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新秩序
目录
设置
目录
正文
第一章 群众演员李某 第二章 健卒营 第三章 贝州(上) 第四章 贝州(中) 第五章 贝州(下) 第六章 魏州(一) 第八章 魏州(三) 第十章 魏州(五) 第十一章 北回归线(一) 第十二章 北回归线(二) 第十三章 北回归线(三) 第十四章 北回归线(四) 第十五章 北回归线(五) 第十六章 北回归线(六) 第十七章 北回归线(七) 第十八章 整军(一) 第十九章 整军(二) 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 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 第二十三章 榆关风云(二) 第二十四章 榆关风云(三) 第二十五章 榆关风云(四) 第二十六章 榆关风云(五) 第二十七章 榆关风云(六) 第二十八章 榆关风云(七) 第三十章 榆关风云(九)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 第三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一) 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二) 第三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三)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 第三十八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三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六) 第四十章 白狼山水间(七) 第四十一章 白狼山水间(八) 第四十三章 白狼山水间(十) 第四十四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 第四十五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 第四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十四) 第四十九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 第五十章 己未之冬(一) 第五十二章 己未之冬(三) 第五十三章 己未之冬(四) 第五十四章 己未之冬(五) 第五十五章 己未之冬(六) 第五十六章 己未之冬(七) 第五十八章 己未之冬(九) 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第六十二章 己未之冬(十三) 第六十三章 己未之冬(十四) 第六十五章 己未之冬(十六) 第六十六章 己未之冬(十七) 第六十七章 己未之冬(十八) 第六十八章 仁恕之道(一) 第六十九章 仁恕之道(二) 第七十章 仁恕之道(三) 第七十一章 仁恕之道(四) 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第二章 辽西双城(二) 第三章 辽西双城(三) 第四章 辽西双城(四) 第五章 辽西双城(五) 第七章 辽西双城(七) 第八章 辽西双城(八) 第十章 辽西双城(十) 第十二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第十四章 辽西双城(十四) 第十五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十六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十七章 辽西双城(十七) 第二十一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插曲(一)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第二十八章 插曲(五) 第二十九章 营州经略(一) 第三十章 营州经略(二)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 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第三十五章 营州经略(七) 第三十六章 营州经略(八) 第三十七章 营州经略(九) 第三十八章 营州经略(十) 第三十九章 蓟州(一) 第四十章 蓟州(二) 第四十一章 蓟州(三)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第四十三章 君之野望(一) 第四十四章 君之野望(二) 第四十五章 君之野望(三) 第四十六章 君之野望(四) 第四十七章 君之野望(五) 第四十八章 君之野望(六) 第四十九章 君之野望(七) 第五十章 君之野望(八) 第五十一章 君之野望(九) 第五十二章 君之野望(十) 第五十三章 君之野望(十一) 第五十四章 君之野望(十二) 第五十五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五十六章 燕郡问题(一) 第五十七章 燕郡问题(二) 第五十八章 燕郡问题(三) 第五十九章 燕郡问题(四) 第六十章 燕郡问题(五) 第六十一章 燕郡问题(六) 第六十二章 燕郡问题(七) 第六十三章 燕郡问题(八) 第六十四章 燕郡问题(九) 第六十五章 燕郡问题(十) 第六十六章 燕郡问题(十一) 第六十七章 燕郡问题(十二) 第六十八章 燕郡问题(十三)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第七十章 怀远新思维(二) 第七十一章 怀远新思维(三) 第七十二章 怀远新思维(四) 第七十三章 怀远新思维(五) 第七十四章 怀远新思维(六) 第七十五章 怀远新思维(七) 第七十六章 怀远新思维(八) 第七十七章 怀远新思维(九) 第七十八章 怀远新思维(十) 第七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第八十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 第一章 西京变(一) 第二章 西京变(二) 第三章 西京变(三) 第一章 西京变(四) 第五章 西京变(五) 第六章 西京变(六) 第七章 西京变(七) 第八章 西京变(八) 第九章 西京变(九) 第十章 西京变(十) 第十一章 西京变(十一)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第十三章 西京变(十三) 第十四章 西京变(十四) 第十五章 西京变(十五) 第十六章 西京变(十六) 第十七章 西京变(十七) 第十八章 