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4:33
字数:741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钱五常进入都督府时,看见中庭、大堂、廊道、厢房中都布满了桌案,粗略一算,眼前已是上百人,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左顾右盼。有几个身着浅青色官衣的文员正缓步巡视其间,抽空看看考生们的纸卷。

    宗副科长将钱五常领到一处厢房,那里空着几张桌椅。钱五常随意选了一处坐下,宗副科长又给他找来笔墨纸砚,吩咐他安心答题,不用太过计较用时。

    等到真正坐定,钱五常才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太突兀了。科举考试他是听说过的,默义、贴经、策问、诗赋、经义等内容他在儿时读书时也了解过。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贴经,就是根据节选的某行经书,填写上下关联的经文。策问即根据题目发表对时事的见解和观点。诗赋要求作诗做赋。经义则要求针对经题发表见解。

    无论是其中哪一题,都不是钱五常能够解答的。他只读过《蒙求》、《千字文》、《毛诗》,四书中也只念过《论语》和《孟子》,他的主要本事都在账目、数字和营生上,如果让他回答怎么走账、怎么盘账、怎么贩卖、怎么管理他都能回答得清楚明白,甚至对于商号营生的总体发展和经营,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要让他回答经义,他就真是要当场出丑了。

    钱五常心情忐忑的将纸卷展开,就见上面已经写好了十道题,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他脸上露出极为古怪的神色。这些题与经义无关,极为粗浅,却又将明法、明算等考试内容加了进去,似乎就像一道大杂烩。

    开头是三道释义题,要求分别解释《毛诗》、《千字文》和《论语》中三句话的涵义;然后是三道筹算题,数字也很简单,心算就能得出,以他的能力,看完这三道题目后,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紧接着是一道问案题,列举了一起案件,事关民生纠纷,询问应当怎么判罚。这七道题目让钱五常心中大定,他有些激动,也不管后面的题目,提起笔来就答,片刻工夫便回答完毕。尤其是三道筹算题,他不仅给出了答案,而且将算法也写了上去,写完之后自己都十分满意。

    七道题答完,钱五常接着往下看,一道是农桑的,要求回答从播种到收获中的各个时段和步骤。这道题目钱五常挠着头放了过去,他不懂。再看下一道,要求回答火药的含量及配比。他只得继续空着,往下再看。

    最后一道是策问,给出四个可选项,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回答。四项分别是兵事、农事、工事、商事,要求官府的角度针对当前营州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字数为三百至五百之间。

    钱五常精神大振,习惯性的咬着笔杆沉思良久,然后开始书写。

    等钱五常答完之后,天色已黑,他在浑浑噩噩中返回客栈,整夜里都在想这件事情,想到迷糊了,才终于睡着。

    因为需要三天后才能出结果,钱五常便找了借口,让商队在柳城中继续等候。也不知这三天是怎么过去的,到了放榜这天,钱五常赶到都督府前的照壁下,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三三两两相互询问着彼此答题的情形,探讨着题目的答案。钱五常谁也不认识,只是一个人在那里静静的等待,或者听听身旁之人的议论。

    又过了一个时辰,都督府前已经挤满了人,除了应考者外,还有许多陪同前来的家人,一些货郎小贩在人群中穿梭着,售卖松子、干葵、甜饼等吃食。钱五常掏钱买了一把松子,一颗一颗往嘴里塞,打发着时间。

    这时候,几个军卒从衙门里出来,在照壁前清理出一块空地,几个仆役提了一卷大红纸,开始在照壁上张贴。人群立刻哄闹起来,几个军卒开始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

    红纸分两榜,首先贴出来的是第二等,共计二十个名字,钱五常先以目光扫了一遍,似乎没有自己的名字,他心中就是一紧,然后一个一个细看,发现果然没有,心里开始不安起来,手心中攥了一把汗。

    第一等的红榜贴出来后,钱五常有些不敢看,他闭了闭眼睛,定了定神,然后睁眼。

    红榜上列了十个名字,排在第二的是钱五常三个大字。

    钱五常紧咬嘴唇,想要迫使自己镇定下来,可扑腾扑腾的心跳却让他脸上涨的通红。

    就见那天引他进去参考的宗副科长在照壁下大声道:“凡榜上具名者,为今次新录公务员,请即刻入府选试!”

