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2:58
字数:7514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听到关城上发出的警讯时,榆关内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凝。李诚中一边招呼甲都整队,一边快步来到关墙上。他往外一看,就见远处渐渐行来一队契丹骑兵,这些骑兵身着各色皮袍,看上去杂乱得很,但人人手持刀枪,尤其是前面的二十来人,马身上还坠着弓箭,一脸彪悍的神色。

    契丹人来到关下百步外便停了下来,慢慢摆开一个两排的马队。头一排的正中位置里,一个头戴皮盔、身着皮甲的络腮胡子正对着关城指指点点,和左右议论着。

    李诚中转头看了看身旁的孟徐兴和焦成乔,两人都摇了摇头,示意距离过远,无法射到。

    双方就在关上关下互相打量着,都没什么举动。李诚中又转头看了看站立在关墙上的民夫,这些民夫都手持木枪,脸色煞白,很多人身形颤动,显然是已经惊恐到了极点。

    不能再这么耗下去了,再耗下去,首先坚持不住的必定是这些充壮场面的民夫,到时候民夫们转身逃跑,必定引发更大的混乱,说不定自己的甲都也会随之溃散。李诚中不敢再犹豫,连忙嘱咐冯道在关墙上主持,自己带着姜苗、王大郎、孟徐兴、焦成乔等一干军官奔下了关城。

    校场内的甲都方队早已整肃完毕,李诚中下来后,见大伙儿都有些紧张,便强笑道:“怕什么?就来了四十多个契丹人而已,能打的也只有一半,咱们可足足有近百人!最后提醒你们,在转身逃跑之前,好好想一想,究竟是你们跑得快,还是四条腿的马跑得快?”说完,他一挥手,当先往关城外行去。

    姜苗紧紧跟在李诚中身后,其他军官们则都加入到了队列中,有他们这些南征时的老兵在,至少可以保证甲都不至于瞬间崩散。

    钟四郎深吸了一口气,按照这两天排练过无数次的方法,踩着圆点抬步而出。他是第一排第一个,他一行动,身后的士兵都习惯性的跟着开动起来。不多一会儿,甲都全体开出了关城,各人踩在了事先踩过无数次得圆点上,迅速排成了一个非常整齐的三排阵列。

    甲都的主动出城列阵让对面的契丹人很是有些意外,许多马的马蹄都开始不安的原地蹬踏着,在主人的控制下才没有发出更大的躁动。他们这一年来纵横关外,不知多少次掳掠到了榆关城下,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就连关城内的守军也从没出关应战过一次,因此忽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竟然连马上配着的刀枪箭矢都没有去摘,只是傻乎乎的看着甲都开出关城,然后迅速整好队列。

    此时,两边相距五十步,已经能够清晰的看清对面人的模样。李诚中站在甲都队列的最前面,盯着对面第一排正中位置的那个契丹大胡子。大胡子也瞪着一双铜铃般的大眼,上下打量着李诚中。

    经历过贝州、魏州惨烈战事的李诚中早已经不是当初穿越时的初哥,见识过太多杀戮的他,在两军相对的时候也不会再有那些害怕、恐惧、激动、兴奋的情绪,这种状况不是说他就不紧张,而是他已经具备了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或许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习惯”。

    李诚中紧张的是,他手下的甲都是一支崭新的队伍,除了几个老军官之外,全是一水的难民青壮,这些难民青壮从来没经过战事的洗礼,他们甚至对眼前的契丹人还有着极大的畏惧。李诚中担心对面的契丹人不管不顾的发起冲锋,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他估计甲都有九成的可能性瞬间崩溃。

    李诚中不敢继续这么干耗下去了,他冲对面的契丹大胡子笑了笑,左手摁在挎着的腰刀上,右手握拳高高举起,大喝一声:“举枪!”

    整个甲都按照之前排练过无数次的流程,第一排立刻将木枪持平,正对着当面的契丹人,第二排则将木枪架在了第一排弟兄的肩膀上。第三排的两伙刀盾兵和一伙弓箭手也各自作出反应,将手中的兵刃准备好。这个流程大伙儿都很熟练,这两天反反复复练了不知有多少遍,因此看上去十分齐整。

    甲都这边做了好准备,对面的契丹人立刻喧闹起来,匆匆忙忙的将各自的刀枪提在了手上,还有几个善射的则摘下弓箭,扣上箭矢,一边对着甲都呼喝,一边斜眼看着正中那个大胡子,等待大胡子的命令。

    李诚中又大喝一声:“杀!”甲都立刻跟着爆发出一片呼声:“杀!”随着呼声,甲都全体整齐的向前迈进一步。接下来是第二声“杀!”,甲都队列紧跟着又向前迈进。然后是第三声......