西京变(十八) 第十九章 西京变(十九) 第二十章 西京变(二十) 第二十一章 西京变(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诸侯之定(一) 第二十三章 诸侯之定(二)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三) 第二十五章 诸侯之定(四)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第二十七章 诸侯之定(六) 第二十八章 诸侯之定(七) 第二十九章 诸侯之定(八) 第三十章 诸侯之定(九) 第三十一章 诸侯之定(十) 第三十二章 诸侯之定(十一) 第三十三章 诸侯之定(十二) 第三十四章 诸侯之定(十三) 第三十五章 春夏(一) 第三十六章 春夏(二) 第三十七章 春夏(三) 第三十八章 春夏(四) 第三十九章 春夏(五) 第四十章 春夏(六) 第四十一章 春夏(七) 第四十二章 春夏(八) 第四十三章 春夏(九) 第四十四章 春夏(十) 第四十五章 春夏(十一) 第四十六章 春夏(十二) 第四十七章 饶乐山巅(一) 第四十八章 饶乐山巅(二) 第四十九章 饶乐山巅(三) 第五十章 饶乐山巅(四) 第五十一章 饶乐山巅(五) 第五十二章 饶乐山巅(六) 第五十三章 饶乐山巅(七) 第五十四章 饶乐山巅(八) 第五十五章 饶乐山巅(九) 第五十六章 饶乐山巅(十) 第五十七章 饶乐山巅(十一) 第五十八章 饶乐山巅(十二) 第五十九章 饶乐山巅(十三) 第六十章 饶乐山巅(十四) 第六十一章 饶乐山巅(十五) 第六十二章 饶乐山巅(十六) 第六十三章 饶乐山巅(十七) 第六十四章 饶乐山巅(十八) 第六十五章 饶乐山巅(十九) 第六十六章 饶乐山巅(二十) 第六十七章 饶乐山巅(二十一) 第六十八章 钉子(一) 第六十九章 钉子(二) 第七十章 钉子(三) 第七十一章 钉子(四) 第七十二章 钉子(五) 第七十三章 钉子(六) 第七十四章 钉子(七) 第七十五章 钉子(八) 第七十六章 钉子(九) 第七十七章 钉子(十) 第七十八章 钉子(十一) 第七十九章 钉子(十二) 第八十章 钉子(十三) 第八十一章 钉子(十四) 第八十二章 钉子(十五) 第八十三章 钉子(十六) 第八十四章 钉子(十七) 第八十五章 钉子(十八) 第一章 幽州留后(一) 第二章 幽州留后(二) 第三章 幽州留后(三) 第四章 幽州留后(四) 第五章 幽州留侯(五) 第六章 幽州留后(六) 第七章 幽州留后(七) 第八章 幽州留后(八) 第九章 幽州留后(九) 第十章 幽州留后(十) 第十一节 幽州留后(十一) 第十二节 幽州留后(十二) 第十三节 幽州留后(十三) 第十四节 幽州留后(十四) 第十五节 幽州留后(十五) 第十六章 幽州留后(十六) 第十七章 幽州留后(十七) 第十八章 幽州留后(十八) 第十九章 幽州留后(十九) 第二十章 幽州留后(二十) 第二十一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 第三十章 幽州留后(三十)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第三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 第三十四章 卢龙节度(三) 第三十五章 卢龙节度(四) 第三十六章 卢龙节度(五) 第三十七章 卢龙节度(六) 第三十八章 卢龙节度(七) 第三十九章 卢龙节度(八) 第四十章 卢龙节度(九) 第四十一章 卢龙节度(十) 第四十二章 卢龙节度(十一) 第四十三章 卢龙节度(十二) 第四十四章 卢龙节度(十三) 第四十五章 卢龙节度(十四) 第四十六章 卢龙节度(十五) 第四十七章 卢龙节度(十六) 第四十八章 卢龙节度(十七) 第四十九章 卢龙节度(十八) 第五十章 卢龙节度(十九) 第五十一章 卢龙节度(二十) 第五十二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 第五十三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 第五十四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 第五十五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 第五十六章 卢龙节度(二十五) 第五十七章 卢龙节度(二十六)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第五十九章 河北新军阀(二) 第六十章 河北新军阀(三) 第六十一章 河北新军阀(四) 第六十二章 河北新军阀(五) 第六十三章 河北新军阀(六) 第六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一) 第六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二) 第六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三) 第六十七章 非常规战争(四) 第六十八章 非常规战争(五) 第六十九章 非常规战争(六) 第七十章 非常规战争(七) 第七十一章 非常规战争(八) 第七十二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七十三章 非常规战争(十) 第七十四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 第七十五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 第七十六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 第七十七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 第七十八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 第七十九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 第八十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 第八十一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 第八十二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 第一章 魏州血夜(一) 第二章 魏州血夜(二) 第三章 魏博血夜(三) 第四章 魏州血夜(四) 第五章 魏州血夜(五) 第六章 魏州血夜(六) 第七章 中官之死(一) 第八章 中官之死(二) 第九章 中官之死(三) 第十章 中官之死(四) 第十一章 蒋袁合流(一) 第十二章 蒋袁合流(二) 