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8:00:07
字数:730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赵五立时警觉,命令三营戒备。

    营参军向传令兵下达命令,传令兵翻身上马,手持令旗沿着军阵之前驰骋,口中高呼:“指挥有令,各军起身,戒备!”

    枪兵甲都和刀盾丙都的都头随之法令:“起!”

    两个都的步卒呼啦一下子由席地而坐改为起立。

    “整束!”

    军士们开始系紧甲叶、扶正头盔,发出一片哗啦啦的声响。

    “整队!”

    枪兵甲都在各伙伙长的号令下以小碎步齐整行列,左队在左、右队居右,成百人单排。刀盾丁都左右两队分别绕到枪兵甲都左右两侧,结五列十行纵队以为掩护。

    传令兵举着小旗眨眼间已经绕到阵后,向正在休整的枪兵乙都和弓箭丁都发令:“指挥有令,各军起身,戒备!”

    枪兵乙都飞快排成百人单排,在都头、队正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两百步,在枪兵甲都身后排成第二道阵列。

    弓箭丙都则在阵列之后五十步以伙为小组,站成十队,各自将壶中的羽箭取出,斜插在脚下的泥土之中。

    营经历飞快的在随身携带的空白文书上将赵五的军令记录下来,交参军画押,参军又捧到赵五面前让赵五画押,随后交换经历。

    赵五盯着东门的变化,仔细倾听门内的动静,过了片刻,和几个参军、经历同时脸露兴奋之色。赵五追加命令道:“速报熊指挥使,东门异动,敌军似将出击!”

    待传令兵飞快向后方大营驰去,就听见一阵令人牙酸的辘轳绞盘声响起,护桥缓缓向下搭落。随着护桥的轰然落地,东门洞开,一彪军马冲了出来,当先七八员骑将,后头是大队大队宣武军士卒。

    宣武军冲过护城河后,已经进入卢龙军弓箭射击范围之内,领头的几员骑将也不结阵,发一声喊,带着人马就迎头撞了上来。

    卢龙军弓箭都在都头的命令下立刻发箭,一波波箭雨越过前排军阵,向宣武军冲击的人群中兜了进去。从吊桥桥基处向外一百步的范围属于一号区,一百步至二百步属于二号区,这连个区域是早就标注好的重点射击区域。因此,宣武军一出吊桥便遭到密集的箭雨打击。

    宣武军头一批冲阵的是刀盾手,眨眼间密集的盾牌便立了起来。但宣武军显然对卢龙弓箭手的准头估量有所不足,再加上奔跑之中空隙不小,当场就有了伤亡。当先七八员骑将中立刻就被射倒两人,当场坠于马下,后排的宣武军中也响起一声声惨呼,中箭者二三十人。但宣武军久历厮杀,乃是当世强军,哪怕刘重霸所部并非主力,却仍旧悍不畏死的奋勇冲锋。

    短短两百步的路程,弓箭丁都连发三失,宣武军就已经冲到了枪兵阵列之前。三矢发完,弓箭手的力道和准头便出现了差别,再也做不到同一整齐,于是丁都都头喊了一声“左队一号区域,右队二号区域,自发射击”。两队弓箭手便依照自己的射速,由各伙伙长下令发箭。

    宣武军的攻势很猛,前面数十刀盾手都身披重甲,以盾牌顶着卢龙军的长枪合身向里硬扑,虽然伤亡惨重,却给后面长枪手留下了接阵的空隙和时间。后面涌上来的长枪手沿着前面同伴拼死冲出来的空隙向前猛刺,顶着卢龙军枪兵都往里压。

    营指挥赵五踩在奚车上观望战局,一开始眉头紧锁,心中担忧。魏州军是新立的军伍,他害怕这些新兵顶不住敌军的猛攻。其实卢龙军枪兵都的死伤并不大,这些枪兵都配备了堪称豪华的铁甲,前半身全身遮护在铁甲之中,对刀砍枪刺的防御能力极强。他害怕的是这些新兵被敌军声势所吓,若是一旦后退便很容易形成军阵的崩溃。

    看了片刻之后,赵五放下心了。前方接阵的卢龙军并不胆怯,与宣武军的厮杀不仅没有被吓住,反而镇定沉稳,且枪刺的技术非常高明,再加上身披重甲,反而在对杀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

    魏州军是新立之军,这一点没有假,但组成魏州军的士兵可都不是新兵。去年沧州战场上投降的五千多魏博牙兵分散在幽州、柳城、怀远三座新兵训练营中,赵五陪同左厢指挥熊虎去的幽州训练营,当时在新兵训练营挑人的时候,面对的是两千名魏博牙兵降卒。这些投降的魏博牙兵一听招兵的番号是“魏州军”,绝大部分都涌到魏州军的征兵点报名。若非作训司严令各军征召魏博牙兵的上限不得突破一千的话,恐怕整个训练营的魏博牙兵都要争相进入魏州军左厢入役了。

