、军士两千余人!整个卢龙治下所有的日常事务都几乎停顿下来,尽数投入到普查之中。好在春耕刚刚结束,官吏们正是赋闲之际,否则根本无法完成。

    同时,李诚中调动近万军士开赴与义武、成德、魏博和宣武各军控制线交界之处,严密监视各军动态,全力为大普查保驾护航。

    首先传回来最新普查结果的是营州,这也在李诚中和冯道的预料之内。按照营州都督府长史书房的官制体系,当地的官吏是最有效率的,而且他们之前便有着深厚的普查功底,所以完成得非常出色,四月中旬便将结果回报节度府。

    接下来是幽州,这里是卢龙的核心控制区域,经历战事也比较少,官府机构和民间百姓受到的破坏也不严重,但尽管如此,他们的结果也花费了一个月——直到四月底。

    到了五月下旬,河北大地已经进入暑期之时,遭受战乱最严重的沧州才堪堪完成了普查工作。

    整个普查工作从三月底开始,一直到五月底,共计耗时两个月,与李诚中穿越前的时代相比,其实并不算慢,这得益于人口的稀少和相对固定,以及古代官府权责的惯性——自古以来,调查和统计人口田亩,一直就是古代官府最重要的职能。

    最新的普查结果汇聚到一起,经过严密的测算,最终结果将直接影响李诚中的治策。所谓“治策”,其实就是官制和军制的改革。

    按照卢龙军区划,原来的卢龙节度府共辖幽州、檀州、蓟州、平州、营州、顺州、儒州、新州、武州、妫州、涿州、莫州、瀛州——13州35县,同时包括原义昌军沧州、德州、景州。在节度府卷宗上也是这么登记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顺州就在幽州城东潞县一带,也就是后世的顺义,儒州则在妫州东南,也就是后世的延庆,新州在妫州永兴,即后世的涿鹿,武州位于妫州文德,即后世宣化,涿州即范阳,即后世涿县,而景州则在沧州弓高一带,如今早已更名棣州,但在档案卷宗上仍旧称呼景州。

    顺州、儒州、涿州、新州、武州、景州都是下州,按制由妫州、幽州和棣州管辖,但实际上这几个州早就没有了官府,一应事务都由妫州、幽州、棣州代管,其刺史、兵马使等官职也成为了一种封官的手段。比如原儒州兵马使纪文允,他并不到儒州就任,其兵马使官职只不过是挂名而已。

    对于这些有名无实的州郡,李诚中唯一的念想就是直接取缔,义昌军这个藩镇之名也被无视了。

    另外深州、冀州是刘仁恭后来从成德军手上抢来的,现在也仍旧控制在手里的只有深州,冀州、德州和棣州则分别被魏博和宣武占领。

    如今真正归节度府管辖的州郡包括:幽州、檀州、蓟州、平州、营州、妫州、莫州、瀛州、深州、沧州——10州48县。

    统计下来的数字让李诚中大吃一惊,他没想到下辖的州郡能有这么多人。之所以让他吃惊,其实只不过他的要求中提出来的是“人口和田亩普查”,而非“丁口和田亩普查”,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也正是因为这一字之差,才让辖下各州耗费了足足两个月时光。

    人口和丁口是两个概念,所谓丁口,即男丁和女口,专指向成年男女——也就是缴纳税赋、服役的人,按照卢龙节度府的规定,丁口即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女。按照惯例,普查工作也就普查这类人而已。

    李诚中之前是不懂这个区别的,去年营州丁口普查的时候,统计上来的数字是四十七万,而这一次人口普查时,这个数字便成了五十八万——其中十一万是十五岁以下、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当然,六十岁以上的很少,加起来不到一万,在这个时代,想活到六十以上真心不容易。

    李诚中对忽然增加的人口大感兴趣,他想看看自己到底管多少人。

    幽州本为卢龙第一大州,但如今已经被迁徙了大量人口的营州超过,包括经济也早就被撇了下去。尽管如此,幽州的人口也达到了四十万,其中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丁口为三十二万。

    接下来是排名第三的平州,总人口二十八万出头,平州虽小,但紧邻营州,这两年逃难到此躲避战祸的百姓非常多,尤其是沧州人,几乎一半都向北逃到了平州。

    蓟州十九万余、妫州十七万余、檀州十三万余、沧州近十一万、莫州近九万、瀛洲七万余、深州六万余。

    以上共计二百一十万人,其中,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丁口为一百六十七万,十五岁以下四十万人,六十岁以上三万人。

    “二百一十万人,还真是不少啊......唔,其实还是少......”李诚中一开始觉得挺多,比三、四年前开创白狼山时代的两千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随后他又想到后世京城两千多万人口这个概念,顿觉又太少了一些。

    冯道点了点头:“确实少了许多。”他心里的概念和李诚中又不一样,虽然也觉得少,但他比较的是卷宗里宣宗时代的丁口数,因之道:“咱们好好休养,争取二十年内恢复到当年的三百万丁口水平。”

    “可道,你说咱们大唐如今有多少人?”李诚中开始遥想这个历史问题。

    冯道沉吟片刻,犹豫道:“卢龙为天下重镇,若是算人的话,为二百一十万,按照宣宗大中年间河北道的比例,约占六成,如此,则今日河北道或有三百五十万人;大中年间,河北道丁口据天下十有其一,则如今大唐当为三千五百万人......”说着,冯道又摇了摇头:“这都是五十年前的比例了,现在谁又说得准呢?战乱太甚,无可估量啊......”

    李诚中的思绪又飞到了后世,隐约记得后世上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曾经在讲到五代史的时候,随口说过,大宋建立之初,人口不到一千万,不禁黯然神伤。当然,这个数字只是宋朝统治境内的人口数,不包括大辽占据幽燕之地的人口数,或许当时幽燕能有五百万人。也就是说,如果冯道的推测不太离谱的话,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国会因持续的战乱减少两千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是“减少”,而非“死亡”!

    李诚中心事略为沉重了片刻,随即他将这些负面情绪抛诸脑后,又开始了计算。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丁口有一百六十七万,那么能够征募来当兵的能有多少呢?三十取一的话,就是五万五千六百人,但实际上行么?

    李诚中决定让节度府重新统计上报,只算十五岁到五十岁之间的丁口数,他实在不敢想象,五十多岁的老人持枪上阵会是什么样子。

    节度府再次忙碌起来,三天之后,新的数字报到了李诚中手上,卢龙辖内各州十五岁至五十岁的丁口数为一百五十六万,只比原先少十一万。

    看到这个数字,李诚中不禁再次感叹,能够活过五十岁也不容易啊!

    现在的数字就比较容易推算了,按照平时三十比一来征募的话,卢龙军能够组建五万两千人的常备军;按照战时二十比一来征募,军队数量为七万八千人;如果在紧急状态下以十取一的比例征募,卢龙军能够达到十五万五千人!

    极端情况下,这个数字还能翻一倍!李诚中记得那位高中历史老师曾经谈过战国时代秦军的组建规模——六十万人,那是一个几乎相当于五比一的惊人比例,这个数字也同时表明,秦国的举国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强的,甚至赶超后来的新中国!

    有了这个数字,李诚中开始搭建新的卢龙军政体系。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