第十三章 蒋袁合流(三) 第十四章 蒋袁合流(四) 第十五章 蒋袁合流(五) 第十六章 大河之东(一)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第十九章 大河之东(四) 第二十章 大河之东(五) 第二十一章 大河之东(六) 第二十二章 大河之东(七) 第二十三章 大河之东(八) 第二十四章 大河之东(九) 第二十五章 大河之东(十) 第二十六章 大河之东(十一) 第二十七章 大河之东(十二) 第二十八章 大河之东(十三) 第二十九章 双极(一) 第三十章 双极(二) 第三十一章 双极(三) 第三十二章 双极(四) 第三十三章 双极(五) 第三十四章 双极(六) 第三十五章 双极(七) 第三十六章 双极(八) 第三十七章 双极(九) 第三十八章 双极(十) 第三十九章 双极(十一) 第四十章 双极(十二) 第四十一章 双极(十三) 第四十二章 双极(十四) 第四十三章 双极(十五) 第四十四章 双极(十六) 第四十五章 双极(十七) 第四十六章 双极(十八) 第四十七章 范阳之春(一) 第四十八章 范阳之春(二) 第四十九章 范阳之春(三) 第五十章 范阳之春(四) 第五十一章 范阳之春(五) 第五十二章 范阳之春(六) 第五十三章 范阳之春(七) 第五十四章 范阳之春(八) 第五十五章 两河轮战(一) 第五十六章 两河轮战(二) 第五十七章 两河轮战(三) 第五十八章 两河轮战(四) 第五十九章 两河轮战(五) 第六十章 两河轮战(六) 第六十一章 两河轮战(七) 第六十二章 两河轮战(八) 第六十三章 两河轮战(九) 第六十四章 两河轮战(十) 第六十五章 两河轮战(十一) 第六十六章 两河轮战(十二) 第六十七章 两河轮战(十三) 第六十八章 两河轮战(十四) 第六十九章 转折(一) 第七十章 转折(二)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第七十二章 转折(四) 第七十三章 转折(五) 第七十四章 转折(六) 第七十五章 转折(七) 第七十六章 转折(八) 第七十七章 转折(九) 第七十八章 转折(十) 第七十九章 转折(十一) 第八十章 转折(十二) 第八十一章 东都会盟(一) 第八十二章 东都会盟(二) 第八十三章 东都会盟(三) 第八十四章 东都会盟(四) 第八十五章 东都会盟(五) 第八十六章 决战上党(一) 第八十七章 决战上党(二) 第八十八章 决战上党(三) 第八十九章 决战上党(四) 第九十章 决战上党(五) 第九十一章 决战上党(六) 第九十二章 决战上党(七) 第九十三章 决战上党(八) 第九十四章 决战上党(九) 第九十五章 决战上党(十) 第九十六章 决战上党(十一) 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 第九十八章 决战上党(十三) 第九十九章 决战上党(十四) 第一百章 决战上党(十五) 第一百零一章 决战上党(十六) 第一百零二章 决战上党(十七) 第一百零三章 决战上党(十八) 第一百零四章 决战上党(十九) 第一百零五章 决战上党(二十)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一百零七章 南北战策(一) 第一百零八章 南北战策(二)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战策(三) 第一百一十章 南北战策(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北战策(五)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北战策(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战策(七)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战策(八)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战策(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北战策(十)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战策(十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北战策(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北战策(十三) 第一百二十章 南北战策(十四)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南北战策(十五)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南北战策(十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南(三)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河南(四) 第一百二十七章 河南(五)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南(六)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河南(七) 第一百三十章 河南(八)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枢之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枢之要(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枢之要(三)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枢之要(五)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中枢之要(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枢之要(七)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国器(一) 第一百四十章 国器(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器(四) 完本感言
设置
主题
字体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号
18
第五十八章 河北新军阀(一)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更新时间:2024-01-20 07:59:01
字数:7270字
    www.xqxs.com,最快更新大唐新秩序 !