    第一声呼喝的时候,甲都的声音还有些拘谨,到了第三声的时候,弟兄们的声音都放了出来,惊得对面契丹人的战马“稀溜溜”往后挪动。

    甲都喊完三声、迈进三步之后,大伙儿都停了下来,他们把训练的动作都做完了,剩下来,应该是都头发出“转身”的指令,然后大伙儿继续踩着圆点回到关城内。可......对面就是契丹人,现在就回关城,似乎可能性不大,该怎么办?大伙儿都是一阵茫然,茫然中还带着仍旧存在的一丝恐惧。

    李诚中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在第三排横线上再加两排,甲都就能继续喊两声“杀”,然后迈进两步。可现在,他只能等待,等待着对方是攻是撤的决定。

    他看到那个契丹大胡子抬起了右臂,缓慢的举到了空中,他心里一紧,心想完了,对方只要一个冲击,甲都肯定瞬间被打回原形!他无奈的等待着大胡子右臂下达的攻击手势,然后准备接受失败的结果。也许,自己就要作为一个不成功的穿越案例,就此埋骨在这里了吧。

    大胡子的右臂举在空中,然后,向后摆了摆,两排契丹骑兵便纷纷勒转马头,跟随在大胡子身后,离开了榆关城下。

    李诚中看着契丹人远去的背影,长吸了口气,暗叫侥幸,然后转过身来,对着眼前呆若木鸡般的甲都笑了笑,大声道:“转身!”甲都依照排练过无数次的队形,在李诚中的指挥下回到了关城内,直到李诚中说完“解散”,才忽然爆发出一阵冲天的欢呼声。

    关城内甲都的热烈情绪影响到了关城上的民夫,民夫们也开始欢呼起来,整个榆关之内一片喜气洋洋。这一战没有发一支箭矢,没有伤到一个契丹人,但,契丹人竟然在大伙儿面前转身跑了!没有经历过被契丹人掳掠劫杀,一路逃亡的人是无法体会这些难民心中的激动和兴奋的,他们有着太多的不可置信要呼喊,有着太多的委屈不甘要发泄,这种情绪甚至让许多人当场痛哭了起来。

    冯道从关城上下来,问李诚中:“如果当时契丹人真的冲过来,你怎么办?”

    李诚中摇摇头,笑道:“真要冲过来,咱们没有一点办法,只能硬拼了,不过成功的希望不大,估计李某就要在此送命。”看着关城下欢呼雀跃的甲都士兵,他的信心忽然间大增:“但是,今天之后,便没有‘如果’了,契丹人错过了这次机会,就永远没有第二次这样的机会!”

    冯道领着一半民夫开始伐木建造关门,另一半民夫则轮班值守在关城之上,经历过这次与契丹人对峙之后,这些民夫似乎忽然间也壮起了不少胆子,其中有几个胆大的还主动要求投军。他们不敢来找李诚中,便去寻姜苗,姜苗便问李诚中能否在这些民夫中征募军兵。

    李诚中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在没有打破体制的力量之前,就必须老老实实的接受体制的束缚。他目前还是平州军的一员,是兵马使周知裕信任的军官,与其这样擅作主张的征募兵员,不如等周知裕来了以后大大方方的提出要求,想必周知裕也不会不答允。

    为了不让这些民夫失望,他宣布,等兵马使周知裕进驻榆关之后,他会提出请求,将愿意从军的民夫征募到自己队伍中来,希望大伙儿耐心等候。

    冯道将今日的一应经过详细写了下来,然后分别发往兵马使府衙和刺史府衙。书信连夜发了出去,预计第二天夜里便能送到两位上官手中。信中没有任何夸耀功绩的言语,只是平平实实就事论事,但相信两位上官看完以后,对于李诚中的功劳应该是了然于心的,同时也会加紧增派援兵。

    其实不用冯道写信催促,第二披援兵便赶到了。援兵是左营乙都的两个队,队官分别是李诚中的老相识张兴重和周砍刀。按照兵马使周知裕的吩咐,这两个队到达后,由左营甲都检校都头李诚中节制。随同乙都到来的还有五十名民夫组成的车队,这些民夫是由刺史府派遣而来,统归冯道使用。这些民夫携带的不仅有粮秣军械,更有斧头、榔头等工具,其中更有几个平州城内善于筑房的熟练工头。按照这几个工头的话来说,张刺史专门派他们过来帮助修砌关门和城楼的,就连原先榆关的关城图纸都从平州府库中翻检了出来,一并带了过来。

    有了这批民夫帮忙,榆关的关门修筑速度倍增,不到三天,巨大的关门便已经打造完毕,城门洞里的脚手架也搭建了起来,只需吊上去安装好,再涂上黑漆便可。除此之外,关墙上烧毁的城楼也已经清理完毕,按照图纸重新定好了基点,一等关门封上,便可全力开工建造。

    这些事情冯道在全权主持,李诚中没有过多关心,他现在一心琢磨的,就是怎样把这两都近两百新兵整训出来,以应付契丹人可能到来的第二次攻击。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