    钱五常从怀里掏出考试当日发给他的名牌来到都督府门口,经人检验后,被带到了大堂之外。等被录取的三十名公务员都到齐了,宗亮便开始唱名,一个一个进大堂选试。

    选试即面试,朝廷科举重衣冠仪容,往往根据外在和谈吐来授予官爵,这一点钱五常是知道的。他排在第一等的第二名,是第二个被唱名叫入大堂的。

    钱五常进了大堂之后,就见堂上坐着两个人,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将,一个眉眼清亮的文官。宗副科长道:“钱五常,这是李将军和冯长史,你好好回答,莫要紧张。”说罢便出去等待了。

    见营州军政的两个最高官员亲自选试,钱五常不禁有些心慌,两只手都不知道该搁哪儿了,一会儿背在身后,又觉不恭敬,一会儿放在身前,又不自在。

    却听李诚中道:“别紧张,坐。”

    钱五常斜着签坐下来,低头道:“见过将军,见过长史。”

    李诚中便开始发问,问的却是家庭、出生、籍贯、年岁等。钱五常回答之后,心情松解了许多,又轮到冯道发问,问的却是对一些时事的看法。等钱五常回答完毕,李诚中和冯道凑在一起小声嘀咕了几句,只听冯道问:“钱五常,从这次考试中来看,你似乎对筹算很在行,同时你的策论也写得很好。某和李将军商议之后,觉得有两个职务比较适合你,一为度支科副科长,二为商贸科副科长,秩陪戎校尉,从九品上,不知你的意思?”

    钱五常在考试中的三道筹算题解答得很出色,但作的那篇策问却引起了李诚中和冯道的不同观点。策论开篇解释了商货贩卖的整个过程,由此提出了财货在输送流转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积累和增多的观念,并进一步指出商行对于目前营州的重要作用——即供给所无、换出所有、惠及百姓、利在官府。

    策论还大胆提出了官府应当重视商货贩运和营生买卖的建议,针对当前营州的情况,拟定出三条对策,一是提升从商人员的社会地位,解除商人不得科考等规定;二是维护商行经营秩序和环境,制定固定且可行的商税,不作随意变动,不任意征派加赋;三是由官府保护行商对外开拓商道,对商行与关外各族的买卖施加影响。

    冯道对这篇策论中不是很理解,甚至嗤之以鼻。他是儒家弟子,始终认为行商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起到的仅是互通有无的作用,且其中充满了欺诈和骗取等不法行径,是以对大肆鼓吹商贸的观点并不认同。但目前营州读过书的人很少,冯道手下缺人缺得厉害,作为一个比较务实的官员,他觉得钱五常至少在筹算方面比较擅长,可以去度支科做事。

    李诚中看到这篇策论的时候,却与冯道观点相反,他认为钱五常人才难得,应当去商贸科。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定了这么个折中的办法,即由张五常自己来挑选职位。

    钱五常听说能让他在两者中二选一,并且都是副科长,秩从九品上的官阶,霎时间幸福得几欲晕厥,哆嗦着嘴道:“不论何职,某都愿意......”

    李诚中道:“让你选你就选,觉得哪个适合你自己,你就选哪个。”

    钱五常定神想了想,道:“某意商贸科似乎更佳。”

    李诚中道:“如此,明日便来报到。”

    钱五常答应了,却没离开,嚅嗫着犹豫了半天,终于开口:“不瞒将军和长史,某......某乃行商,是幽州吴记商铺的三掌柜,这次来柳城是贩运货物的。见到官府文告后,心生念想,便来一试。”行商是贱籍,不得科举,这个问题几天来一直困扰着钱五常,此刻幸福过后,他逐渐冷静下来,还是不得不道出实情——欺瞒官府的罪名他还真当不起。

    李诚中道:“文告已经写明,不论人等出身,只要考上公务员,长史府便录取,这一条不用担心。”

    钱五常心下稍安,接着道:“可某与吴记商铺尚有三年契约,违约需要赔付的钱财某可以自出,某就是怕吴记不肯解约,到时或会吃上官司。”

    李诚中想了想,问:“家中父老何在?”

    钱五常道:“某家中大人已经过世......”

    李诚中道:“便给你十天时间,回幽州把这件事情解决,唔......我给你写封书信,如果吴记刁难,就去少师府求助。”

    钱五常大喜,激动得莫可名状。就见冯道当堂写了封信,李诚中用印,封好后交到他手里。钱五常接过来郑重的放入怀中,再次躬身施礼。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