    天复二年四月,幽州文武举办了一次盛大的郊迎仪式,李诚中携幽州文武出城十里,将宣旨使者周敬容接进了幽州。

    与受封营州都督相比,如卢龙节度使这样的受封仪式就要隆重得太多了,毕竟像卢龙这样的大镇要远比一州都督尊贵。而且当年李诚中被敕封为营州都督,属于天子中旨,是政事堂不予承认的,在规矩和仪制上都要差上三分,而这次周敬容带来的圣旨上,政事堂、枢密院、天子、给事中都纷纷署名,完全合乎大唐法定程序。

    更何况,来人是下枢密使周敬容,其官职和身份也要远远超过当年的韩全诲。即便周敬容不掌权,但下枢密使的官职也足以让幽州文武郊迎了。

    在幽州城外校军场举办的隆重仪式足足进行了一整天,当着上百文武、数千军士的面,周敬容进行了宣旨、赐旌节、赏铜符印信、申节度权柄等等礼节,礼节走完之后,李诚中设宴款待这位名义上排序第二的内廷次相。席间歌舞炫丽、酒肉丰盛、谈笑不禁、宾主尽欢。

    幽州城内老一辈军头中,但凡身负朝廷官职的,全数到场,很默契的继续扮演好装点盛世气象的角色。

    周敬容来之前已经和韩全诲谈过,听韩全诲称赞李诚中“吾辈中官挚友”,早已经有所期待,可真正接触下来,却发现对方的态度之亲厚,仍然远远超过自家想象,不禁感慨良多,几次忍不住垂泪叹息。

    “李帅待咱家太厚,咱家担当不起啊。”周敬容在李诚中的亲切邀约下再饮一盏,哆嗦着激动的嘴唇道。难怪周敬容情难自已,中官们早就没有了往日的强势,剩下的只是战战兢兢,面对地方军头,他们想要的无非活命而已。

    李诚中对周敬容的接待仪程,就规模和尊厚而言,似乎只存在于几十年前。对于如今的中使们,出去宣旨——哪怕是加封节度使、赐封王爵的圣旨,也经常被地方军头们像狗一样随意打发了事。比如刘仁恭受封节度使的时候,因为一言不合,他就将宣旨中官的耳朵砍了下来,还把圣旨给扯得粉碎。所以到了后来,如无特殊必要,内廷一般不派中官出外差宣旨,这些工作全部交给政事堂来办,至少政事堂的那些读书人在表面上比较受地方军头们的尊重。

    李诚中不是愤青,对于这些肢体残缺的阉人,他在意识中并没有选择将其一棒子打死,他还是那副观点:什么样的人群都良莠不全,有好有坏,你要说中官不好吧,那朝堂上的官员就全是良臣了?至少当年的程元振和鱼朝恩就对大唐有着定鼎之功,没有他们,大唐早就分崩离析了。就连十多年前的杨复恭,也曾经让中央朝堂面对敌方藩镇时一度有了话语权,可惜他被天子赶走了,最后客死他乡——单就这一点来说,杨复恭也不错,那么大的权势,人家愣是乖乖听凭天子发落,没有丝毫抵抗。

    李诚中有着这份超越时代的认知,自然在面对中官的时候就表现得很自然,其实他并没有阿谀奉承,所有的礼节都按照典籍中来安排,所有的宴请和赠礼,也只不过是他“礼尚往来”的意识而已。可就是如此,却足够让中官们感动莫名了。所以李诚中在内廷中的口碑极好,尤其是和韩全诲的关系,更加亲密。

    一番热烈的酒宴之后,周敬容见这位“李帅”果如韩中尉所言,是个好人,于是便壮着胆子,向李诚中提了个请求。其实这不是周枢密的本人的请求,而是他转达张居翰的请求。

    由于卞军的封锁,周敬容是绕行河东而来的,他途径云州的时候见到了卢龙监军使张居翰。张居翰客居河东已有两载,曾经为卢龙、河东两镇联合对抗宣武的结盟出过大力气,一度被李克用信任,与河东监军使张承业一道,在晋阳帮助守城。可后来卢龙镇巨变,刘守光上台后改弦易辙,依附宣武,张居翰差点被怒急了的李克用杀掉,直到刘守光上台的真相和具体经过传到河东,张居翰才逃过一劫。但是李克用也不敢再信任张居翰了,就将他发配到云州,张居翰在云州无所事事,一呆就是将近半年——直到卢龙再次巨变。

    张居翰和李诚中的交情全部来自于义子张茂安,他想回转幽州,却不知道李诚中会怎么对待他。如今张茂安身在凤翔,张居翰无法问计,恰逢周敬容转道云州,便央周敬容代为询问。

    “张监军想回幽州?”

    “是,卢龙迭逢巨变,张监军几乎身死晋阳,他想回幽州,却不知李帅的意思?”