    尽管最后只挑了一千,但这一千却令整个魏州军的军官团队都相当满意,上至都指挥使刘金厚,下至营指挥赵五都很高兴。一千魏博牙兵都分进了作为主力的左厢,赵五的步卒三营分到两个都,第一排正在接敌的枪兵甲都便是其一,两侧掩护的刀盾丙都是其二。

    如今一打起来,这些久经阵战、武艺娴熟的魏博牙兵的本事就立刻展露出来:枪刺的角度极其刁钻,身体轻微的晃动之间往往便闪避过敌人具有威胁的攻击,再加上卢龙军严格的队列训练,头排枪兵甲都立显强军风范!

    赵五心情镇定下来,继续向城门处观瞧,却见东门内依旧在往外源源不断的出兵,奔过吊桥,忍受着箭雨打击的伤亡,然后扑向自家军阵。

    过了片刻,宣武军冲击的路途上已经被弓箭射倒了近百人,但仍有大队宣武军向外冲击。弓箭都不得不后退休息,向几辆辎重大车处补充箭支。

    弓箭一停,宣武军的攻势更猛,压上来的足有六七百人,双方交战的厮杀横面也逐渐扩展到两翼,部分宣武军企图绕过枪兵阵列身后发动攻击,已经和两翼掩护的刀盾都开始接战。

    赵五发现,宣武军后方同时开始形成了一个严整的队列,初步判断大约五百人上下,由一名骑将带领,正在沿护城河向北移动。这些士兵身上背着成捆的柴薪,有些人腰间还挂着许多罐子,由慢而快,绕城北去。

    赵五立刻惊出一声冷汗,和手下几个参军、经历碰了碰头,大伙儿的一致看法是,宣武军是要出击北门,焚烧那些攻城器械。

    传令兵飞速向侧后方的小树林赶去,一边奔驰一边晃动手中令旗,同时高呼:“骑兵都出击!拦截北向之敌!”

    树林中跃出一匹战马的身影,接着是两匹、五匹,然后是十匹、乃至更多。百骑战马出了小树林后略微调整了一下,然后开始加速,马蹄声大作,向着宣武军绕城往北的那五百人飞快奔了过去,冲势惊人。

    宣武军出击的骑将一见对方的马队现身,立刻知道这番出击不可能成功了,当机立断下令回撤,飞速转身向后狂奔。

    骑兵都在外围调整了一下方向,然后对着宣武军出击的五百步卒迎头兜了上去,想要截住这五百步卒的归路,双方越来越近,宣武军步卒的队形立刻就散乱开来,如一团乱麻般向着厌次东门跑去。

    刘重霸在东门城头狂喊:“放箭!放箭!”

    部将提醒道:“会误伤自己人......”

    刘重霸一脚将那部将踹了个趔趄,恶狠狠的喊道:“放箭!阻击敌骑夺门!”

    城头上百多名箭手立刻醒悟,匆忙抛射箭支,对着城下就是一阵乱箭攒射。

    回奔的宣武军外侧立刻就栽倒了十多人,身上插着箭支,一边哭喊一边冲城头怒骂。受这波箭雨阻击,卢龙军骑兵都做了一个大弧度的避让,避开了落下的箭雨,却也终于让宣武军步卒逃向了吊桥。

    骑兵都没法继续拦截,却也不甘心宣武军就此撤回去,在都头的命令下,骑兵都取出早就装好箭矢的手弩,对着逃跑的宣武军队列追尾射了一阵。因为距离很近,手弩射得相当准,当即留下数十条性命。

    赵五也不甘心宣武军就此逃回,当下使发了性子,大步来到前方,冲枪兵都大喊:“李彦直,狗日的李彦直!反击!反击!”

    李彦直立刻下令:“甲都听令!进步击刺!一、二、三——”

    “杀!——”第一排铁甲枪兵猛然整齐的刺出长枪,然后以铁甲硬抗宣武军的刀枪,听着李彦直的口令往前进步,前面的枪兵倒下,后排枪兵就顺序补位。

    “杀!——”又是一排整齐的长枪刺出,压着宣武军向后挤。

    赵五抽出横刀,跑到右侧刀盾都右队,接过队正的指挥,高呼道:“随某冲上去,夺桥!”

    刀盾都右队是五十名魏博牙兵,武艺极其娴熟,在赵五的带领下发动反击,气势如虹的卷了上去。

    营教化追着赵五怒喝:“赵五,给老子回去,回你的指挥岗位,否则别怪老子战后弹劾你!”

    赵五装作没听见,理也不理,举着横刀第一个砍了上去。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