    李诚中稍一转念,便知道了张居翰在河东的处境,略一沉吟,他便有了主意。张居翰在河东两年,与河东上下相当熟稔,对于李诚中继续联络河东对抗宣武的战略非常重要,他还是希望张居翰继续在河东发挥作用,让结盟的形势继续下去。

    “张监军想回幽州,李某自然答允,但李某还是希望张监军能继续呆在河东。如今宣武势大,沛莫能抗,卢龙、河东只有联手,才能稍作一搏,否则必定前途堪忧。一旦被宣武分而制之,则大唐将不存矣。”

    周敬容骇了一跳:“李帅是说,东平王有篡逆之心?”

    李诚中道:“何止有篡逆之心?他已经有篡逆之实了。宣武军兵进长安,朝堂百官郊迎十里,东平王怡然受之,这不是篡逆是什么?如果我所料不错,至多五年,东平王必定改张国本!”

    李诚中在那个时代学习不好,哪怕是小学历史课本都丢了很多,对大唐究竟是906年灭亡还是907年灭亡已经记不清了,他隐约记得的是,朱全忠将天子劫持到洛阳之后,似乎又立了一个新帝,然后没两年就建立了大梁。其中似乎杀了很多人,包括尽屠中官之类在历史上相当有名的壮举。

    想到这里,他又道:“周枢密回凤翔后要谨慎,若是东平王将天子迁往洛阳,切记不要跟着去,否则定有性命之忧。也请转告韩中尉,若是事机不谐,可逃来幽州,李某必定不会亏待诸位,切记!”

    又是一条爆炸性的预见,周敬容不觉呆了,片刻后喃喃道:“怎会如此?天子在凤翔,东平王军于晋州,天子尚好,怎会迁往洛阳?”

    李诚中淡淡道:“李茂贞的凤翔军能挡住宣武军?河东军在晋州能拖住东平王?也许今年之内,嗯,或许年底之前,凤翔就危险了。”

    周敬容一边消化着李诚中的“预言”,一边又问:“李帅刚才说,东平王要尽屠中官?”

    李诚中点了点头:“有崔胤在,东平王必定会这么做的。”

    一席话让周敬容脸色一阵白一阵青,神不守舍的结束了后续的宴饮。难怪他震惊,大唐延续近三百年,周敬容一直认为大唐必将继续下去,哪怕如今藩镇林立,朝堂敕令不出京畿。在如今的中枢里,最流行的看法是,如今天下便如周代,最多是西周与东周之变,无论是朝堂也好,或是内廷也罢,都在准备着为天下藩镇封爵,小镇伯、侯,大镇王、公,以天子为共主,诸藩裂土以奉。

    很少有人会想到朝代鼎革之变!

    带着这些令人惶恐“预言”,周敬容没有在幽州耽搁,他匆匆赶回凤翔,要向韩中尉回禀。

    离去前,周敬容再次为张居翰求情,之前酒宴上李诚中的话,在周敬容看来,是对方不愿意张居翰回幽州的托词。

    “李某再次重申,张监军如果真要回幽州,李某扫榻相迎,但李某还是希望张监军能够留在河东,为两镇联手之事再尽些心力。”

    “李帅,卢龙更迭多次,治策屡有变换,晋王对张监军已经不大相信了,张监军留在河东,实在是很危险啊。”

    “周枢密,李某保证,以后卢龙的治策绝不会再变了,卢龙与河东若不能联手,大唐将不复存在,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确实实即将发生的事情。至于信任,李某可为张监军送份大礼,张监军有了这份礼物,必能重获晋王的信任。”

    “礼物?”

    “不错,张监军身居云州,正便于接送这些礼物。如今河东与宣武激战正酣,李某打算六月之前,由关外转送战马两千匹、羊一万只,经云州而至晋阳。有了这些东西,相信张监军在晋王面前一定能够说得上话了。”

    周敬容一听便松了口气:“如此,咱家也好回复张监军了。唔,若是李帅的礼物能够送到,周某或可于云州停留些时日,陪同张监军前往晋阳,向晋王面呈李帅之意。”

    李诚中大喜:“这样最好,唔,那我抓紧些,让他们现在就开始,争取于五月初便将战马和牛羊送到云州,到时还要叨扰周枢密跑一趟了!”

    周敬容匆匆离去了,他的返回路线是从妫州出关,绕道关外,自云州而入,避过宣武的封锁线,与此同时,卢龙节度府发往草原各部,尤其是靠近妫州的契丹、库莫奚等族的羊马购买令也到了关外。

    而李诚中,则继续整理卢龙内务。
本站所有小说均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或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果版权方认为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会损害你的利益,请指出,星球小说网在确认后会立即删除。
版权所有©大河网络 苏B1.B2-20235303 苏B2-20230047 苏ICP备2023041588号-4 苏公网安备3204000201004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78-0987 sitemap